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束班造刀记
第一幕:工坊闲趣
时间:三国时期,建安五年春,午后
地点:洛阳城郊“宫束班”工艺工坊——院内槐树下摆着铁砧、炭炉,墙角堆着未打磨的铜器,架上挂着各式锤、凿,空气中飘着炭灰与铁锈味
人物:
- 老班头(50岁,宫束班掌事,留着山羊胡,常揣着竹制量具,总皱着眉训人却没人怕)
- 大夯(25岁,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抡锤能震得地面颤,却总记不住火候)
- 小凿(23岁,手巧眼尖,刻花纹能雕出活鱼,却爱跟大夯抬杠,兜里总装着烤豆子)
- 阿木(20岁,刚入班的学徒,背着手学老班头踱步,却总把工具碰掉)
(幕启:炭炉里的火“噼啪”响,大夯光着膀子抡锤砸一块熟铁,铁屑溅到地上。小凿蹲在一旁,用刻刀在木柄上雕花纹,嘴里嚼着豆子。阿木背着手绕铁砧转圈,模仿老班头的样子点头)
小凿:(吐掉豆壳,戳了戳大夯的腰)夯哥,你这锤再砸偏点,铁就该裂成两半了——昨天老班头才说“打铁如绣花,差一分就废”,你倒好,跟铁有仇似的。
大夯:(停下锤,抹了把汗,瓮声瓮气)我这叫“力道足,铁器硬”!你那小刻刀叮叮当当的,半天就雕个破鱼,能当兵器用?
阿木:(突然伸手摸铁砧上的铁,又赶紧缩回手,甩着指头)烫!烫!老班头说“铁器要趁热锤,凉了就软”,夯哥你刚才停太久了,铁都快凉了——老班头要是回来,肯定要骂“一群憨货,连火候都守不住”。
(老班头背着双手从门外走进来,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图纸,山羊胡随着脚步晃。三人立马站直,阿木还顺手抄起旁边的扫帚,假装扫地)
老班头:(把图纸往铁砧上一拍,瞪着眼扫过三人)我出去买包炭的功夫,你们就把工坊折腾成戏台了?大夯,你那锤柄上的木屑都没清,是打算留着当柴烧?小凿,你兜里的豆子壳掉了一地,是想让我踩滑摔个跟头?阿木,你拿扫帚反着握,是要扫天还是扫地?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低下头。大夯偷偷把锤柄上的木屑往身后拨,小凿赶紧蹲下去捡豆壳,阿木把扫帚正过来,却不小心碰倒了架上的凿子,“当啷”一声)
老班头:(扶着额头叹气,指了指图纸)行了行了,别装模作样了。昨天曹营的人来订一批短刀,图纸在这,你们今天把料备好,明天开工——要是再瞎闹,这个月的月钱都扣了。
(老班头说完,背着手往里屋走,刚迈两步又回头)对了,别碰后院那堆精铁,是给南阳太守订的佩剑料,贵着呢!
(老班头进屋后,三人立马松了劲。大夯凑到图纸前,眯着眼看)
大夯:短刀有啥意思,直愣愣的,砍个柴还行,上阵杀敌肯定不行。
小凿:(也凑过来,用刻刀戳了戳图纸上的刀型)就是,你看这刀柄,才三寸长,我这手握着都嫌挤——要是能造个不一样的兵器,让老班头也夸夸咱们。
阿木:(突然眼睛一亮,拉着两人往后院跑)我昨天在后院看见那堆精铁了,比咱们现在用的铁亮多了!要是用那铁造个大兵器,肯定比短刀厉害!
大夯:(搓着手笑)好主意!我早就想试试,这么好的铁能砸出多硬的家伙!
小凿:(摸了摸兜里的豆子,也笑)那得造个特别的——要是造个长柄的,能砍能劈,再刻点花纹,比太守的佩剑还威风!
(三人偷偷溜到后院,后院堆着一堆泛着银光的精铁。大夯抱起一块铁,往肩上扛,脚步都晃了晃。小凿找了根粗木杆,阿木搬来炭炉,偷偷把后院的炭也抱了几块)
第二幕:乱造兵器
时间:同日傍晚
地点:工坊后院——炭炉重新生起火,铁砧搬到了墙角,三人围着精铁忙活,天边飘着晚霞
(大夯把精铁放进炭炉,用风箱往炉里鼓风,风箱“呼嗒呼嗒”响。小凿用尺子量木杆,却把尺子拿反了,阿木蹲在一旁,帮着递锤子,却总递错)
小凿:(盯着木杆,挠了挠头)这木杆多长合适啊?要是太短,握不住;太长,夯哥抡不动。
大夯:(一边拉风箱,一边喊)长点!越长越威风!我能抡动!
