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抵达林城-《祁同伟之警界第一人》

  面对如此局面,祁同伟只能将接访日再延长一天,将工作人员分成五个接访小组,同时开展工作。

  最后离开时,又留下信访局专用电话和邮箱,让没能当面反映问题的群众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表达诉求。

  高强度的工作持续了一个月,巡查组已经走访了九个地市。

  信访局王局长看着疲惫的团队,委婉地建议:“省长,照这个进度,元旦前恐怕难以完成全部巡查。”

  “要不我们将程序简化一下,每个地市接访一天,处理问题一天?”

  祁同伟坚定地摇头:“接访时间绝不能压缩。两天时间都难以全面掌握情况,改成一天就更难发现深层次问题了。”

  他沉思片刻:“这样吧,京州和岩台暂时不去了。”

  “京州的信访工作一直做得不错,而且距离近,随时可以过去调研。岩台经过这轮整治,相信问题也不大。”

  “你发文通知他们开展自查,提交详细报告即可。”

  王局长明显松了口气:“那就只剩下林城和吕州了,一周时间足够了。”

  “嗯,你通知下,下午直接赶往林城。大家这段时间都辛苦了,明天正好是周日,在林城休息一天,周一再开始工作。”

  王局长顿时精神一振:“明白!”

  ——————

  林城市委大楼,书记办公室。

  李达康斜躺在舒服的老板椅上,手指轻叩着桌面,听着对面周桂春汇报省巡查组即将抵达林城的消息。

  “书记,根据行程安排,祁同伟副省长带领的省信访巡查组今天下午抵达林城。明天休整,后天正式开始接访工作。”

  李达康的目光投向窗外林城的天空,心里念头转动。

  这个祁同伟,来汉东还不到一年,风头却是极盛。

  两件大事干得轰轰烈烈,一是岩台那场震动全省的打黑除恶,成果斐然;二是全省积案大案的突击侦破,听说已经完成了既定任务。

  更有风声说,王祥的倒台也与他脱不了干系。

  上个月更是以四十出头的年纪,上了华夏最年轻的副省级!

  年纪轻轻,就能如此大刀阔斧,一展抱负,确实让人心生羡慕!

  再看看自己。同期的高育良已然入常,而且借着祁同伟掀起的这几阵东风,政绩簿上更是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去年影响自己入场的李为民那件事爆得蹊跷,自己手里没有证据,但直觉告诉他,高育良恐怕难逃干系。

  而且,赵立春那边,大家虽未点破,可他估计,月牙湖美食城那档子事,终究是产生了影响。

  这一来二去,自己在入常的道路上便慢了一步。

  仕途之上,一步慢,往往就意味着步步慢。

  前番那个副省长的位置,他主动放弃,一来是对分管政法的职务兴趣缺缺;

  二来,也是更重要的,他了解到明年省委班子可能增设常委职数,会考虑从表现突出的市委书记中递补一至两人。

  虽说这一年来他处处谨小慎微,尤其在赵立春面前更是提着十二分的小心,生怕再出纰漏。

  赵立春上次也表示,下次一定会优先安排自己入常。

  但论及市委书记进常委,吕州凭借其经济总量和地位,几乎是铁板钉钉。

  林城在其他方面或许不差,但经济底子毕竟薄了些,虽经自己这些年的奋力追赶,增速上在整个汉东位列榜首,可总量已近瓶颈。

  难道……要动自己去吕州?

  这个念头让李达康心头一紧。

  别人或许不清楚,他可是心知肚明,吕州那块地,堪称赵家的“自留地”。

  不单单是美食城,赵家诸多产业都布局在那里。

  若真去了吕州,恐怕就身不由己,得彻底绑在赵家的战车上,这与他内心独立施政、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严重相悖。

  更何况,他虽然出身赵立春的秘书,这些年来对赵家的事却是能避则避。

  赵家行事过于霸道,就比如那个已经在全省铺开的家电商场,无论落到哪个市,都是最优厚的条件。

  土地白送、政府配套基建、税收大幅减免……

  在林城落地的时候,自己当初刚想说,让赵瑞龙象征性的交一点土地出让金,没想到这小子直接来了句:

  “整个汉东都不收,怎么到了李哥你这里,就搞特殊了啊!”

  一句话把他堵了回来!

  如此下去,岂能长久?

  更不要提还有那场天的交易......

  “书记?书记?”周桂春的声音将他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

  李达康定了定神,略带歉意地笑了笑:“不好意思,桂春,刚才想到些别的事情,走神了。”

  周桂春表示理解地点点头,主政一方,千头万绪,书记偶尔陷入沉思再正常不过。

  李达康将话题拉回正轨:“这次省巡查组下来,主要是什么基调?在其他地市是怎么开展的?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是真准备下点雨?”

  周桂春忙汇报:“根据其他几个地市反馈,祁省长带队作风比较务实。”

  “除了在六河市因为当地阻拦上访群众,严厉批评了市长之外,在其他地方都还算平和。”

  “主要就是深入了解情况,能现场协调解决的当场就拍板了,甚至协调了省里相关部门给予支持。”

  “一时解决不了的,也是做好记录,并没有过分为难地方。”

  李达康微微颔首:“嗯,这么看来,这个祁同伟倒像是个真想干点实事的。”

  周桂春附和道:“我看也是。”

  “别的不说,他堂哥的伟业集团在我们林城投资了这么多产业,他自己甚至其他领导都从来没为伟业集团打过任何招呼。”

  “而且伟业集团自身也很规矩,从不占政府便宜,连上次市里特意给他们配套职工住房批的地,他们都老老实实足额缴纳了土地出让金。”

  李达康肯定道:“伟业集团对我们林城,特别是开发区的发展,贡献确实不小。”

  “那下午的接待安排,你看我需要亲自去迎接一下吗?黄市长还在京城党校学习,没有个主官在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周桂春建议:“按说黄市长不在,您出面接待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下午那个重点项目协调会的时间已经定好了,恐怕会有冲突。”

  “协调会能延期吗?”李达康问。

  周桂春面露难色:“几个投资方代表和省级部门的负责人时间都卡得很紧,临时调整恐怕……”

  李达康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做出了决断:“那就还是以项目为重。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

  “下午你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去迎接,表达我们的重视和欢迎。晚上的接风宴,我一定准时赶到。”

  “明白!”周桂春点头应下。

  他心里清楚,在李达康心中,没有什么比实实在在的项目和经济增长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