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酿事:宫束班椒酒记
人物表
- 老魁:宫束班主事,五十余岁,手糙话少,懂些古法营造,对吃食酒水有执念
- 小嘎:二十出头,手脚麻利,爱咋咋呼呼,总爱琢磨新鲜事
- 石头:二十岁,憨厚老实,力气大,干活认死理,是老魁的得力帮手
- 阿禾:十八九岁,心思细,会挑拣食材,跟着宫束班学手艺,负责打理杂事
- 曹府管家:四十余岁,衣着规整,说话客气却带着几分审视,奉命采买节礼酒
第一幕:寒舍闲叙,椒酒初提
【场景】许昌城外,宫束班临时住处,一处带小院的破旧民房。屋内摆着刨子、锯子、墨斗等木工工具,墙角堆着几块待加工的木料。院中有口老井,井边放着两个木桶。冬日午后,阳光斜斜照进院子,几人围坐在屋檐下晒太阳。
小嘎(伸着懒腰,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老魁叔,这几日天儿冷得邪乎,活儿也少,总这么坐着,我骨头都快僵了!
石头(手里攥着块木头,反复摩挲):是啊,前几日给李大户修完门,这都歇三天了,再没活计,咱们的粮袋子都要见底了。
老魁(眯着眼晒太阳,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急什么?年关快到了,各家各户总要修修补补,活儿会有的。倒是这冬日里,少口暖身子的酒,总觉得缺点意思。
阿禾(抱着一摞晒干的草药,从屋里走出来):老魁叔,您又想喝酒啦?前几日买的那点米酒,早就被小嘎偷喝光了。
小嘎(挠挠头,嘿嘿笑):那不是米酒劲儿小嘛,喝着不过瘾。要是有上次喝的那坛烈酒,保管浑身暖和!
老魁(睁开眼,瞪了小嘎一眼):就你嘴馋。不过说起酒,我倒想起个古法,以前听我爹说,过年时喝的椒酒,驱寒还吉利,咱们或许能试试。
石头(抬头,眼里满是疑惑):椒酒?是用花椒泡的酒吗?那能好喝吗?花椒多麻啊。
阿禾(放下草药,凑过来):我好像也听过,说是用上好的花椒,泡在酒里,还要选特定的日子酿,过年喝了能祛病消灾。
老魁(点点头):没错。这椒酒讲究多,得用当年新收的花椒,挑颗粒饱满、颜色红亮的,还要用咱们自己酿的米酒当基酒,密封好了,搁在阴凉处存上些日子,喝的时候再加热,那滋味,绝了。
小嘎(一下子坐直身子,眼睛发亮):真这么好?那咱们赶紧试试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是酿好了,不仅自己能喝,说不定还能卖些钱,补贴补贴家用。
老魁(沉吟片刻):倒也不是不行。不过这花椒得选好的,米酒也得重新酿,咱们这几天就忙活起来,看看能不能成。
石头(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我听老魁叔的!我去井边挑水,酿酒得用干净的井水。
阿禾(笑着说):那我去集市上看看花椒,顺便问问有没有好的酒曲。
小嘎(蹦起来,摩拳擦掌):我来劈柴!烧火酿酒,少不了柴火。
老魁(看着几人干劲十足的样子,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行,分工明确,咱们就试试这椒酒的手艺。
【场景转换】几人说干就干,石头挑着水桶去井边打水,水桶撞击井壁发出“咚咚”的声响;小嘎拿着斧头在院子里劈柴,木屑飞溅;阿禾收拾好东西,挎着篮子往集市走去;老魁则在屋里翻找以前用过的酒坛,仔细擦拭干净。
第二幕:一波三折,酿酒趣事
【场景】三日后,屋内一角摆着几个干净的酒坛,地上放着酿好的米酒,正冒着淡淡的酒香。老魁、小嘎、石头、阿禾围在桌边,桌上放着挑好的花椒。
阿禾(拿起一颗花椒,放在鼻尖闻了闻):老魁叔,您看这花椒怎么样?我跑了好几个摊子,老板说这是蜀地来的花椒,味道最正。
老魁(拿起几颗花椒,放在嘴里嚼了嚼,眉头先是皱了皱,随后舒展开):不错,够麻够香,就是这个味儿。接下来,咱们得把花椒炒一下,激发香味,还能去掉些潮气。
小嘎(主动请缨):炒花椒我来!我以前帮我娘炒过豆子,火候肯定能掌握好。
老魁(叮嘱道):火不能太大,得用小火慢慢炒,炒到花椒颜色变深,有香味飘出来就行,千万别炒糊了,不然酒就发苦了。
小嘎(点点头,拿起花椒往锅里倒,架起柴火开始炒。一开始还小心翼翼,可没过一会儿,就觉得火候太小,忍不住把柴火加旺了些):老魁叔,火太小了,啥时候才能炒好啊?