阿木:(突然指着远处的槐树)我看那槐树的枝桠,又长又直,咱们的木杆要是跟那枝桠一样长,肯定好看!
(小凿点点头,用刻刀在木杆上做了个记号,比平时的刀柄长了三倍还多。大夯把烧红的精铁从炉里夹出来,放在铁砧上,抡起大锤就砸。精铁被砸得“滋滋”响,红热的铁屑溅到地上,烫出小坑)
小凿:(凑过去看,突然喊)停!停!夯哥,你这铁砸得太扁了,要是能砸出点弧度,像月亮一样,肯定好看!
大夯:(放下锤,喘了口气)月亮?行!我试试!
(大夯重新夹起精铁,调整角度,一边砸一边调整,铁的形状慢慢变弯,像一轮新月。阿木蹲在一旁,捡起地上的铁屑,玩得不亦乐乎)
阿木:(举着铁屑,笑着喊)你们看,这铁屑亮晶晶的,像星星!要是在兵器上刻点星星,再刻条龙,肯定更威风!
小凿:(眼睛一亮,从兜里掏出刻刀)对!我昨天听镇上的说书先生讲,楚霸王的兵器上刻着龙,特别厉害!咱们也刻条龙!
(大夯把砸弯的精铁再次烧红,小凿拿着刻刀,趴在铁砧上,一点点在铁上刻花纹。大夯怕小凿被烫到,用钳子夹着铁,手都酸了也不敢动。阿木在一旁递水,却把水洒了一地)
大夯:(看着小凿刻的花纹,咧嘴笑)小凿,你这龙刻得真像!要是再刻点锯齿,砍东西肯定更利!
小凿:(抬头笑,脸上沾了炭灰)好啊!我看我家的锯子,锯齿能锯木头,兵器上有锯齿,说不定能锯断敌人的兵器!
(小凿又在铁的边缘刻上锯齿,刻完后,大夯把精铁放进冷水里,“哗啦”一声,水汽冒了起来,空气中飘着一股铁腥味。精铁冷却后,泛着冷光,弯月形的刀身,边缘有锯齿,刀身上刻着一条歪歪扭扭的龙,长柄上缠着麻绳,还刻了几个小圆圈,像星星)
阿木:(绕着兵器转了两圈,拍手喊)太好看了!比短刀威风多了!咱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小凿:(摸着刀身的龙纹,想了想)刀身上有龙,形状像月亮,叫“龙月刀”怎么样?
大夯:(摇摇头)不好听!得加个厉害的字——我听老班头说,青龙是神兽,比普通的龙厉害!叫“青龙月刀”!
阿木:(突然跳起来)还有还有!这刀身冷得像冰,又亮得像镜子,要是叫“青龙偃月刀”,是不是更威风?“偃”就是躺下的月亮,跟这刀的形状一样!
(大夯和小凿对视一眼,都拍手叫好。大夯伸手去提刀,却没提起来,又用两只手,才把刀扛起来。刀太长太重,大夯刚走两步,就差点撞到墙)
大夯:(稳住身子,笑着说)这刀真沉!要是上阵杀敌,一砍就能把敌人的兵器劈断!
小凿:(摸了摸刀身的锯齿,得意地说)我这锯齿没白刻,肯定比普通的刀厉害!
(突然,里屋传来老班头的咳嗽声。三人脸色一变,大夯赶紧把刀藏到墙角的草垛后面,小凿把刻刀藏起来,阿木赶紧把地上的炭灰扫干净)
第三幕:班头发现
时间:同日夜晚
地点:工坊前厅——桌上点着油灯,老班头坐在桌前,翻看着账本。三人站在桌前,低着头,不敢说话
(老班头放下账本,喝了口茶,看了看三人,又看了看窗外的后院,眉头皱了起来)
老班头:(放下茶杯,声音沉了下来)你们今天下午,是不是去后院了?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阿木的手偷偷往身后藏,却露出了沾着炭灰的袖子)
老班头:(指了指阿木的袖子)阿木,你袖子上的炭灰是哪来的?后院的炭少了几块,精铁也少了一块,你们老实说,是不是动了?
