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明朝憨货工匠团的热血征程;望京楼建造传奇-《艺之神》

  角色介绍

  潞王朱翊镠:明神宗胞弟,就藩卫辉,深受皇帝与太后宠爱,身份尊贵。性格豪爽,对母亲极为孝顺,为表思念决心修建望京楼。

  工艺门【宫束班】领头人:经验丰富,技艺精湛,对建筑工艺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带领宫束班成员参与望京楼建造,在团队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

  工艺门【宫束班】成员:一群憨厚朴实的工匠,各有所长,有的擅长木工,有的精通石工,有的善于彩绘。他们做事认真负责,虽偶尔闹出些笑话,但对建造望京楼充满热情,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幕:建楼之令

  时间: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 年),某日清晨

  地点:潞王府书房

  潞王朱翊镠(神情凝重,背手踱步):我自就藩卫辉,日夜思念母亲。如今,我决定修建一座望京楼,站在楼上便能遥望京城,略解我思念母亲之苦。

  (转身,看向身旁的侍从)速传工部官员前来,我有要事相商。

  (侍从领命退下,不一会儿,工部官员匆匆赶来,行礼)

  工部官员(恭敬地):王爷,不知您传下官前来,所为何事?

  潞王朱翊镠(目光坚定,语气不容置疑):我要在这卫辉古城东北隅修建一座望京楼,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建成,且要造得精美绝伦,成为我大明独一无二的建筑!所需人力、物力,工部要全力支持,不得有误!

  工部官员(面露难色,但又不敢违抗):王爷,这修建望京楼工程浩大,所需人力、物力众多,且时间紧迫,恐……

  潞王朱翊镠(眉头一皱,打断其话):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若有困难,你们工部自行解决。我只要结果,若不能按时完工,唯你是问!

  工部官员(连忙跪地):下官遵令,定当竭尽全力,尽快完成望京楼的修建工程!

  第二幕:憨货集结

  时间:接第一幕,上午

  地点:工艺门【宫束班】工坊

  工艺门【宫束班】领头人(站在工坊中央,大声呼喊):弟兄们,都停下手中的活计,有要事相商!

  (正在忙碌的工匠们纷纷停下手中工具,围拢过来,一脸疑惑)

  工匠甲(挠挠头):头儿,出啥事了?这么着急把大伙叫来。

  领头人(神情兴奋,声音洪亮):刚刚接到工部传下的命令,潞王要在卫辉古城东北隅修建望京楼,点名让我们宫束班参与建造!这可是个大工程,也是咱们的荣耀!

  (众人听闻,顿时炸开了锅,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

  工匠乙(激动地跳起来):真的吗?能参与修建望京楼,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说不定等楼建好了,咱的名字也能跟着流传千古呢!

  工匠丙(拍了拍工匠乙的肩膀):你就别做梦了,能把楼建好,不挨罚就谢天谢地了。不过话说回来,这望京楼肯定得造得精美绝伦,咱可得把看家本领都使出来。

  领头人(看着众人,满意地点点头):没错,潞王要求这望京楼要造得精美无比,成为大明独一无二的建筑。咱们宫束班虽然平时被人叫做憨货,但论起手艺,那可是一顶一的。这次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不能给咱宫束班丢脸!

  (众人齐声应和,士气高涨)

  工匠甲(摩拳擦掌):头儿,你就放心吧!我这木工手艺,十里八乡可都有名,保证把那些木头雕琢得漂漂亮亮的,让这望京楼的木结构既结实又精美。

  (说着,拿起一旁的斧头,在空中挥舞了几下,展示自己的力气)

  工匠乙(不甘示弱):我这石工技术也不差!那些石头在我手里,就跟面团似的,想雕成啥样就雕成啥样。到时候,我要在望京楼的石头上刻满精美的图案,让它成为天下一绝!

