第86章 这可不似他们往日做派-《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台下,崔宗山等世族权贵面色铁青,又怒又急,被甲士推至刑台最近处,甚至能看清台上诸人脸上的每一丝惊惧。

  崔宗山盯着蓝田县令,脸色忽青忽红,最后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混账东西!”他心中暗骂,“若非你这蠢货拖累家族,老夫怎会落得如此境地!今日博陵崔氏的颜面,算是彻底丢尽了!”

  此次营救不成,反倒令自己也身陷囹圄,崔宗山只觉懊恼至极。

  ——世家颜面,今日荡然无存。

  无论世家众人作何想法,在万千百姓的注视下,他们只能紧闭双唇,面色阴郁。

  百姓们听闻这些竟是世家族长,顿时哗然。

  “老天爷!这些人便是博陵崔氏、荥阳郑氏的当家?”

  “朝廷竟要在这些世家族长面前,公审世家 ?!”

  此事实在骇人听闻!

  此举不仅是对世家的彻底否定,更是对天下百姓的公正交代。

  堂皇正道,光明磊落!

  百姓们何曾见过这些高高在上的世族权贵如此狼狈?一时间,愤恨的目光纷纷投向崔宗山等人。

  “报应!”

  “什么名门世家!能养出这等 ,可见骨子里就没一个好东西!”

  “陛下圣明,总算让咱们看清了世家的真面目!”

  高台上,刑部侍郎目光如刀,冷冷扫视众人。

  百姓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而对世家众人,他眼中唯余冰冷。

  “肃静!”

  刑部侍郎一声厉喝,全场顿时寂静无声。

  众人神情复杂,目光都聚焦在场 ,等待着对蓝田县令等人的最终裁决。

  "蓝田县令,本官查明你在任期间鱼肉乡里,残害三十七条人命,强抢民女十七名......"

  "这些罪状,你可认?"

  说着,刑部侍郎命人带上一连串证人,呈上铁证如山的物证,一一陈列在众人面前。

  那些枉死的百姓,每个人的姓名都清清楚楚,身后还有悲痛欲绝的亲眷。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站出来,捶胸痛哭:"就是他!这个畜生!"

  "他仗着官威抢走我闺女,害死我大儿子啊!"

  "老朽恨不得啃其骨、啖其肉!"

  "求青天大老爷做主!"

  紧接着,更多苦主纷纷上前控诉。

  强占民田、纵马伤人、欺男霸女......

  恶贯满盈,罪行累累。

  围观的百姓听得毛骨悚然,有人惊呼:"竟有如此丧尽天良之徒!"

  "该千刀万剐!"

  "杀!该杀!"

  民怨沸腾,恨意滔天,场中充斥着喊杀声。

  愤怒的目光随即射向崔宗山。

  "博陵崔氏号称千年望族,就教出这等禽兽?"

  "怕是你们这些世家大族,个个都是这般肮脏!"

  这番诛心之论让崔宗山面如死灰。

  他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最后只能长叹一声:"老夫......唉!"

  这位崔氏族长面无人色,抖如筛糠,以袖掩面,羞愧难当。

  这般恶徒竟出自崔氏,还是他的亲侄儿。此刻在百姓心中,博陵崔氏已然与罪恶画上等号。

  千万道愤恨的目光犹如实质,压得崔宗山喘不过气。

  他忽觉喉头一甜,"噗"地喷出一口鲜血,当场昏厥。

  倒地前,崔宗山竟感到一丝解脱:"昏过去......也好......"

  见此情形,百姓非但不怜,反而拍手称快。

  "吐得好!"

  "这种人就该活活气死!"

  "大人快些行刑,莫让这恶贼多活片刻!"

  刑部侍郎冷冷瞥了眼昏死的崔宗山,眼中尽是轻蔑。

  他不再迟疑,当庭宣判:"本官宣判——"

  ------

  无论蓝田县令如何恐惧挣扎,都改变不了他被千刀万剐的命运。

  刑部侍郎挥动令签,声如雷霆:"行刑!"

  刑台上,蓝田县令被麻绳紧缚,刽子手执刃,片片削下皮肉,伤口处仅渗出稀疏血珠。

  "啊——"

  "疼煞我也!"

  县令哀嚎震天,浑浊泪水中浸满悔恨,恨不能从未降生人世。

  刑场飘散着血腥与嘶吼,恍若阿鼻地狱重现。

  台下万民却无半分惧色,反倒双颊潮红,嘶声呐喊:

  "剐!继续剐!"

  "这狗官合该凌迟处死!"

  几个披麻戴孝的苦主突然冲上刑台,抓起散落肉块便往口中塞去。牙床碾磨声里,白发老翁嘴角溢血,状如恶鬼。

  "生啖汝肉!"

  围观者骇然后退,那老翁却咧嘴癫笑。染血的皱脸上不见丝毫畏怯,唯有大仇得报的酣畅。

  "吃!吃干净!"

  "为我冤死的孩儿 !"

  "教你魂飞魄散,永堕无间!"

  按民间丧葬习俗,遭分食者将永世不得超生。老翁此举,正是要以最酷烈的方式宣泄刻骨之恨。若崔宗山此刻清醒,怕也要骇得昏死过去。

  刽子手刀锋未停,蓝田县令眼睁睁看着自身血肉被仇家吞吃,终于神智溃散。

  "不......"

  "莫要剐了......莫吃我......"

