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新唐织机便失了意义。-《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渭水铁厂?"

  "当真有用不完的铁料?老道倒要亲眼见识!"

  李二略作思忖,并未拒绝。虽然铁厂尚属机密,但孙思邈并非世家子弟,且深受李二器重,同去参观亦无妨。正好借此机会,让这位隐士见识大唐如今的强盛!

  想起孙思邈此前屡拒朝廷征召,李二心中仍存芥蒂。此番定要让他明白,如今的大唐远胜隋朝,其强盛之势必能令其折服,甘愿为朝廷效力!

  李二按下心中算计,对孙思邈颔首道:

  "孙道长,请随朕同行!"

  "带你去看看李小子建造的炼铁高炉,让你见识何为铁水奔流!"

  于是李二携孙思邈同赴渭水铁厂。李沐正欲与其商议钢筋混凝土之事,也需向铁厂下达钢筋生产任务,遂一同前往。

  大唐科学院的......

  孙思邈凝视着水泥路面,恍若隔世,几疑自己遇上了"观棋烂柯"的仙缘,误入千年之后。

  李沐忍俊不禁,连忙搀扶住孙思邈。

  "孙道长莫要惊疑,如今确是大唐,距隋文帝开皇年间不过数十载!"

  "这脚下之物,正是水泥铺就的官道!"

  "方才所言,便是要用此物建造医馆高楼!"

  李沐耐心为孙思邈详解水泥特性。孙思邈听罢震撼不已,久久不能平静。此等神奇之物,完全超乎他的认知。想到李沐竟要以这等奇物建造高楼作为医馆,孙思邈只觉胸中热血翻涌。

  "妙物!"

  "这水泥当真妙不可言!"

  "老道已迫不及待想见小郎君所建的钢筋混凝土大厦了!"

  李二在一旁看着孙思邈世界观崩塌的模样,眼中尽是得意。

  "哼!"

  "我大唐的神奇之物可不止于此,有得你惊叹!"

  "孙道长若再隐居深山,真要应了'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古话了!"

  李二傲然一笑,不再多言。几人沿着平坦的水泥路疾行,终至渭水铁厂门前。

  巍峨围墙内,巨型烟囱如山峰耸立,滚滚浓烟喷涌而出,构成奇特壮景。铁厂四周空气早已染上刺鼻气味。若在往日,李沐必会掩鼻蹙眉。但在这古老的大唐,能闻到这工业气息,反倒令人倍感珍贵。

  李沐深深呼吸着带有工业废气的气息,心中涌起无限怀想。

  长安城外,黑烟滚滚。

  孙思邈掩着口鼻,眉头紧锁:“这毒烟祸害百姓,定要报官查处!”

  李沐却笑着摇头:“道长且随我来。”

  步入铁厂,只见钢锭堆积如山,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工人们往来搬运,铁器碰撞声不绝于耳。

  孙思邈怔在原地,白须微颤:“这......竟是铁?如此多的铁!”他曾见过百姓三代共用一锄,如今这场景,恍如梦境。

  李二负手而立,眼中映着铁山。

  “若用这些钢铁造农具,关中百姓人手十件也绰绰有余。”李沐轻声道,“往后修桥铺路、建屋筑城,更需海量钢铁。道长现在可还觉得,这高炉该拆?”

  春风掠过铁山,带起金属的冷香。孙思邈望着蔓延至天际的钢锭,久久无言。

  "这钢筋混凝土打造的高楼大厦,不仅结实稳固,更能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必将成为大唐最耀眼的新地标!"

  "关于这所医院的规划,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还能说什么?

  他当即用力点头,对李沐的远见卓识深感钦佩。

  "爱卿所言极是!"

  "钢筋混凝土高楼,确实该建!"

  "朕为你在长安朱雀大街划出一块宝地,你尽管放手建造医馆大厦!"

  "若真能达到你说的效果,此事必将名垂青史,受万世景仰!"

  李世民当即拍板,决定倾尽全力支持李沐,任其大展拳脚。

  他深信,这位年轻才俊定不会让他失望!

  李沐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脑海中已开始勾勒大厦的宏伟蓝图。

  一旁的孙思邈终于从震惊中缓过神来。

  他激动地拉住李沐的手:"小友,快带老朽去看看这大量钢铁的炼制之法!"

  "究竟是何等巧夺天工的技艺,才能炼出这么多钢铁?"

  李沐便带着孙思邈参观高炉炼铁的全过程。

  巨大的熔炉吞噬着矿石和煤炭,最终倾泻出炽热的铁流。

  这震撼的场景让孙思邈瞠目结舌,连惊叹之声都发不出来。

  李世民则满脸骄傲地看着李沐,眼中满是赞许。

  若非需要隐藏李沐的身份,他恨不能向全天下宣告:"看,这就是朕的麒麟儿!"

  憋得实在难受,他忍不住向孙思邈炫耀:

  "孙道长,这高炉炼铁可都是李小子亲自设计的,如何?"

  "为了这份产量,些许烟气还算值得吧?"

  "道长现在还想推倒高炉,拆除那些冒着黑烟的烟囱吗?"

