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此事要从施针之时说起-《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

  "先生真能解老夫痼疾?"房玄龄广袖微动。

  李沐眼底掠过星芒——他带来的岂止是医术?这是千年后的智慧!

  "且听病症根源。"李沐捻起茶盏,"只需一味赤炎膏。"

  "赤炎膏?"房玄龄骤然想起那些在火刑柱上哀嚎的囚徒。

  "世人只道它是酷刑之物。"李沐突然按住对方丹田,"却不知它正在大人体内翻腾。"

  房玄龄倏然变色,竟未觉丝毫痛楚。茶汤在案几上漾开涟漪。

  李沐的手掌摩挲之处,仿佛覆盖着一层稀薄的护膜。

  这层屏障如同无形的铠甲,牢牢守护着肌肤。

  房玄龄对赤炎膏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他意识到这种膏药的珍贵价值。若能获得此物,定能事半功倍。

  "李郎中,我的病症究竟是何缘故?"房玄龄急切地追问。

  "此事要从施针之时说起。"

  李沐将李二所作所为娓娓道来。

  房玄龄内心激荡不已,他未曾料到天子竟做出如此不堪之事,却只能缄口不言。他深知李二性情,若敢多言,恐怕性命难保。

  "此事怪不得皇上,皇上唯愿大唐早日强盛。如今国力尚未能与外敌抗衡,唯有借助外力方可迅速崛起。"

  李沐言罢,目光灼灼地望向房玄龄。

  房玄龄微微颔首。

  "李郎中所言极是,大唐确实需要增强实力,否则终将被西域各国蚕食。但究竟该如何行事?"

  "很简单,开辟新的通道。如此这般,大唐疆域必将更加辽阔。"李沐含笑说道。

  房玄龄忽觉灵光闪现。

  他明白李沐所指,却仍心怀犹疑。新朝初立,百姓虽安居乐业,却难舍故土,顾虑颇多。

  "李郎中,无论如何都要开辟新路。纵使前路艰险,只要国家强盛,我便无所畏惧。"

  房玄龄语气坚定。

  李沐点头赞许。

  这正是他的设想,唯有大唐强盛,国家才能更加强大。他最初的梦想便是成为一名真正的医者。

  "李郎中,我有一事不解。既然你通晓配方,为何不直接配置?"

  "我更享受循序渐进的研究过程。"李沐解释道。

  他并非急功近利之人,自有主张。

  "对了,可曾听说过一种名为毒草的药材?"

  "毒草?"

  "据说能增长内力的草药,可否提炼?"

  房玄龄茫然摇头。

  "此物有何功效?"

  "乃毒蛇唾液所化,能致幻致盲。若误食一粒,便会全身麻痹,动弹不得,直至丧命。"

  "竟如此厉害!"李沐闻言大惊。

  "李郎中,此毒当真这般凶险?"房玄龄追问。

  "确实如此。若无良药相克,恐引发瘟疫,使人全身僵直而亡。"

  房玄龄微微颔首。

  李沐见状问道:"可有医治之法?"

  房玄龄沉吟片刻:"李大人所言症状,确可用特殊手法祛除,但此举恐得不偿失。"

  李沐了然。

  他们早料到此法弊端,却未想到代价如此沉重。若非李沐及时出手,或房玄龄体质稍弱,大唐必将元气大损。

  "此事我会尽力周旋。"

  李沐将药方递与房玄龄。房玄龄细看后转交侍从,侍从躬身退下。

  望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药材,房玄龄愁眉不展。

  紫宸殿内,李世民端坐龙椅,阶下伫立着李靖等一干名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亦在列,更有秦琼、尉迟敬德等猛将。

  "小小百越竟敢犯境,当真狂妄!诸位以为何人可任统帅?"李世民眼中精光闪动。

  "公子威名远播,三军信服,乃不二人选。"秦琼率先进言,众人皆无异议。

  "着李沐即日率军平定百越!"李世民拍案道。

  此时李沐正觉诧异,忽闻自己竟被任命为元帅。既成事实,他当即赶往军营。因他推行的军械革新,唐军已配备精良武器,甚至装配了火炮。

  尉迟敬德前来禀报:"元帅,三军整装待发,只待将令。"

  李沐眸光一亮。终于要出征了!此战必将击溃敌阵,扬我军威!

  "传令进军。"李沐沉声下令。

  "得令!"尉迟敬德抱拳应命。

  忽有哨骑飞驰而来:"报!援军已至,三刻内可达!"

  尉迟敬德诧异:"援军何时出发?"

  "方至。"哨骑答。

  尉迟敬德立即遣副将上前喊话:"前方唐军听令!元帅问尔等为何增兵?"

  闻听此言,前方唐军暂缓攻势。

  他们不明缘由地发现援兵骤增,却不敢擅动,此刻众人皆受制于大唐军威。

  一名士卒壮着胆子问:"敢问贵军增援有何蹊跷?这些援兵莫非不是你们的人?"

  副将闻言冷笑:"你觉得呢?"

  那士卒被副将森冷的目光所慑,意识到自己失言。

  副将忽然话锋一转:"元帅于我恩同再造,若非元帅相救,我早已命丧黄泉。"

  "而今种种,皆是尔等咎由自取。元帅仁厚,断不会加害诸位。"副将语气渐沉。

  众士卒面面相觑,这番话语令他们始料未及。

  "可愿归降?"副将突然发问,平静的语调里暗藏锋芒。

  被俘的士卒们陷入挣扎。他们此行本为刺杀敌军元帅,如今反成阶下囚,心中自然愤懑。但连自家元帅都已失手被擒,又如何能与这般强敌抗衡?

