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束班造胡旋
第一幕:晨光穿廊议新舞
时间:唐开元二十三年,暮春辰时
地点:长安梨园别院,宫束班工坊
人物:
- 老班主(年近六旬,背微驼,手中常攥着半块檀木舞板)
- 石头(二十岁,膀大腰圆,学舞三年仍常同道具撞满怀)
- 小豆子(十八九岁,眉眼灵动,却总记混舞步顺序)
- 阿蛮(十七岁,手脚麻利,却爱偷藏点心误练舞)
- 瘦竹竿(十九岁,身量高挑,转圈时总顺拐)
【工坊的木窗敞开着,晨露顺着窗棂往下滴,落在青砖上晕出小水痕。
老班主把檀木舞板往案上一拍,
五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少年郎立刻直挺挺站成一排,
石头的腰带没系紧,随着动作往下滑了半寸,他慌忙伸手去提,
却撞得身后的小豆子打了个趔趄。】
老班主:(手指在舞板上敲出急促的节奏)昨日教坊使传话,
下月贵妃生辰,要咱们宫束班出新舞——胡旋舞,你们可知这舞的厉害?
小豆子:(眼睛瞪得溜圆,忘了要扶石头)是不是西域来的那个?
听说舞伎能在玉盘上转得看不见人影!
阿蛮:(偷偷摸了摸袖袋里的桂花糕,声音发虚)我还听说,
安禄山大人跳这个能转半个时辰不晕呢!
【瘦竹竿突然原地转了个圈,脚腕子没稳住,差点摔进旁边堆着的绸布堆里。
老班主皱着眉,捡起一块竹片往他脚边扔去。】
老班主:胡旋舞要的是“旋如疾风,稳如磐石”,
不是让你们跟踩了陀螺似的瞎转!
石头,你前日练的托举动作,
把小豆子的腰都快勒断了,
今日再出错,就去后院劈柴!
石头:(挠了挠头,脸涨得通红)班主,我那不是怕他摔嘛……
再说我手劲大,总收不住力道。
【小豆子偷偷扯了扯石头的衣角,
阿蛮则从袖袋里摸出一块桂花糕,飞快地塞给瘦竹竿。
老班主看在眼里,却没再多说,只是从案上拿起一卷画轴,
缓缓展开——上面画着西域舞伎跳胡旋舞的模样,
舞伎身着窄袖胡服,足踏锦靴,裙摆随着旋转的动作散开,像一朵绽放的花。】
老班主:(手指在画轴上轻轻滑动)这舞要用羯鼓和琵琶伴奏,
节奏快得能赶上下雨的点子。
你们五个,石头负责托举,小豆子和阿蛮当主舞,瘦竹竿跟另一个新来的搭副舞。
从今日起,每日辰时练到酉时,谁也不许偷懒!
【阿蛮听到“主舞”两个字,眼睛亮了起来,刚想说话,
却被小豆子拽了拽袖子。瘦竹竿则咬着桂花糕,含糊不清地应了声“知道了”。
老班主把画轴卷好,又敲了敲檀木舞板,
五个少年郎立刻摆出起势的动作,
只是石头的胳膊抬得太高,
小豆子的脚尖没绷直,阿蛮的裙摆还缠在了腿上,
活像一群没睡醒的小兽。】
第二幕:月上柳梢错频出
时间:三日后,夜初更
地点:梨园别院,练舞场
人物:(同第一幕,新增“新来的”,名唤“青禾”,十六岁,性子腼腆,却极擅长记节奏)
【练舞场中间挂着两盏气死风灯,灯光昏黄,把少年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羯鼓声从旁边的乐师席上传来,琵琶声紧随其后,节奏越来越快。
小豆子和阿蛮穿着轻便的练舞服,正跟着节奏旋转,
可阿蛮转着转着,突然脚下一滑,撞在了小豆子身上,
两人一起摔在铺着毡子的地上,裙摆缠在了一起。】
乐师(羯鼓手):(停下鼓槌,无奈地叹气)阿蛮姑娘,您这已经是今日第三次摔了,
再这样下去,我们的鼓槌都要敲断了。
阿蛮:(从地上爬起来,揉了揉膝盖,嘴硬道)还不是这毡子太滑!
