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西汉)天文仪器-《艺之神》

  天工造仪记

  人物表

  - 老墨:宫束班掌事,五十余岁,手上满是老茧,总揣着半块啃剩的麦饼,看似粗憨实则心细如发

  - 阿石:二十出头,力大无穷,总爱用锤子敲敲打打,说话带着鼻音,笑起来像闷雷

  - 小禾:十八九岁,眼尖手巧,擅长打磨铜器,爱跟阿石拌嘴,兜里总装着给大家润喉的野枣

  - 瘦猴:二十岁,身子灵活,爬高上低如走平地,记性差却鬼点子多,常被老墨敲脑袋

  - 里正:四十岁,村中年长者,穿粗布长衫,说话慢悠悠,对宫束班又敬又怕

  - 村民若干:张婶、李伯、栓子等,凑热闹的乡邻

  第一幕 宫束班的“乱摊子”

  【时间】西汉太初元年,暮春,辰时

  【地点】长安城外,宫束班临时工坊——一座漏风的土坯房,院里堆着铜块、木料、麻绳,墙角晒着几件没洗的粗布衣裳,房梁上悬着半串风干的红辣椒

  (幕启:土坯房里飘出铜屑味,夹杂着嘻嘻哈哈的笑闹声。阿石光着膀子,正抡着大锤砸一块青铜,汗水顺着脊梁往下淌,溅在地上的铜片上,发出“滋啦”的轻响。小禾蹲在一旁,手里拿着细砂纸打磨铜环,时不时抬头瞪阿石)

  小禾:(气鼓鼓地把砂纸往木桌上一拍)阿石!你再用这么大劲,铜块都要被你砸成铜末子了!老墨说这是做浑天仪的“玑衡”部件,不是让你练蛮力的!

  阿石:(停下锤子,挠挠后脑勺,傻笑)俺这不是想快点嘛!你看这铜块硬得跟石头似的,不使劲咋能砸出形状?再说了,俺砸得匀着呢,你看这面多平——

  (话没说完,瘦猴从房梁上探下头,手里攥着一根细木杆,木杆上还挂着个布口袋,口袋里的野枣“哗啦啦”掉了两颗,正好砸在阿石的光背上)

  瘦猴:(笑得露出豁牙)阿石你别吹了!刚才你砸偏了,把老墨昨天画的线都砸没了,老墨没瞧见,小禾可是盯着呢!

  阿石:(扭头瞪向房梁,伸手要抓瘦猴的脚)好你个瘦猴!敢砸俺?下来!看俺不把你那袋野枣全抢了!

  小禾:(捂着嘴笑,捡起地上的野枣擦了擦)别闹了,老墨去村里借工具了,要是回来看见你们又折腾,肯定要罚你们去挑水。

  (话音刚落,老墨扛着一把大锯子走进院,身上沾了些麦秸秆,手里还攥着两个热乎乎的蒸饼。他把锯子往墙角一放,瞥见阿石手里的锤子还举着,瘦猴还挂在房梁上,顿时皱起眉头)

  老墨:(清了清嗓子,把蒸饼往桌上一放)都下来!阿石,你那锤子是用来干活的,不是用来吓唬人的;瘦猴,房梁上的木架还没固定好,你再晃,小心摔下来把腿摔断!

  (瘦猴吐了吐舌头,抓着木杆溜下来,阿石也讪讪地放下锤子。小禾赶紧递过一块干净的粗布,给老墨擦汗)

  小禾:老墨,村里的人好说话吗?他们肯借锯子给咱们?

  老墨:(接过粗布擦了擦脸,拿起一个蒸饼掰成四块,分给三人)里正倒是个实在人,听说咱们是给宫里做天文仪器的,立马就把锯子借了。就是张婶问,这浑天仪是干啥用的,俺说能看星星、算节气,她还不信,说不如多做两把锄头实在。

  阿石:(咬了一大口蒸饼,含糊不清地说)张婶不懂!这浑天仪可是大事!昨天俺去河边挑水,听见两个读书人说,陛下要改历法,要是咱们把浑天仪做好了,以后种地就知道啥时候播种、啥时候收割,多好!