  哀鸣渐弱,县令瞳仁涣散如死鱼,任人宰割亦无反应。

  这骇人场面令全场鸦雀无声。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 污吏看清楚了!这便是害民的下场!"

  百姓议论间,刑部侍郎已冷眼扫过其余世家官员。惊堂木再响:

  "渭南县丞,你任内贪墨赈灾粮......"

  "眉县县令,你勾结豪强逼死人命......"

  一桩桩罪状昭告天下,虽不及蓝田县令恶贯满盈,却也都是血债累累。

  "依唐律当斩!"

  "行刑!"

  鬼头刀寒光连闪,数颗头颅滚落刑台。

  血色飞溅三丈,头颅如滚瓜坠地。

  "咕咚咚!"

  那些昔日不可一世的世家权贵,尽数化作怒目圆睁的头颅,气息全无。

  台下百姓欢呼雀跃,喝彩声震彻云霄,宛如欢度佳节。

  唯见荥阳郑氏族长郑经承等人面如金纸,冷汗浸透衣袍,浑身战栗不止。

  此情此景已令他们魂飞魄散,连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完了......全完了!"

  "我世家官员......尽数伏诛!"

  "朝廷......好狠的手段!"

  郑经承紧闭双目,不忍看那遍地猩红。

  他从未想过......

  ----------

  长安城这场公审震动朝野。

  紫宸殿内,刑部侍郎满面春风,向李世民复命。

  "微臣叩见陛下!"

  "启禀陛下,世家蠹虫已尽数明正典刑!"

  "如今关中风气焕然一新,再无宵小作祟!"

  "朝廷政令所至,百姓莫不景从!"

  "长安万民皆称颂陛下圣德如日,泽被苍生!"

  此番公审既彰显国法威严,更令世家元气大伤。

  百姓归心,对天子的崇敬更胜从前。

  如此结果,堪称圆满。

  李世民听罢龙颜大悦,目光愈发明亮。

  "善!"

  "卿家办得漂亮!"

  "经此一役,我大唐律令终得彰显。往后百姓遇事,首当依朝廷法度,而非求诸世家!"

  "赐卿碧玉一对,御酒一壶,以资嘉奖。"

  "着刑部再接再厉,务必要成为天下法度之准绳!"

  自三省六部建制以来,刑部虽职责重大,却始终难展拳脚。

  出了长安,政令便大打折扣。离了关中,律法更是形同虚设。

  百姓诉讼,从不知官府为何物。

  盖因衙门里坐着的,尽是世家爪牙!

  这些人哪管什么王法纲纪,只管门第高低,亲疏远近,以及贿赂多寡!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这才是百姓心中官府的真实模样。

  既如此,蒙冤受屈又当如何?

  唯有投靠宗族。

  但凡百姓,追根溯源总有家族倚仗。遇事便求世家主持公道。

  这正是世家在地方盘根错节的根源。

  至于真正无依无靠的贫民,不出三代便会绝嗣!

  李世民设立刑部之初,便是要夺回这司法大权。

  "那小子说过,司法、财权、人事乃立国三大命脉。"

  "如今刑部既树威名,正当乘势而为!"

  "朕要让大唐律令,成为天下共遵的铁律!"

  刑部侍郎听闻此言,顿时眸光炽热,心潮翻涌。

  圣上对他竟有如此殷切期望!

  若大唐刑部真能达成此等伟业,必将跃居朝廷中枢要职。

  而届时,他本人亦将跻身帝国权力核心!

  恍惚间,他仿佛看见锦绣前程正向自己展开。

  刑部侍郎难掩喜色,恭敬地伏地行礼。

  "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请陛下明鉴,臣定当竭力推行律令,使刑部威仪遍及四海!"

  李二微微颔首,示意其退下。

  远眺关中方向,目光深邃。

  "李小子,关中大局已定,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

  世家势力遭朝廷雷霆 ,再难兴风作浪。

  市井百姓与商贾们则欢欣鼓舞。

  挣脱世家桎梏后,商界彻底沸腾。

  所有人都预感到,商道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朝廷公审世家,大快人心!"

  "看那些豪族今后还如何作威作福!"

  "从今往后,我等商贾终于能放开手脚了!"

  过往尚存顾虑的商人们,此刻尽数抛却犹豫。

  曾经如项圈般束缚商贾的世家势力,再也无法遏阻商道洪流。

  新兴的商盟更如明灯,为天下商贾指引方向。

  与此同时,李沐约定在醉月楼晤谈商贾的日子也已到来。

  -------

  长安,醉月楼。

  随盛世来临,这座顶级风月场愈发繁华。车马络绎,宾客如云。

  其魁首青绮姑娘声名鹊起,成为无数权贵魂牵梦萦的存在。

  然而今日,本该笙歌不绝的醉月楼却异常安静。歌姬 皆退居后室。

  厅堂内济济一堂的尽是锦衣华服的富商。

  诡异的是,这些平日恣意享乐的商贾此刻个个神情肃穆。

  路过的行人见状啧啧称奇。

  "怪哉!这些商贾转性了不成?"

  "既来醉月楼,为何不作乐?"

  "这可不似他们往日做派!"

  商贾虽富甲一方,却难获尊崇地位,向来沉湎声色。

  今日这般情形着实反常。

  "不对!"

  "看他们频频张望的模样,分明是在等候某人!"

  商贾们不仅毫无嬉戏之意,反而不断望向门外。

  这般姿态,必是在恭候某位大人物驾临!

  路人们愈发好奇。

  "究竟是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