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计划”在格物院内部被列为最高机密,仅有周大巧等寥寥数位核心大匠知晓全貌。吴麟那日关于“斜帆借逆风”的涂鸦,被吴铭亲自命名为“麒麟帆构”,列为计划的核心研究项目之一,由周大巧亲自带领一个精干小组进行秘密攻关。
然而,就在周大巧小组刚刚根据吴麟的草图,制作出第一个可调节角度的帆具缩小模型,并在水槽中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如同暗夜中的冷箭,射向了这初生的希望。
龙江关船厂,深夜。
一名负责“星槎”前期材料准备的低级吏员,在偷偷复制一份关于新型龙骨与肋材结合工艺的图纸时,被巡夜的护卫当场抓获!锦衣卫立刻介入,连夜审讯。那吏员熬不住刑,供出是受了一名常年在龙江关附近开设茶肆的老板重金收买,而那名老板,经查,与某个近年来频繁往来于金陵与澳门的佛郎机商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佛郎机人的间谍,竟然已经渗透到了大明最核心的造船基地!他们的目标,直指“星槎”!
消息传到吴铭耳中,他惊出一身冷汗!万幸发现得早,核心的“麒麟帆构”图纸因级别太高,并未存放在龙江关,而是锁在格物院的密室内。但此事也敲响了警钟——对手对大明的技术动向,尤其是可能改变未来海权格局的“星槎”,保持着何等密切的窥伺!
他立刻下令,格物院与龙江关船厂进行彻底清查,所有参与“星槎”及相关高级项目的人员,背景重新审核,并实行更严格的保密与分区管理制度。
然而,对手的狠辣,远超想象。
就在龙江关谍影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一份匿名奏章被直接递到了通政司。奏章并未直接提及“星槎”,而是弹劾太子太傅吴铭“纵容幼子,干涉军工,紊乱法度”!奏章中详细描述了吴麟如何“以其稚龄,妄议舰船帆桅设计”,并影射格物院如今一些“离经叛道”的研究,皆源于此子“不合常理”的言行,暗示其“恐非吉兆”,长此以往,将“动摇工器之本”!
这分明是借龙江关泄密事件,将祸水引向吴麟!企图用“妖异”、“稚子干政”这等最容易引发猜忌的罪名,从根本上否定“麒麟帆构”的合法性,进而打击整个“星槎计划”和格物院!
流言再次在暗中传播,这一次,因为有了“确凿”的“事实依据”(吴麟参与设计),显得更具杀伤力。甚至连一些原本支持格物院的务实派官员,也对此产生了疑虑——让一个孩童的意见影响国之重器,这真的合适吗?
压力,再次如山般压向吴铭和年仅七岁的吴麟。
吴铭愤怒至极,却异常冷静。 他知道,这绝非简单的御史风闻奏事,而是隐藏在朝堂深处的敌人,与外部佛郎机势力里应外合,发起的精准打击!目标就是扼杀“星槎”的萌芽!
他没有立刻上疏自辩,而是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翌日清晨,他带着吴麟,以及那个周大巧小组制作的、证明了“麒麟帆构”可行性的帆具水槽测试模型,直接请求觐见朱元璋。
在武英殿内,当着朱元璋和几位被召来的、精通工事的重臣的面,吴铭没有为自己和儿子说一句话,只是平静地命令随行的格物院匠人,现场演示那个帆具模型。
水槽中,水流模拟着不同方向的来风。当匠人调整那奇特的、可转动的帆面角度时,在场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模型船只在逆风环境下,确实走出了一条清晰的“之”字形轨迹,缓缓却坚定地向前推进!
事实胜于雄辩!
“陛下,诸位大人,”吴铭这才开口,声音沉稳,“此帆具之构想,确源于犬子吴麟观察飞鸟、疑惑于船只为何不能斜行于逆风时的稚语。然,此构想经格物院大匠反复验证、完善,已证明其切实可行!若能应用于海船,我大明舰船将不再受制于风向,航行之域,何止倍增?!此非妖异,此乃格物致知,此乃孩童赤子之心,发于天籁,启我等于懵懂!”
