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本以南宋时期为背景,围绕工匠班 “宫束班” 奉命建造翠微亭、纪念抗金英雄岳飞的故事展开,通过工匠们的日常劳作、拌嘴调侃与家国情怀,展现平凡人眼中的英雄敬意与宋代营造技艺的细节,既保留 “憨货” 群体的鲜活烟火气,又传递纪念英雄的庄重内核。
人物表
老木:宫束班班头,50 岁,左手缺半根食指(早年造屋伤的),话少但心细,懂营造法式,藏着对岳飞的敬重。
小石头:22 岁,老木的徒弟,个子高但毛躁,爱说俏皮话,总被老木敲脑袋,却最懂老木的心思。
瘦马:35 岁,宫束班的木匠,身子瘦得像竹竿,却能扛动三丈长的木梁,爱跟小石头抬杠,手艺精湛。
胖婶:30 岁,负责给宫束班做饭,偶尔来工地帮忙递工具,嗓门大,心善,总念叨 “英雄该被记着”。
李大人:40 岁,临安府派来监工的官员,起初摆官架子,后来被工匠们的热情感动,收起了傲气。
阿婆:70 岁,住在附近山脚下的村民,曾受过岳飞军队的接济,常来工地送自家种的菜。
宫束班工匠若干:大牛、二柱等,各有小特点,凑在一起总爱说笑,干活时却毫不含糊。
第一幕:奉命建亭,憨货齐聚
场景一:宫束班作坊院 日 外
【作坊院里堆着一堆刚运来的楠木,老木正拿着墨斗在木头上弹线,小石头蹲在旁边帮着扶木头,却总忍不住东张西望。瘦马扛着一把大锯子从门外进来,锯子上还沾着木屑。】
小石头:(凑到瘦马身边)马哥,你说咱这次要建的 “翠微亭”,到底是给谁建的啊?我听街上的人说,是为了纪念一个大英雄。
瘦马:(放下锯子,拍了拍手上的灰)你这小子,干活的时候总想着打听事儿。我听李大人身边的小吏说,是为了岳将军 —— 就是当年带兵打金兵,把金兵赶得屁滚尿流的岳飞岳将军。
小石头:(眼睛一亮,一下子站起来,差点碰倒旁边的木刨子)岳将军?就是那个说 “精忠报国” 的岳将军?我爹当年还跟我讲过他的故事,说他打仗的时候,连马都舍不得骑,跟着士兵一起走!
老木:(停下手里的活,回头瞪了小石头一眼,声音有点哑)干活的时候别咋咋呼呼的,木头上的墨线都要歪了。岳将军是英雄,这亭子得建得结实、端正,不能有半分马虎。
【胖婶提着一个食盒从门外走进来,嗓门大得整个院子都能听见。】
胖婶:老木、瘦马、小石头,先别干了,过来吃点东西!我今天煮了红薯粥,还烙了几张葱花饼,你们趁热吃。
【工匠们围过来,围着食盒坐下。小石头拿起一张葱花饼,刚咬了一口,就看见李大人穿着官服,带着两个小吏从门外走进来,连忙咽了嘴里的饼,站起来想行礼。】
李大人:(摆摆手,目光扫过院子里的木料)不必多礼,本就是来看看你们的准备情况。翠微亭要建在飞来峰下,俯瞰西湖,陛下说了,这亭子要配得上岳将军的气节,你们可得用心。
瘦马:(嘴里嚼着饼,含糊不清地说)大人放心,咱宫束班建房子,从来没出过差池。当年临安城的城隍庙,就是咱老班头带着建的,到现在还结实着呢!
李大人:(皱了皱眉,刚想开口说 “言行举止要庄重”,却看见老木站起来,手里拿着一张画着亭子样式的图纸。)
老木:(把图纸递到李大人面前,手指在图纸上指着)大人,这是我按营造法式画的翠微亭图纸。亭高三丈,四角攒尖顶,柱子用楠木,台阶用青石,亭子里要刻一块碑,碑上刻岳将军的诗 —— 我听人说,岳将军当年路过这里,写过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的句子,正好应了 “翠微亭” 的名。
李大人:(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眼里露出惊讶的神色)没想到老班头不仅手艺好,还懂这些。就按你这图纸来,若是建得好,本府定向上头为你们请赏。
【阿婆挎着一个竹篮,慢慢悠悠地走进来,篮子里装着一些青菜和几个橘子。】
阿婆:(走到老木身边,把篮子递过去)老木啊,我听说你们在给岳将军建亭子,就从家里摘了点青菜,你们煮着吃。岳将军当年带兵路过我们村,看见村里的孩子没饭吃,还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孩子们,这样的英雄,该有个亭子记着他。
老木:(接过篮子,眼眶有点红,声音更低了)阿婆,谢谢您。我们一定把亭子建好,让后人都知道岳将军的事。
第二幕:建亭风波,憨货显情
场景二:飞来峰下工地 日 外
【工地里一片忙碌,工匠们有的在挖地基,有的在锯木头,有的在打磨石柱。小石头站在一个高台上,帮着瘦马递木料,却不小心把一根短木掉在了地上,正好砸在老木的脚边。】
老木:(捡起地上的短木,走到高台下,抬头瞪着小石头)你这小子,跟你说过多少遍,递东西的时候要稳,要是砸到人怎么办?这亭子是给岳将军建的,你要是敢在这里出岔子,我第一个饶不了你!
