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三国28-《艺之神》

  醉卧三国酿新芳

  人物表

  - 宫束班(班头):四十岁上下,粗眉大眼,手上总沾着木屑,看似粗线条实则心细,对工艺有股轴劲儿,爱跟弟兄们插科打诨。

  - 老木:三十五岁,宫束班的老搭档,脸方手厚,擅长刨木、打磨,话少但点子多,喝酒慢却能喝,是班底里的“稳神”。

  - 小豆子:二十岁,刚进班的小徒弟,圆脸蛋,眼神活泛,爱打听新鲜事,手脚勤快却总毛手毛脚,是班里头的“活宝”。

  - 阿福:二十八岁,身材微胖,爱说笑话,手艺不算顶尖但会琢磨吃食,对“酒”格外敏感,鼻子能闻出酒的好坏。

  - 曹府管家:五十岁左右,穿着锦缎长袍,表情严肃,说话带着官腔,奉命采买“奇巧物件”,对民间工艺既轻视又想从中挑出好东西。

  - 乡邻甲、乙、丙:普通百姓,穿着粗布衣裳,农闲时爱在街头巷尾聊天,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第一幕:木坊闲趣,偶闻佳酿

  场景一:洛阳城外,宫束班木坊

  【开场】

  (木坊里弥漫着松木和刨花的香气,阳光透过木窗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宫束班正拿着刨子刨一根榆木,木屑簌簌落在脚边;老木蹲在角落,用砂纸打磨一把木椅的扶手,动作慢悠悠;小豆子端着一个木盆,正给刚做好的木勺上蜡,时不时偷偷瞅着师傅们;阿福靠在门框上,手里把玩着一个小木球,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

  阿福:(晃着脑袋,突然停住哼曲)我说班头,这几日天儿越来越热,刨木头都出一身汗,晚上收工要是能喝口凉酒,那才叫舒坦呢!

  宫束班:(停下刨子,抹了把额头的汗,瞪了阿福一眼)你小子就知道喝酒!前儿个给张大户做的那套木屏风,雕花还没弄完,心思倒先飘到酒坛子里去了。

  小豆子:(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师傅,阿福哥说的是真的!我昨儿个去街上买馒头,听见酒楼里的客人说,西域来的商人带了一种“葡萄酒”,说那酒是紫红色的,喝着又甜又香,比咱们常喝的米酒带劲多了!

  老木:(放下砂纸,看了小豆子一眼)西域的酒?怕不是哄人的吧,咱们中原哪有那玩意儿。

  阿福:(凑过来,拍了下小豆子的肩膀)哎,小豆子没说错!我昨儿个也听见了,还看见那商人从马车上搬下来几个陶罐,罐口封得严严实实,听说里头装的就是葡萄酒,贵得很,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喝到。

  宫束班:(皱了皱眉,拿起一块木屑在手里捏了捏)达官贵人喝的东西,跟咱们有啥关系?咱们还是把手里的活干好,挣了钱,晚上买两坛米酒,照样能喝得痛快。

  (这时,木坊外传来马蹄声,曹府管家带着两个家丁,穿着体面,走进木坊。几人连忙停下手里的活,站直了身子。)

  曹府管家:(扫视一圈木坊,语气傲慢)你们就是宫束班?

  宫束班:(上前一步,拱手)小人正是宫束班,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曹府管家:(从袖里掏出一张纸,念道)丞相府要做一套“百鸟朝凤”的木摆件,要求精致耐用,三日后取货。若是做得好,赏钱加倍;若是做得差,哼,你们这木坊也别想开了。

  宫束班:(连忙应下)小人一定尽心尽力,绝不让大人失望。

  (曹府管家又打量了一圈木坊,看到角落里堆着的几个空陶罐,皱了皱眉)你们这木坊,怎么还堆这些破烂陶罐?干活就得有干活的样子,别让人看了笑话。

  (说完,曹府管家甩甩袖子,带着家丁离开了。几人松了口气,阿福又凑到宫束班身边。)

  阿福:班头,你听见没,连丞相府都讲究这些,那葡萄酒肯定是好东西!咱们要是能自己酿点,哪怕尝一口,也不算白活这一趟啊!