(大夯挠了挠头,小声说)班头,我们……我们想用那精铁造个兵器,比短刀厉害的那种……
小凿:(也小声说)我们就是想试试,没敢告诉您……
老班头:(站起身,往后院走)带我去看看。
(三人跟着老班头往后院走,走到草垛前,大夯掀开草垛,露出了青龙偃月刀。月光照在刀身上,泛着冷光,刀身上的龙纹虽然歪扭,却也看得清楚)
老班头:(走到刀前,蹲下来,用手摸了摸刀身,又看了看锯齿和龙纹,眉头慢慢舒展开,却还是板着脸)你们这群憨货!这精铁是太守订的佩剑料,你们倒好,偷偷拿来造这么个怪物——长柄、弯刀、还带锯齿,这叫什么兵器?
大夯:(赶紧说)班头,我们给它起了名字,叫“青龙偃月刀”!用这刀上阵,能砍能劈,比短刀厉害多了!
小凿:(也说)我在刀身上刻了龙,还加了锯齿,砍东西肯定利!
老班头:(拿起刀,试了试重量,又挥了挥,刀风“呼呼”响。他突然笑了,山羊胡都翘了起来)你们这群小子,虽然胡闹,倒真造出个新鲜玩意儿——这刀看着笨重,却真能劈能砍,要是磨亮了,比短刀威风多了。
(阿木突然拍手)那老班头,咱们不用扣月钱了?
老班头:(瞪了他一眼,却还是笑)扣!怎么不扣?偷偷动原料,必须扣!不过……这刀要是能打磨好,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昨天听人说,河东有个叫关羽的将军,用的兵器就是长柄刀,要是把这刀送过去,说不定他能用上。
(大夯、小凿、阿木都笑了,围着青龙偃月刀,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要怎么打磨,怎么缠刀柄。老班头看着他们,也笑着摇了摇头,伸手摸了摸刀身上的龙纹)
老班头:(小声说)这群憨货,倒真造出个好东西……
(幕落:月光照在青龙偃月刀上,刀身反射出冷光,工坊里的笑声飘到院外,与远处的虫鸣混在一起)
第三幕:打磨与送刀
时间:三日后清晨
地点:工坊前厅——青龙偃月刀放在桌上,已经打磨光亮,刀身的龙纹被擦得发亮,刀柄缠着红色的麻绳,旁边放着一个木盒。老班头和三人都穿着干净的衣服,脸上带着笑
(大夯小心翼翼地把青龙偃月刀放进木盒,小凿用布擦了擦木盒上的灰尘,阿木背着包袱,里面装着干粮)
小凿:(看着木盒,笑着说)班头,这刀打磨好后,比我想象的还威风!那关羽将军要是看到了,肯定喜欢!
大夯:(拍了拍胸脯)我跟你们一起去河东!这刀是我砸出来的,我得亲自交给关将军,让他试试我的手艺!
阿木:(也点头)我也去!我还能帮着背刀!
老班头:(笑着点头)行,你们三个一起去——路上小心,别把刀弄丢了。要是关将军用着好,以后咱们宫束班,说不定就能靠这“青龙偃月刀”出名了。
(三人扛起木盒,往外走。走到门口,大夯突然回头)
大夯:班头,要是关将军问这刀是谁造的,咱们就说,是宫束班的一群憨货,玩闹着造出来的!
老班头:(笑着挥手)行!就这么说!早点回来,我给你们留着烤红薯!
(三人笑着点头,扛着木盒,往河东的方向走去。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木盒上的木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老班头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笑着摸了摸山羊胡)
老班头:(小声说)这群憨货,倒真给我长脸……
(幕落:工坊门口的槐树随风摇晃,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影子。远处传来三人的笑声,渐渐远去)
第四幕:刀赠关羽
时间:同日午后
地点:河东城外,关羽军营——营外有士兵站岗,营内传来练兵的呐喊声。三人扛着木盒,站在营门口,脸上有点紧张
(站岗的士兵拦住他们)你们是谁?来军营做什么?
大夯:(赶紧说)我们是洛阳宫束班的工匠,造了一把好刀,想送给关将军!