老魁(刚转身要去拿酒坛,闻到一股焦糊味,赶紧回头):坏了!火太大了!
小嘎(也闻到了焦糊味,慌了手脚,赶紧把锅端起来):哎呀,真炒糊了!这可怎么办?
石头(凑过来,看着锅里发黑的花椒,叹了口气):这花椒废了,咱们还得再去买。
阿禾(安慰道):没事,我再去集市一趟,这次我多买些,省得不够用。
老魁(摆摆手):算了,也怪我没盯着。小嘎,下次做事别毛躁,酿酒跟做木工一样,讲究的是耐心。
小嘎(低着头,小声说):知道了,老魁叔,我下次一定注意。
【场景转换】阿禾再次从集市买回花椒,这次小嘎不敢大意,老魁在一旁盯着,小火慢炒,终于把花椒炒得香气四溢。接下来,几人把炒好的花椒晾凉,和米酒一起装进酒坛,密封好,埋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
又过了几日,小嘎实在按捺不住,趁老魁不在,偷偷把酒坛挖了出来,打开密封,想尝尝味道。
小嘎(舀出一勺椒酒,凑到嘴边抿了一口,顿时皱起眉头,吐了吐舌头):哎呀,这酒怎么又麻又涩,一点都不好喝!
刚好老魁从外面回来,看到小嘎偷喝椒酒,无奈地摇了摇头。
老魁(走过去,把酒坛盖好):你这憨货,椒酒还没酿好呢!最少得存够半个月,让花椒的味道和酒充分融合,才能好喝。现在喝,可不就是又麻又涩嘛。
石头(从屋里出来,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小嘎,我就说你急不得,你偏不听,这下尝到苦头了吧。
小嘎(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这不是好奇嘛,想着早点尝尝咱们酿的酒。
阿禾(端着一碗热水走过来,递给小嘎):快喝点热水漱漱口,看你那难受的样子。以后可别这么心急了。
小嘎(接过热水,一饮而尽):知道了,以后我肯定等酿好了再喝。
【场景转换】接下来的日子,几人每天都会去院子里看看酒坛,盼着椒酒能早点酿好。期间,小嘎还差点因为下雨,忘了把酒坛盖好,幸好石头及时发现,才没让雨水渗进酒坛里。
第三幕:椒酒酿成,意外之喜
【场景】半个月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老魁决定把埋在地下的椒酒挖出来,看看成果。几人围在老槐树下,石头小心翼翼地把土刨开,把酒坛抱了出来。
老魁(擦了擦酒坛上的泥土,打开密封的盖子,一股浓郁的酒香夹杂着花椒的香味扑面而来):成了!这香味,错不了。
阿禾(凑过去闻了闻,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好香啊!比之前的米酒香多了,还有淡淡的花椒味,一点都不冲。
小嘎(早就馋得不行,拿起勺子就要舀):快,快给我尝尝!这次肯定好喝。
老魁(笑着点点头,让小嘎舀了一勺):慢点喝,别烫着。
小嘎(吹了吹,一口喝下,眼睛一下子亮了):好喝!太好喝了!既有酒的醇厚,又有花椒的麻香,喝下去浑身都暖和了,一点都不涩!
石头(也舀了一勺,细细品尝,不住地点头):确实好喝,比我以前喝的任何酒都好喝。老魁叔,您这手艺,绝了!
老魁(拿起酒坛,倒了一碗,慢慢品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半个月的功夫,没白费。咱们这宫束班,不仅会做木工活,还能酿出这么好的椒酒。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阿禾走过去开门,看到是曹府的管家。
曹府管家(走进院子,目光扫过几人,最后落在酒坛上,闻到酒香,眼中露出好奇):几位师傅,我是曹府的管家,奉命来采买些年节用的酒。刚才路过,闻到你们这儿有酒香,不知是何种酒?