  小豆子:(跟着点头)是啊师傅,咱们手艺这么好,连木头都能琢磨出花样,酿酒说不定也能行!

  宫束班:(瞪了两人一眼,却忍不住笑了)你们俩啊,真是憨货!酿酒哪有那么容易?不过……(他摸了摸下巴,看向老木)老木,你说,咱们要是真试试,行不行?

  老木:(想了想,点了点头)西域的葡萄酒,听说用的是葡萄发酵。咱们这城外,不是有农户种葡萄吗?要是能弄到葡萄,再琢磨琢磨发酵的法子,说不定真能成。

  宫束班:(一拍大腿)行!那就试试!不过先说好,手里的活不能耽误,只能在闲暇的时候弄。要是酿砸了,你们俩可别哭鼻子!

  阿福、小豆子:(齐声)好嘞!

  场景二:木坊后院,傍晚

  【转场】

  (夕阳西下,木坊后院的老槐树下,几人围坐在一起。阿福从怀里掏出一串紫红色的葡萄,放在石桌上;小豆子搬来两个干净的陶罐,是他从农户家里换来的;老木拿着一把小刀,正在削木片,准备做个简易的过滤工具;宫束班蹲在地上,用石头在地上画着酿酒的步骤,嘴里念念有词。)

  阿福:(拿起一颗葡萄,擦了擦就往嘴里放)嗯,这葡萄真甜!要是酿成酒,肯定差不了。

  小豆子:(连忙拦住阿福)阿福哥,别吃太多,这可是咱们酿酒的原料!

  宫束班:(抬头瞪了阿福一眼)你小子,就知道吃!赶紧把葡萄洗干净,把坏的挑出来。

  (几人分工合作,阿福负责洗葡萄,小豆子负责挑拣,老木把削好的木片拼成一个小筛子,宫束班则把洗好的葡萄放进陶罐里,用木棍轻轻捣碎。)

  小豆子:(看着陶罐里的葡萄汁,好奇地问)师傅,这样捣碎了就行了吗?要不要加点水啊?

  宫束班:(想了想,摇摇头)我听老人说,酿酒不能随便加水,不然酒就淡了。西域人酿酒,应该就是靠葡萄自己发酵,咱们先试试,要是不行再改。

  老木:(把筛子放在另一个陶罐上)把捣碎的葡萄渣过滤一下,只留汁,这样酒才清亮。

  (几人忙活到天黑,终于把葡萄汁装进了陶罐,封上罐口,只留一个小孔透气,放在了后院的柴房里。)

  阿福:(拍了拍手,看着柴房的方向)这下就等着了?要是酿好了,咱们先喝一碗,再给街坊邻居尝尝!

  宫束班:(笑着点头)行,要是真成了,咱们就把这法子教给大家,让咱们民间也能喝上这葡萄酒。

  第二幕:一波三折,酒香初现

  场景一:木坊柴房,三日后

  【时间】

  清晨,天刚亮

  (小豆子第一个跑到柴房,小心翼翼地打开陶罐的封口,凑过去闻了闻,突然皱起了眉头,大喊起来。)

  小豆子:师傅!阿福哥!不好了!酒坏了!

  (宫束班、老木、阿福连忙跑过来,围在陶罐边。宫束班凑过去闻了闻,罐子里的葡萄汁散发着一股酸味,还有点霉味。)

  阿福:(脸色垮下来)怎么会这样?是不是葡萄坏了?

  老木:(拿起一根木棍,搅了搅罐子里的汁,摇摇头)不是葡萄的问题,应该是发酵的时候没做好。说不定是温度太高,或者罐口封得太严,闷坏了。

  宫束班:(叹了口气,却没泄气)没事,第一次嘛,哪有那么容易成的。咱们再琢磨琢磨,西域人酿酒,肯定还有别的法子。

  小豆子:(低着头,小声说)都怪我,昨天没看好柴房,让太阳晒到陶罐了。

  宫束班:(拍了拍小豆子的肩膀)不怪你,是我没考虑到温度的问题。咱们再去弄点葡萄,这次把陶罐放在阴凉的地方,再在罐口蒙一层纱布,既能透气,又能挡住灰尘。

  场景二:木坊后院,十日之后

  【时间】

  午后,微风习习

  (几人又酿了一坛葡萄酒,这次把陶罐放在了老槐树下的阴凉处,罐口蒙着纱布。十日过去,宫束班小心翼翼地打开纱布,一股淡淡的酒香飘了出来。)

  宫束班:(眼睛一亮,凑过去闻了闻)有香味了!这次成了!

