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束班造陌刀记
第一场:宫束班工坊 - 日 - 内
【工坊宽敞,木屑与炭火气息交织,二十余张案台前散落着铁坯、锤具与图纸。
墙面上悬挂着“宫束班”鎏金匾额,下方小字标注“专造神兵,供奉军伍”。】
【李大锤赤着上身,古铜色脊背汗珠滚过旧疤,
正抡着三十斤重锤砸向烧得通红的铁坯。铁花溅在青砖地,烫出点点黑痕。】
李大锤(吼得震耳):老三!风箱再拉快点!这铁坯跟没睡醒似的,没火气!
【王老三蹲在风箱旁,圆脸蛋憋得通红,双手交替拉杆,风箱“呼嗒呼嗒”喘着粗气。】
王老三(喘着气喊):大锤哥!我这胳膊都快甩脱臼了!
再说陌刀坯子要“焖火”,哪能跟打铁锅似的猛烧?
【张秀才捧着卷《武经总要》,凑到案台前,眼镜滑到鼻尖。
他指着图纸上“陌刀,长一丈,重二十斤”的标注,又戳了戳桌上歪歪扭扭的铁条。】
张秀才(扶了扶眼镜):你们俩别吵,先看这尺寸。
昨日刘监工说,陌刀要能让步兵双手握柄,横扫骑兵马腿,
可咱们这铁条……(比划着)短了半尺,还歪得跟地里的黄瓜似的。
【赵小乙突然从工坊角落蹦出来,手里举着个用油布包着的东西,献宝似的凑过来。】
赵小乙(声音脆生生):秀才哥你看!我今早去铁匠铺,见他们用这“滑石粉”擦锤柄,说能防滑!
咱们造陌刀,握柄也得用这个,省得将士们打仗时脱手!
【李大锤放下锤子,伸手去拿滑石粉包,没成想手滑,包掉在地上,粉末撒了王老三一裤腿。】
王老三(跳起来拍裤子):赵小乙!你这憨货!这滑石粉沾了炭灰,跟泥似的,一会儿风箱拉杆都得被你弄滑!
【众人闹作一团时,工坊门“吱呀”一声开了,监工刘大人背着手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个挎刀的兵卒。】
刘大人(眉头一皱):宫束班的人都闲得慌?三日后就要给陌刀队送第一批试造刀,你们这连个成型的坯子都没有,是想挨军法处置?
【众人瞬间噤声,李大锤赶紧捡起地上的铁坯,递到刘大人面前。】
李大锤(挠着头):刘大人,不是我们偷懒,这陌刀要求太高了——刀身要“百炼钢”,还得两面开刃,咱们试了三次,要么刃口崩了,要么刀身弯了,实在难弄。
【刘大人接过铁坯,用手指弹了弹,发出沉闷的声响。】
刘大人(沉声道):我昨日去兵部,见了李嗣业将军的陌刀队操练。
那些将士说,好的陌刀能一刀劈断马骨,你们造的要是连铠甲都划不破,前线将士拿什么挡叛军骑兵?
(从袖中掏出一张纸)这是工部新送来的“包钢法”图纸,你们今晚就研究,明日必须出两个合格坯子,不然都别想吃饭!
【刘大人把图纸扔在案台上,甩袖离去。
众人围过来看图纸,张秀才指着上面的“熟铁为骨,生铁为刃”字样,眼睛亮了。】
张秀才(拍了下手):我懂了!之前咱们只用一种铁,太脆或太韧,
现在用熟铁做刀身,能扛住冲击力,再把生铁锻在刃口,锋利度就够了!
王老三(搓着手):那今晚咱们就试!我多烧两炉炭,风箱保证拉得比驴跑还快!
赵小乙(举起滑石粉包):我去洗干净滑石粉,再找些桑木做握柄,桑木结实,还不容易裂!
【李大锤看着众人干劲十足的样子,咧嘴一笑,重新拿起锤子。】
李大锤(挥了挥锤子):行!今晚谁也别偷懒,咱们宫束班虽说是群憨货,但绝不能让前线将士笑话!