  瘦猴:(嚼着蒸饼,突然拍了下手)对了老墨!俺昨天晚上看见星星了,有颗星星特别亮,还会动!是不是就是你说的“岁星”?

  老墨:(点点头,眼神亮了些)差不多。咱们做的浑天仪,就是要把这些星星的位置标清楚,让钦天监的人能算出它们的运行轨迹。别看着咱们天天敲敲打打,这可是给天下百姓做的大事。

  (阿石、小禾、瘦猴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看着老墨。院外传来脚步声,几个村民扒着院墙往里看,张婶手里还端着一碗米汤)

  张婶:(探着头喊)老墨师傅!俺给你们送碗米汤,刚才听里正说,你们做的东西能算节气?真这么神?

  老墨:(笑着走到院门口,接过米汤)多谢张婶。这浑天仪要是做好了,钦天监就能根据它算准二十四节气,到时候咱们种庄稼,就再也不用靠猜了。

  (村民们顿时议论起来,栓子挤到前面,指着院里的铜块问)

  栓子:老墨师傅,这铜块要做成啥样啊?是不是跟庙里的铜钟一样?

  阿石:(抢着回答)比铜钟复杂多了!要做一个大球,球上刻满星星,还要有圈环围着,能转呢!俺昨天跟老墨学画圈,画了十多个才画圆!

  (村民们都笑起来,小禾赶紧拉了拉阿石的衣角,让他别乱说话。老墨却没怪他,反而招呼村民们进来)

  老墨:大家要是感兴趣,就进来看看,不过别碰这些铜料,锋利得很,小心划伤手。

  (村民们陆续走进院,围着铜块、木料看个不停,你一言我一语地问着。阿石、瘦猴忙着给大家解释,小禾则细心地把散落的铜屑扫到一边,老墨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嘴角不自觉地翘了起来)

  第二幕 憨货们的“苦与乐”

  【时间】一月后,盛夏,未时

  【地点】工坊院内,此时已搭起一个简易的木架,木架上固定着半个铜制天球,天球上用红漆画着星星的位置,旁边堆着做好的圈环,地上摆着几桶井水,水面上飘着荷叶

  (幕启: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工坊的土坯房里更热,阿石光着膀子,正用凿子在铜圈上刻刻度,额头上的汗滴在铜圈上,很快就干了。瘦猴蹲在木架旁,手里拿着一根细木杆,对着天球上的红漆标记比划着,时不时挠挠头)

  瘦猴:(皱着眉头)老墨,这“二十八宿”的位置是不是错了?昨天俺看星星,“角宿”好像在东边,可咱们这上面画在北边了。

  老墨:(走过来,接过细木杆,指着天球上的标记)你再仔细看看,这“角宿”的位置要对着春分点,咱们算的是冬至到春分的轨迹,所以现在画的位置没错。你昨天看星星的时候,是不是把“亢宿”当成“角宿”了?

  (瘦猴凑过去看了半天,不好意思地笑了)

  瘦猴:嘿嘿,好像是俺看错了。这星星长得都差不多,真难分辨。

  小禾:(拿着一块细磨石,打磨铜圈的边缘)你要是能分辨清楚,就不用跟着老墨学了。昨天你给铜圈钻孔,还把孔钻歪了,害得俺磨了半天才能用。

  阿石:(放下凿子,伸了个懒腰)俺觉得钻孔最难!上次俺钻了三个孔,有两个都歪了,老墨罚俺挑了两桶水,累得俺胳膊都酸了。不过俺发现,挑水的时候看太阳,影子会跟着动,是不是跟咱们做的浑天仪一个道理?

