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笔锋魅影·墨迹下的谎言二-《林一探案集:第一季》

  除了显微镜下的物理痕迹,墨禅先生更注重“神韵”的鉴别。这是他毕生功力所在。

  “模仿者力求形似,难免拘谨。”墨禅先生一边比对,一边缓缓道来,

  像是在给学生授课,又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

  “你看这通篇遗嘱,字字端正,行行整齐,

  乍看无可挑剔。但正因太过‘完美’,反而露出了马脚。”

  他让韩笑和林一感受整体的“行气”:“苏翁书写,尤其是此类重要文书,

  虽讲究法度,但笔意连贯,气息通畅,如同行云流水。

  而这篇遗嘱,字与字之间,缺乏那种内在的、自然的呼应和揖让关系。

  有些字仿佛孤立存在,是为了‘写像’而写,

  而非为了‘达意’而书。整体观之,匠气有余,而生气不足。”

  更重要的是“节奏感”。

  墨禅先生指出,在书写长篇文章时,书写者的速度会因内容、心情而有自然的快慢变化、轻重缓急。

  苏鸿昇的笔迹中,这种节奏变化是自然而然的。

  而遗嘱的笔迹,虽然大小、粗细模仿得很像,但通篇的书写速度似乎过于均匀,

  缺乏那种自然的韵律感,仿佛是在严格控制下、一笔一画“描”出来的。

  “还有一点,”墨禅先生用放大镜指着遗嘱末尾的签名和日期,

  “签名往往是书写者最个性化、最不易模仿的部分。

  模仿者在此处尤其用心,但也最容易暴露。

  你们看这个‘昇’字的最后一竖,苏翁习惯向内微收,带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小钩,自然而富有弹力。

  遗嘱上的这个竖笔,虽然形态极像,但笔力直而僵,

  那个小钩画得有些生硬,像是最后‘补’上去的,而非笔势带到自然形成。”

  经过长达数小时、细致到极点的比对分析,

  墨禅先生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放大镜和镊子,

  身体微微后靠,脸上露出疲惫却异常肯定的神色。

  “韩探长,林先生,”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老朽可以断定,这份遗嘱上的笔迹,乃是极高明的仿作。

  模仿者深谙苏翁书法形貌,临摹功夫已达相当境界,几可乱真。

  然而,书画之道,形易摹,神难仿。此遗嘱笔迹,

  于起笔收笔之微妙变化、转折连带之自然气韵、通篇布局之行气节奏,

  尤其是书写者独有的、下意识的笔性习惯处,均流露出刻意模仿的痕迹,

  与苏翁真迹之神采、之自然、之内在生命力,有云泥之别。”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给出最终结论:

  “故此,老朽认为,此遗嘱非苏鸿昇亲笔所书。”

  真相如同惊雷,在寂静的书斋中炸响。

  遗嘱是伪造的!这意味着,下毒者很可能并非为了遗嘱受益者苏慕青谋利,

  而是有着更深的图谋——嫁祸,或者制造混乱。

  韩笑的思路立刻清晰起来:“模仿到如此程度,绝非一日之功。

  模仿者必须能频繁、长时间、近距离地接触和研究苏翁的笔迹,并且有充足的私下练习时间。”

  嫌疑人的范围,瞬间缩小到那些能够轻易接触到苏鸿昇日常笔墨的人身上:

  1. 家族内部成员: 养子苏慕青、女儿苏婉如、外甥刘振业,

  均有机会经常出入书房,看到苏鸿昇批阅文件、书写信函。

  其中,苏慕青协助处理商务,接触公司文件和苏鸿昇手稿的机会最多。

  2. 贴身仆役: 老管家福伯,负责整理书房、传递信件,接触笔迹的机会极多。

  其他如贴身侍从、书房打扫的仆人,也有可能。

  3. 经常往来的亲近之人: 如家庭医生赵先生(常来诊脉开方,可能看到药方笔迹)、

  关系密切的生意伙伴(有书信往来)、甚至……

  那位负责法律文书的陈律师(本身接触大量苏鸿昇签名文件),但后者风险极高,可能性相对较低。

  4. 外部专业人士伪造的可能性? 需要极高超的技艺和充足的样本,

  但若有人从内部提供样本,外部伪造后再由内应放入,也存在理论可能。

  “模仿笔迹需要样本。”林一补充道,

  “模仿者必须能拿到苏翁近期的、尤其是与遗嘱这类正式文书笔迹风格相近的样本进行临摹。谁能轻易拿到而不引人怀疑?”

  “还有动机。”韩笑沉吟,

  “伪造遗嘱,嫁祸苏慕青,谁能从中得利?

  是苏婉如、刘振业这些遗产份额被大幅削减的人?

  还是另有其人,意在搅乱苏家,浑水摸鱼?”

  线索似乎清晰了,但凶手的影子却更加模糊,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

  笔迹鉴定取得了决定性突破,证实了韩笑最初的直觉——遗嘱是假的。

  但这仅仅撕开了阴谋的一角。伪造者是谁?下毒者是谁?

  两者是同一人,还是合谋?他们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

  “笔迹是一条线,但证据链需要闭环。”

  韩笑对林一说,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崭新”的遗嘱文件上,

  “墨禅先生证明了笔迹是假的,那么,这份文件本身——这张纸,它的来源,就是另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

  伪造者需要的不只是模仿笔迹,还需要找到与苏鸿昇常用纸张相似、

  甚至更高级的纸张来书写这份“重要遗嘱”,以增强其可信度。

  这种特定的高级证券纸,在上海的流通范围是有限的。

  “老林,”韩笑果断下令,

  “笔迹的线索,我们暗中排查有条件的嫌疑人。

  同时,你立刻着手调查这种纸张的来源。看看最近几个月,

  上海滩有哪几家洋行或文具店出售过这种纸,

  购买者都是些什么人。这可能是条快车道。”

  林一点头:“明白。这种纸进口量不大,购买者应该都有记录可查,至少店员会有印象。我天亮就去办。”

  墨禅先生完成了使命,不顾韩笑的挽留,执意即刻离去,重回他的隐居生活。

  韩笑亲自将他安全送回住处,心中对这位身怀绝技、坚守原则的老者充满了敬意。

  当韩笑再次悄悄返回苏公馆时,东方的天际已经露出了鱼肚白。

  漫长而惊心动魄的一夜即将过去,但真相的追寻,才刚刚进入更复杂、更曲折的阶段。

  笔迹的谎言已被戳穿,下一场围绕纸张来源的追踪,即将在晨曦微露的上海滩展开。

  而隐藏在幕后的黑手,此刻是否也正注视着公馆的动静,准备着下一步的行动?

  黎明的曙光,并未带来丝毫暖意,反而照见了更深的阴谋与黑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