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天津卫自古就有活-《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圣旨一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整个朝野为之震动。镇国秦王吴铭,不仅未被逼交出核心秘技,反而获得了在天津卫开设“军械特供工坊”的权柄,这无疑是在方孝孺等清流文臣脸上狠狠扇了一巴掌,也标志着皇帝朱标在现实压力下,选择了向吴铭和新明暂时妥协。

  方孝孺府邸,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铁青的脸色。

  “陛下这是养虎为患!”他几乎是咬着牙对心腹门生说道,“吴铭此獠,奸猾似鬼!什么特供工坊,分明是想将触手伸入我大明腹地!火器乃国之重器,岂能假手于人?”

  门生忧心道:“恩师,如今北疆军情紧急,陛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若再强行阻拦,只怕……”

  方孝孺冷哼一声:“不得已?哼,正是这等‘不得已’,才会让此獠一步步坐大!必须严密监视天津卫一举一动!同时,在朝中,要继续弹劾,不能让他如此顺遂!还有,他的家人……”他眼中寒光一闪,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然明了。

  与方孝孺府的阴郁不同,镇国秦王府内,气氛则显得凝重而忙碌。吴铭深知,朱标给出的一个月期限,既是压力,也是他证明自身价值、巩固地位的唯一机会。

  “必须立刻动身前往天津卫选址,同时传讯新明,调集第一批核心匠师和关键设备,走海路最快,在天津汇合。”吴铭在书房内,对着徐妙锦和几位悄然抵达应天的新明心腹快速部署,“工坊选址要临河,便于运输和取水,也要有一定隐蔽性,防卫工作必须由我们的人主导,朝廷可以派员监督,但不能干涉具体生产和防卫。”

  徐妙锦补充道:“朝廷那边,我会通过父亲的一些旧部关系,尽量协调工部和户部,确保物料供应不至被刻意拖延。但方孝孺那边,必定会从中作梗,我们要有备用方案。”

  “无妨,”吴铭眼神锐利,“只要第一批火器能按时交付,并且在战场上证明价值,些许掣肘,翻不起大浪。关键是速度和质量!”他看向一位新明来的技术主管,“老陈,你带人随我第一批去天津,工坊布局、生产线设置,按我们甲三号预案来,要快,但绝不能出错!”

  “王爷放心!”被称为老陈的中年汉子沉声应道,他是最早跟随吴铭的匠人之一,对新明的那一套生产流程了如指掌。

  就在吴铭紧锣密鼓筹备之际,后院却传来一阵孩童的喧闹与争执声。吴铭揉了揉眉心,对徐妙锦道:“我去看看,这几个小子,最近越发闹腾了。”

  来到后院,只见老大吴定国正摆出一个拳架子,气鼓鼓地瞪着两个弟弟。双胞胎吴麒和吴麟则一个拿着本翻旧了的《舆地纪胜》,一个拿着个小巧的木质齿轮模型,同样不服气地看着哥哥。

  “怎么回事?”吴铭走过去问道。

  吴定国抢先道:“爹!二弟三弟说练武没用,以后打仗都靠火器了!还说要去天津看您造大火铳!”他小脸涨红,显然觉得自己的“武道”受到了轻视。

  吴麒扬了扬手中的书,小大人似的说:“爹,书上说,为将者须知天文地理,明兵势阵法。大哥整天就知道打熬力气,以后顶多就是个冲阵的百户。”

  吴麟也举起手中的齿轮模型,奶声奶气却逻辑清晰:“火铳厉害!齿轮也厉害!格物院做的水车,比人力气大得多!大哥笨,不懂!”

  “你说谁笨!”吴定国气得就要扑上去,被吴铭一把按住。

  看着三个性格迥异,却都已初显棱角的儿子,吴铭心中百感交集。他蹲下身,平视着三个孩子:“定国,练武强身,磨砺意志,永远都有用。即便是火器时代,一个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心,也是军人不可或缺的。”他拍了拍大儿子的肩膀。

  然后又看向双胞胎:“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