  当见识到高炉惊人的产量后,谁还会想着拆除?

  孙思邈只能用崇敬的目光望着李沐:

  "小友不仅医术通神,竟还精通这些技艺,老朽心服口服!"

  "小友的才能,简直是天授,非人力所能及!"

  今日所见彻底折服了孙思邈。

  这些超越时代的奇迹,让他目眩神迷,对李沐更是敬若神明。

  在他心中,这位少年定是生而知之的圣人降世!

  李沐讲述的医理知识,他也更加深信不疑。

  "经小友指点,老朽对医道之路更有信心了!"

  "相信终有一日,世间再无病痛折磨,百姓皆能健康长寿!"

  这番医者仁心的话语,让李沐肃然起敬。

  悬壶济世的崇高理想,怎能不令人动容?

  更何况孙思邈毕生躬行此道,这份坚守更显可贵。

  李沐郑重行礼:"道长胸怀天下!"

  "为苍生谋福,李沐定当鼎力相助!"

  "我相信道长定能实现这个宏愿!"

  孙思邈的医道造诣,堪称登峰造极。

  得到李沐传授的现代医理后,融会贯通之下,恐怕能让中医之术......

  ------------

  李二听见李沐提及自己,先是一愣,随即会意过来。

  好个机灵鬼,这是要让他李二出钱出力,为医学院筹备后勤啊!

  对此,李二当然全力支持。

  他当即挺直腰板,向孙思邈郑重承诺。

  "孙道长尽管放心!"

  "不论是人力财力,还是场地生徒、病患病例,我老李统统给您备齐!"

  "请道长稍候,我这就去调拨钱粮,为大唐医学院划选址址!"

  此刻的李二一改往日精打细算的作风,显得格外豪迈。

  有了李二的鼎力支持,医学院与医馆的建设再无阻碍,想必很快就能筹备妥当。

  与此同时,李沐来到渭水铁厂,向工匠们讲解所需钢筋的规格,用作钢筋混凝土的骨架。

  螺纹钢并非复杂工艺。

  渭水铁厂的工匠们皆是行家里手,经过长期磨炼,个个都是难得的人才。

  经李沐点拨,众人顿时心领神会。

  "小郎君,我们明白了!"

  "铁厂会立即调整工序,全力赶制螺纹钢,绝不耽误您的要事!"

  李沐满意颔首,欣然离开铁厂。

  钢筋已然落实,隔壁水泥厂更在日夜产出水泥。

  接下来只需绘制蓝图、召集匠人,便可着手建造钢筋混凝土高楼。

  虽是桩苦差事,李沐却干劲十足。

  他已然迫不及待想亲眼见证大唐首座钢筋水泥大厦拔地而起。

  ......

  这段时日,李沐全心投入筑楼之事。

  而他指点李淳风研制的新式织布机,同样进展神速。

  待李淳风彻底掌握技术,并根据大唐实际改良后,半自动织布机终于定型问世。

  大唐科学院机械院内。

  李淳风望着屋内由骡马驱动、飞速运转的织布机,眼中光华流转。

  "大功告成!"

  "小郎君交代的新式织布机终于研制成功,可以批量生产了!"

  "这将是我机械院问世的首件作品,必将在青史上留下辉煌篇章!"

  亲身参与改良的李淳风,深知此物的非凡。

  这新式织布机一旦开动,便能昼夜不停地产出布匹,如江河奔涌。

  单台效率堪比十余名织工。

  若设厂集中数十上百台,产能将超乎想象。

  李淳风轻抚木质机架,宛如抚触爱子头颅。

  "好器械!"

  "此物如同我亲手哺育的孩儿。"

  "不如为你取个名号?"

  他沉吟片刻,面露慈爱。

  若依西俗,当以"李氏"或"淳风"为名,如同珍妮纺纱机般载入史册。

  但华夏谦逊之道,令他难以效仿此例。

  他思索良久,终是拿定主意。

  "李小郎君创办书坊,铺设灰泥路,成立商帮,皆以'新唐'为号,可见其振兴大唐之志。"

  "这织机亦是在小郎君指点下制成,不若就唤作新唐织机罢!"

  "如此既不会占了小郎君的功绩,况且新唐二字寓意鼎革,甚合我意!"

  李淳风一锤定音,为织机定下名号。

  念及李沐,他不禁又想起此前那少年所言:

  "小郎君曾言,此等新式织机若要广为应用,当借商贾之力,兴建大型织造工坊!"

  "我不妨先多造些样机,再去请教小郎君。"

  李沐研制这高效织机,本就不是为家用之便。

  若不建大规模织造厂,不成流水工艺,新唐织机便失了意义。

  李淳风深谙此理,已着手筹备。

  他立即在大唐科学院内调集匠人,备齐木料铁具等物,开始试制。

  唯经试产,方能发现问题,改进工艺。

  ————

  长安城,李宅。

  "哈——啾!"

  李沐直起腰身,舒展筋骨,揉着酸痛的肩颈站起身来。

  案头堆积如山的营造图纸与工艺详解,令人望之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