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唐(棋)3-《艺之神》

  长安宫束班录·长行棋事

  人物表

  - 苏阿福:宫束班木作匠人,年二十,膀大腰圆,手巧嘴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典型“憨直派”代表。

  - 柳小满:宫束班绣作匠人,年十八,眼尖心细,却总爱跟着苏阿福凑热闹,偶尔冒出让人哭笑不得的“聪明主意”。

  - 陈十三:宫束班漆作匠人,年二十二,自诩“见过世面”,总爱搬弄从市井听来的新鲜事,实则一知半解,爱吹牛。

  - 李老栓:宫束班掌事,年五十,手艺精湛,性格温和,惯着这群“憨货”,偶尔会点拨几句,是众人的“定心丸”。

  - 王二娘:东宫尚服局绣娘,常来宫束班送取绣样,熟悉长安闺阁间流行的玩意儿,是长行棋的“启蒙老师”。

  第一幕:初见奇物

  【场景】长安皇城宫束班作坊院,春日午后。院内晒着待干的漆木构件,苏阿福正蹲在墙角打磨一根木簪,柳小满坐在一旁穿针引线,陈十三则倚着柱子,手舞足蹈地讲着今早从西市听来的趣事。

  陈十三:(拍着大腿)你们是没瞧见!今早西市那家波斯铺子前围了多少人!听说里头有能“自己走”的铜人,投个铜板就能转三圈,比咱们宫里头的漏刻还新鲜!

  苏阿福:(头也不抬,手里的砂纸蹭得木簪发亮)铜人再新鲜,能有我这木簪趁手?李掌事说了,这簪子要送进掖庭局,得磨得比姑娘家的脸蛋还滑。

  柳小满:(停下针线,戳了戳苏阿福的胳膊)你就知道磨木头!陈十三说的波斯铜人,我昨儿听尚服局的王二娘也提过,她说还有比铜人更有意思的,叫什么“长行棋”,是闺阁里姑娘们最爱玩的玩意儿。

  苏阿福:(终于抬起头,眼里满是疑惑)长行棋?是跟围棋一样落子的?还是跟弹棋似的用手弹?

  陈十三:(立刻凑过来,清了清嗓子)嗨,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我听西市茶馆里的先生说,长行棋要用水晶棋子,还得有象牙棋盘,下的时候得扔骰子,骰子滚到几,棋子就走几步,谁先把棋子挪完谁赢!

  柳小满:(皱着眉)不对吧?王二娘说棋子是黄黑两色,各十五枚,棋盘上还有格子,跟咱们绣品上的云纹似的,哪有什么水晶象牙?

  两人正吵得不可开交,院门口传来脚步声,王二娘提着绣篮走了进来,篮子上还搭着一块素色绢帕,帕子里似乎裹着东西。

  王二娘:(笑着摆手)老远就听见你们俩吵,什么水晶象牙,陈十三你又在瞎吹牛了。

  【特写】王二娘把绣篮放在石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绢帕,露出一块巴掌大的木棋盘,棋盘上刻着纵横交错的格子,边缘还描了淡青色的花纹;旁边放着两小堆棋子,一堆是用黄杨木做的,另一堆是黑檀木的,还有两枚磨得光滑的骨制骰子,上面点着红色的圆点。

  苏阿福:(凑过去,手指轻轻碰了碰骰子,吓得赶紧缩回来)这就是长行棋?这骰子跟咱们平时赌钱用的不一样,怎么这么小?

