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拜年-《七零娇宠小知青》

  看到他们四个知青进来,大家都热情地打招呼。

  姚春花正忙着给先来的几个本家侄子抓瓜子糖果,看到他们四个进来,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哎呦,安丫头,颜丫头,你们来啦!快进来暖和暖和!”

  “姚婶子,段叔,过年好!祝您们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四人异口同声,笑着拜年。

  “好,好!你们也好!”段定国乐呵呵地回应。

  姚春花看着眼前这几个模样出众,知书达理的知青,越看越喜欢,尤其是韩安禾,那通身的气派和模样,比画报上的电影明星还亮眼。

  她笑着拍了拍韩安禾的手,又看了看自家那个已经迫不及待想往外跑的小儿子黑蛋,说道:

  “安禾丫头,你们年轻人别跟我们在这儿耗着了,还得守着家等别人来拜年。让黑蛋带着你们去村里转转,拜拜年,也认认门,热闹热闹!”

  韩安禾闻言,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自家弟弟,只见韩安珩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期待。

  韩安珩毕竟还是个半大少年,对于这种跟着本地小伙伴串门拜年、感受浓浓年味的活动,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她心下一软,便笑着应下了:“哎,谢谢婶子!那我们就跟着黑蛋去逛逛。”

  黑蛋一听,立刻高兴地蹦了起来,拍着胸脯保证:“韩姐姐,颜姐姐,你们跟我走!保管一家不落,还能拿到好多好吃的!”

  他可是村里有名的孩子王,对拜年这门“业务”熟练得很。

  于是,韩安禾四人便跟着兴高采烈的黑蛋,融入了村里拜年的人流中。

  那抹鲜亮的红色在灰扑扑的冬日光景和人群中格外显眼,所到之处,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有惊叹,有赞赏,也有年轻小伙子不由自主泛红的脸颊。

  由黑蛋领着,韩安禾一行人说说笑笑地来到了村支书李建党家。

  李书记家是村里数得着的敞亮砖房,院门大开,贴着大红春联,院里已经有不少来拜年的本家亲戚和想跟支书拉近关系的村民,显得格外热闹。

  几人随着人流走进堂屋,屋里烧着暖烘烘的火炕,烟雾缭绕中弥漫着烟叶和茶水的味道。

  李建党正坐在炕桌主位,跟几个年长的族人说着话,支书媳妇则忙着给众人倒水抓瓜子。

  然而,几人的目光几乎是一进门,就被炕上另一个身影吸引了过去——沈延敬!

  他不仅在场,而且位置相当“核心”,就坐在李建党斜对面的炕沿上。

  身子微微前倾,脸上挂着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堪称灿烂甚至带着几分殷勤的笑容。

  正附和着李建党的话,时不时还主动给李建党递上一根卷好的烟,动作熟练自然。

  那姿态,那神情,俨然已经融入了这个家庭氛围,甚至比一些本家侄子还要显得热络。

  这副模样的沈延敬,与他们在知青院里见到的那个阴郁孤僻、或者之前对李丁香故作疏离的沈延敬,简直判若两人!

  韩安禾几人的出现,像是一颗小石子投入了这看似和谐的画面。

  沈延敬眼角的余光瞥见他们,脸上的笑容瞬间像是被冻住了一般,明显僵硬,还淡去了几分,那刻意营造的热切氛围也出现了一丝裂痕。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原本微微前倾的身体,眼神闪烁了一下,迅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和被打扰的不悦。

  但很快又强行恢复了镇定,只是不再像刚才那样活跃,目光也刻意避开了他们这边。

  韩安禾心中讶异,与身旁的颜菀白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韩安珩更是毫不掩饰地挑了挑眉,脸上写满了“他怎么在这儿还这副德行?”的疑问。

  宋文镜则只是推了推眼镜,面色平静,看不出什么情绪。

  不过,这里毕竟是村支书家,大年初一,宾朋满座。

  他们纵然心里有再多的想法和鄙夷,也深知此刻绝不是表露的时候。

  于是,四人迅速调整好表情,脸上挂上礼貌得体的笑容,走上前去,对着炕上的李建党和他媳妇,规规矩矩地拱手拜年:

  “李书记,婶子,过年好!祝您们新的一年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工作顺利!”

  声音清脆整齐,礼数周到。

  李建党看到他们,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好好好,你们也过年好!都是好孩子!”

  支书媳妇也热情地抓了瓜子糖果往他们手里塞。

  沈延敬在一旁,仿佛成了背景板,低着头,假装整理自己的衣角,没有与他们有任何眼神交流,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话。

  简单的拜年祝福过后,韩安禾便示意了一下同伴,几人没有多做停留,又礼貌地朝屋里的其他人笑了笑,便顺着人流退了出来。

  自始至终,都没有再去看沈延敬一眼,仿佛他只是一个不相干的摆设。

  一走出李家院门,刚才强行维持的平静瞬间打破,几人脸上的表情都变得微妙起来。

  直到走出了一段距离,确定周围没有旁人,韩安珩皱了皱眉,压低声音对自家姐姐说:

  “姐,他这动作可真够快的。看来经过李丁香那事,他非但没收敛,反而更想着抱紧支书这条大腿了?”

  他想起沈延敬刚才那副俨然半个主人的姿态,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颜菀白神色平静,只是淡淡地说:“人各有志。他想走什么路,是他的自由。”

  经历了那么多,她对沈延敬的一切早已漠不关心。

  宋文镜推了推眼镜,分析得更为冷静透彻:

  “他如今在知青点里处境尴尬,前院后院都不待见他。想要在村里过得舒坦些,或者争取什么好处。比如轻松的活计、回城的名额,走通支书这条路,对他而言确实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只是……”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这般急切地往上凑,吃相未免有些难看了。”

  韩安禾听着同伴们的议论,嘴角勾起一抹略带讥诮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