小石头:(低下头,声音有点委屈)班头,我不是故意的…… 我就是看着这亭子快建好了,心里高兴,就有点走神了。
瘦马:(从高台上跳下来,拍了拍小石头的肩膀)老班头也是为你好,你想想,岳将军打仗的时候,要是像你这样走神,早就出事了。咱建亭子,就跟岳将军打仗一样,得专心。
【胖婶提着一个水桶过来,给工匠们倒水喝。她看见小石头低着头,就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
胖婶:小石头,别委屈了,老班头就是嘴硬心软。你看他,为了这亭子,每天天不亮就来工地,晚上还在灯下改图纸,眼睛都熬红了。他比谁都想把这亭子建好,因为他当年,也受过岳将军的恩惠。
小石头:(抬起头,惊讶地看着老木)班头,你受过岳将军的恩惠?
老木:(转过身,背对着大家,声音有点哽咽)当年我还是个小木匠,跟着师傅在襄阳干活,金兵打过来的时候,是岳将军的军队把我们救了。岳将军还跟我说,不管做什么营生,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家国。现在他不在了,咱建这亭子,就是要让后人记得,有这么一个英雄,为了家国,拼过命。
【工匠们都安静下来,没人说话,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李大人带着小吏过来,看见工地上的气氛有点沉重,就走过去问老木。】
李大人:老班头,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老木:(转过身,擦了擦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大人,就是想起了一些旧事。亭子的顶快建好了,明天就能上瓦,再过半个月,应该就能完工了。
李大人:(点点头,目光落在已经初具雏形的亭子上,语气软了下来)老班头,之前本府对你们有些苛刻,是本府不对。这亭子,你们建的不是木头和石头,是人心,是对英雄的敬意。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驿卒骑着马飞快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书,递给李大人。李大人看完文书,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
李大人:(举起文书,对工匠们说)好消息!陛下下旨,要亲自来翠微亭为岳将军题字!到时候,咱们建的亭子,就能让陛下和百姓们都看到,岳将军的精神,永远不会忘!
【工匠们一下子欢呼起来,小石头跳得最高,瘦马拍着老木的肩膀,胖婶抹着眼泪笑,阿婆也从人群外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束刚采的野花,说要放在亭子的柱子旁。】
小石头:(拉着瘦马的手)马哥,你说陛下题字的时候,会不会夸咱们建的亭子好看?
瘦马:(笑着揉了揉小石头的头发)肯定会!咱宫束班的手艺,可不是吹的。到时候,咱还能跟后人说,这翠微亭,是咱建的,是为了纪念岳将军建的!
第三幕:亭成记英雄,憨货笑翻天
场景三:翠微亭前 日 外
【翠微亭已经完工,四角攒尖顶的亭子立在飞来峰下,楠木柱子油光锃亮,青石台阶干干净净,亭中央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岳飞的诗,碑顶还刻着陛下题的 “翠微亭” 三个大字。工匠们、李大人、阿婆、胖婶都站在亭子前,看着完工的亭子,脸上都带着笑。】
小石头:(跑到亭子前,摸了摸柱子,又跑到台阶上踩了踩)班头,你看,这亭子真好看!比我想象中还要好看!
瘦马:(走到石碑前,仔细看着上面的诗,虽然不认识几个字,却还是点点头)这诗写得好,跟岳将军一样,有骨气。
胖婶:(拉着阿婆的手,指着亭子)阿婆,你看,以后百姓们来这里,就能知道岳将军的故事了,再也不会忘了他。
阿婆:(笑着点头,眼里含着泪)好,好,这样就好。岳将军要是知道,肯定会高兴的。
【老木走到亭子中央,抬头看着亭顶,又低头看着石碑,嘴角慢慢翘了起来。这是工匠们第一次看见老木笑,小石头忍不住拍了拍手。】
小石头:班头,你笑了!你终于笑了!之前你天天皱着眉头,我还以为你不会笑呢!