  (边说边拿起凿子和锤子,在一块小石头上比划着)

  工匠丁(从人群中挤出来,笑嘻嘻地):嘿嘿,你们可别忘了我。我擅长彩绘,等楼建好了,我给它画上五彩斑斓的图案,保证让望京楼看起来金碧辉煌,比皇宫还漂亮!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气氛十分热烈)

  领头人(再次大声说道):好,既然大家都这么有信心,那咱们就准备准备,明日就前往工地,开始这望京楼的建造工程!

  第三幕:筹备之难

  时间:接第二幕,下午至傍晚

  地点:工地临时搭建的工棚

  (工匠们来到工地后,便开始为工程筹备忙碌起来。然而,难题接踵而至,大家聚集在工棚里,气氛凝重)

  领头人(眉头紧皱,看着手中的图纸):弟兄们,这望京楼的建造可不简单。潞王要求楼体精美且独特,咱们得用砖石打造出无梁殿式的结构,可这无梁结构该如何设计,才能既稳固又美观,我心里实在没底啊。

  工匠甲(挠挠头,一脸茫然):是啊,头儿。以往咱们建的都是普通房屋,这无梁殿还是头一回见,这可咋整?

  工匠乙(放下手中正在测量的工具,凑过来):还有这石料,潞王指定要用太行山中的上等青石,那太行山山路崎岖,我们该怎么把那些又大又重的石料运回来啊?

  工匠丙(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要不咱们先去太行山看看,实地考察一下,再想办法?

  领头人(点头表示赞同):也只能这样了。明日一早,我带几个人去太行山探探路,寻找合适的石料。其他人在工地继续准备其他材料,大家都打起精神来,这可是咱们的重要任务,不能有丝毫懈怠!

  (众人纷纷点头,随后各自散去,继续为筹备工作忙碌着,工棚里满是讨论声和忙碌的身影,一直持续到傍晚,天色渐暗,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休息,为第二天的工作养精蓄锐 )

  第四幕:施工风波

  时间:接第三幕,开工后的一个月

  地点:望京楼工地

  (随着工程的推进,各种状况接踵而至。一日,工地现场,一块巨大的石料在搬运过程中突然滑落)

  工匠戊(惊慌失措地呼喊):不好啦,石头掉下来啦,快躲开!

  (周围的工匠们纷纷躲避,但还是有一名工匠躲避不及,被石料砸伤了脚,疼得在地上直打滚)

  领头人(迅速赶到伤者身边,焦急地询问):怎么样,你怎么样了?快,赶紧叫郎中!

  (其他工匠们围拢过来,脸上充满了担忧和焦急)

  工匠甲(自责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都怪我,没把绳子系好,才出了这事儿。

  工匠乙(安慰道):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赶紧救人要紧。

  (不一会儿,郎中匆匆赶来,为受伤的工匠诊治。领头人则眉头紧锁,看着忙碌的众人,心中充满了忧虑)

  领头人(叹了口气):这才刚开始施工,就出了这样的事儿,看来这工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难。

  (此时,负责工程进度的工匠丙匆匆跑过来)

  工匠丙(气喘吁吁地):头儿,不好了。因为这次意外,工程进度延误了不少,按照这个速度,恐怕很难按时完成了。

  (众人听了,都露出了沮丧的神情,气氛变得十分沉重)

  工匠丁(挠挠头,无奈地说):这可咋办啊?要是不能按时完工,我们可没法向潞王交代啊。

  领头人(沉思片刻,抬起头,坚定地说):大家别灰心!我们宫束班的人从来就没有被困难打倒过。现在,我们要做的是齐心协力,解决眼前的问题。受伤的兄弟先好好养伤,其他兄弟加把劲,把耽误的进度赶回来!

  (说着,领头人拿起工具,带头干了起来。其他工匠们见状,也纷纷振作精神,拿起工具,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大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有的继续搬运石料,有的对石料进行加工,有的负责搭建脚手架,现场一片忙碌的景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日夜赶工,虽然疲惫不堪,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按时完成望京楼的建造任务而努力奋斗 )

  第五幕:智慧闪光

  时间:接第四幕,又过了半月

  地点:太行山石料场及望京楼工地

  (领头人带领着工匠甲、工匠乙等几人来到太行山石料场。他们望着高耸的山峰和崎岖的山路,眉头紧锁)

  工匠甲(望着山路,面露难色):这路也太难走了,这么大的石头,怎么运下去啊?