  阿福:(连忙凑过来,深吸一口气,激动地跳起来)真的有酒香!比米酒的香味还特别!

  老木:(拿出一个小木碗,舀了半碗葡萄酒,酒液呈淡紫红色,清澈透亮)尝尝看。

  宫束班接过木碗,抿了一口,眉头先是皱了皱,随后舒展开来。

  宫束班:有点酸,还有点涩,不过确实有酒劲,比第一次好多了。

  小豆子:(也想尝尝,伸手要木碗)师傅,我也想尝一口!

  宫束班:(笑着把木碗递给小豆子)小心点,别呛着。

  小豆子抿了一口,皱了皱鼻子,又咂咂嘴:有点酸,但是咽下去之后,嘴里甜甜的,挺好喝的!

  阿福:(挠了挠头)就是有点酸,要是能再甜一点就好了。

  老木:(想了想)或许可以加点蜂蜜?咱们之前给李大户做木盒的时候,他送了咱们一罐蜂蜜,还没开封呢。

  宫束班:(一拍手)对呀!加蜂蜜既能增加甜味,还能让酒更顺滑。咱们再酿一坛,这次加点蜂蜜试试。

  场景三:木坊,半月后

  【时间】

  傍晚,收工后

  (几人这次酿的葡萄酒,加了适量的蜂蜜,放在柴房的阴凉处发酵了半月。宫束班打开罐口,浓郁的酒香飘满了整个木坊,酒液呈深紫红色,晶莹剔透。)

  宫束班:(舀了一碗,递给老木)老木,你先尝尝。

  老木接过碗,喝了一口,闭上眼睛品味了一会儿,睁开眼点点头:甜而不腻,酸中带香,酒劲刚好,这次成了!

  阿福:(抢过碗,喝了一大口,笑着说)太好喝了!比酒楼里的米酒好喝多了!咱们这手艺,不光能做木头活,还能酿酒!

  小豆子:(蹦蹦跳跳地)师傅,咱们把这酒装在小陶罐里,送给街坊邻居尝尝吧!让大家也尝尝这西域来的葡萄酒!

  宫束班:(笑着点头)好!咱们酿这酒,本来就是图个乐子,现在成了,就该让大家一起尝尝。走,咱们给街坊们送酒去!

  第三幕:酒香传民间,憨货得认可

  场景一:洛阳城外街头,次日上午

  【时间】

  上午,街上人来人往

  (宫束班、老木、阿福、小豆子扛着几个装满葡萄酒的小陶罐,来到街头。乡邻甲、乙、丙正在街边聊天,看到几人扛着陶罐,围了过来。)

  乡邻甲:(好奇地问)宫班头,你们这扛的是什么啊?看着像是酒罐。

  宫束班:(笑着打开一个陶罐的封口,酒香飘了出来)这是咱们自己酿的葡萄酒,之前听人说西域有这酒,咱们就试着酿了酿,今天来给大家尝尝。

  乡邻乙:(惊讶地)葡萄酒?就是那达官贵人才能喝到的酒?你们也能酿?

  阿福:(拿起一个小木碗,舀了一碗酒,递给乡邻乙)大姐,您尝尝就知道了,咱们这酒,不比他们的差!

  乡邻乙接过碗,抿了一口,眼睛一亮:哎呀,这酒真好喝!又甜又香,还有点酒劲,比我家男人喝的米酒好喝多了!

  乡邻丙:(也想尝尝,伸手要碗)给我也尝尝!我还从没喝过这么特别的酒呢。

  (几人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就把一罐葡萄酒分完了。街坊们都赞不绝口,纷纷问酿酒的法子。)

  乡邻甲:宫班头,你们这酿酒的法子能不能教教我们啊?我们家里也种了葡萄,要是能自己酿酒,冬天就能喝上热酒了。

  宫束班:(笑着说)当然能!这酿酒的法子也不算难,就是选新鲜的葡萄,洗干净捣碎,过滤出汁,加点蜂蜜,放在阴凉处发酵半个月就行。大家要是想学,晚上来我木坊,我给大家仔细说说。

  街坊们:(齐声欢呼)太好了!谢谢宫班头!