【炭火重新燃起,风箱声、锤击声、讨论声在工坊里回荡,墙上的宫束班匾额,在火光中泛着暖光。】
第二场:宫束班工坊 - 夜 - 内
【工坊里点着十几盏油灯,光线昏黄却明亮。案台上摆着两堆铁料,一堆是泛着暗红色的熟铁,一堆是泛着银白色的生铁。】
【李大锤把熟铁坯放进炭炉,王老三蹲在风箱旁,这次不用人催,双手飞快地拉杆,风箱“呼呼”作响,炉火窜起半尺高,映得众人脸通红。】
张秀才(捧着图纸,凑在炉边):大锤哥,等熟铁烧到“樱桃红”就能拿出来锻打,记得先敲出刀身的轮廓,别太急着锻刃。
【李大锤点点头,用长钳夹出熟铁坯,通红的铁坯冒着青烟,他抡起锤子,“咚!咚!咚!”的声音沉稳有力。
每砸一下,铁坯就往刀形靠拢一分,溅出的铁花落在油灯旁,吓得赵小乙赶紧往旁边躲。】
赵小乙(手里拿着削好的桑木柄):大锤哥你小心点!别把油灯砸翻了,不然咱们今晚的活就白干了!
【王老三拉了会儿风箱,起身揉了揉胳膊,瞥见案台上的滑石粉包,突然想起什么。】
王老三(拍了下大腿):对了!包钢的时候得用黏土把熟铁刀身裹住,
只露出要贴生铁的地方,这样锻打的时候,生铁才不会粘在不该粘的地方!
【张秀才眼睛一亮,赶紧找了个陶碗,倒出滑石粉,又加了点水,调成糊状。】
张秀才(搅拌着黏土):老三你这脑子终于开窍了!之前我在书上看到过“泥封锻打”,就是这个道理,能保证刃口的纯度。
【李大锤把锻好的熟铁刀身放在案台上,
张秀才赶紧用黏土把刀身除刃口外的地方都裹住,只留一道半寸宽的凹槽。
王老三则把生铁烧软,用锤子敲成薄片,小心翼翼地贴在凹槽里。】
李大锤(深吸一口气):接下来就是关键了,得把两者锻打在一起,力道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轻了粘不牢,重了会把熟铁砸裂。
【他重新夹起刀坯放进炉里,等黏土干得差不多,铁坯再次烧红,便抡起锤子,
这次的力道比之前轻了许多,每一下都落在刃口处,“笃!笃!笃!”的声音比之前柔和不少。】
【赵小乙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块湿布,等李大锤停下,就赶紧递过去。】
赵小乙(小声说):大锤哥,你额头上的汗都滴到刀坯上了,小心烫着。
【李大锤接过湿布擦了擦汗,看着刀坯上渐渐融合的熟铁与生铁,嘴角露出笑意。】
李大锤:快成了!你们看,这刃口已经有光泽了,再锻打两次,就能淬火了。
【张秀才凑过去看,突然皱起眉头。】
张秀才:不对,刃口有点歪,左边比右边厚了点,这样砍东西的时候容易偏。
【王老三赶紧拿过一把直尺,量了量刃口,果然差了半分。】
王老三(挠着头):这可咋整?都快锻好了,总不能拆了重来吧?
【李大锤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拿起锤子,对准刃口较厚的地方,轻轻敲了起来。】
李大锤(沉声道):别急,慢慢敲,总能敲平。咱们造的是陌刀,是要救人性命的,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众人不再说话,只看着李大锤一下下敲打着刃口,油灯的光在刀坯上晃动,仿佛在为他们加油。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把陌刀坯子终于锻打完成,刀身笔直,刃口锋利,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赵小乙(蹦起来):成了!咱们终于造出合格的坯子了!
【张秀才拿出卷尺量了量,激动地说:“长一丈零二分,重十九斤八两,刚好符合标准!
