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被儒家毁了的扶苏”-《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

  光屏上跳出的标题,像一根针,狠狠扎在嬴政心上——【被儒家毁了的扶苏!】。

  他下意识地捂了捂脸,不想看,却又忍不住掀开指缝。

  前面的视频零星提过扶苏,说他仁厚,说他最后自尽于上郡,每一次都像刀子割在嬴政心上。

  他知道这视频要说什么,可还是控制不住地盯着屏幕。

  “罢了,看看吧。”

  嬴政低声对自己说,语气里满是疲惫。扶苏不是他最满意的继承人,太过仁柔,少了点帝王该有的狠厉,可……总比胡亥那个蠢货强啊。

  每次想到大秦二世而亡,他就整夜睡不着,脑子里反复琢磨:若是扶苏继位,会不会不一样?

  【视频解说声带着几分惋惜:“扶苏,秦始皇长子,史书说他‘为人仁’。

  这‘仁’,是优点,也是致命伤——尤其是在推崇法家的大秦,尤其是在他遇到了那群儒家博士之后。”】

  【“嬴政为何迟迟不立扶苏为太子?不是不爱,是不敢。

  他看到了扶苏的仁,也看到了他的‘迂’。

  扶苏师从淳于越——就是那个在朝堂上力主‘师古制、封诸侯’,被李斯驳斥的儒家博士。

  淳于越天天给扶苏讲‘仁政’‘德治’,把儒家那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灌输给扶苏,偏偏扶苏信了,还信得很深。”】

  “可不是被忽悠瘸了嘛!”

  刘邦在一旁咂嘴,他最瞧不上这种“被书本捆住手脚”的公子哥,“

  儒家那套听着好听,可真要治国,光靠‘仁’能行?得恩威并施!扶苏倒好,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刘彻也点头:“仁心是好的,可当皇帝,光有仁心不够。太软了,镇不住场子。

  朝堂上有奸臣,地方上有豪强,你对他们仁,他们就敢骑到你头上——扶苏这点,确实走不远。”

  【“于是,父子俩的冲突越来越多。

  嬴政焚书坑儒,扶苏上书劝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这话在嬴政听来,简直是胳膊肘往外拐——你是大秦的太子,还是儒家的太子?”】

  【“嬴政怒了,把他贬去上郡,跟着蒙恬守长城,本意是让他见见血,磨磨性子,学学军事,可扶苏没懂。

  他觉得父亲是在惩罚他,更觉得自己的‘仁’是对的,是父亲太严苛。

  儒家的‘君子固穷’‘守道不移’,在他这儿变成了‘认死理’。”】

  “糊涂!”

  嬴政猛地拍案,龙案上的青铜鼎都震得嗡嗡响,“朕是让他去学本事!不是让他去赌气!

  蒙恬带的是大秦最精锐的边军,让他在那儿历练,是想让他知道,国家的安稳,靠的是刀枪,不是儒生的嘴!他倒好……”

  后面的话,他说不下去了,眼里满是恨铁不成钢的痛。

  大明的朱元璋看得直摇头,对着身边的朱标道:“标儿你看,这就是被儒家洗脑洗傻了!

  爹不是不让你学儒家,是让你‘用’它,不是让它‘用’你!该狠的时候就得狠,不然怎么镇住那些贪官污吏?”

  朱标温顺地点头,他这些天跟着朱元璋锻炼,身体硬朗了不少,也懂了父亲的苦心。“爹,儿明白。仁政要行,但得先有能力护住百姓,不然就是空谈。”

  朱元璋这才满意,又不放心地看了看朱标,心里默念:“可不能让标儿像扶苏一样……秀英(马皇后)、标儿、雄英(朱标长子,早夭),你们的命,咱一定给你们改过来!”

  他这辈子最痛的就是亲人早逝,看到扶苏的悲剧,更怕自己的孩子出意外,最近天天让太医跟着朱标,恨不得把全天下的补药都给他用上。

  【“后来,嬴政在沙丘病逝,赵高、李斯伪造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

  诏书送到上郡,蒙恬劝他:‘陛下在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 这话说得多明白,可扶苏呢?”】

  【“他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然后就自尽了。”

  解说声透着无尽的惋惜,“他到死都没明白,父亲让他守边,是给他兵权;他到死都被儒家的‘孝道’捆着

  忘了自己是大秦的继承人,忘了三十万边军还等着他拿主意。这不是仁,是蠢;不是守道,是被儒家坑了——坑得连命都没了。”】

  “蠢货!”

  曹操骂了一句,他也看不起这种“放弃抵抗”的,“就算信儒家,也得看看时候!命都没了,还谈什么‘孝道’?

  夺了兵权,杀回咸阳,把赵高、李斯剁了,天下还是你的!扶苏啊扶苏,你真是……” 他没说下去,却满眼都是“不值”。

  嬴政看着屏幕上扶苏自尽的画面,胸口像被巨石压住,喘不过气。

  他闭上眼睛,脑子里全是扶苏小时候的样子——那个追在他身后喊“阿父”的孩子,那个会因为路边饿殍而掉眼泪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若你能再狠一点……若你没信那些儒生的鬼话……”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哭腔,“大秦……或许就不会亡了啊……”

  【弹幕里,网友们的评论也透着复杂:

  “扶苏的悲剧,一半是儒家的锅,一半是他自己的性格问题——太理想主义,不懂变通。”

  “嬴政也有责任,父子沟通太差,要是早点说清楚‘贬你去边关是为了你好’,或许就不一样了。”

  “儒家:这锅我们不背!是扶苏自己没学好,儒家也讲‘权变’,他学了个死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林远看着视频,心里也不好受。

  扶苏的仁是真的,可惜用错了地方,信错了人。儒家思想里有精华,但在那个需要强权维稳的时代,在他那个位置上,过度信奉“仁政”,确实是致命的。

  各朝代的帝王们,此刻都沉默了。

  朱元璋把朱标拉得更近了些,仿佛怕他被“儒家”拐跑似的:“标儿,记住了,看书是为了明白道理,不是为了被道理捆住。该用刀的时候,别手软。”

  李世民则对李承乾道:“你看扶苏,不是学他的仁,是学他的教训——当太子,得懂父皇的心思,得懂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变通。”

  嬴政久久没动,过了好一会儿,才对李斯道:“传旨,把淳于越的书全烧了。以后皇子的老师,只许用法家,不许用儒家。”

  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视频结束了,光屏暗下去,像扶苏短暂而遗憾的一生。

  林远知道,这个视频或许改变不了扶苏的命运,却能给千百年前的帝王们提个醒——继承人的教育,从来不是小事;而任何思想,用得不好,都可能变成杀人的刀。

  嬴政望着窗外的咸阳宫,第一次觉得,这万里江山,要交给一个合适的人,真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