  领头人(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我有个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山上的地势,搭建一些简易的滑道,把石料顺着滑道滑下去。然后再用滚木和绳索,将石料运到山脚下的河边,最后通过水路运到工地。

  工匠乙(兴奋地拍手):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这个办法好,既省力又省时。

  (众人纷纷点头,立刻行动起来。他们砍伐树木,搭建滑道,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将第一批石料运到了工地)

  (解决了石料运输问题后,众人又回到工地继续研究无梁结构的施工方案。领头人召集大家围坐在一起,再次讨论)

  领头人(指着图纸):弟兄们,这无梁结构的关键在于如何让砖石相互支撑,形成稳固的拱券。我琢磨着,咱们可以借鉴拱桥的营造技法,先搭建一个木质的拱架,然后在上面砌筑砖石,等砖石砌好后,再拆除拱架。

  工匠丙(疑惑地问):头儿,这拱桥的拱券是弧形的,咱们这望京楼的无梁结构可是十字拱券,能一样吗?

  领头人(拿起一块石头,比划着):原理是相通的。虽然形状不同,但都是利用砖石的相互挤压来承受重量。我们可以根据望京楼的结构特点,对拱架进行一些改进。

  (众人开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工匠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断完善施工方案)

  工匠丁(突然站起来):我还有个主意。在砌筑砖石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里面加入一些糯米灰浆,这样可以让砖石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领头人(赞赏地点点头):好主意!这糯米灰浆粘性强,能增强砖石结构的整体性。就这么办!

  (经过一番讨论和试验,施工方案终于确定下来。工匠们按照方案,开始有条不紊地施工。他们先搭建木质拱架,然后小心翼翼地砌筑砖石,每一块砖石都经过精心打磨和摆放,确保位置精准无误。在施工过程中,大家相互协作,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展现出了极高的团队精神和专业素养 )

  第六幕:终成望京楼

  时间: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盛夏

  地点:望京楼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望京楼终于建成。这一天,阳光明媚,望京楼前彩旗飘扬,百姓们纷纷前来围观,都想一睹这座宏伟建筑的风采。潞王朱翊镠身着华服,在侍从的簇拥下,缓缓走上望京楼。【宫束班】的工匠们站在一旁,满脸自豪地看着自己的杰作)

  潞王朱翊镠(站在楼上,极目远眺,眼中满是思念之情):终于建成了!站在此处,京城仿佛近在咫尺,母后,儿臣虽远在卫辉,却能日日望见京城的方向,也算略解思念之苦了。

  (转身,看向【宫束班】领头人及工匠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潞王朱翊镠:你们这群憨货,果然没让本王失望!这座望京楼造得精美绝伦,独一无二,堪称大明建筑的典范。本王定会重重赏赐你们!

  领头人(连忙跪地,激动地说):能为王爷效力,是我等的荣幸。这望京楼能顺利建成,全靠王爷的英明领导和弟兄们的齐心协力。

  工匠甲(挠挠头,嘿嘿笑着):是啊,王爷,我们虽然笨了点,但都是实心实意想把楼建好,现在看到它这么漂亮,心里可高兴了!

  工匠乙(走上前,自豪地说):王爷,您看这楼的砖石,每一块都是我们精心挑选和打磨的,保证又结实又美观。还有这雕刻的图案,都是我们的心血,希望王爷喜欢。

  潞王朱翊镠(点点头,赞赏地说):不错,不错。你们的手艺本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后若还有工程,本王定还找你们宫束班!

  工匠们(齐声高呼):谢王爷!

  (众人的欢呼声在望京楼上空回荡,望京楼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它不仅是潞王思念母亲的寄托,更是【宫束班】工匠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见证了他们的坚持与付出,也成为了卫辉古城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