”王老三则跑去舀了瓢水,泼在刀坯上,“滋啦”一声,水汽弥漫开来。】
李大锤(看着刀坯,笑着说):行了,歇会儿,等天亮了,咱们再造第二把,争取三日前交出十把合格的陌刀。
【众人坐在案台前,累得靠在一起,却都笑着,工坊外的晨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那把陌刀坯子上,仿佛预示着它日后在战场上的荣光。】
第三场:宫束班工坊 - 日 - 内
【三日后,工坊里摆着十把崭新的陌刀,刀身用细布擦拭得锃亮,刀柄缠着黑色麻绳,尾端缀着红色流苏。
刘大人带着李嗣业将军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个陌刀队的士兵。】
李嗣业(身材高大,穿着铠甲,目光锐利地扫过陌刀):刘大人说你们宫束班造出了合格的陌刀,我倒要看看,能不能经得住实战检验。
【李大锤赶紧上前,递过一把陌刀。
李嗣业握住刀柄,挥了挥,刀身划破空气,发出“呼呼”的声响。】
李嗣业(点点头):手感不错,轻重刚好,双手握柄很稳。
(对身后士兵说)把那匹退役的战马牵进来,试试刃口。
【两个士兵很快牵来一匹瘦马,马身上绑着厚厚的铠甲。
李嗣业走到马前,深吸一口气,双手握刀,猛地劈下。】
【“唰!”的一声,陌刀划过铠甲,直接劈在马骨上,虽然没劈断,但铠甲已经裂开一道大口子,马疼得嘶鸣起来。】
李嗣业(眼睛一亮):好刀!这刃口能破铠甲,已经比之前工部造的强多了!
(看向李大锤等人)你们用了什么法子?之前的陌刀要么劈不开铠甲,要么劈一次就崩刃。
张秀才(赶紧上前):将军,我们用了“包钢法”,熟铁为骨,生铁为刃,
还加了泥封锻打,这样既保证了刀身的韧性,又让刃口足够锋利。
王老三(补充道):握柄用的是桑木,还缠了麻绳,加了滑石粉防滑,将士们打仗时不容易脱手。
【李嗣业拿起另一把陌刀,递给身边的士兵。】
李嗣业(对士兵说):你们也试试,看看顺手不顺手。
【几个士兵接过陌刀,轮流挥舞、劈砍,都点头称赞。】
士兵甲:将军,这刀比我们之前用的轻了点,挥起来更灵活,劈砍的时候也更有力。
士兵乙:握柄很舒服,就算手上出汗,也不会滑,这点太重要了!
【刘大人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笑容。】
刘大人(对李大锤等人说):你们宫束班这次立了功!
李将军说了,要是这批陌刀在战场上好用,以后兵部的陌刀,就都交给你们造!
【众人听了,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赵小乙更是蹦得老高,差点撞到案台上的铁坯。】
赵小乙(大声说):太好了!我们宫束班再也不是别人眼里的憨货了!
【李嗣业看着他们憨厚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李嗣业(拍了拍李大锤的肩膀):你们不是憨货,是能造神兵的巧匠!
前线的将士们,就靠你们造的陌刀保命了!三日后,我派人来取刀,你们可要抓紧时间,再多造些。
李大锤(挺直腰板):将军放心!我们就是不睡觉,也会按时造出足够的陌刀,绝不让前线将士失望!
【李嗣业点点头,带着士兵离去。刘大人也走了,工坊里只剩下宫束班的人。】
赵小乙(看着陌刀,笑着说):大锤哥,秀才哥,老三,咱们以后就是造陌刀的功臣了!
王老三(挠着头):可不是嘛!之前我总觉得造兵器难,现在才知道,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再难的事也能办成。
张秀才(捧着图纸,笑着说):以后咱们还要改进工艺,让陌刀更锋利、更耐用,让咱们宫束班的名字,传遍整个大唐!
