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宫束班的火炮传奇:从工艺到战场的逆袭-《艺之神》

  第一幕:危机降临

  **

  时间:明朝末年,傍晚

  地点:明朝皇宫议事厅

  人物:徐光启、众大臣、皇帝

  【皇宫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焦虑。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满脸忧愁】

  皇帝(重重地叹了口气):如今后金势力日益壮大,屡屡侵犯我边境,我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众爱卿可有良策?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过了片刻,一位大臣站出来】

  大臣甲(拱手道):陛下,如今我军武器装备陈旧,难以与后金铁骑抗衡,当务之急是加强军备。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

  徐光启(上前一步,神情坚定):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引进并改良先进火器。臣听闻西洋的红夷大炮威力巨大,射程远、精度高,若能为我所用,定能增强我军实力,抵御后金入侵。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徐爱卿所言极是,只是这红夷大炮引进容易,改良却非易事,谁能担此重任?

  徐光启(自信地抱拳):陛下,臣愿组建宫束班,招揽能工巧匠,共同研究改良红夷大炮。臣虽不直接发明兵器,但定会主导引进并仿制,推动西方铸炮技术与数学瞄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定不负陛下重托。

  皇帝(微微点头):好,既然徐爱卿有此决心,朕便准了。望你早日改良红夷大炮,解我大明燃眉之急。

  徐光启(跪地谢恩):臣遵旨!

  第二幕:宫束班集结

  时间:第二天清晨

  地点:皇宫招募处

  人物:徐光启、铁匠阿福、木匠大牛、火药匠老陈、年轻书生小李

  【皇宫招募处,人来人往,徐光启站在台上,向台下众人讲述改造红夷大炮的意义和重要性】

  徐光启(激昂地):诸位,如今我大明面临后金威胁,红夷大炮改良成功与否关乎国家存亡。我在此招募有志之士,加入宫束班,共担重任!

  【台下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时,一个身材魁梧、满脸憨厚的铁匠阿福站了出来】

  阿福(大声道):大人,俺是个铁匠,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打铁的手艺可是一流的,俺愿意加入,为改良红夷大炮出一份力!

  【紧接着,一个身材粗壮的木匠大牛也走了出来,挠了挠头】

  大牛(憨憨地笑着):大人,俺是木匠,做木工活那是得心应手,俺也想为国家做点事!

  【随后,一位头发花白、眼神矍铄的火药匠老陈走上前】

  老陈(沉稳地):老朽研究火药多年,对火药配方略有心得,愿助大人一臂之力。

  【最后,一个年轻书生模样的小李也站了出来,有些紧张地说道】

  小李(鼓起勇气):大人,学生自幼熟读诗书,对数理之学也有所涉猎,希望能在理论方面为改良红夷大炮提供帮助。

  徐光启(满意地点点头):好!有你们的加入,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改良红夷大炮。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宫束班的成员了,让我们齐心协力,不负国家和百姓的期望!

  【众人齐声应和,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

  第三幕:艰难起步

  时间:数日后,上午

  地点:宫束班工坊

  人物:徐光启、阿福、大牛、老陈、小李、其他宫束班成员

  【宫束班工坊内,热气腾腾,众人正在忙碌地进行红夷大炮的改造工作。阿福用力地拉动风箱,炉火熊熊燃烧;大牛在一旁仔细地打磨着炮身部件;老陈则专注地调配着火药;小李在本子上不停地记录着数据】

  阿福(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大声道):这红夷大炮看着简单,改造起来可真不容易啊!这炮身的弧度和厚度,总是掌握不好。

  大牛(停下手中的活,挠了挠头):是啊,俺这木工活做了这么多年,可这炮车的设计和制作,还是让俺头疼不已,老是达不到要求。

  老陈(皱着眉头):我这火药的配方也还需要再调整,威力总是差那么一点。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工匠在操作时不小心失误,导致火星溅到了旁边的火药堆上,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众人惊慌失措】

  年轻工匠(惊恐地大喊):不好啦,着火啦!

  【阿福迅速抄起一旁的水桶,冲过去灭火;大牛也赶紧拿起工具,帮忙扑打火焰;其他成员纷纷加入灭火行动。徐光启则镇定自若,指挥着大家】

  徐光启(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慌,保持冷静!先把火药和易燃物搬开,防止火势蔓延!

