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西汉)相和歌-《艺之神》

  《宫束班造歌记》

  场景一:未央宫偏殿 日 内

  【殿内堆满竹简,几个穿着粗布吏服的汉子正围着一张矮案打闹。案上摆着半块啃剩的麦饼,旁边歪歪扭扭倒着几个陶碗】

  李大胆(拍着大腿笑):哈哈哈!狗子你昨天学太乐令甩袖子,差点把编钟撞翻,没被杖责算你命大!

  王狗子(梗着脖子):那是我舞姿太妙,编钟都看呆了!倒是你,前天念《诗经》念得跟哭丧似的,太乐令脸都绿了!

  张小胖(捧着肚子蹲在地上):别吵了别吵了,再笑我肚子上的肉都要抖掉了——哎,头儿呢?

  【众人回头,见赵大夯正蹲在墙角,对着一堆断了弦的琴瞎琢磨。他脑袋上还沾着片草叶,是早上翻墙进园圃偷摘梅子时挂的】

  赵大夯(挠头):你们说……这宫里的乐子,咋都那么正经呢?听得人直打盹儿。

  李大胆(凑过去):头儿又犯啥傻?咱就是太乐署打杂的,太乐令让咱修乐器、抄乐谱,瞎琢磨啥?

  赵大夯(突然蹦起来,草叶掉地上):我昨儿听宫墙外的老百姓唱小曲儿,那调儿多活泛!有说有笑的,不像咱这宫里的,唱起来跟憋着口气似的。

  王狗子(撇嘴):老百姓的玩意儿,登得上台面?

  张小胖(眼睛一亮):可好听啊!我上次去集市,听见卖糖葫芦的大爷哼的调,现在还记着呢——(清嗓子)“山楂红,甜如蜜,吃了能活九十九……”

  【众人哄堂大笑,李大胆笑得直捶墙】

  李大胆:就这?还不如我家隔壁二婶子哭嫁的调儿好听!

  赵大夯(突然正经):哎,你们说,要是把老百姓唱的调儿,跟咱这诗三百里的词儿揉一块儿,会不会有意思?

  【众人瞬间安静,你看我我看你,突然又爆发出更大的笑声】

  王狗子:头儿这脑子是被门夹了吧?太乐令知道了,非扒了咱的皮不可!

  张小胖(咽了口唾沫):可……听起来好像挺好玩?

  场景二:太乐署后院 夜 内

  【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四个汉子凑在一盏油灯下,面前摆着断弦的琴、缺了角的瑟,还有几卷被涂得乱七八糟的《诗经》竹简】

  赵大夯(拨了下琴弦,“铮”一声跑调):就用这个调!昨天听护城河边洗衣的大婶哼的,透着股子亮堂劲儿!

  李大胆(拿着竹简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头儿,这词儿能跟那洗衣调搭?

  王狗子(抢过竹简):我来试试!(捏着嗓子唱)“关关雎鸠哎——在河之洲哟——”

  【张小胖笑得直接滚到地上,赵大夯也憋笑憋得脸通红】

  张小胖:狗子你这是学驴叫呢?

  赵大夯(摆手):不对不对,得放开点!就像咱上次偷喝了太乐令的酒,走路飘乎乎的那股劲儿!

  【李大胆突然一拍大腿,抢过琴瞎弹起来,调子忽高忽低,却透着股野劲儿。他张口就唱,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得跟喊号子似的】

  李大胆(唱到兴头处,一脚把矮案踹翻):窈窕淑女——我瞅着就好——

  【王狗子和张小胖跟着拍手跺脚,赵大夯也跟着吼,四个人闹得跟拆房似的。突然“哐当”一声,门被推开,太乐令站在门口,脸黑得像锅底】

  太乐令(怒吼):你们这群憨货!深更半夜拆了太乐署不成?!

  【四人瞬间僵住,李大胆的脚还维持着踹案的姿势,王狗子的手停在半空,张小胖从地上爬起来,脑袋还顶着根草】

  赵大夯(挠头陪笑):太乐令大人,咱……咱排练新乐呢!

  太乐令(气笑了):就你们?能排出什么乐?明日要是排不出个样子,都给我去扫茅厕!

  【太乐令甩袖而去,四人面面相觑,突然同时憋不住笑出声】

  王狗子:扫茅厕就扫茅厕,反正比听那些正经曲子有意思!

  场景三:偏殿 日 内

  【几人黑眼圈浓重,却精神头十足。赵大夯拿着根木棍当鼓槌,李大胆抱着修好的琴,王狗子扯着嗓子开唱,张小胖居然找了个破陶盆当乐器敲】

  王狗子(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突然忘词,挠头)哎,下句啥来着?

  张小胖(敲着陶盆接):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哎哎,不对,东西南北咋唱顺溜?