【李大锤拿起一把陌刀,举过头顶。】
李大锤(大声说):好!咱们宫束班,就为大唐造最好的陌刀!让叛军的骑兵,闻风丧胆!
【众人齐声应和,工坊里再次响起欢快的笑声,十把陌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仿佛已经做好了奔赴战场的准备。】
第四场:香积寺战场 - 日 - 外
【战场尘土飞扬,叛军骑兵挥舞着马刀,冲向唐军步兵阵。
唐军步兵阵有些混乱,眼看就要被骑兵冲破。】
【李嗣业率领陌刀队冲上前,将士们双手握柄,陌刀如墙般排列。】
李嗣业(大声喊道):陌刀队!举刀!劈!
【将士们齐声应和,陌刀同时劈下,“唰唰唰”的声音不绝于耳。
叛军骑兵的马腿被砍断,士兵从马上摔下来,铠甲被陌刀划破,鲜血四溅。】
【一个唐军士兵握着陌刀,激动地大喊:“这宫束班造的刀太好用了!劈了十多下,刃口都没崩!”】
【另一个士兵也喊道:“握柄一点不滑,就算手上沾了血,也能握得稳!”】
【叛军骑兵见陌刀队如此勇猛,吓得纷纷后退。
李嗣业率领陌刀队乘胜追击,陌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叛军击退。】
【战场远处,宫束班的人站在山坡上,看着这一幕,都激动得泪流满面。】
赵小乙(擦着眼泪):咱们造的陌刀,真的帮唐军打赢了!
王老三(哽咽着):太好了……前线的将士们,安全了……
张秀才(扶了扶眼镜,笑着说):咱们宫束班,没给大唐丢脸!
【李大锤看着战场上挥舞的陌刀,握紧了拳头。】
李大锤(沉声道):以后,咱们要造更多、更好的陌刀,让大唐的将士们,再也不用怕叛军的骑兵!
【风拂过山坡,带着战场上的硝烟味,却吹不散宫束班众人脸上的笑容。
他们知道,自己造的不仅是陌刀,更是守护大唐的希望。】
第一场:宫束班工坊 - 日 - 内
【工坊宽敞,木屑与炭火气息交织,二十余张案台前散落着铁坯、锤具与图纸。
墙面上悬挂着“宫束班”鎏金匾额,下方小字标注“专造神兵,供奉军伍”。】
【李大锤赤着上身,古铜色脊背汗珠滚过旧疤,
正抡着三十斤重锤砸向烧得通红的铁坯。铁花溅在青砖地,烫出点点黑痕。】
李大锤(吼得震耳):老三!风箱再拉快点!这铁坯跟没睡醒似的,没火气!
【王老三蹲在风箱旁,圆脸蛋憋得通红,双手交替拉杆,风箱“呼嗒呼嗒”喘着粗气。】
王老三(喘着气喊):大锤哥!我这胳膊都快甩脱臼了!
再说陌刀坯子要“焖火”,哪能跟打铁锅似的猛烧?
【张秀才捧着卷《武经总要》,凑到案台前,眼镜滑到鼻尖。
他指着图纸上“陌刀,长一丈,重二十斤”的标注,又戳了戳桌上歪歪扭扭的铁条。】
张秀才(扶了扶眼镜):你们俩别吵,先看这尺寸。
昨日刘监工说,陌刀要能让步兵双手握柄,横扫骑兵马腿,
可咱们这铁条……(比划着)短了半尺,还歪得跟地里的黄瓜似的。
【赵小乙突然从工坊角落蹦出来,手里举着个用油布包着的东西,献宝似的凑过来。】
赵小乙(声音脆生生):秀才哥你看!我今早去铁匠铺,见他们用这“滑石粉”擦锤柄,说能防滑!
咱们造陌刀,握柄也得用这个,省得将士们打仗时脱手!
【李大锤放下锤子,伸手去拿滑石粉包,没成想手滑,包掉在地上,粉末撒了王老三一裤腿。】
王老三(跳起来拍裤子):赵小乙!你这憨货!这滑石粉沾了炭灰,跟泥似的,一会儿风箱拉杆都得被你弄滑!