  老墨:(点点头,拿起一块湿布擦了擦天球上的红漆)阿石说得对。太阳的影子会变,星星的位置也会变,咱们的浑天仪就是要把这些变化都算进去。这几天天热,大家要是累了就歇会儿,喝口井水,别中暑了。

  (小禾从屋里端出一个陶盆,里面装着用井水镇过的野枣,分给大家。院外传来里正的声音,他手里拿着一张纸,快步走进来)

  里正:(把纸递给老墨)老墨师傅,宫里派人送来的,说让你们照着这上面的尺寸再调整调整,还说下个月就要派人来验收了。

  (老墨接过纸,仔细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阿石、小禾、瘦猴都围过来,紧张地看着他)

  阿石:老墨,是不是出啥问题了?

  老墨:(叹了口气)天球的直径要再加三寸,圈环的厚度也要减一分。之前咱们算的尺寸差了点,得重新改。

  (瘦猴顿时垮了脸)

  瘦猴:啊?还要改啊?俺昨天刚把天球的一半固定好,要是加三寸,岂不是要重新做?

  小禾:(咬了咬嘴唇)也不是全重新做,咱们可以把原来的铜块切开,再补上一块新的铜料,就是打磨起来要费点劲。

  阿石:(拍了拍胸脯)打磨怕啥!俺有的是力气!咱们加把劲,肯定能在验收前改好!

  (老墨看着三人,心里暖烘烘的。他把纸叠好揣进怀里,拿起锤子敲了敲天球)

  老墨:好!那就改!阿石,你去把库房里的铜料搬出来;小禾,你准备好磨石和砂纸;瘦猴,你去检查木架,看看能不能承受住加了尺寸的天球。咱们抓紧时间,争取早日把浑天仪做好!

  (三人齐声应和,各自忙活起来。阿石扛着铜料,脚步咚咚响;小禾把磨石摆好,开始调试;瘦猴爬上木架,用手使劲晃了晃,确认稳固后才下来。村民们听说要改尺寸,也纷纷过来帮忙,有的帮着搬铜料,有的帮着烧火融铜,工坊里又热闹起来,虽然辛苦,却满是干劲)

  第三幕 浑天仪成,气运聚鼎

  【时间】秋初,清晨,卯时

  【地点】工坊院内,浑天仪已基本完工,立在院中央,铜制的天球闪闪发光,圈环转动灵活,旁边放着一辆木车,准备将浑天仪运往长安。院外挤满了村民,还有宫里派来的官员

  (幕启: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老墨、阿石、小禾、瘦猴都穿着干净的粗布衣裳,围着浑天仪转来转去,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阿石用手轻轻转动圈环,圈环发出“吱呀”的轻响,顺畅无比)

  阿石:(笑得合不拢嘴)太好了!转得真顺!俺之前还担心圈环会卡住,现在看来,咱们的功夫没白费!

  小禾:(用布轻轻擦着天球上的红漆标记)你看这“二十八宿”的位置,跟老墨算的一模一样,钦天监的人肯定挑不出毛病。

  瘦猴:(爬到木车上,比划着)等会儿咱们就把浑天仪抬上车,运往长安。俺听说,陛下还要亲自看呢!要是陛下满意,咱们宫束班以后就出名了!

  (老墨看着浑天仪,眼里满是欣慰。宫里的官员走过来,仔细检查了浑天仪的每一个部件,又让阿石转动圈环,小禾讲解标记的含义,最后点了点头)

  官员:(对老墨说)做得好!比宫里预期的还要好。陛下要是知道了,肯定会重赏你们。现在,咱们准备把浑天仪抬上车,运往长安。

  (村民们纷纷上前帮忙,阿石、瘦猴在前头抬,老墨、小禾在旁边扶着,村民们在后面推,大家齐心协力,把浑天仪稳稳地抬上了木车。木车启动,缓缓向长安方向驶去,村民们跟在后面,挥手送别)

  张婶:(大声喊)老墨师傅!你们可要早点回来啊!俺还给你们留着新收的麦子呢!

  栓子:(挥舞着小手)阿石大哥!下次回来,你再给俺讲讲浑天仪的故事呗!