他目光扫过那些面露惊容的重臣,最终看向朱元璋:“陛下,佛郎机人为何能远涉重洋?盖因其不畏未知,勇于探索!今其细作窥我龙江,弹章攻讦幼子,所惧者为何?正是惧我大明有此突破窠臼、面向未来之志!若因循守旧,因噎废食,因稚子之言而弃强国之机,岂非正中外敌下怀?!”
朱元璋看着那在水槽中破浪前行的模型,又看看站在吴铭身边、虽然有些紧张却眼神清澈的吴麟,再想到佛郎机人的间谍行为和眼前的弹劾,心中已然明了。他一生杀伐果断,最恨被人算计和威胁。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抓起那封匿名奏章,看也不看,直接扔进了旁边的暖炉里!“些许魑魅魍魉,见不得光的东西!也敢妄议国事,构陷孩童?”
他转向吴铭,语气斩钉截铁:“‘星槎’之议,继续推进!格物院一应事务,由你全权负责!再有敢以虚妄之言攻讦者,以扰乱视听论处!”
皇帝的雷霆之怒,再次震慑了宵小。 龙江关谍影与朝堂构陷的风波,在绝对的技术事实和皇权的强力干预下,迅速平息。那名泄密吏员被公开处决,与之关联的佛郎机商行被驱逐,朝中几个跳得最欢的言官也被寻了由头罢黜。
经此一役,“星槎计划”非但没有夭折,反而因朱元璋的明确支持,获得了更高的优先级和更严格的保密等级。而吴麟那“麒麟帆构”的设计,也正式被格物院记录在案,成为“星槎”设计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周大巧等人对这位年幼的“灵感来源”,更是充满了敬畏与感激。
吴铭回到府中,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
“麟儿,你画的帆,帮了爹爹和大明一个大忙。”
吴麟仰起脸,似乎不太明白那些复杂的争斗,但他能感觉到爹爹的欣慰,小声说:“麟儿……
        然而,就在周大巧小组刚刚根据吴麟的草图,制作出第一个可调节角度的帆具缩小模型,并在水槽中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如同暗夜中的冷箭,射向了这初生的希望。
龙江关船厂,深夜。
一名负责“星槎”前期材料准备的低级吏员,在偷偷复制一份关于新型龙骨与肋材结合工艺的图纸时,被巡夜的护卫当场抓获!锦衣卫立刻介入,连夜审讯。那吏员熬不住刑,供出是受了一名常年在龙江关附近开设茶肆的老板重金收买,而那名老板,经查,与某个近年来频繁往来于金陵与澳门的佛郎机商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佛郎机人的间谍,竟然已经渗透到了大明最核心的造船基地!他们的目标,直指“星槎”!
消息传到吴铭耳中,他惊出一身冷汗!万幸发现得早,核心的“麒麟帆构”图纸因级别太高,并未存放在龙江关,而是锁在格物院的密室内。但此事也敲响了警钟——对手对大明的技术动向,尤其是可能改变未来海权格局的“星槎”,保持着何等密切的窥伺!
他立刻下令,格物院与龙江关船厂进行彻底清查,所有参与“星槎”及相关高级项目的人员,背景重新审核,并实行更严格的保密与分区管理制度。
然而,对手的狠辣,远超想象。
就在龙江关谍影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一份匿名奏章被直接递到了通政司。奏章并未直接提及“星槎”,而是弹劾太子太傅吴铭“纵容幼子,干涉军工,紊乱法度”!奏章中详细描述了吴麟如何“以其稚龄,妄议舰船帆桅设计”,并影射格物院如今一些“离经叛道”的研究,皆源于此子“不合常理”的言行,暗示其“恐非吉兆”,长此以往,将“动摇工器之本”!