【众人闹作一团时,工坊门“吱呀”一声开了,监工刘大人背着手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个挎刀的兵卒。】
刘大人(眉头一皱):宫束班的人都闲得慌?三日后就要给陌刀队送第一批试造刀,你们这连个成型的坯子都没有,是想挨军法处置?
【众人瞬间噤声,李大锤赶紧捡起地上的铁坯,递到刘大人面前。】
李大锤(挠着头):刘大人,不是我们偷懒,这陌刀要求太高了——刀身要“百炼钢”,还得两面开刃,咱们试了三次,要么刃口崩了,要么刀身弯了,实在难弄。
【刘大人接过铁坯,用手指弹了弹,发出沉闷的声响。】
刘大人(沉声道):我昨日去兵部,见了李嗣业将军的陌刀队操练。
那些将士说,好的陌刀能一刀劈断马骨,你们造的要是连铠甲都划不破,前线将士拿什么挡叛军骑兵?
(从袖中掏出一张纸)这是工部新送来的“包钢法”图纸,你们今晚就研究,明日必须出两个合格坯子,不然都别想吃饭!
【刘大人把图纸扔在案台上,甩袖离去。
众人围过来看图纸,张秀才指着上面的“熟铁为骨,生铁为刃”字样,眼睛亮了。】
张秀才(拍了下手):我懂了!之前咱们只用一种铁,太脆或太韧,
现在用熟铁做刀身,能扛住冲击力,再把生铁锻在刃口,锋利度就够了!
王老三(搓着手):那今晚咱们就试!我多烧两炉炭,风箱保证拉得比驴跑还快!
赵小乙(举起滑石粉包):我去洗干净滑石粉,再找些桑木做握柄,桑木结实,还不容易裂!
【李大锤看着众人干劲十足的样子,咧嘴一笑,重新拿起锤子。】
李大锤(挥了挥锤子):行!今晚谁也别偷懒,咱们宫束班虽说是群憨货,但绝不能让前线将士笑话!
【炭火重新燃起,风箱声、锤击声、讨论声在工坊里回荡,墙上的宫束班匾额,在火光中泛着暖光。】
第二场:宫束班工坊 - 夜 - 内
【工坊里点着十几盏油灯,光线昏黄却明亮。案台上摆着两堆铁料,一堆是泛着暗红色的熟铁,一堆是泛着银白色的生铁。】
【李大锤把熟铁坯放进炭炉,王老三蹲在风箱旁,这次不用人催,双手飞快地拉杆,风箱“呼呼”作响,炉火窜起半尺高,映得众人脸通红。】
张秀才(捧着图纸,凑在炉边):大锤哥,等熟铁烧到“樱桃红”就能拿出来锻打,记得先敲出刀身的轮廓,别太急着锻刃。
【李大锤点点头,用长钳夹出熟铁坯,通红的铁坯冒着青烟,他抡起锤子,“咚!咚!咚!”的声音沉稳有力。
每砸一下,铁坯就往刀形靠拢一分,溅出的铁花落在油灯旁,吓得赵小乙赶紧往旁边躲。】
赵小乙(手里拿着削好的桑木柄):大锤哥你小心点!别把油灯砸翻了,不然咱们今晚的活就白干了!
【王老三拉了会儿风箱,起身揉了揉胳膊,瞥见案台上的滑石粉包,突然想起什么。】
王老三(拍了下大腿):对了!包钢的时候得用黏土把熟铁刀身裹住,
只露出要贴生铁的地方,这样锻打的时候,生铁才不会粘在不该粘的地方!