(士兵进去通报,不一会儿,一个穿着绿袍、红脸长须的将军走了出来,正是关羽。他身后跟着几个副将,目光锐利)
关羽:(看着三人,声音洪亮)你们就是宫束班的工匠?造了什么刀,要送给我?
小凿:(赶紧打开木盒,青龙偃月刀露了出来,阳光照在刀身上,泛着冷光)关将军,这是我们造的“青龙偃月刀”,用最好的精铁砸出来的,能砍能劈,还带锯齿,您试试!
(关羽伸手拿起青龙偃月刀,挥了挥,刀风“呼呼”响。他眼睛一亮,又试了试劈砍的动作,脸上露出笑容)
关羽:好刀!这刀重量刚好,刀刃锋利,柄长趁手,比我之前用的刀好多了!你们是怎么造出这么好的刀的?
阿木:(小声说)回将军,我们是……玩闹着造出来的。那天我们偷偷用了给太守订的精铁,想造个不一样的兵器,就砸出了这把刀。
(关羽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玩闹着都能造出这么好的刀,你们宫束班的手艺,真是厉害!我收下这刀了,以后上阵杀敌,就用它!
(关羽让副将取来十两银子,递给大夯)这是给你们的酬劳,多谢你们造了这么好的刀。
大夯:(赶紧摆手)不用不用!能让关将军用我们造的刀,我们就很高兴了!
关羽:(笑着把银子塞给大夯)拿着!你们靠手艺吃饭,这是你们应得的。以后要是还有好兵器,尽管送到军营来。
(三人谢过关羽,背着包袱往回走。关羽站在营门口,挥着青龙偃月刀,营内的士兵都欢呼起来。三人回头看,看到关羽的身影在阳光下格外威风,脸上都露出了笑)
小凿:(笑着说)咱们这群憨货,还真造出了一把名刀!
大夯:(点头)以后咱们宫束班,肯定能出名!
阿木:(摸了摸兜里的烤豆子,笑着说)回去后,老班头肯定要给咱们烤红薯吃!
(三人的笑声在路边回荡,阳光照在他们身上,身后的军营里,传来青龙偃月刀劈砍的“呼呼”声,与练兵的呐喊声混在一起,格外响亮)
第一幕:工坊闲趣
时间:三国时期,建安五年春,午后
地点:洛阳城郊“宫束班”工艺工坊——院内槐树下摆着铁砧、炭炉,墙角堆着未打磨的铜器,架上挂着各式锤、凿,空气中飘着炭灰与铁锈味
人物:
- 老班头(50岁,宫束班掌事,留着山羊胡,常揣着竹制量具,总皱着眉训人却没人怕)
- 大夯(25岁,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抡锤能震得地面颤,却总记不住火候)
- 小凿(23岁,手巧眼尖,刻花纹能雕出活鱼,却爱跟大夯抬杠,兜里总装着烤豆子)
- 阿木(20岁,刚入班的学徒,背着手学老班头踱步,却总把工具碰掉)
(幕启:炭炉里的火“噼啪”响,大夯光着膀子抡锤砸一块熟铁,铁屑溅到地上。小凿蹲在一旁,用刻刀在木柄上雕花纹,嘴里嚼着豆子。阿木背着手绕铁砧转圈,模仿老班头的样子点头)
小凿:(吐掉豆壳,戳了戳大夯的腰)夯哥,你这锤再砸偏点,铁就该裂成两半了——昨天老班头才说“打铁如绣花,差一分就废”,你倒好,跟铁有仇似的。
大夯:(停下锤,抹了把汗,瓮声瓮气)我这叫“力道足,铁器硬”!你那小刻刀叮叮当当的,半天就雕个破鱼,能当兵器用?