老木:(瞪了小石头一眼,却没生气,反而笑出了声)你这小子,就会贫嘴。这亭子建好了,对得起岳将军,也对得起咱宫束班的手艺,我怎么能不笑?
【李大人走过来,拍了拍老木的肩膀)老班头,你们立了大功。陛下说了,要赏你们宫束班五十两银子,还要给你们每个人都赐一块 “良匠” 的牌匾。】
瘦马:(一下子跳起来)真的?有五十两银子?那我就能给我娘买新棉袄了!
胖婶:(笑着打了瘦马一下)你呀,就想着你娘。不过这银子好,你们以后干活,也能更有底气了。
【工匠们围着亭子又笑又闹,小石头爬到亭子的栏杆上,大声喊着 “岳将军,亭子建好了,你快来看啊!”,瘦马跟着喊,老木也跟着喊,声音在飞来峰下回荡。阿婆从篮子里拿出野花,插在亭子的柱子旁,花瓣在风里轻轻摇晃,像在点头。】
老木:(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咱们这些人,都是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咱知道,英雄不能被忘了。这翠微亭,就是咱给岳将军的礼物,也是咱心里的念想。以后不管过多少年,只要这亭子还在,就有人记得,当年有个岳飞,是为了家国拼过命的英雄。
【风吹过亭子,发出 “呜呜” 的声音,像是在回应老木的话。工匠们笑着、闹着,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翠微亭上,整个飞来峰下,都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尾声
【几年后,翠微亭前挤满了百姓,有老人带着孩子来听岳将军的故事,有书生在亭子里题诗,有商人在亭子里歇脚。小石头已经成了宫束班的新班头,带着徒弟们来给亭子修补木料。瘦马娶了媳妇,带着媳妇来亭子前祭拜岳将军。老木坐在亭子的栏杆上,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小石头:(对徒弟说)看见没?这就是咱建的翠微亭,是为了纪念岳将军建的。以后你干活,也要像当年老班头教我的那样,用心、仔细,不能有半分马虎。
徒弟:(点点头,认真地说)师傅,我记住了。我也要像您和老班头一样,建出能让人记住的房子,纪念英雄。
【老木看着小石头和徒弟,又抬头看着翠微亭上的 “翠微亭” 三个大字,眼里满是笑意。他知道,这亭子,会一直立在这里,岳将军的故事,也会一直被人记得,而他们宫束班的手艺,还有那份对英雄的敬意,也会一直传下去。】
人物表
老木:宫束班班头,50 岁,左手缺半根食指(早年造屋伤的),话少但心细,懂营造法式,藏着对岳飞的敬重。
小石头:22 岁,老木的徒弟,个子高但毛躁,爱说俏皮话,总被老木敲脑袋,却最懂老木的心思。
瘦马:35 岁,宫束班的木匠,身子瘦得像竹竿,却能扛动三丈长的木梁,爱跟小石头抬杠,手艺精湛。
胖婶:30 岁,负责给宫束班做饭,偶尔来工地帮忙递工具,嗓门大,心善,总念叨 “英雄该被记着”。
李大人:40 岁,临安府派来监工的官员,起初摆官架子,后来被工匠们的热情感动,收起了傲气。
阿婆:70 岁,住在附近山脚下的村民,曾受过岳飞军队的接济,常来工地送自家种的菜。
宫束班工匠若干:大牛、二柱等,各有小特点,凑在一起总爱说笑,干活时却毫不含糊。
第一幕:奉命建亭,憨货齐聚
场景一:宫束班作坊院 日 外
【作坊院里堆着一堆刚运来的楠木,老木正拿着墨斗在木头上弹线,小石头蹲在旁边帮着扶木头,却总忍不住东张西望。瘦马扛着一把大锯子从门外进来,锯子上还沾着木屑。】
小石头:(凑到瘦马身边)马哥,你说咱这次要建的 “翠微亭”,到底是给谁建的啊?我听街上的人说,是为了纪念一个大英雄。
瘦马:(放下锯子,拍了拍手上的灰)你这小子,干活的时候总想着打听事儿。我听李大人身边的小吏说,是为了岳将军 —— 就是当年带兵打金兵,把金兵赶得屁滚尿流的岳飞岳将军。
小石头:(眼睛一亮,一下子站起来,差点碰倒旁边的木刨子)岳将军?就是那个说 “精忠报国” 的岳将军?我爹当年还跟我讲过他的故事,说他打仗的时候,连马都舍不得骑,跟着士兵一起走!