这分明是借龙江关泄密事件,将祸水引向吴麟!企图用“妖异”、“稚子干政”这等最容易引发猜忌的罪名,从根本上否定“麒麟帆构”的合法性,进而打击整个“星槎计划”和格物院!
流言再次在暗中传播,这一次,因为有了“确凿”的“事实依据”(吴麟参与设计),显得更具杀伤力。甚至连一些原本支持格物院的务实派官员,也对此产生了疑虑——让一个孩童的意见影响国之重器,这真的合适吗?
压力,再次如山般压向吴铭和年仅七岁的吴麟。
吴铭愤怒至极,却异常冷静。 他知道,这绝非简单的御史风闻奏事,而是隐藏在朝堂深处的敌人,与外部佛郎机势力里应外合,发起的精准打击!目标就是扼杀“星槎”的萌芽!
他没有立刻上疏自辩,而是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
翌日清晨,他带着吴麟,以及那个周大巧小组制作的、证明了“麒麟帆构”可行性的帆具水槽测试模型,直接请求觐见朱元璋。
在武英殿内,当着朱元璋和几位被召来的、精通工事的重臣的面,吴铭没有为自己和儿子说一句话,只是平静地命令随行的格物院匠人,现场演示那个帆具模型。
水槽中,水流模拟着不同方向的来风。当匠人调整那奇特的、可转动的帆面角度时,在场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模型船只在逆风环境下,确实走出了一条清晰的“之”字形轨迹,缓缓却坚定地向前推进!
事实胜于雄辩!
“陛下,诸位大人,”吴铭这才开口,声音沉稳,“此帆具之构想,确源于犬子吴麟观察飞鸟、疑惑于船只为何不能斜行于逆风时的稚语。然,此构想经格物院大匠反复验证、完善,已证明其切实可行!若能应用于海船,我大明舰船将不再受制于风向,航行之域,何止倍增?!此非妖异,此乃格物致知,此乃孩童赤子之心,发于天籁,启我等于懵懂!”
他目光扫过那些面露惊容的重臣,最终看向朱元璋:“陛下,佛郎机人为何能远涉重洋?盖因其不畏未知,勇于探索!今其细作窥我龙江,弹章攻讦幼子,所惧者为何?正是惧我大明有此突破窠臼、面向未来之志!若因循守旧,因噎废食,因稚子之言而弃强国之机,岂非正中外敌下怀?!”
朱元璋看着那在水槽中破浪前行的模型,又看看站在吴铭身边、虽然有些紧张却眼神清澈的吴麟,再想到佛郎机人的间谍行为和眼前的弹劾,心中已然明了。他一生杀伐果断,最恨被人算计和威胁。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抓起那封匿名奏章,看也不看,直接扔进了旁边的暖炉里!“些许魑魅魍魉,见不得光的东西!也敢妄议国事,构陷孩童?”
他转向吴铭,语气斩钉截铁:“‘星槎’之议,继续推进!格物院一应事务,由你全权负责!再有敢以虚妄之言攻讦者,以扰乱视听论处!”
皇帝的雷霆之怒,再次震慑了宵小。 龙江关谍影与朝堂构陷的风波,在绝对的技术事实和皇权的强力干预下,迅速平息。那名泄密吏员被公开处决,与之关联的佛郎机商行被驱逐,朝中几个跳得最欢的言官也被寻了由头罢黜。
经此一役,“星槎计划”非但没有夭折,反而因朱元璋的明确支持,获得了更高的优先级和更严格的保密等级。而吴麟那“麒麟帆构”的设计,也正式被格物院记录在案,成为“星槎”设计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周大巧等人对这位年幼的“灵感来源”,更是充满了敬畏与感激。
吴铭回到府中,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
“麟儿,你画的帆,帮了爹爹和大明一个大忙。”
吴麟仰起脸,似乎不太明白那些复杂的争斗,但他能感觉到爹爹的欣慰,小声说:“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