阿木:(突然伸手摸铁砧上的铁,又赶紧缩回手,甩着指头)烫!烫!老班头说“铁器要趁热锤,凉了就软”,夯哥你刚才停太久了,铁都快凉了——老班头要是回来,肯定要骂“一群憨货,连火候都守不住”。
(老班头背着双手从门外走进来,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图纸,山羊胡随着脚步晃。三人立马站直,阿木还顺手抄起旁边的扫帚,假装扫地)
老班头:(把图纸往铁砧上一拍,瞪着眼扫过三人)我出去买包炭的功夫,你们就把工坊折腾成戏台了?大夯,你那锤柄上的木屑都没清,是打算留着当柴烧?小凿,你兜里的豆子壳掉了一地,是想让我踩滑摔个跟头?阿木,你拿扫帚反着握,是要扫天还是扫地?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低下头。大夯偷偷把锤柄上的木屑往身后拨,小凿赶紧蹲下去捡豆壳,阿木把扫帚正过来,却不小心碰倒了架上的凿子,“当啷”一声)
老班头:(扶着额头叹气,指了指图纸)行了行了,别装模作样了。昨天曹营的人来订一批短刀,图纸在这,你们今天把料备好,明天开工——要是再瞎闹,这个月的月钱都扣了。
(老班头说完,背着手往里屋走,刚迈两步又回头)对了,别碰后院那堆精铁,是给南阳太守订的佩剑料,贵着呢!
(老班头进屋后,三人立马松了劲。大夯凑到图纸前,眯着眼看)
大夯:短刀有啥意思,直愣愣的,砍个柴还行,上阵杀敌肯定不行。
小凿:(也凑过来,用刻刀戳了戳图纸上的刀型)就是,你看这刀柄,才三寸长,我这手握着都嫌挤——要是能造个不一样的兵器,让老班头也夸夸咱们。
阿木:(突然眼睛一亮,拉着两人往后院跑)我昨天在后院看见那堆精铁了,比咱们现在用的铁亮多了!要是用那铁造个大兵器,肯定比短刀厉害!
大夯:(搓着手笑)好主意!我早就想试试,这么好的铁能砸出多硬的家伙!
小凿:(摸了摸兜里的豆子,也笑)那得造个特别的——要是造个长柄的,能砍能劈,再刻点花纹,比太守的佩剑还威风!
(三人偷偷溜到后院,后院堆着一堆泛着银光的精铁。大夯抱起一块铁,往肩上扛,脚步都晃了晃。小凿找了根粗木杆,阿木搬来炭炉,偷偷把后院的炭也抱了几块)
第二幕:乱造兵器
时间:同日傍晚
地点:工坊后院——炭炉重新生起火,铁砧搬到了墙角,三人围着精铁忙活,天边飘着晚霞
(大夯把精铁放进炭炉,用风箱往炉里鼓风,风箱“呼嗒呼嗒”响。小凿用尺子量木杆,却把尺子拿反了,阿木蹲在一旁,帮着递锤子,却总递错)
小凿:(盯着木杆,挠了挠头)这木杆多长合适啊?要是太短,握不住;太长,夯哥抡不动。
大夯:(一边拉风箱,一边喊)长点!越长越威风!我能抡动!
阿木:(突然指着远处的槐树)我看那槐树的枝桠,又长又直,咱们的木杆要是跟那枝桠一样长,肯定好看!
(小凿点点头,用刻刀在木杆上做了个记号,比平时的刀柄长了三倍还多。大夯把烧红的精铁从炉里夹出来,放在铁砧上,抡起大锤就砸。精铁被砸得“滋滋”响,红热的铁屑溅到地上,烫出小坑)
小凿:(凑过去看,突然喊)停!停!夯哥,你这铁砸得太扁了,要是能砸出点弧度,像月亮一样,肯定好看!
大夯:(放下锤,喘了口气)月亮?行!我试试!
(大夯重新夹起精铁,调整角度,一边砸一边调整,铁的形状慢慢变弯,像一轮新月。阿木蹲在一旁,捡起地上的铁屑,玩得不亦乐乎)
阿木:(举着铁屑,笑着喊)你们看,这铁屑亮晶晶的,像星星!要是在兵器上刻点星星,再刻条龙,肯定更威风!
小凿:(眼睛一亮,从兜里掏出刻刀)对!我昨天听镇上的说书先生讲,楚霸王的兵器上刻着龙,特别厉害!咱们也刻条龙!
(大夯把砸弯的精铁再次烧红,小凿拿着刻刀,趴在铁砧上,一点点在铁上刻花纹。大夯怕小凿被烫到,用钳子夹着铁,手都酸了也不敢动。阿木在一旁递水,却把水洒了一地)
大夯:(看着小凿刻的花纹,咧嘴笑)小凿,你这龙刻得真像!要是再刻点锯齿,砍东西肯定更利!
小凿:(抬头笑,脸上沾了炭灰)好啊!我看我家的锯子,锯齿能锯木头,兵器上有锯齿,说不定能锯断敌人的兵器!
