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齐昭远锦上添花-《祁同伟之警界第一人》

  谈完正事,祁同伟让老许先到外面的会客室休息,单独留下了石勇。

  “你上午带老许看了公审大会?”祁同伟笑着问道,其实他在台上已经看到了石勇。

  石勇笑道:“昨天晚上就到了,正好碰上了,让老许感受感受!”

  祁同伟笑着点头,他自然知道石勇打的什么心思,也就没有多问。

  “怎么样?今天重回厅里,感觉如何?”

  石勇挺直腰板,情绪依然有些激动:“报告厅长!做梦都想着能有这么一天!感觉……感觉像回家了!”

  “别急,再坚持一下。等到明年,你就可以天天名正言顺地在这里进出了。”祁同伟安抚道,随即话锋一转,“这个老许,你觉得可靠性怎么样?”

  石勇思考了一下,认真回答:“老许这个人,这些年其实一直想找机会洗白上岸,摆脱过去的那套。今天见了您,得了您的准话,他算是吃了定心丸。”

  “我个人判断,他目前的诚意是足的。当然,新记内部盘根错节,还有其他几股势力,但以老许目前的威望和手段,还能压得住。”

  祁同伟颔首:“嗯,这件事就由你全程跟进。要时刻敲打着他,既给甜头,也要亮底线,防止他日后又生出别的心思,同时也要多放几个钉子!”

  “明白!我会把握好分寸的。”石勇郑重应下。

  “你在水房那边的事情,进展怎么样了?”

  石勇压低声音:“很顺利。我扶持的一个兄弟很有能力,预计明年有很大机会能上位。”

  “嗯,做得不错。”祁同伟表示满意,“港岛几大社团,现在就剩下和记了,就由你全权负责渗透和沟通。需要什么支持,直接跟我说。”

  祁同伟这一个多月,他对这些所谓的江湖帮派早已失去了兴趣。

  上次石勇跟他汇报,所谓和记一个很出位的老大阿乐,号称“佐敦道话事人”,听起来很唬人!

  其实际掌控的地盘,不过是一条一公里长的街道,其规模和影响力,甚至比不上内地一个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

  所谓的声势,无非是依托着港岛特殊时期畸形的经济繁荣而已。

  祁同伟强调道:“我们关注这些社团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港城的繁荣稳定,给他们好处可以,但是绝不能让他们踩过线!”

  “而且,要严防境外势力,尤其是对岸的Jq局,利用这些社会空隙进行渗透和捣乱。”

  “这一块你要严密监控,一旦发现有任何境外势力插手的蛛丝马迹,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到时候,直接快刀斩乱麻,省得再跟这些人费周章。”

  “明白!我会牢牢盯住这一点。”石勇心领神会。

  “另外,对付和记,我给你提供一个方案!”祁同伟似乎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如果他们愿意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我可以指给他们一条能赚大钱的正行生意做。”

  石勇闻言略感疑惑。

  他实在想不出,对于这些习惯了捞偏门、来快钱的江湖人,还有什么正当生意能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厅长,您指的是……什么生意呢?”

  祁同伟微微一笑,吐出了两个字:

  “物流。”

  ——————

  港城,镜鉴周刊编辑部。

  总编办公室里,齐昭远姿态闲适地靠在宽大的真皮沙发上,手指间夹着一支雪茄。

  他对面沙发上那个衣着光鲜、面容英俊的年轻人,正是编辑部他一手提拔的得力干将小刘。

  此刻的小刘,正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兴奋汇报工作。

  “老板,我们杂志最近这两期的销量,又冲上了一个新高!”

  “特别是您署名发表的那篇《航母无用:移动的钢铁棺材!》,反响空前!读者,特别是大陆的读者来信和讨论电话就没断过,好多家平面媒体都转载了,还在组织笔战讨论!”

  齐昭远脸上浮起满意的笑容,缓缓吐出一口烟圈:

  “文章署的是我的名,但这里面的功劳,大半可是你小刘的啊。你的辛苦和能力,我都看在眼里,不会忘记的。”

  小刘立刻露出受宠若惊又不敢居功的表情,连连摆手:

  “总编您太抬举我了!我就是搜集了点资料,打了个粗糙的初稿。文章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全靠您妙笔生花地修改定调,更重要的是您这块金字招牌!”

  “要是署我这种无名小卒的名字,估计连点水花都溅不起来。”

  齐昭远脸上的笑意更深了,显然这番奉承极为受用:

  “哈哈哈,过谦了过谦了。你写的底子好,我不过是锦上添花,略作修饰罢了。”

  他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很清楚,以这小子的资历和见识,绝写不出如此数据详实、引证丰富、逻辑严密的东西,背后定然是花钱约了某位专家的稿子。

  不过这不重要,过程无所谓,结果漂亮就行。

  署他齐昭远的名,文章就是他的成果,就是他重回舆论场中心的阶梯。

  又勉励了小刘几句,小刘也心领神会的离开。

  出了门的他心中一阵腹诽,锦上添花?说的好听,不就改点标点符号吗!

  不过这个月的奖金又少不了,那边还有钱拿,真是美滋滋!

  房间里,齐昭远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

  他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中环熙攘的车流人流。

  按照家里老爷子“韬光养晦”的要求,他如今只能躲在幕后操纵这份杂志,这让他倍感憋屈。

  但这篇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他感觉自己又拥有了走到台前、重新掌握话语权的资本。

  已经有内地几家颇具影响力的媒体通过中间人传来约稿的意向,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刷声望、扩大影响力的好机会。

  他沉浸在对未来声誉鹊起的憧憬里,完全没去深思这篇迎合西方主流论调、唱衰自家海军发展的文章,背后是否另有深意。

  或者说,他本来就是这些论调忠实拥趸!

  他走回宽大的办公桌,想去拿桌上的紫砂茶杯,目光不经意扫过摊开在桌面上的几份报刊,其中一份《华夏日报》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让他猛地想起去年那篇让他极为不快、署名雾港之夜的文章。

  最让他窝火的是,经过调查,那篇文章的作者竟然是陈阳!

  那个曾经让他倾心、在他受伤后却态度骤变甚至提出分手的女人!

  一股混合着旧恨与不甘的怨气涌上心头。要不是顾忌她名义上的大哥、自己的姐夫沙瑞金,当年就该用强手段把她彻底变成自己的人!

  如今她竟敢公然站到自己的对立面,替那个祁同伟摇旗呐喊?

  说他们之间没点龌龊事,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