  【经过一番努力,大火终于被扑灭了,但众人都心有余悸,现场一片狼藉。大家围坐在一起,满脸沮丧,气氛十分沉重】

  小李(有些气馁地):大人,这改造工作困难重重,我们真的能成功吗?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透露出迷茫和疑惑】

  徐光启(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大家不要灰心丧气!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是难免的。这次的事故虽然惊险,但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徐光启走到一旁,拿起一本西洋火器技术书籍,翻开讲解】

  徐光启:来,大家看,这是西洋的铸炮技术和数学瞄准理论。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对炮身的结构和比例进行优化,这样既能保证炮身的强度,又能提高炮弹的射程和精度。

  【众人围拢过来,认真地听着徐光启的讲解,不时提出问题,徐光启一一耐心解答】

  徐光启(继续说道):还有这火药的配方,我们可以参考西洋的方法,调整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比例,从而提高火药的威力。同时,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听了徐光启的话,众人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重新燃起了希望】

  阿福(站起身来,握紧拳头):大人说得对!我们不能被这点困难吓倒,俺们继续干!

  大牛(也站起身,大声道):对,俺就不信了,这么个大炮还改造不好!

  老陈(捋了捋胡须,点头道):老朽也愿竭尽全力,与大家共渡难关。

  小李(眼中闪烁着光芒):大人,学生明白了。我们一定按照您说的去做,努力改良红夷大炮。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干劲十足。徐光启看着大家,欣慰地笑了】

  徐光启:好!那我们就继续努力,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百姓的安宁,一定要成功改良红夷大炮!

  第四幕:突破困境

  时间:又过了些日子,午后

  地点:宫束班工坊

  人物:徐光启、阿福、大牛、老陈、小李、其他宫束班成员

  【工坊内,众人各司其职,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经过多日的努力和反复试验,他们在技术上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阿福(兴奋地大喊):成功了!大人,我们成功仿制出红夷大炮了!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看着眼前崭新的红夷大炮,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

  大牛(激动得热泪盈眶):太好了,俺们终于做到了!这几个月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老陈(捋着胡须,欣慰地笑了):是啊,不容易啊,这可多亏了大家的齐心协力和徐大人的悉心指导。

  【徐光启走上前,仔细地检查着大炮,眼中满是欣慰】

  徐光启(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大家都做得很好。但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提高射击精度,才能真正发挥红夷大炮的威力。来,我教大家如何运用数学瞄准理论。

  【徐光启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起了示意图,向大家详细讲解数学瞄准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徐光启:大家看,这是三角形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目标的距离、角度以及大炮的仰角,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出炮弹的发射轨迹,从而提高射击的精度。

  【众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提出问题,徐光启耐心地一一解答,并亲自示范操作】

  小李(一边记录,一边点头):大人,学生明白了。原来数学在火炮射击中还有这么大的作用。

  【随后,大家按照徐光启教的方法,进行了多次模拟射击练习,不断调整和优化参数】

  阿福(自信满满地):俺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等实战的时候,一定能给后金那帮家伙一个狠狠的教训!

  【众人都信心十足,充满了斗志】

  第五幕:战场扬威

  时间:天启六年(1626 年)正月

  地点:宁远战场

  人物:徐光启、阿福、大牛、老陈、小李、袁崇焕、明军将士、后金军

  【后金军队如潮水般向宁远城涌来,喊杀声震天动地。袁崇焕站在城头上,神色凝重,注视着敌军的动向】

  袁崇焕(大声下令):将士们,今日便是我们保卫宁远、保卫大明的关键时刻!大家务必坚守城池,奋勇杀敌,誓与宁远城共存亡!

  【明军将士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昂。宫束班成员们也各就各位,紧张地准备操作红夷大炮】

  阿福(紧紧握住炮身,眼神坚定):俺们的红夷大炮可不能掉链子,一定要让后金那帮家伙尝尝咱们的厉害!

  老陈(熟练地调配着火药,点头道):放心吧,火药都准备好了,威力绝对够!

  小李(拿着测量工具,仔细地计算着角度和距离):我已经计算好了,保证能准确击中目标!

  【就在这时,后金军已经逼近城墙,开始发动猛烈的攻击。他们推着攻城器械,试图靠近城墙,攀爬攻城】

  袁崇焕(果断下令):开炮!

  【随着一声令下,宫束班成员们迅速操作红夷大炮,装填弹药、调整角度、点火发射。红夷大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炮弹如流星般呼啸着砸向后金军阵营】

  【炮弹准确地命中了后金军的攻城器械和士兵,瞬间引起了一阵巨大的爆炸和混乱。后金军的士兵们被炸得血肉横飞,攻城器械也被炸得粉碎】

  阿福(兴奋地大喊):打中了!打中了!哈哈,太痛快了!

