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前车之鉴!-《大秦咸鱼皇太子,天道显示我第一》

  与此同时。

  天穹金榜之上,关于长孙无忌的介绍,也开始详细地显现出来。

  【人物生平:长孙无忌,出身将门,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喜权谋之术。】

  【与大唐太宗李世民乃布衣之交,后结为姻亲,深得信任,被誉为大唐第一谋臣。】

  【主要战绩一:隋末唐初,辅佐李渊、李世民父子】

  【出谋划策,南征北战,为大唐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主要战绩二:玄武门之变中,作为核心策划者与执行者】

  【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成功助其夺得帝位!】

  【主要战绩三:贞观年间,以宰相之职,修订《唐律疏议》,完善法典】

  【为大唐开创贞观之治,立下不世之功!】

  看着这一条条辉煌的战绩,万朝大陆再次陷入了震惊。

  无论是辅佐开国,还是参与宫廷兵变,亦或是修法治国。

  长孙无忌的每一项功绩,都足以让任何一个谋臣望尘莫及。

  “我的天,这等功绩,居然才排第七?”

  “那排在前面的人,得有多恐怖?”

  “这个鸿蒙昭名榜的含金量,太高了!”

  大唐,太极殿内。

  群臣看着天幕上的评价,心中的不解更甚。

  如此功绩,惊才绝艳,为何偏偏只是第七?

  就连长孙无忌自己,也从最初的惶恐中回过神来,挺直了腰杆,脸上写满了不服。

  他上前一步,对着李世民沉声说道。

  “陛下!”

  “臣,不服!”

  “臣自问,无论是开国之功,还是定策之劳,都不输于古之名相!”

  “为何这天道金榜,却将臣置于第七之位?”

  “这不公!”

  长孙无忌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对自己才能的绝对自信。

  李世民看着自己这位最信任的伙伴和亲人,脸上的怒火终于缓缓压制了下去。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而深邃。

  他想到了刚刚被天道“背刺”的李斯。

  “无忌。”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了下来。

  “你先别急。”

  “这金榜,不仅仅是罗列功绩,它还有……综合评价。”

  说到“综合评价”四个字,李世民的眼神变得意味深长。

  他抬起头,再次望向天穹金榜,目光仿佛要穿透那层层金光。

  “李斯之事,你也看到了。”

  “功绩再高,若是晚节不保,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排名一样会一落千丈。”

  此言一出。

  长孙无忌的身体猛地一震!

  他脸上的不服与傲然,瞬间凝固了。

  一股寒意,毫无征兆地从他的心底升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

  李世民缓缓转过头,目光如炬,一字一顿地盯着他。

  “无忌,朕且问你。”

  “你的排名如此之低,会不会也是因为……你在晚年,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

  这句问话,不带丝毫感情。

  却让长孙无忌感觉自己像是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浑身冰冷。

  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却发现喉咙干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是啊!

  李斯就是前车之鉴!

  万一……

  万一自己以后真的做了什么……

  一想到那种可能,长孙无忌的额头上,瞬间冒出了细密的冷汗。

  整个大殿的气氛,从刚才的暴怒,转为了一种更加诡异和压抑的寂静。

  李世民不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天幕。

  长孙无忌也紧张等待后续结果。

  就在大唐太极殿内气氛压抑到极点之时。

  万朝大陆的另一端,却是截然不同的光景。

  大汉,洛阳,未央宫。

  汉武帝刘彻原本正襟危坐,带着几分审视的目光看着天穹。

  当看到长孙无忌那辉煌的功绩时,他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

  辅佐开国,定策兵变,修法治国。

  这三样,随便拿出来一件都是顶天的大功。

  可当最终排名定格在“第七”时,刘彻先是一愣。

  紧接着,他那张威严的脸上,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最后竟是直接笑出了声。

  “哈哈哈哈!”

  “第七?”

  “就这?”

  刘彻一拍大腿,笑得前仰后合,帝王的威仪荡然无存。

  “朕还以为这大唐有多了不起,搞了半天,最牛的辅政大臣,也就排个第七啊?”

  他的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嘲讽。

  “这鸿蒙昭名榜的含金量,看来也不过如此嘛!”

  殿下,卫青、霍去病等一众大汉名将名臣,面面相觑,随后都露出了与有荣焉的笑容。

  陛下高兴,他们就高兴。

  更何况,陛下说的也是他们想说的。

  大唐?

  那个偏安一隅的后世王朝?

  能跟他们大汉比?

  “陛下说的是!”

  霍去病年轻气盛,第一个站了出来,朗声说道。

  “区区第七,也值得如此大书特书,这金榜怕是没什么人了!”

  “我大汉有留侯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更有萧何丞相,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

  “此二人,哪一个不远胜那长孙无忌百倍?”

  卫青也稳重地点了点头,附和道。

  “冠军侯所言极是。”

  “若论辅政之臣,我大汉认第二,天下谁敢认第一?”

  刘彻听着手下爱将的吹捧,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他大手一挥,豪气干云地说道。

  “说得好!”

  “这什么狗屁辅政大臣榜,榜首之位,除了我大汉,谁也别想拿走!”

  “传朕旨意,给朕备好酒宴!”

  “朕要等着看,我大汉的麒麟儿们,是如何霸榜的!”

  “恭贺陛下!”

  “大汉必将名扬万古,夺得榜首!”

  大汉群臣齐齐跪拜,山呼万岁的声音响彻云霄。

  整个未央宫,都沉浸在一种盲目的自信和狂热的氛围之中。

  …………

  与此同时。

  大隋,大兴宫。

  隋文帝杨坚的表情,简直是坐了一趟过山车。

  当看到长孙无忌的功绩时,他气得差点把手里的玉杯给捏碎。

  又是李家!

  又是李世民那个小兔崽子!

  他杨坚辛辛苦苦一辈子,才从北周手里夺过江山,统一了天下。

  结果呢?

  全给李渊、李世民父子做了嫁衣!

  他心中的怨气和不甘,几乎要冲破天际。

  可当“第七”那个名次出来时,杨坚愣住了。

  然后,他笑了。

  先是低低的笑,然后是抑制不住的狂笑。

  “哈哈哈哈哈哈!”

  “第七!居然只是第七!”

  杨坚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他指着天幕,对着满朝文武大声喊道。

  “你们看到了吗?”

  “这就是他李唐的水平!”

  “吹得天花乱坠的开国元勋,贞观名相,结果呢?”

  “就排了个第七!”

  “李世民啊李世民,你现在脸上的表情,一定很精彩吧!”

  杨坚感觉自己积压了多年的郁结之气,在这一刻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简直比三伏天喝了冰镇酸梅汤还要爽!

  大隋的臣子们站在下面,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看着自家陛下如此失态的模样,只能在心里默默吐槽。

  陛下,您跟大唐的仇,我们都懂。

  可您这幸灾乐祸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太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