  王二娘:(拿起一枚黄棋子,放在棋盘的起点格子上)这可不是赌钱的玩意儿,是姑娘们消遣的。你们看,这棋盘上有二十四个格子,叫“梁”,黄棋从这边的“右梁”起,黑棋从那边的“左梁”起,扔出骰子,按点数走棋,要是走到对方棋子的格子上,还能把对方的棋子“打回去”,重新开始走。

  李老栓:(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刚修好的漆刷)王二娘来得正好,这群小子最近总惦记新鲜玩意儿,你要是不嫌弃,就教教他们怎么玩,省得他们总在作坊里吵吵。

  第二幕:笨手笨脚学下棋

  【场景】还是宫束班作坊院,石桌上摆好了长行棋,王二娘坐对面,苏阿福、柳小满、陈十三围在一旁,李老栓站在边上看热闹。

  王二娘:(拿起骰子,示范着摇了摇,轻轻放在棋盘上)你们看,摇骰子的时候要轻,别跟扔石头似的。我先扔,要是扔出“六”和“三”,就能走一枚棋子走六步,另一枚走三步,也可以让一枚棋子走九步,看你们怎么选。

  【动作】王二娘松开手,骰子在棋盘上转了两圈,停在“四”和“二”上。她拿起一枚黄棋子,从起点开始,数着格子走了六步,放在第六个“梁”上。

  陈十三:(立刻抢过骰子,攥在手里使劲摇,摇得骨骰子“哗哗”响)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

  【动作】陈十三手一松,骰子飞了出去,一枚滚到了石桌底下,另一枚掉进了苏阿福的衣襟里。苏阿福吓得蹦起来,手忙脚乱地掏骰子,结果把桌上的黑棋子碰掉了好几个。

  柳小满:(笑得直不起腰)陈十三你笨死了!骰子都拿不稳,还说自己见过世面!

  王二娘:(忍着笑,捡起地上的骰子)别慌,慢慢来。苏阿福,你先来试试,轻轻摇,别太用力。

  苏阿福接过骰子,手还在抖,他学着王二娘的样子,把骰子放在手心轻轻晃了晃,刚要放下,突然手一滑,骰子掉在棋盘上,转了半天,停在“一”和“一”上。

  苏阿福:(脸涨得通红,挠了挠头)这、这点数也太小了,走一步跟没走似的。

  李老栓:(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点数小也有小的走法,你看王二娘刚才说的,要是两枚骰子点数一样,是不是还能多走一次?

  王二娘:(点头)李掌事说得对!要是扔出“对子”,不仅能走两步,还能再扔一次。苏阿福,你这“双一”,可以让一枚棋子走两步,还能再摇一次骰子。

  苏阿福眼睛一亮,赶紧拿起一枚黑棋子,小心翼翼地走了两步,又拿起骰子摇了起来。这次运气不错,摇出了“五”和“四”,他刚要把棋子往前挪九步,柳小满突然叫了起来。

  柳小满:(指着棋盘)不对不对!王二娘说过,要是走到对方棋子占的“梁”上,就能把对方的棋子打回去!你看,你走九步就到王二娘的黄棋子旁边了,是不是能打她的棋子?

  苏阿福:(愣住了,挠了挠头)打回去?怎么打?是把她的棋子拿下来吗?

  王二娘:(故意逗他)对呀,要是你的棋子走到我棋子的格子上,我的棋子就得回到起点,重新开始走。不过,你得先确认,你走的步数是不是正好到我这格,差一步都不行。

  苏阿福赶紧数了数格子,从自己的棋子位置到王二娘的黄棋子,正好九步。他咬了咬牙,把自己的黑棋子放在黄棋子旁边的格子上,刚要伸手拿黄棋子,王二娘突然按住了他的手。

  王二娘:(笑着说)傻小子,你数错了!我这黄棋子在第六梁,你从第二梁走九步,应该到第十一梁,我这第六梁离你还有五步呢,怎么能打回去?

  【特写】苏阿福凑到棋盘上,手指头点着格子一个一个数,数了三遍,才发现自己数错了,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朵根,周围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第三幕:自制棋盘闹笑话

  【场景】三日后,宫束班作坊院,清晨。苏阿福、柳小满、陈十三围在石桌上,桌上摆着一个崭新的棋盘,还有两堆棋子和两枚骰子,都是他们自己做的。

  苏阿福:(得意地拍着棋盘)你们看,我用剩下的桦木做的棋盘,比王二娘的那个大多了,边缘还刻了咱们宫束班的标志,多气派!