再说小豆子转得太靠里,我躲不开嘛!
小豆子:(委屈地瘪了瘪嘴)明明是你自己转偏了……
班主说主舞要对齐鼓点,你刚才慢了半拍。
【石头站在旁边,看着两人拌嘴,想上前劝,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好伸手去扶他们,结果手一歪,差点把阿蛮的发簪碰掉。
瘦竹竿和青禾在旁边练副舞的动作,青禾踩着节奏转得稳稳当当,
瘦竹竿却总在转身时顺拐,脚底下跟拌了蒜似的,好几次差点踩到青禾的鞋。】
瘦竹竿:(喘着气,擦了擦额头的汗)这胡旋舞怎么这么难啊,
转得我头都晕了,青禾,你怎么一点事都没有?
青禾:(小声说)我在家时跟着父亲练过西域的鼓点,
只要踩着羯鼓的重音转,就不容易错……你刚才在“咚”的那声鼓点时,脚抬早了。
【老班主从阴影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盏灯笼,灯光照在他脸上,能看见眼角的皱纹。
他没说话,只是示意乐师再奏一遍曲子,
然后走到小豆子和阿蛮面前,伸手把她们缠在一起的裙摆解开。】
老班主:阿蛮,你总说毡子滑,可西域的舞伎在光滑的玉盘上都能跳,
你在毡子上摔,是因为重心太靠后。
小豆子,你记不住节奏,就跟着青禾的脚法学,她的鼓点记得最准。
【石头突然举起手,声音洪亮:“班主!我有个主意!
咱们把毡子换成木板,再在木板上画个圆圈,转的时候盯着圆圈,是不是就不晕了?
”老班主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拍了拍石头的肩膀:“憨小子,倒还有点脑子。
明日就按你说的办,再找几个木匠,把木板打磨得光滑些,别硌着脚。”】
【阿蛮听到这话,也来了精神,从袖袋里摸出一块剩下的桂花糕,掰成小块分给大家:
“咱们今晚再练最后一遍,要是成了,我明天再带点心来!
”小豆子和瘦竹竿立刻点头,
青禾也露出了笑容。羯鼓声再次响起,
这次阿蛮特意把重心往前移了移,
小豆子跟着青禾的脚步,
石头站在旁边,眼睛盯着木板上想象中的圆圈,
瘦竹竿则深吸一口气,努力纠正顺拐的毛病。
灯光下,五个少年的身影在练舞场上旋转,虽然还有些笨拙,却多了几分认真。】
第三幕:贵妃生辰献胡旋
时间:开元二十三年,初夏,贵妃生辰宴
地点:兴庆宫,沉香亭
人物:(同前两幕,新增唐玄宗、杨贵妃、教坊使)
【沉香亭内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唐玄宗坐在主位上,杨贵妃身着华丽的锦裙,坐在一旁,手中把玩着一支玉簪。
教坊使站在亭外,朝宫束班的方向递了个眼色。
老班主深吸一口气,拍了拍五个少年的肩膀,声音压得很低:“别慌,就按咱们在工坊里练的来,
记住,眼神要亮,腰要稳。”】
【羯鼓声骤然响起,比平时练舞时更急促,更有气势。
小豆子和阿蛮从亭外缓缓走入,身着窄袖胡服,
胡服上绣着金线花纹,随着脚步晃动,闪着细碎的光。
她们走到沉香亭中央,对着唐玄宗和杨贵妃行了一礼,随即转身,踩着鼓点开始旋转。】
【阿蛮这次没有再摔,她的重心往前移,裙摆随着旋转的动作散开,像一朵盛开的金盏花。
小豆子跟着青禾的鼓点,转得又快又稳,眼神亮得像星星。
瘦竹竿站在旁边,这次没有顺拐,他和青禾的动作整齐划一,像两株随风摆动的翠竹。】
【突然,羯鼓声变得更急,石头大步走上前,双手稳稳地托住小豆子的腰,将她举过头顶。
小豆子在空中依旧保持着旋转的姿势,裙摆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杨贵妃看得眼睛都亮了,忍不住拍手叫好:“这舞跳得好!比西域来的舞伎还要灵动!”】
唐玄宗:(笑着点头,看向教坊使)这宫束班的孩子,倒是有几分本事。
老班主,你教得好啊!