  "不必多虑了。"话音未落,李沐已昂然而立。身后大唐军阵中,火炮森列。秦琼、程咬金、尉迟恭三将拱卫左右,更有军神李靖坐镇中军。

  望着这般阵仗,李沐心生慨叹:此番定要让百越蛮夷片甲不留。

  正思忖间,前方忽起 动。

  只见烟尘滚滚中,一彪人马杀出重围。李沐见着自家旗号,不由错愕——这支劲旅怎会出现于此?

  "元帅!大事不好!"喧哗声自阵前传来。

  "何处冒出这许多兵马?"薛仁贵惊诧莫名地望着漫山遍野的军阵,饶是身经百战的他也一时怔然。

  "薛将军!"李沐急唤,"你怎会在此?"

  薛仁贵环顾四周,见到自家部队亦是震惊不已:"天爷!这些将士从何而来?"

  李沐同样困惑:"我也不知。只知有援军突至......"

  "更蹊跷的是,"他指向远处,"那些分明是大秦的将领,却披着我大唐甲胄。"

  薛仁贵闻言变色,不及多言便纵马向前。李沐虽觉其行突兀,也未深究,当即喝令:"全军随我追击!"

  "得令!"

  大唐军队迅速追击,南蛮士兵措手不及。

  援军的突然到来让他们不知如何应对,士气瞬间崩溃。他们纷纷丢下兵器,慌乱地向山寨外逃窜。

  失去了武器的南蛮士兵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只能拼命奔逃。然而李沐的部队速度更快,很快便将他们团团围住。

  李沐止住了攻势,高声命令:"押回军营严加审讯!"

  士兵们立即行动,将俘虏押送回营。南蛮士兵已被完全包围,无路可逃。

  "将军!我们愿降!"一名南蛮士兵大声喊道。

  李沐审视着对方:"你们的身份太敏感,我需彻查此事。暂且羁押,待查明 后再作定夺。"

  "我们愿效忠于将军!"那人再次恳切地请求。

  "当真?"李沐略显惊讶。

  "绝无虚言!"

  李沐点头:"好,你先去安顿。"

  那人领命退下后,一名将领请示道:"将军,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李沐环视四周:"敌军实力不容小觑。前方那座山后便是粮仓,我们必须尽快攻下,确保粮草供应。"

  众将纷纷表示认同这个险中求胜之策。

  "午时过后立即发动总攻!"李沐果断下令,"以多击少,定要全歼敌军!"

  "遵命!"士气高涨的将士们齐声应和。

  李沐满意地挥手:"都去休整吧,养精蓄锐,准备大战。"

  将士们精神抖擞地退下,营中只余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山谷间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交错。

  李沐率领的部队如同疾风般掠过山坡,迅速占据有利地形。谷底激战正酣,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敌我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

  "准备冲锋!"李沐寒声喝道,眼中闪过凌厉的杀意。

  士兵们齐声应和,刀剑出鞘的光芒连成一片。众人如猛虎下山,直扑南蛮军阵。与此同时,薛仁贵也率领精锐部队向前推进。当他看清李沐麾下士卒的装束时,眉头深深皱起——那分明是南蛮士兵的打扮,可举手投足间却带着大唐军人才有的肃杀之气。

  "古怪..."薛仁贵暗自思忖,"这些人与我大唐军容何其相似,却又分明不是宋人。莫非..."

  战局容不得他细想。薛仁贵当即传令:"全军戒备,准备迎敌!"

  号令层层传递,弓弦绷紧的细微声响在山谷间此起彼伏。两千精兵严阵以待,刀锋所指处,正是李沐部队所在的方向。

  山谷中的厮杀愈发惨烈。

  南蛮士兵背靠山崖死战不退,身后隐约可见大唐军队的身影。李沐望着胶着的战线,嘴角勾起一抹狠厉的弧度。

  "今日必叫这些蛮贼尽数伏诛!"他振臂高呼,"看他们还能撑到几时!"

  ------

  战报传来时,李沐脸上的笑容骤然凝固。

  "你说前阵失守?"他一把揪住传令官的衣襟,"这怎么可能!"

  "将军明鉴!南蛮人不知从何处调来援军,攻势凶猛异常。我军实在抵挡不住,如今防线已破..."传令官声音发颤。

  李沐瞳孔骤缩。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布置的防线竟会在转眼间土崩瓦解。更令他心惊的是,这支神秘的南蛮部队战法诡谲,与寻常蛮兵大不相同。

  "这可如何是好..."李沐松开手,握紧的拳头指节发白。悔意如同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内心——早知如此,就该在对方偷袭前先发制人。

  李沐沉思片刻,开口道:"敌军阵地已被我们占领,现在唯有全力反击。全军听令,立即备战!"

  "遵命!"南蛮士兵齐声应答,迅速集结兵力准备迎敌。

  李沐凝视着前方严阵以待的南蛮军队,双眉紧蹙。他心知肚明,若战局持续僵持,己方必败无疑。这个念头让他脑海中急速思索着对策。

  "全军注意!"李沐高声下令,"必须将这些敌军全部赶下山谷,此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得令!"将士们齐声应和,纷纷举起兵器向敌军发起猛攻。弓箭手张弓搭箭,密集的箭雨朝着敌人倾泻而去。

  薛仁贵也引弓搭箭,带领麾下两千精兵加入了战局。

  战斗很快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士兵激烈厮杀,不断向对方阵营推进。随着距离的缩短,战况愈演愈烈。两军实力相当,谁都不甘示弱。

  看到己方军队逐渐占据优势,李沐心中暗喜。这是他首次与如此强劲的对手交锋,胸中战意激荡。这场战役关系重大,必须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南蛮军队意识到战况不利,立即调整战术意图突围。李沐见状,当机立断率领部分兵力开始后撤。他明白继续缠斗只会徒增伤亡,必须尽快撤出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