  【特写】棋盘是用整块桦木做的,比王二娘的木棋盘大了两倍,边缘刻着简单的卷草纹,中间的格子是用墨线画的,有些格子画得歪歪扭扭;棋子是用不同颜色的木头削的,黄棋子是用银杏木,黑棋子是用枣木,大小不一;骰子是用桃木做的,上面的点数是用红漆点的,有的点还晕开了。

  陈十三:(拿起一枚棋子,掂了掂)这棋子做得不错,就是有点沉,扔的时候得使劲点。我这骰子也做得好,昨儿晚上磨了半宿,比王二娘的骨骰子还光滑!

  柳小满:(拿起骰子摇了摇,皱着眉)你这骰子太轻了,摇起来没声音,不如王二娘的好听。还有,你看你点的点数,“五”点画成了四个点,差点就错了!

  两人又要吵起来,苏阿福赶紧把棋盘摆正:“别吵了,赶紧下棋!我跟陈十三一组,柳小满你自己一组,咱们比谁先把棋子挪完!”

  【动作】苏阿福拿起黄棋子,放在起点,陈十三拿起黑棋子,刚要放,突然想起什么,转身跑进作坊,拿了一个小陶罐出来。

  陈十三:(把陶罐放在棋盘旁边)咱们得加点彩头,谁输了谁就得把这罐子里的蜜饯给赢的人!这是我昨儿从家里带的,甜得很!

  柳小满眼睛一亮,立刻点头:“行!谁怕谁!我先来扔骰子!”

  柳小满拿起骰子,轻轻摇了摇,扔在棋盘上,骰子停在“三”和“五”上。她拿起一枚黑棋子,数着格子走了八步,放在第八个“梁”上。

  轮到苏阿福,他拿起骰子,使劲摇了摇,扔出去的时候没拿稳,骰子撞在棋子上,弹了出去,正好掉进了旁边的水盆里。

  苏阿福:(赶紧伸手去捞,结果把水盆打翻了,水洒了一棋盘)哎呀!我的棋盘!

  【特写】棋盘上的墨线被水晕开,格子变得模糊不清,棋子也被水浸湿,颜色深了一大截。苏阿福急得直跺脚,陈十三和柳小满也慌了,赶紧拿布擦棋盘。

  李老栓:(从里屋出来,看到这一幕,又气又笑)你们这群憨货!好好的棋盘,怎么还弄湿了?这桦木怕水,再擦就废了。

  苏阿福:(垂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我不是故意的,骰子掉进水盆里,我想捞,结果把水弄洒了……

  李老栓:(走过去,摸了摸棋盘,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湿了就湿了,正好我这儿有剩下的漆料,你把棋盘晾干,再上一层清漆,不仅防水,还能让格子更清楚。

  【转折】柳小满突然眼睛一亮,拿起一枚湿棋子,放在阳光下看了看:“苏阿福,你看!这湿了的棋子颜色更深,黄的更黄,黑的更黑,比干的时候好看多了!咱们不如把所有棋子都浸点水,再晾干,这样下棋的时候更容易分清!”

  苏阿福和陈十三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主意不错。苏阿福赶紧找了个小碗,倒了点水,把棋子一枚枚放进去浸了浸,再拿出来放在阳光下晒。

  陈十三:(看着晒在石台上的棋子,笑着说)还是小满聪明!等棋盘上了漆,棋子也晾干了,咱们再跟王二娘比一场,准能赢她!

  苏阿福:(用力点头)对!到时候我一定好好摇骰子,再也不把骰子掉水里了!

  【结尾】阳光洒在作坊院的石台上,湿棋子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苏阿福蹲在一旁,小心地给棋盘刷着清漆,柳小满和陈十三在旁边帮忙递漆刷,偶尔还会因为谁递得慢了吵两句,李老栓站在门口,看着这群吵吵闹闹的“憨货”,嘴角露出了温柔的笑容。远处传来皇城的钟声,春日的风带着花香吹进院子,棋盘上的清漆慢慢凝固,仿佛要把这热闹的时光,也一起封存在这小小的长行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