  大牛(也激动地挥舞着拳头):好样的,俺们的红夷大炮就是厉害!看他们还怎么攻城!

  【然而,后金军并没有被击退,他们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重新组织力量,继续发起进攻。他们改变了战术,分成多个小队,从不同方向同时攻城,试图分散明军的火力】

  【宫束班成员们沉着应对,根据后金军的进攻方向,灵活调整红夷大炮的射击角度和目标。他们相互配合,紧密协作,不断地向后金军发射炮弹】

  【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红夷大炮的威力让后金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他们仍然顽强地进攻着,试图突破明军的防线】

  【在激烈的战斗中,宫束班成员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长时间的连续射击,红夷大炮的炮身变得滚烫,需要不断地浇水冷却,否则就有炸膛的危险。而且,火药的消耗也非常快,需要及时补充】

  阿福(一边浇水冷却炮身,一边喊道):这炮身太热了,大家动作快点,不然就要出问题了!

  老陈(焦急地):火药也快不够了,得赶紧去补充!

  【就在这时,一些后金军士兵趁着明军火力稍弱的间隙,成功地靠近了城墙,开始攀爬云梯。城头上的明军将士们见状,纷纷拿起武器,与后金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

  袁崇焕(手持长剑,亲自率领明军将士们抵抗后金军的进攻):将士们,杀啊!不能让他们攻上城来!

  【在这危急时刻,宫束班成员们迅速调整策略。他们留下一部分人继续操作红夷大炮,对后金军进行远程打击;另一部分人则拿起武器,加入到城头上的战斗中,与明军将士们一起抵御后金军的进攻】

  阿福(抄起一把大刀,冲向城墙边,与后金军士兵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来吧,看俺今天不把你们都砍了!

  小李(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拿起长矛,与后金军士兵战斗):为了大明,我不能退缩!

  【在明军将士们和宫束班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后金军的进攻终于被击退了。他们丢下了大量的尸体和攻城器械,狼狈地向后撤退】

  【战场上暂时安静了下来,明军将士们和宫束班成员们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看着眼前的战场,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袁崇焕(走到宫束班成员们面前,感激地说道):此次宁远城能够坚守,全靠各位改良的红夷大炮和大家的英勇奋战。你们是大明的功臣!

  徐光启(拱手道):这都是陛下洪福,将士们用命,我等不过是尽了些微薄之力。

  阿福(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俺们也没做啥,就是听大人的指挥,把炮用好。

  【众人都笑了起来,战场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第六幕:荣耀与传承

  时间:宁远之战胜利后,午后

  地点:宁远城庆功台

  人物:徐光启、阿福、大牛、老陈、小李、袁崇焕、明军将士、百姓

  【宁远城庆功台上,彩旗飘扬,鼓乐喧天。明军将士们整齐地排列着,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百姓们也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袁崇焕(站在台上,大声宣布):此次宁远之战,我军凭借红夷大炮的威力,成功击退了后金军的进攻,保卫了宁远城,保卫了大明的疆土!这其中,宫束班功不可没!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宫束班成员,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皇帝使者(走上台,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宫束班成员齐心协力,改良红夷大炮,在宁远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特予以表彰。铁匠阿福、木匠大牛、火药匠老陈、书生小李等,各赏黄金百两,绸缎百匹。徐光启主导有功,加官进爵,望尔等再接再厉,为我大明江山社稷再立新功!

  【宫束班成员们纷纷跪地谢恩】

  阿福(激动得声音颤抖):俺们就是些普通百姓,能为国家做点事,还得到陛下的赏赐,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啊!

  大牛(憨笑着):是啊,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俺们以后还得好好干!

  老陈(捋着胡须,感慨道):能看到红夷大炮发挥作用,保卫国家,老朽这辈子也算值了。

  小李(眼中闪烁着光芒):大人,我们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徐光启站起身来,看着台下的众人,神情激动】

  徐光启:这荣耀属于每一位宫束班成员,更属于英勇无畏的明军将士和支持我们的百姓们!这场胜利只是开始,我们不能满足于此。火器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必须继续钻研,不断改进,才能确保我大明的长治久安。

  【台下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徐光启(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我希望大家都能将这份对技术的热情和对国家的责任传承下去,让火器技术在我大明发扬光大,为后世子孙造福!

  【画面定格在宫束班成员坚定的神情上,寓意着火器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将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