小嘎(抢先说道):这是我们酿的椒酒,可好喝了!驱寒又吉利,过年喝最合适不过了。
曹府管家(看向老魁,客气地说):不知能否让我尝一尝?如果确实好,我们曹府愿意多买些。
老魁(点点头,倒了一碗椒酒,递给管家):管家请尝。
曹府管家(接过酒碗,喝了一口,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片刻后睁开眼,露出赞赏的表情):好!这椒酒味道醇厚,香气独特,比市面上那些酒强多了。不知几位师傅有多少坛?我们曹府全都要了,价格好说。
小嘎(惊喜地看着老魁,小声说):老魁叔,咱们发财了!
老魁(脸上露出笑容,对管家说):我们一共酿了十坛,要是管家不嫌弃,这十坛都给曹府。
曹府管家(点点头):好!十坛刚好。这是酒钱,你们点一下。另外,要是明年还酿椒酒,可一定要先给我们曹府留着,我们愿意提前预定。
老魁(接过钱,拱手说道):多谢管家赏识,明年我们一定先给曹府留着。
曹府管家(满意地点点头):那我这就让人来搬酒。几位师傅,告辞了。
【场景转换】曹府的人来把椒酒搬走后,几人拿着钱,脸上都乐开了花。
小嘎(兴奋地跳起来):太好了!有了这笔钱,咱们过年不用愁了,还能买些好木料,明年多接些活计。
石头(笑着说):都是老魁叔的功劳,要是没有老魁叔,咱们也酿不出这么好的椒酒。
阿禾(看着几人,笑着说):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小嘎劈柴,石头挑水,我买花椒,少了谁都不行。
老魁(看着眼前的一群憨货,心里暖暖的):咱们宫束班,不管是做木工,还是酿椒酒,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走,晚上咱们买些肉,煮锅热汤,就着剩下的一点椒酒,好好庆祝庆祝!
小嘎(欢呼道):好耶!吃肉喝酒!
【场景】傍晚,屋内点起油灯,桌上摆着一锅热气腾腾的肉汤,还有一小坛椒酒。几人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说说笑笑,笑声在小小的民房里回荡,温暖了整个冬日。
人物表
- 老魁:宫束班主事,五十余岁,手糙话少,懂些古法营造,对吃食酒水有执念
- 小嘎:二十出头,手脚麻利,爱咋咋呼呼,总爱琢磨新鲜事
- 石头:二十岁,憨厚老实,力气大,干活认死理,是老魁的得力帮手
- 阿禾:十八九岁,心思细,会挑拣食材,跟着宫束班学手艺,负责打理杂事
- 曹府管家:四十余岁,衣着规整,说话客气却带着几分审视,奉命采买节礼酒
第一幕:寒舍闲叙,椒酒初提
【场景】许昌城外,宫束班临时住处,一处带小院的破旧民房。屋内摆着刨子、锯子、墨斗等木工工具,墙角堆着几块待加工的木料。院中有口老井,井边放着两个木桶。冬日午后,阳光斜斜照进院子,几人围坐在屋檐下晒太阳。
小嘎(伸着懒腰,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老魁叔,这几日天儿冷得邪乎,活儿也少,总这么坐着,我骨头都快僵了!
石头(手里攥着块木头,反复摩挲):是啊,前几日给李大户修完门,这都歇三天了,再没活计,咱们的粮袋子都要见底了。
老魁(眯着眼晒太阳,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急什么?年关快到了,各家各户总要修修补补,活儿会有的。倒是这冬日里,少口暖身子的酒,总觉得缺点意思。
阿禾(抱着一摞晒干的草药,从屋里走出来):老魁叔,您又想喝酒啦?前几日买的那点米酒,早就被小嘎偷喝光了。
小嘎(挠挠头,嘿嘿笑):那不是米酒劲儿小嘛,喝着不过瘾。要是有上次喝的那坛烈酒,保管浑身暖和!