【老班主站在亭外,看着五个少年的身影,眼眶有些发红。
石头托着小豆子转了三圈,才缓缓放下,
小豆子落地时,脚步依旧稳当。
阿蛮转得头发都散开了,却毫不在意,反而笑得更灿烂。
瘦竹竿和青禾最后一个旋转动作,两人同时停下,裙摆刚好落在同一道线上,引来满堂喝彩。】
【舞曲结束,五个少年一起行礼,额头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流,却都笑得格外开心。
杨贵妃让人赏了他们一箱金银珠宝,还有几匹上好的绸缎。
阿蛮接过赏赐,偷偷看了一眼老班主,发现老班主正对着她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宴会结束后,宫束班的五个少年跟着老班主往回走。
月光洒在长安的街道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石头摸着怀里的绸缎,傻笑着说:“班主,咱们下次还能跳胡旋舞吗?
”老班主拍了拍他的头,声音温和:“只要你们愿意,咱们以后还能排更多新舞。”】
【小豆子和阿蛮手牵着手,哼着胡旋舞的调子,
瘦竹竿和青禾跟在后面,讨论着刚才的动作哪里还能改进。
夜风吹过,带着初夏的暖意,
五个憨直的少年郎,用一场笨拙却真诚的胡旋舞,在大唐的夜色里,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
第一幕:晨光穿廊议新舞
时间:唐开元二十三年,暮春辰时
地点:长安梨园别院,宫束班工坊
人物:
- 老班主(年近六旬,背微驼,手中常攥着半块檀木舞板)
- 石头(二十岁,膀大腰圆,学舞三年仍常同道具撞满怀)
- 小豆子(十八九岁,眉眼灵动,却总记混舞步顺序)
- 阿蛮(十七岁,手脚麻利,却爱偷藏点心误练舞)
- 瘦竹竿(十九岁,身量高挑,转圈时总顺拐)
【工坊的木窗敞开着,晨露顺着窗棂往下滴,落在青砖上晕出小水痕。
老班主把檀木舞板往案上一拍,
五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少年郎立刻直挺挺站成一排,
石头的腰带没系紧,随着动作往下滑了半寸,他慌忙伸手去提,
却撞得身后的小豆子打了个趔趄。】
老班主:(手指在舞板上敲出急促的节奏)昨日教坊使传话,
下月贵妃生辰,要咱们宫束班出新舞——胡旋舞,你们可知这舞的厉害?
小豆子:(眼睛瞪得溜圆,忘了要扶石头)是不是西域来的那个?
听说舞伎能在玉盘上转得看不见人影!
阿蛮:(偷偷摸了摸袖袋里的桂花糕,声音发虚)我还听说,
安禄山大人跳这个能转半个时辰不晕呢!
【瘦竹竿突然原地转了个圈,脚腕子没稳住,差点摔进旁边堆着的绸布堆里。
老班主皱着眉,捡起一块竹片往他脚边扔去。】
老班主:胡旋舞要的是“旋如疾风,稳如磐石”,
不是让你们跟踩了陀螺似的瞎转!
石头,你前日练的托举动作,
把小豆子的腰都快勒断了,
今日再出错,就去后院劈柴!