  场景二:木坊,当晚

  【时间】

  晚上,木坊里点着油灯,亮堂堂的

  (木坊里挤满了街坊邻居,宫束班站在中间,手里拿着一个陶罐,正在给大家讲解酿酒的步骤。老木在一旁演示如何过滤葡萄汁,阿福和小豆子则给大家分发装葡萄的篮子。)

  宫束班:(指着陶罐)大家看,这陶罐一定要洗干净,不能有油星,不然葡萄汁容易坏。发酵的时候,罐口要蒙一层纱布,既能透气,又能挡住虫子和灰尘。

  小豆子:(拿着篮子,递给一位大娘)大娘,这篮子您拿好,明天去摘葡萄的时候用,记得要选紫皮的葡萄,越甜越好。

  阿福:(笑着说)大家要是酿的时候遇到问题,随时来问我们,咱们宫束班别的不行,琢磨这些“手艺活”还是有一套的!

  (街坊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提问,木坊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时,之前来的曹府管家路过木坊,听到里面热闹,走了进来。)

  曹府管家:(看着满屋子的人,又闻到酒香,皱了皱眉)你们这木坊,怎么这么热闹?还在酿酒?丞相府要的木摆件做好了吗?

  宫束班:(连忙上前,拱手)大人,木摆件已经做好了,放在里屋,您要不要看看?这酒是我们自己酿的葡萄酒,给街坊们尝尝,也让大家都能喝上这好酒。

  曹府管家:(半信半疑,拿起一碗葡萄酒,喝了一口,脸色渐渐缓和下来)这酒……味道确实不错,比西域商人带来的葡萄酒还多了点甜味,挺好。

  宫束班:(笑着说)大人要是喜欢,我给您装一罐带回去,让丞相也尝尝咱们民间酿的葡萄酒。

  曹府管家:(点了点头,语气不再傲慢)好,那我就带一罐回去。你们这手艺不错,不光木头活做得好,酿酒也有一套。以后要是有什么好东西,丞相府或许还会来找你们。

  (曹府管家拿着葡萄酒离开了,街坊们纷纷围过来,对宫束班几人竖起大拇指。)

  乡邻甲:宫班头,连丞相府的人都夸你们的酒好,你们可真厉害!

  宫束班:(笑着摆摆手)都是大家帮忙,咱们一起琢磨,才能酿出这好酒。以后啊,咱们这洛阳城外,家家户户都能喝上自己酿的葡萄酒,那才叫热闹!

  场景三:木坊后院,数月后

  【时间】

  秋天,葡萄成熟的季节

  (木坊后院的老槐树下,几人围坐在一起,面前摆着几坛葡萄酒,旁边还有街坊们送来的水果和点心。远处,能看到农户们正在采摘葡萄,不少人还拿着陶罐,显然是要按照宫束班教的法子酿酒。)

  阿福:(喝了一口葡萄酒,笑着说)班头,你看,现在咱们这一带,家家户户都在酿葡萄酒,连城里的酒楼都来咱们这儿买酒呢!

  小豆子:(自豪地说)师傅,上次我去街上,听见有人说“宫束班酿的葡萄酒,是咱们洛阳最好喝的酒”,您听了肯定高兴!

  老木:(喝着酒,脸上带着笑意)咱们当初就是闲得没事,想尝尝西域的酒,没想到最后还成了咱们民间的好酒,也算做了件好事。

  宫束班:(拿起酒碗,跟大家碰了碰)咱们这群憨货,整天嘻嘻哈哈,没想到还能琢磨出这么件事。这酒啊,就像咱们做木头活一样,得用心,得琢磨,才能做好。以后啊,咱们接着酿,让更多人喝到咱们民间的好酒!

  (几人笑着喝着酒,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后院里的酒香和笑声,飘得很远很远,融入了三国时期洛阳城外的烟火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