【张秀才眼睛一亮,赶紧找了个陶碗,倒出滑石粉,又加了点水,调成糊状。】
张秀才(搅拌着黏土):老三你这脑子终于开窍了!之前我在书上看到过“泥封锻打”,就是这个道理,能保证刃口的纯度。
【李大锤把锻好的熟铁刀身放在案台上,
张秀才赶紧用黏土把刀身除刃口外的地方都裹住,只留一道半寸宽的凹槽。
王老三则把生铁烧软,用锤子敲成薄片,小心翼翼地贴在凹槽里。】
李大锤(深吸一口气):接下来就是关键了,得把两者锻打在一起,力道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轻了粘不牢,重了会把熟铁砸裂。
【他重新夹起刀坯放进炉里,等黏土干得差不多,铁坯再次烧红,便抡起锤子,
这次的力道比之前轻了许多,每一下都落在刃口处,“笃!笃!笃!”的声音比之前柔和不少。】
【赵小乙站在旁边,手里拿着块湿布,等李大锤停下,就赶紧递过去。】
赵小乙(小声说):大锤哥,你额头上的汗都滴到刀坯上了,小心烫着。
【李大锤接过湿布擦了擦汗,看着刀坯上渐渐融合的熟铁与生铁,嘴角露出笑意。】
李大锤:快成了!你们看,这刃口已经有光泽了,再锻打两次,就能淬火了。
【张秀才凑过去看,突然皱起眉头。】
张秀才:不对,刃口有点歪,左边比右边厚了点,这样砍东西的时候容易偏。
【王老三赶紧拿过一把直尺,量了量刃口,果然差了半分。】
王老三(挠着头):这可咋整?都快锻好了,总不能拆了重来吧?
【李大锤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拿起锤子,对准刃口较厚的地方,轻轻敲了起来。】
李大锤(沉声道):别急,慢慢敲,总能敲平。咱们造的是陌刀,是要救人性命的,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众人不再说话,只看着李大锤一下下敲打着刃口,油灯的光在刀坯上晃动,仿佛在为他们加油。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把陌刀坯子终于锻打完成,刀身笔直,刃口锋利,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赵小乙(蹦起来):成了!咱们终于造出合格的坯子了!
【张秀才拿出卷尺量了量,激动地说:“长一丈零二分,重十九斤八两,刚好符合标准!
”王老三则跑去舀了瓢水,泼在刀坯上,“滋啦”一声,水汽弥漫开来。】
李大锤(看着刀坯,笑着说):行了,歇会儿,等天亮了,咱们再造第二把,争取三日前交出十把合格的陌刀。
【众人坐在案台前,累得靠在一起,却都笑着,工坊外的晨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那把陌刀坯子上,仿佛预示着它日后在战场上的荣光。】
第三场:宫束班工坊 - 日 - 内
【三日后,工坊里摆着十把崭新的陌刀,刀身用细布擦拭得锃亮,刀柄缠着黑色麻绳,尾端缀着红色流苏。
刘大人带着李嗣业将军走进来,身后跟着几个陌刀队的士兵。】
李嗣业(身材高大,穿着铠甲,目光锐利地扫过陌刀):刘大人说你们宫束班造出了合格的陌刀,我倒要看看,能不能经得住实战检验。
【李大锤赶紧上前,递过一把陌刀。
李嗣业握住刀柄,挥了挥,刀身划破空气,发出“呼呼”的声响。】
李嗣业(点点头):手感不错,轻重刚好,双手握柄很稳。
(对身后士兵说)把那匹退役的战马牵进来,试试刃口。
【两个士兵很快牵来一匹瘦马,马身上绑着厚厚的铠甲。
李嗣业走到马前,深吸一口气,双手握刀,猛地劈下。】
【“唰!”的一声,陌刀划过铠甲,直接劈在马骨上,虽然没劈断,但铠甲已经裂开一道大口子,马疼得嘶鸣起来。】
李嗣业(眼睛一亮):好刀!这刃口能破铠甲,已经比之前工部造的强多了!