老魁(睁开眼,瞪了小嘎一眼):就你嘴馋。不过说起酒,我倒想起个古法,以前听我爹说,过年时喝的椒酒,驱寒还吉利,咱们或许能试试。
石头(抬头,眼里满是疑惑):椒酒?是用花椒泡的酒吗?那能好喝吗?花椒多麻啊。
阿禾(放下草药,凑过来):我好像也听过,说是用上好的花椒,泡在酒里,还要选特定的日子酿,过年喝了能祛病消灾。
老魁(点点头):没错。这椒酒讲究多,得用当年新收的花椒,挑颗粒饱满、颜色红亮的,还要用咱们自己酿的米酒当基酒,密封好了,搁在阴凉处存上些日子,喝的时候再加热,那滋味,绝了。
小嘎(一下子坐直身子,眼睛发亮):真这么好?那咱们赶紧试试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要是酿好了,不仅自己能喝,说不定还能卖些钱,补贴补贴家用。
老魁(沉吟片刻):倒也不是不行。不过这花椒得选好的,米酒也得重新酿,咱们这几天就忙活起来,看看能不能成。
石头(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我听老魁叔的!我去井边挑水,酿酒得用干净的井水。
阿禾(笑着说):那我去集市上看看花椒,顺便问问有没有好的酒曲。
小嘎(蹦起来,摩拳擦掌):我来劈柴!烧火酿酒,少不了柴火。
老魁(看着几人干劲十足的样子,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行,分工明确,咱们就试试这椒酒的手艺。
【场景转换】几人说干就干,石头挑着水桶去井边打水,水桶撞击井壁发出“咚咚”的声响;小嘎拿着斧头在院子里劈柴,木屑飞溅;阿禾收拾好东西,挎着篮子往集市走去;老魁则在屋里翻找以前用过的酒坛,仔细擦拭干净。
第二幕:一波三折,酿酒趣事
【场景】三日后,屋内一角摆着几个干净的酒坛,地上放着酿好的米酒,正冒着淡淡的酒香。老魁、小嘎、石头、阿禾围在桌边,桌上放着挑好的花椒。
阿禾(拿起一颗花椒,放在鼻尖闻了闻):老魁叔,您看这花椒怎么样?我跑了好几个摊子,老板说这是蜀地来的花椒,味道最正。
老魁(拿起几颗花椒,放在嘴里嚼了嚼,眉头先是皱了皱,随后舒展开):不错,够麻够香,就是这个味儿。接下来,咱们得把花椒炒一下,激发香味,还能去掉些潮气。
小嘎(主动请缨):炒花椒我来!我以前帮我娘炒过豆子,火候肯定能掌握好。
老魁(叮嘱道):火不能太大,得用小火慢慢炒,炒到花椒颜色变深,有香味飘出来就行,千万别炒糊了,不然酒就发苦了。
小嘎(点点头,拿起花椒往锅里倒,架起柴火开始炒。一开始还小心翼翼,可没过一会儿,就觉得火候太小,忍不住把柴火加旺了些):老魁叔,火太小了,啥时候才能炒好啊?
老魁(刚转身要去拿酒坛,闻到一股焦糊味,赶紧回头):坏了!火太大了!
小嘎(也闻到了焦糊味,慌了手脚,赶紧把锅端起来):哎呀,真炒糊了!这可怎么办?
石头(凑过来,看着锅里发黑的花椒,叹了口气):这花椒废了,咱们还得再去买。
阿禾(安慰道):没事,我再去集市一趟,这次我多买些,省得不够用。
老魁(摆摆手):算了,也怪我没盯着。小嘎,下次做事别毛躁,酿酒跟做木工一样,讲究的是耐心。
小嘎(低着头,小声说):知道了,老魁叔,我下次一定注意。
【场景转换】阿禾再次从集市买回花椒,这次小嘎不敢大意,老魁在一旁盯着,小火慢炒,终于把花椒炒得香气四溢。接下来,几人把炒好的花椒晾凉,和米酒一起装进酒坛,密封好,埋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
又过了几日,小嘎实在按捺不住,趁老魁不在,偷偷把酒坛挖了出来,打开密封,想尝尝味道。
小嘎(舀出一勺椒酒,凑到嘴边抿了一口,顿时皱起眉头,吐了吐舌头):哎呀,这酒怎么又麻又涩,一点都不好喝!
