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星陨坂泉-《神说!》

  黄河的浊浪裹挟着赤铁矿砂冲刷堤岸,十二座改良鼓风炉吞吐的青烟,

  在暮色中凝成铁灰色的云,林一赤脚踏过新浇筑的淬火池,

  池底沉淀的磁铁与赤铁碎屑在月光下泛着幽蓝。老工匠虎蹲在池边,

  布满裂痕的手掌掬起一捧矿砂,砂粒从指缝簌簌滑落时竟发出风铃般的轻响,

  这是三年前发现的奇异现象,当两种矿砂以三比一混合淬火,刀刃会呈现黄河浪纹般的波浪结构。

  \"老师!南麓矿脉的赤铁成色更纯了!\"

  光挥动鱼骨卡尺冲进工坊,耳后的火焰纹渗着血珠。

  这个二十岁的青年已能精准调配鼓风炉的燃料配比,

  此刻他手中的松木炭掺杂着桦树皮碎屑,燃烧时升腾的青烟带着特殊的松脂香。

  林一接过矿样,赤红色的砂砾在掌心滚动,磷含量至少达到十五成,

  这是制作破甲箭的绝佳材料,但脆硬的特性也让锻造难度倍增。

  河滩突然传来一阵地动山摇般的闷响,仿佛大地都在颤抖。

  这突如其来的巨响让所有人都惊愕不已,一时间,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明心急如焚,他立刻策马狂奔,冲向那声音传来的方向。

  马蹄疾驰,扬起一片尘土,仿佛要冲破这诡异的寂静。

  终于,明来到了河滩边的一座工坊前。他毫不犹豫地撞开工坊的皮帘,

  冲了进去。工坊内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烟尘和铁锈味,让人感到有些窒息。

  明的目光落在了一块被马蹄掀翻的泥板上,泥板上竟然刻着最新研制的冶铁配方!

  他定睛一看,只见上面详细地记载着鼓风炉进风口加装陶制蜂窝滤网的设计,

  而这个设计的灵感,竟然来自他上个月观察到的蜂巢结构。

  然而,还没等明来得及细细品味这个惊人的发现,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轩辕战车越过白狼谷了!”

  明心头一紧,他立刻转身,扯开身上染血的皮甲。

  只见他的肩头嵌着一支青铜箭簇,箭簇上刻着一个狰狞的熊头,

  而那蓝紫色的毒血,正沿着箭簇缓缓流淌,侵蚀着他的蚕丝内甲。

  林一见状,连忙上前帮忙,他用力一掰,将箭杆折断。

  断面上呈现出蜂窝状的气孔,这显然是致命的缺陷。

  林一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意识到,这是由于东岸的磁铁矿含硫过高,

  在锻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从而削弱了铁质的密度。

  \"停用东岸矿脉!\"林一暴喝声未落,了望台的牛角号已撕破夜空。

  阳十七挥动夸父族特制的十六进制旗语:三十头战象披着青铜锁甲踏河而来,

  象鼻缠绕的链锤扫过之处,新筑的棱形箭塔如芦苇般折断。

  小鱼手腕的鱼骨镯突然迸裂,五片颚骨齿轮弹射而出,

  这是其兄用三十斤黄河鲤颚骨特制的急警装置,碎裂意味着矿脉发生了不可逆的异变。

  河滩防御工事在月光下泛起冷光,阳十七带领五百夸父族汉子筑起的三合土城墙,

  此刻正显现出林一设计的精妙——夯土层内埋设的竹筋呈放射状分布,

  仿照龟甲纹理的复合结构能分散七成冲击力。

  当轩辕战车的青铜轮毂碾过铁蒺藜阵时,车轮内侧的天然磁石吸附铁钉的战术,

  被新型陶瓮破解,掺入石灰的特制陶器封存着腐蚀毒血,

  砸碎瞬间腾起的蓝雾令青铜面具龟裂脱落。

  \"点火油渠!\"林一的骨哨声刺穿战鼓轰鸣。

  枭二带领的爆破队点燃埋藏的火油罐,鱼脂混合松脂的黑烟遮蔽了半片天空。

  领战象额间的青铜镜突然折射月光,在烟幕中投射出北斗星图,勺柄直指东南矿脉。

  这异象让林一想起矿洞深处的石碑——那些荧光纹路在鱼生敲击时显现的星象,此刻正在战场上空复现。

  工坊内,光的学徒们正将赤铁矿砂与磁铁按三比一投入熔炉。

  松木炭燃烧的碱性气体中和着硫化物,铁水在改良陶范中流淌出赤红色的溪流。

  林一亲自抡起陨铁锤,锤击节奏暗合黄河浪涛的韵律。

  当第一柄赤磁战刀淬火完成时,刃口的雪花纹在月光下流转如星河,

  这是老工匠发现的淬火秘法:七次浸入黄河水,七次提拉至月光下自然冷却。

  子夜决战在七星连珠时达到高潮,新型赤磁箭簇穿透青铜重甲,

  赤铁矿的脆性使箭头在敌人体内爆裂,金属破片与蓝血反应汽化成毒雾。

  阳十七抡起百斤赤磁战锤,夸父族传承的\"地动术\"通过夯土层传导震荡波,

  战象在古老韵律中接连跪倒。当第七波箭雨落下时,

  城墙基座的赤磁粉突然折射月光——这种矿石遇强光眩目的特性,此刻化作最原始的光学武器。

  硝烟散尽的白狼谷底,林一弯腰拾起半块星图碑残片。

  荧光的纹路间暗藏甲骨文与几何符号,嫘的素手抚过碑面,

  吟唱起西川《地脉诀》的古老音节,她的蚕丝披风在晨风中舒展,

  磁石溶液浸泡过的丝线扰动青铜镜的光路,

  癫狂的战象在声波与光线的双重安抚下温顺跪伏。

  当两个穿越者的目光在残碑上相遇,林一忽然读懂了她止血咒印的纹路,

  那分明是微积分符号与甲骨文融合的图腾。

  河滩工坊重新响起锻打声时,光正在指导学徒制作双层陶范。

  高岭土混合牛骨粉的模具耐热性冠绝中原,浇铸口的分流槽设计模仿着黄河支流漩涡。

  小鱼用鱼鳔胶黏合的三层竹胎弓已达三石之力,

  桑蚕丝编织的弓弦在赤磁箭离弦的瞬间,会发出类似黄河咆哮的颤音。

  这些技艺被丽用甲骨文刻在龟甲上,即将成为《考工记·黎部篇》的开篇。

  最后一缕晨曦染红河面时,十二座鼓风炉同时喷吐青烟。

  赤磁农具的开荒效率震惊了周边部落,复合甲胄技术随着商队传入中原,

  鱼骨预警器的共振原理为张衡地动仪提供了千年后的灵感。

  而在黄河亘古不变的涛声里,两个魂穿者默默守护着华夏文明最初的星火,

  当林一怀中的星图残片与嫘的磁石簪子轻轻相碰,五千年时空在铁与火的辉光中悄然折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