石头:(挠了挠头,脸涨得通红)班主,我那不是怕他摔嘛……
再说我手劲大,总收不住力道。
【小豆子偷偷扯了扯石头的衣角,
阿蛮则从袖袋里摸出一块桂花糕,飞快地塞给瘦竹竿。
老班主看在眼里,却没再多说,只是从案上拿起一卷画轴,
缓缓展开——上面画着西域舞伎跳胡旋舞的模样,
舞伎身着窄袖胡服,足踏锦靴,裙摆随着旋转的动作散开,像一朵绽放的花。】
老班主:(手指在画轴上轻轻滑动)这舞要用羯鼓和琵琶伴奏,
节奏快得能赶上下雨的点子。
你们五个,石头负责托举,小豆子和阿蛮当主舞,瘦竹竿跟另一个新来的搭副舞。
从今日起,每日辰时练到酉时,谁也不许偷懒!
【阿蛮听到“主舞”两个字,眼睛亮了起来,刚想说话,
却被小豆子拽了拽袖子。瘦竹竿则咬着桂花糕,含糊不清地应了声“知道了”。
老班主把画轴卷好,又敲了敲檀木舞板,
五个少年郎立刻摆出起势的动作,
只是石头的胳膊抬得太高,
小豆子的脚尖没绷直,阿蛮的裙摆还缠在了腿上,
活像一群没睡醒的小兽。】
第二幕:月上柳梢错频出
时间:三日后,夜初更
地点:梨园别院,练舞场
人物:(同第一幕,新增“新来的”,名唤“青禾”,十六岁,性子腼腆,却极擅长记节奏)
【练舞场中间挂着两盏气死风灯,灯光昏黄,把少年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羯鼓声从旁边的乐师席上传来,琵琶声紧随其后,节奏越来越快。
小豆子和阿蛮穿着轻便的练舞服,正跟着节奏旋转,
可阿蛮转着转着,突然脚下一滑,撞在了小豆子身上,
两人一起摔在铺着毡子的地上,裙摆缠在了一起。】
乐师(羯鼓手):(停下鼓槌,无奈地叹气)阿蛮姑娘,您这已经是今日第三次摔了,
再这样下去,我们的鼓槌都要敲断了。
阿蛮:(从地上爬起来,揉了揉膝盖,嘴硬道)还不是这毡子太滑!
再说小豆子转得太靠里,我躲不开嘛!
小豆子:(委屈地瘪了瘪嘴)明明是你自己转偏了……
班主说主舞要对齐鼓点,你刚才慢了半拍。
【石头站在旁边,看着两人拌嘴,想上前劝,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好伸手去扶他们,结果手一歪,差点把阿蛮的发簪碰掉。
瘦竹竿和青禾在旁边练副舞的动作,青禾踩着节奏转得稳稳当当,
瘦竹竿却总在转身时顺拐,脚底下跟拌了蒜似的,好几次差点踩到青禾的鞋。】
瘦竹竿:(喘着气,擦了擦额头的汗)这胡旋舞怎么这么难啊,
转得我头都晕了,青禾,你怎么一点事都没有?
青禾:(小声说)我在家时跟着父亲练过西域的鼓点,
只要踩着羯鼓的重音转,就不容易错……你刚才在“咚”的那声鼓点时,脚抬早了。
【老班主从阴影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盏灯笼,灯光照在他脸上,能看见眼角的皱纹。
他没说话,只是示意乐师再奏一遍曲子,
然后走到小豆子和阿蛮面前,伸手把她们缠在一起的裙摆解开。】
老班主:阿蛮,你总说毡子滑,可西域的舞伎在光滑的玉盘上都能跳,
你在毡子上摔,是因为重心太靠后。
小豆子,你记不住节奏,就跟着青禾的脚法学,她的鼓点记得最准。
【石头突然举起手,声音洪亮:“班主!我有个主意!
咱们把毡子换成木板,再在木板上画个圆圈,转的时候盯着圆圈,是不是就不晕了?