刚好老魁从外面回来,看到小嘎偷喝椒酒,无奈地摇了摇头。
老魁(走过去,把酒坛盖好):你这憨货,椒酒还没酿好呢!最少得存够半个月,让花椒的味道和酒充分融合,才能好喝。现在喝,可不就是又麻又涩嘛。
石头(从屋里出来,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笑):小嘎,我就说你急不得,你偏不听,这下尝到苦头了吧。
小嘎(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这不是好奇嘛,想着早点尝尝咱们酿的酒。
阿禾(端着一碗热水走过来,递给小嘎):快喝点热水漱漱口,看你那难受的样子。以后可别这么心急了。
小嘎(接过热水,一饮而尽):知道了,以后我肯定等酿好了再喝。
【场景转换】接下来的日子,几人每天都会去院子里看看酒坛,盼着椒酒能早点酿好。期间,小嘎还差点因为下雨,忘了把酒坛盖好,幸好石头及时发现,才没让雨水渗进酒坛里。
第三幕:椒酒酿成,意外之喜
【场景】半个月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老魁决定把埋在地下的椒酒挖出来,看看成果。几人围在老槐树下,石头小心翼翼地把土刨开,把酒坛抱了出来。
老魁(擦了擦酒坛上的泥土,打开密封的盖子,一股浓郁的酒香夹杂着花椒的香味扑面而来):成了!这香味,错不了。
阿禾(凑过去闻了闻,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好香啊!比之前的米酒香多了,还有淡淡的花椒味,一点都不冲。
小嘎(早就馋得不行,拿起勺子就要舀):快,快给我尝尝!这次肯定好喝。
老魁(笑着点点头,让小嘎舀了一勺):慢点喝,别烫着。
小嘎(吹了吹,一口喝下,眼睛一下子亮了):好喝!太好喝了!既有酒的醇厚,又有花椒的麻香,喝下去浑身都暖和了,一点都不涩!
石头(也舀了一勺,细细品尝,不住地点头):确实好喝,比我以前喝的任何酒都好喝。老魁叔,您这手艺,绝了!
老魁(拿起酒坛,倒了一碗,慢慢品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半个月的功夫,没白费。咱们这宫束班,不仅会做木工活,还能酿出这么好的椒酒。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阿禾走过去开门,看到是曹府的管家。
曹府管家(走进院子,目光扫过几人,最后落在酒坛上,闻到酒香,眼中露出好奇):几位师傅,我是曹府的管家,奉命来采买些年节用的酒。刚才路过,闻到你们这儿有酒香,不知是何种酒?
小嘎(抢先说道):这是我们酿的椒酒,可好喝了!驱寒又吉利,过年喝最合适不过了。
曹府管家(看向老魁,客气地说):不知能否让我尝一尝?如果确实好,我们曹府愿意多买些。
老魁(点点头,倒了一碗椒酒,递给管家):管家请尝。
曹府管家(接过酒碗,喝了一口,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片刻后睁开眼,露出赞赏的表情):好!这椒酒味道醇厚,香气独特,比市面上那些酒强多了。不知几位师傅有多少坛?我们曹府全都要了,价格好说。
小嘎(惊喜地看着老魁,小声说):老魁叔,咱们发财了!
老魁(脸上露出笑容,对管家说):我们一共酿了十坛,要是管家不嫌弃,这十坛都给曹府。
曹府管家(点点头):好!十坛刚好。这是酒钱,你们点一下。另外,要是明年还酿椒酒,可一定要先给我们曹府留着,我们愿意提前预定。
老魁(接过钱,拱手说道):多谢管家赏识,明年我们一定先给曹府留着。
曹府管家(满意地点点头):那我这就让人来搬酒。几位师傅,告辞了。
【场景转换】曹府的人来把椒酒搬走后,几人拿着钱,脸上都乐开了花。
小嘎(兴奋地跳起来):太好了!有了这笔钱,咱们过年不用愁了,还能买些好木料,明年多接些活计。
石头(笑着说):都是老魁叔的功劳,要是没有老魁叔,咱们也酿不出这么好的椒酒。
阿禾(看着几人,笑着说):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小嘎劈柴,石头挑水,我买花椒,少了谁都不行。
老魁(看着眼前的一群憨货,心里暖暖的):咱们宫束班,不管是做木工,还是酿椒酒,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走,晚上咱们买些肉,煮锅热汤,就着剩下的一点椒酒,好好庆祝庆祝!
小嘎(欢呼道):好耶!吃肉喝酒!
【场景】傍晚,屋内点起油灯,桌上摆着一锅热气腾腾的肉汤,还有一小坛椒酒。几人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说说笑笑,笑声在小小的民房里回荡,温暖了整个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