老木:(停下手里的活,回头瞪了小石头一眼,声音有点哑)干活的时候别咋咋呼呼的,木头上的墨线都要歪了。岳将军是英雄,这亭子得建得结实、端正,不能有半分马虎。
【胖婶提着一个食盒从门外走进来,嗓门大得整个院子都能听见。】
胖婶:老木、瘦马、小石头,先别干了,过来吃点东西!我今天煮了红薯粥,还烙了几张葱花饼,你们趁热吃。
【工匠们围过来,围着食盒坐下。小石头拿起一张葱花饼,刚咬了一口,就看见李大人穿着官服,带着两个小吏从门外走进来,连忙咽了嘴里的饼,站起来想行礼。】
李大人:(摆摆手,目光扫过院子里的木料)不必多礼,本就是来看看你们的准备情况。翠微亭要建在飞来峰下,俯瞰西湖,陛下说了,这亭子要配得上岳将军的气节,你们可得用心。
瘦马:(嘴里嚼着饼,含糊不清地说)大人放心,咱宫束班建房子,从来没出过差池。当年临安城的城隍庙,就是咱老班头带着建的,到现在还结实着呢!
李大人:(皱了皱眉,刚想开口说 “言行举止要庄重”,却看见老木站起来,手里拿着一张画着亭子样式的图纸。)
老木:(把图纸递到李大人面前,手指在图纸上指着)大人,这是我按营造法式画的翠微亭图纸。亭高三丈,四角攒尖顶,柱子用楠木,台阶用青石,亭子里要刻一块碑,碑上刻岳将军的诗 —— 我听人说,岳将军当年路过这里,写过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的句子,正好应了 “翠微亭” 的名。
李大人:(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眼里露出惊讶的神色)没想到老班头不仅手艺好,还懂这些。就按你这图纸来,若是建得好,本府定向上头为你们请赏。
【阿婆挎着一个竹篮,慢慢悠悠地走进来,篮子里装着一些青菜和几个橘子。】
阿婆:(走到老木身边,把篮子递过去)老木啊,我听说你们在给岳将军建亭子,就从家里摘了点青菜,你们煮着吃。岳将军当年带兵路过我们村,看见村里的孩子没饭吃,还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孩子们,这样的英雄,该有个亭子记着他。
老木:(接过篮子,眼眶有点红,声音更低了)阿婆,谢谢您。我们一定把亭子建好,让后人都知道岳将军的事。
第二幕:建亭风波,憨货显情
场景二:飞来峰下工地 日 外
【工地里一片忙碌,工匠们有的在挖地基,有的在锯木头,有的在打磨石柱。小石头站在一个高台上,帮着瘦马递木料,却不小心把一根短木掉在了地上,正好砸在老木的脚边。】
老木:(捡起地上的短木,走到高台下,抬头瞪着小石头)你这小子,跟你说过多少遍,递东西的时候要稳,要是砸到人怎么办?这亭子是给岳将军建的,你要是敢在这里出岔子,我第一个饶不了你!
小石头:(低下头,声音有点委屈)班头,我不是故意的…… 我就是看着这亭子快建好了,心里高兴,就有点走神了。
瘦马:(从高台上跳下来,拍了拍小石头的肩膀)老班头也是为你好,你想想,岳将军打仗的时候,要是像你这样走神,早就出事了。咱建亭子,就跟岳将军打仗一样,得专心。
【胖婶提着一个水桶过来,给工匠们倒水喝。她看见小石头低着头,就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
胖婶:小石头,别委屈了,老班头就是嘴硬心软。你看他,为了这亭子,每天天不亮就来工地,晚上还在灯下改图纸,眼睛都熬红了。他比谁都想把这亭子建好,因为他当年,也受过岳将军的恩惠。
小石头:(抬起头,惊讶地看着老木)班头,你受过岳将军的恩惠?
老木:(转过身,背对着大家,声音有点哽咽)当年我还是个小木匠,跟着师傅在襄阳干活,金兵打过来的时候,是岳将军的军队把我们救了。岳将军还跟我说,不管做什么营生,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家国。现在他不在了,咱建这亭子,就是要让后人记得,有这么一个英雄,为了家国,拼过命。
【工匠们都安静下来,没人说话,只有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李大人带着小吏过来,看见工地上的气氛有点沉重,就走过去问老木。】
李大人:老班头,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老木:(转过身,擦了擦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大人,就是想起了一些旧事。亭子的顶快建好了,明天就能上瓦,再过半个月,应该就能完工了。
李大人:(点点头,目光落在已经初具雏形的亭子上,语气软了下来)老班头,之前本府对你们有些苛刻,是本府不对。这亭子,你们建的不是木头和石头,是人心,是对英雄的敬意。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驿卒骑着马飞快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书,递给李大人。李大人看完文书,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
李大人:(举起文书,对工匠们说)好消息!陛下下旨,要亲自来翠微亭为岳将军题字!到时候,咱们建的亭子,就能让陛下和百姓们都看到,岳将军的精神,永远不会忘!