(小凿又在铁的边缘刻上锯齿,刻完后,大夯把精铁放进冷水里,“哗啦”一声,水汽冒了起来,空气中飘着一股铁腥味。精铁冷却后,泛着冷光,弯月形的刀身,边缘有锯齿,刀身上刻着一条歪歪扭扭的龙,长柄上缠着麻绳,还刻了几个小圆圈,像星星)
阿木:(绕着兵器转了两圈,拍手喊)太好看了!比短刀威风多了!咱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小凿:(摸着刀身的龙纹,想了想)刀身上有龙,形状像月亮,叫“龙月刀”怎么样?
大夯:(摇摇头)不好听!得加个厉害的字——我听老班头说,青龙是神兽,比普通的龙厉害!叫“青龙月刀”!
阿木:(突然跳起来)还有还有!这刀身冷得像冰,又亮得像镜子,要是叫“青龙偃月刀”,是不是更威风?“偃”就是躺下的月亮,跟这刀的形状一样!
(大夯和小凿对视一眼,都拍手叫好。大夯伸手去提刀,却没提起来,又用两只手,才把刀扛起来。刀太长太重,大夯刚走两步,就差点撞到墙)
大夯:(稳住身子,笑着说)这刀真沉!要是上阵杀敌,一砍就能把敌人的兵器劈断!
小凿:(摸了摸刀身的锯齿,得意地说)我这锯齿没白刻,肯定比普通的刀厉害!
(突然,里屋传来老班头的咳嗽声。三人脸色一变,大夯赶紧把刀藏到墙角的草垛后面,小凿把刻刀藏起来,阿木赶紧把地上的炭灰扫干净)
第三幕:班头发现
时间:同日夜晚
地点:工坊前厅——桌上点着油灯,老班头坐在桌前,翻看着账本。三人站在桌前,低着头,不敢说话
(老班头放下账本,喝了口茶,看了看三人,又看了看窗外的后院,眉头皱了起来)
老班头:(放下茶杯,声音沉了下来)你们今天下午,是不是去后院了?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阿木的手偷偷往身后藏,却露出了沾着炭灰的袖子)
老班头:(指了指阿木的袖子)阿木,你袖子上的炭灰是哪来的?后院的炭少了几块,精铁也少了一块,你们老实说,是不是动了?
(大夯挠了挠头,小声说)班头,我们……我们想用那精铁造个兵器,比短刀厉害的那种……
小凿:(也小声说)我们就是想试试,没敢告诉您……
老班头:(站起身,往后院走)带我去看看。
(三人跟着老班头往后院走,走到草垛前,大夯掀开草垛,露出了青龙偃月刀。月光照在刀身上,泛着冷光,刀身上的龙纹虽然歪扭,却也看得清楚)
老班头:(走到刀前,蹲下来,用手摸了摸刀身,又看了看锯齿和龙纹,眉头慢慢舒展开,却还是板着脸)你们这群憨货!这精铁是太守订的佩剑料,你们倒好,偷偷拿来造这么个怪物——长柄、弯刀、还带锯齿,这叫什么兵器?
大夯:(赶紧说)班头,我们给它起了名字,叫“青龙偃月刀”!用这刀上阵,能砍能劈,比短刀厉害多了!
小凿:(也说)我在刀身上刻了龙,还加了锯齿,砍东西肯定利!
老班头:(拿起刀,试了试重量,又挥了挥,刀风“呼呼”响。他突然笑了,山羊胡都翘了起来)你们这群小子,虽然胡闹,倒真造出个新鲜玩意儿——这刀看着笨重,却真能劈能砍,要是磨亮了,比短刀威风多了。
(阿木突然拍手)那老班头,咱们不用扣月钱了?