  李大胆(拨琴打断):管他东西南北!顺着调儿溜呗!(唱)“鱼戏莲叶东哟,莲叶底下藏着个大泥鳅——”

  【众人又是一阵狂笑,赵大夯笑得木棍都掉了。这时,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几人赶紧收声,却见几个宫女扒着门框偷看,脸上带着笑】

  一个小宫女(小声):比太乐令奏的好听……听着心里敞亮。

  【赵大夯眼睛一亮,突然把木棍往地上一敲】

  赵大夯:对喽!就得让人听着敞亮!再来!

  【这次他们唱得更疯,王狗子唱到兴头上,居然跳起了自创的扭腰舞,张小胖敲陶盆敲得比谁都响。唱到“莫愁前路无知己”时,连扒着门框的宫女都跟着小声哼】

  场景四:甘泉宫宴会 日 内

  【殿内歌舞升平,汉武帝正端着酒杯听太乐令奏乐,听得有些发困。突然,太监来报,说太乐署几个杂役求见,说有新乐献上】

  汉武帝(挑眉):杂役?能有什么新乐?宣。

  【赵大夯四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吏服,局促地站在殿中,底下的大臣们窃笑不止】

  太乐令(脸都白了,在一旁发抖):陛下,这几个憨货胡闹,臣这就把他们拖下去!

  赵大夯(突然大声):陛下!这乐子,是咱大汉老百姓心里的调儿!

  【汉武帝一怔:“哦?奏来听听。”】

  【李大胆拨动琴弦,这次的调子不野了,却带着股鲜活气。王狗子开口唱“上邪!我欲与君相知”,唱到“山无陵,江水为竭”时,声音里带着股子豁出去的憨劲儿,张小胖敲着改良过的编磬,赵大夯居然用手指打起了响板】

  【殿内渐渐安静,汉武帝放下酒杯,眼中闪过惊喜。大臣们也收了笑,仔细听着。这歌声里没有那么多规矩,却像田间的风、河里的水,带着股子生机勃勃的劲儿】

  【唱到末尾,王狗子忘词了,急得抓耳挠腮,赵大夯灵机一动,扯着嗓子喊:“哎——就这么着吧——”】

  【满殿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大笑,连汉武帝都笑出了声,拍着案几说:“好一个‘就这么着吧’!这乐子,有咱大汉的气劲儿!”】

  场景五:太乐署院内 日 外

  【几个月后,赵大夯四人穿着新做的吏服,正给一堆乐工示范新乐。他们还是老样子,时不时互相打趣,唱错了就哈哈笑,可周围的乐工们学得格外认真】

  李大胆(指着乐谱):记住了,这调儿得活泛,别跟嚼蜡似的——就像狗子你上次吃撑了打嗝的调门!

  王狗子(踹他一脚):去你的!得像小胖抢麦饼时那股子急吼吼的劲儿!

  【太乐令站在廊下看着,脸上带着无奈又欣慰的笑。远处,几个孩童跑过,嘴里哼着他们编的调子,声音清脆】

  赵大夯(望着天空,咧嘴笑):你说,这乐子能传多久?

  张小胖(啃着麦饼):管他呢,反正现在大家伙儿听着乐呵,就够了。

  【四人相视一笑,又闹作一团。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那些被传唱的曲调里,顺着风,飘出了宫墙,飘向了更远处的田野阡陌。那些嘻嘻哈哈的瞬间,就这么融进了时光,成了流传千年的回响】

  用AI音乐生成帮我写歌词那选项选取一段

  《宫束班的歌》

  (主歌1)

  断弦的琴配着陶盆响

  竹简上的诗被咱改得狂

  太乐令的脸啊 黑成锅底样

  咱蹲在墙角 偷把调子唱

  护城河边的婶子哼着腔

  集市里的吆喝漫过墙

  把百姓的笑 揉进诗三百行

  管他规矩多 先乐了这一场

  (副歌)

  宫束班的憨 是天生的浪

  把正经的曲儿 唱成了家常

  你弹着跑调琴 我扭着怪模样

  笑声撞响编钟 惊了未央

  宫束班的歌 是活着的光

  顺着风 飘出了宫墙

  江南的莲 塞北的霜

  都跟着咱的调 晃呀晃

  (主歌2)

  夜里面的灯 照着黑眼圈亮

  忘词时就喊 哎——就这么样

  宫女们扒着门框 偷偷跟着唱

  太乐令背着手 嘴角藏着痒

  甘泉宫的宴 咱穿着旧衣裳

  把“上邪”唱得 像喝了酒一样

  陛下拍着案 说这才有汉家样

  咱挠着头笑 差点撞翻酒缸

  (副歌)

  宫束班的憨 是天生的浪

  把正经的曲儿 唱成了家常

  你弹着跑调琴 我扭着怪模样

  笑声撞响编钟 惊了未央

  宫束班的歌 是活着的光

  顺着风 飘出了宫墙

  江南的莲 塞北的霜

  都跟着咱的调 晃呀晃

  (尾声)

  断弦长了新声 陶盆成了乐章

  那些嘻嘻哈哈 漫过了千年长

  你听风里谁在唱 还是那股子狂

  宫束班的歌啊 还在时光里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