【工匠们一下子欢呼起来,小石头跳得最高,瘦马拍着老木的肩膀,胖婶抹着眼泪笑,阿婆也从人群外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束刚采的野花,说要放在亭子的柱子旁。】
小石头:(拉着瘦马的手)马哥,你说陛下题字的时候,会不会夸咱们建的亭子好看?
瘦马:(笑着揉了揉小石头的头发)肯定会!咱宫束班的手艺,可不是吹的。到时候,咱还能跟后人说,这翠微亭,是咱建的,是为了纪念岳将军建的!
第三幕:亭成记英雄,憨货笑翻天
场景三:翠微亭前 日 外
【翠微亭已经完工,四角攒尖顶的亭子立在飞来峰下,楠木柱子油光锃亮,青石台阶干干净净,亭中央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岳飞的诗,碑顶还刻着陛下题的 “翠微亭” 三个大字。工匠们、李大人、阿婆、胖婶都站在亭子前,看着完工的亭子,脸上都带着笑。】
小石头:(跑到亭子前,摸了摸柱子,又跑到台阶上踩了踩)班头,你看,这亭子真好看!比我想象中还要好看!
瘦马:(走到石碑前,仔细看着上面的诗,虽然不认识几个字,却还是点点头)这诗写得好,跟岳将军一样,有骨气。
胖婶:(拉着阿婆的手,指着亭子)阿婆,你看,以后百姓们来这里,就能知道岳将军的故事了,再也不会忘了他。
阿婆:(笑着点头,眼里含着泪)好,好,这样就好。岳将军要是知道,肯定会高兴的。
【老木走到亭子中央,抬头看着亭顶,又低头看着石碑,嘴角慢慢翘了起来。这是工匠们第一次看见老木笑,小石头忍不住拍了拍手。】
小石头:班头,你笑了!你终于笑了!之前你天天皱着眉头,我还以为你不会笑呢!
老木:(瞪了小石头一眼,却没生气,反而笑出了声)你这小子,就会贫嘴。这亭子建好了,对得起岳将军,也对得起咱宫束班的手艺,我怎么能不笑?
【李大人走过来,拍了拍老木的肩膀)老班头,你们立了大功。陛下说了,要赏你们宫束班五十两银子,还要给你们每个人都赐一块 “良匠” 的牌匾。】
瘦马:(一下子跳起来)真的?有五十两银子?那我就能给我娘买新棉袄了!
胖婶:(笑着打了瘦马一下)你呀,就想着你娘。不过这银子好,你们以后干活,也能更有底气了。
【工匠们围着亭子又笑又闹,小石头爬到亭子的栏杆上,大声喊着 “岳将军,亭子建好了,你快来看啊!”,瘦马跟着喊,老木也跟着喊,声音在飞来峰下回荡。阿婆从篮子里拿出野花,插在亭子的柱子旁,花瓣在风里轻轻摇晃,像在点头。】
老木:(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咱们这些人,都是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咱知道,英雄不能被忘了。这翠微亭,就是咱给岳将军的礼物,也是咱心里的念想。以后不管过多少年,只要这亭子还在,就有人记得,当年有个岳飞,是为了家国拼过命的英雄。
【风吹过亭子,发出 “呜呜” 的声音,像是在回应老木的话。工匠们笑着、闹着,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翠微亭上,整个飞来峰下,都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尾声
【几年后,翠微亭前挤满了百姓,有老人带着孩子来听岳将军的故事,有书生在亭子里题诗,有商人在亭子里歇脚。小石头已经成了宫束班的新班头,带着徒弟们来给亭子修补木料。瘦马娶了媳妇,带着媳妇来亭子前祭拜岳将军。老木坐在亭子的栏杆上,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小石头:(对徒弟说)看见没?这就是咱建的翠微亭,是为了纪念岳将军建的。以后你干活,也要像当年老班头教我的那样,用心、仔细,不能有半分马虎。
徒弟:(点点头,认真地说)师傅,我记住了。我也要像您和老班头一样,建出能让人记住的房子,纪念英雄。
【老木看着小石头和徒弟,又抬头看着翠微亭上的 “翠微亭” 三个大字,眼里满是笑意。他知道,这亭子,会一直立在这里,岳将军的故事,也会一直被人记得,而他们宫束班的手艺,还有那份对英雄的敬意,也会一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