”老班主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拍了拍石头的肩膀:“憨小子,倒还有点脑子。
明日就按你说的办,再找几个木匠,把木板打磨得光滑些,别硌着脚。”】
【阿蛮听到这话,也来了精神,从袖袋里摸出一块剩下的桂花糕,掰成小块分给大家:
“咱们今晚再练最后一遍,要是成了,我明天再带点心来!
”小豆子和瘦竹竿立刻点头,
青禾也露出了笑容。羯鼓声再次响起,
这次阿蛮特意把重心往前移了移,
小豆子跟着青禾的脚步,
石头站在旁边,眼睛盯着木板上想象中的圆圈,
瘦竹竿则深吸一口气,努力纠正顺拐的毛病。
灯光下,五个少年的身影在练舞场上旋转,虽然还有些笨拙,却多了几分认真。】
第三幕:贵妃生辰献胡旋
时间:开元二十三年,初夏,贵妃生辰宴
地点:兴庆宫,沉香亭
人物:(同前两幕,新增唐玄宗、杨贵妃、教坊使)
【沉香亭内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唐玄宗坐在主位上,杨贵妃身着华丽的锦裙,坐在一旁,手中把玩着一支玉簪。
教坊使站在亭外,朝宫束班的方向递了个眼色。
老班主深吸一口气,拍了拍五个少年的肩膀,声音压得很低:“别慌,就按咱们在工坊里练的来,
记住,眼神要亮,腰要稳。”】
【羯鼓声骤然响起,比平时练舞时更急促,更有气势。
小豆子和阿蛮从亭外缓缓走入,身着窄袖胡服,
胡服上绣着金线花纹,随着脚步晃动,闪着细碎的光。
她们走到沉香亭中央,对着唐玄宗和杨贵妃行了一礼,随即转身,踩着鼓点开始旋转。】
【阿蛮这次没有再摔,她的重心往前移,裙摆随着旋转的动作散开,像一朵盛开的金盏花。
小豆子跟着青禾的鼓点,转得又快又稳,眼神亮得像星星。
瘦竹竿站在旁边,这次没有顺拐,他和青禾的动作整齐划一,像两株随风摆动的翠竹。】
【突然,羯鼓声变得更急,石头大步走上前,双手稳稳地托住小豆子的腰,将她举过头顶。
小豆子在空中依旧保持着旋转的姿势,裙摆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杨贵妃看得眼睛都亮了,忍不住拍手叫好:“这舞跳得好!比西域来的舞伎还要灵动!”】
唐玄宗:(笑着点头,看向教坊使)这宫束班的孩子,倒是有几分本事。
老班主,你教得好啊!
【老班主站在亭外,看着五个少年的身影,眼眶有些发红。
石头托着小豆子转了三圈,才缓缓放下,
小豆子落地时,脚步依旧稳当。
阿蛮转得头发都散开了,却毫不在意,反而笑得更灿烂。
瘦竹竿和青禾最后一个旋转动作,两人同时停下,裙摆刚好落在同一道线上,引来满堂喝彩。】
【舞曲结束,五个少年一起行礼,额头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流,却都笑得格外开心。
杨贵妃让人赏了他们一箱金银珠宝,还有几匹上好的绸缎。
阿蛮接过赏赐,偷偷看了一眼老班主,发现老班主正对着她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宴会结束后,宫束班的五个少年跟着老班主往回走。
月光洒在长安的街道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石头摸着怀里的绸缎,傻笑着说:“班主,咱们下次还能跳胡旋舞吗?
”老班主拍了拍他的头,声音温和:“只要你们愿意,咱们以后还能排更多新舞。”】
【小豆子和阿蛮手牵着手,哼着胡旋舞的调子,
瘦竹竿和青禾跟在后面,讨论着刚才的动作哪里还能改进。
夜风吹过,带着初夏的暖意,
五个憨直的少年郎,用一场笨拙却真诚的胡旋舞,在大唐的夜色里,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