  (阿石、瘦猴回头挥手,小禾眼里含着泪,老墨则挺直了腰板,看着远去的浑天仪,心里满是自豪。木车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晨雾中)

  【时间】半月后,长安,太庙

  【地点】太庙里庄严肃穆,中央摆放着九州鼎,鼎身刻着山川河流,金光闪闪。浑天仪放在九州鼎旁,钦天监的官员正在调试,汉武帝站在一旁,身边跟着文武百官。老墨、阿石、小禾、瘦猴穿着朝廷赏赐的新衣,站在角落

  (幕启:钦天监的官员转动浑天仪的圈环,天球上的标记正好对着天上的星星,与实际星象分毫不差。汉武帝看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汉武帝:(对文武百官说)好!这浑天仪做得精妙,有了它,咱们就能算准节气,指导农桑,天下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宫束班的工匠们,立了大功!

  (文武百官纷纷称赞,老墨、阿石、小禾、瘦猴赶紧跪下谢恩)

  老墨:(声音有些颤抖)谢陛下恩典!这都是臣等应该做的。

  (汉武帝让他们起身,又说)朕听说,你们在工坊里,不分昼夜,用心制作,还把浑天仪的原理讲给村民听,让百姓也知道这天文仪器的用处。你们做得好!不仅要把器物做好,还要把这手艺、这道理传下去,让天下人都受益。

  (老墨等人再次谢恩。此时,钦天监的官员上前禀报)

  钦天监官员:陛下,浑天仪已调试完毕,其汇聚的“天文之气”与九州鼎的“大地之气”相互呼应,正源源不断地融入九州鼎中。从此,天下气运汇聚,国泰民安!

  (汉武帝抬头看向九州鼎,只见鼎身似乎更亮了些,隐隐有金光流转。文武百官纷纷跪拜,高呼“陛下万岁,天下太平”)

  (老墨、阿石、小禾、瘦猴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激动。阿石悄悄拉了拉小禾的衣角,小声说)

  阿石:你看,咱们做的浑天仪真的有用!以后天下百姓都能受益了!

  小禾:(笑着点头)嗯!以后咱们还要做更多好东西,造福百姓。

  瘦猴:(凑过来,小声说)等咱们回去,一定要跟张婶、里正他们好好说说,让他们也知道,咱们做的浑天仪,帮了天下人的大忙!

  (老墨看着三个徒弟,又看向九州鼎和浑天仪,嘴角露出了憨厚的笑容。阳光透过太庙的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天工铸仪之歌

  主歌1

  长安城外土坯房 铜光木料堆成仓

  老墨揣饼声洪亮 阿石抡锤汗湿裳

  小禾打磨眼明亮 瘦猴梁上笑声扬

  宫束班中欢乐长 浑天仪梦心中藏

  主歌2

  铜块坚硬难塑形 尺寸偏差要改正

  日夜赶工不喊停 汗水洒落为天明

  村民热心来相帮 米汤野枣送清凉

  齐心协力有力量 浑天仪成绽光芒

  副歌

  嘿哟嘿哟 天工开 天文仪器现光彩

  星象轨迹巧安排 智慧光芒传万代

  嘿哟嘿哟 好运来 气运汇聚九州台

  国泰民安笑颜开 天下苍生乐满怀

  主歌3

  太庙里中鼎威扬 浑天仪旁闪金光

  星象对应无差样 武帝颔首把赞讲

  宫束四人立一旁 荣耀时刻心激荡

  从今手艺要传扬 造福百姓路漫长

  主歌4

  阿石咧嘴笑哈哈 小禾眼中闪泪花

  瘦猴蹦跳像麻虾 老墨欣慰笑开花

  百姓生活要变化 节气精准农桑发

  未来日子美如画 再铸神器人人夸

  副歌

  嘿哟嘿哟 天工开 天文仪器现光彩

  星象轨迹巧安排 智慧光芒传万代

  嘿哟嘿哟 好运来 气运汇聚九州台

  国泰民安笑颜开 天下苍生乐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