(看向李大锤等人)你们用了什么法子?之前的陌刀要么劈不开铠甲,要么劈一次就崩刃。
张秀才(赶紧上前):将军,我们用了“包钢法”,熟铁为骨,生铁为刃,
还加了泥封锻打,这样既保证了刀身的韧性,又让刃口足够锋利。
王老三(补充道):握柄用的是桑木,还缠了麻绳,加了滑石粉防滑,将士们打仗时不容易脱手。
【李嗣业拿起另一把陌刀,递给身边的士兵。】
李嗣业(对士兵说):你们也试试,看看顺手不顺手。
【几个士兵接过陌刀,轮流挥舞、劈砍,都点头称赞。】
士兵甲:将军,这刀比我们之前用的轻了点,挥起来更灵活,劈砍的时候也更有力。
士兵乙:握柄很舒服,就算手上出汗,也不会滑,这点太重要了!
【刘大人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笑容。】
刘大人(对李大锤等人说):你们宫束班这次立了功!
李将军说了,要是这批陌刀在战场上好用,以后兵部的陌刀,就都交给你们造!
【众人听了,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赵小乙更是蹦得老高,差点撞到案台上的铁坯。】
赵小乙(大声说):太好了!我们宫束班再也不是别人眼里的憨货了!
【李嗣业看着他们憨厚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李嗣业(拍了拍李大锤的肩膀):你们不是憨货,是能造神兵的巧匠!
前线的将士们,就靠你们造的陌刀保命了!三日后,我派人来取刀,你们可要抓紧时间,再多造些。
李大锤(挺直腰板):将军放心!我们就是不睡觉,也会按时造出足够的陌刀,绝不让前线将士失望!
【李嗣业点点头,带着士兵离去。刘大人也走了,工坊里只剩下宫束班的人。】
赵小乙(看着陌刀,笑着说):大锤哥,秀才哥,老三,咱们以后就是造陌刀的功臣了!
王老三(挠着头):可不是嘛!之前我总觉得造兵器难,现在才知道,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再难的事也能办成。
张秀才(捧着图纸,笑着说):以后咱们还要改进工艺,让陌刀更锋利、更耐用,让咱们宫束班的名字,传遍整个大唐!
【李大锤拿起一把陌刀,举过头顶。】
李大锤(大声说):好!咱们宫束班,就为大唐造最好的陌刀!让叛军的骑兵,闻风丧胆!
【众人齐声应和,工坊里再次响起欢快的笑声,十把陌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仿佛已经做好了奔赴战场的准备。】
第四场:香积寺战场 - 日 - 外
【战场尘土飞扬,叛军骑兵挥舞着马刀,冲向唐军步兵阵。
唐军步兵阵有些混乱,眼看就要被骑兵冲破。】
【李嗣业率领陌刀队冲上前,将士们双手握柄,陌刀如墙般排列。】
李嗣业(大声喊道):陌刀队!举刀!劈!
【将士们齐声应和,陌刀同时劈下,“唰唰唰”的声音不绝于耳。
叛军骑兵的马腿被砍断,士兵从马上摔下来,铠甲被陌刀划破,鲜血四溅。】
【一个唐军士兵握着陌刀,激动地大喊:“这宫束班造的刀太好用了!劈了十多下,刃口都没崩!”】
【另一个士兵也喊道:“握柄一点不滑,就算手上沾了血,也能握得稳!”】
【叛军骑兵见陌刀队如此勇猛,吓得纷纷后退。
李嗣业率领陌刀队乘胜追击,陌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叛军击退。】
【战场远处,宫束班的人站在山坡上,看着这一幕,都激动得泪流满面。】
赵小乙(擦着眼泪):咱们造的陌刀,真的帮唐军打赢了!
王老三(哽咽着):太好了……前线的将士们,安全了……
张秀才(扶了扶眼镜,笑着说):咱们宫束班,没给大唐丢脸!
【李大锤看着战场上挥舞的陌刀,握紧了拳头。】
李大锤(沉声道):以后,咱们要造更多、更好的陌刀,让大唐的将士们,再也不用怕叛军的骑兵!
【风拂过山坡,带着战场上的硝烟味,却吹不散宫束班众人脸上的笑容。
他们知道,自己造的不仅是陌刀,更是守护大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