老班头:(瞪了他一眼,却还是笑)扣!怎么不扣?偷偷动原料,必须扣!不过……这刀要是能打磨好,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昨天听人说,河东有个叫关羽的将军,用的兵器就是长柄刀,要是把这刀送过去,说不定他能用上。
(大夯、小凿、阿木都笑了,围着青龙偃月刀,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要怎么打磨,怎么缠刀柄。老班头看着他们,也笑着摇了摇头,伸手摸了摸刀身上的龙纹)
老班头:(小声说)这群憨货,倒真造出个好东西……
(幕落:月光照在青龙偃月刀上,刀身反射出冷光,工坊里的笑声飘到院外,与远处的虫鸣混在一起)
第三幕:打磨与送刀
时间:三日后清晨
地点:工坊前厅——青龙偃月刀放在桌上,已经打磨光亮,刀身的龙纹被擦得发亮,刀柄缠着红色的麻绳,旁边放着一个木盒。老班头和三人都穿着干净的衣服,脸上带着笑
(大夯小心翼翼地把青龙偃月刀放进木盒,小凿用布擦了擦木盒上的灰尘,阿木背着包袱,里面装着干粮)
小凿:(看着木盒,笑着说)班头,这刀打磨好后,比我想象的还威风!那关羽将军要是看到了,肯定喜欢!
大夯:(拍了拍胸脯)我跟你们一起去河东!这刀是我砸出来的,我得亲自交给关将军,让他试试我的手艺!
阿木:(也点头)我也去!我还能帮着背刀!
老班头:(笑着点头)行,你们三个一起去——路上小心,别把刀弄丢了。要是关将军用着好,以后咱们宫束班,说不定就能靠这“青龙偃月刀”出名了。
(三人扛起木盒,往外走。走到门口,大夯突然回头)
大夯:班头,要是关将军问这刀是谁造的,咱们就说,是宫束班的一群憨货,玩闹着造出来的!
老班头:(笑着挥手)行!就这么说!早点回来,我给你们留着烤红薯!
(三人笑着点头,扛着木盒,往河东的方向走去。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木盒上的木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老班头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笑着摸了摸山羊胡)
老班头:(小声说)这群憨货,倒真给我长脸……
(幕落:工坊门口的槐树随风摇晃,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影子。远处传来三人的笑声,渐渐远去)
第四幕:刀赠关羽
时间:同日午后
地点:河东城外,关羽军营——营外有士兵站岗,营内传来练兵的呐喊声。三人扛着木盒,站在营门口,脸上有点紧张
(站岗的士兵拦住他们)你们是谁?来军营做什么?
大夯:(赶紧说)我们是洛阳宫束班的工匠,造了一把好刀,想送给关将军!
(士兵进去通报,不一会儿,一个穿着绿袍、红脸长须的将军走了出来,正是关羽。他身后跟着几个副将,目光锐利)
关羽:(看着三人,声音洪亮)你们就是宫束班的工匠?造了什么刀,要送给我?
小凿:(赶紧打开木盒,青龙偃月刀露了出来,阳光照在刀身上,泛着冷光)关将军,这是我们造的“青龙偃月刀”,用最好的精铁砸出来的,能砍能劈,还带锯齿,您试试!
(关羽伸手拿起青龙偃月刀,挥了挥,刀风“呼呼”响。他眼睛一亮,又试了试劈砍的动作,脸上露出笑容)
关羽:好刀!这刀重量刚好,刀刃锋利,柄长趁手,比我之前用的刀好多了!你们是怎么造出这么好的刀的?
阿木:(小声说)回将军,我们是……玩闹着造出来的。那天我们偷偷用了给太守订的精铁,想造个不一样的兵器,就砸出了这把刀。
(关羽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玩闹着都能造出这么好的刀,你们宫束班的手艺,真是厉害!我收下这刀了,以后上阵杀敌,就用它!
(关羽让副将取来十两银子,递给大夯)这是给你们的酬劳,多谢你们造了这么好的刀。
大夯:(赶紧摆手)不用不用!能让关将军用我们造的刀,我们就很高兴了!
关羽:(笑着把银子塞给大夯)拿着!你们靠手艺吃饭,这是你们应得的。以后要是还有好兵器,尽管送到军营来。
(三人谢过关羽,背着包袱往回走。关羽站在营门口,挥着青龙偃月刀,营内的士兵都欢呼起来。三人回头看,看到关羽的身影在阳光下格外威风,脸上都露出了笑)
小凿:(笑着说)咱们这群憨货,还真造出了一把名刀!
大夯:(点头)以后咱们宫束班,肯定能出名!
阿木:(摸了摸兜里的烤豆子,笑着说)回去后,老班头肯定要给咱们烤红薯吃!
(三人的笑声在路边回荡,阳光照在他们身上,身后的军营里,传来青龙偃月刀劈砍的“呼呼”声,与练兵的呐喊声混在一起,格外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