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临时调任-《大运送我重开军旅》

  王庆瑞接起保密电话时,正全神贯注地对着训练场沙盘推演进攻路线。

  他眉头微皱,手中拿着一支铅笔,在沙盘上仔细地标注着各种可能的战术部署和部队调动。

  突然,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让他如遭雷击。当听到“叶修被军委专项组抽调”这几个字时,他的手猛地一抖,原本紧握着的坦克模型“哐当”一声掉落在沙盘上,砸塌了半个山头。

  王庆瑞瞪大眼睛,满脸惊愕地盯着那辆已经变形的坦克模型,仿佛不敢相信自己刚刚听到的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喃喃自语道:“这小子……”

  团长无奈地摇了摇头,一边用手抹了把脸,一边对着话筒苦笑:“去休个假都能掀了科工委的屋顶?”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既惊讶又无奈的情绪。

  电话那头似乎并没有被他的反应所影响,继续说道:“王团长,你们 702 团要准备接装新系统了——叶参谋搞的那个专利库,第一批解密技术里有适合你们的战场数据链。”

  电报末尾的"即日赴京"四个红字像烧红的烙铁。高飞参谋长凑过来看时,王庆瑞突然把电报纸拍在他胸口:"通知炊事班!今晚加餐——庆祝咱们团出了个'惹事精'!"

  燕京西郊的某栋灰色大楼里,叶修正站在电子沙盘前。

  "这是我们未来三个月的'战场'。"封面"绝密"印章下,《全军重大科研项目交叉比对清单》的标题泛着冷光。

  激光笔的红点扫过三维地图上密布的光点:"这是目前登记在库的十一万三千项国防专利。"光束突然聚成尖锥,刺向某个闪烁的红区:"而这里..."

  会议室内,原本安静的氛围被突然响起的一片抽气声打破。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来自保密局的李处长身上,只见他缓缓地扶了扶眼镜,语气严肃地说道:“三所、七院、203 所都在搞同频干扰抑制?”

  这句话仿佛一道惊雷,在会议室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这一情况表示出极大的震惊和疑惑。

  就在这时,军事科学院的赵研究员站了起来,他熟练地操作着电脑,调出了一组对比图,并将其展示在大屏幕上。

  赵研究员解释道:“更准确地说,这三家机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同频干扰抑制研究,而是分别申请了‘跳频抗干扰’‘频谱捷变’‘动态信道分配’这三项专利。”

  他一边说着,一边继续敲击键盘,将三份技术文档并排展开在屏幕上。

  众人的目光随着他的操作而移动,当看到文档中的核心算法相似度高达 87%时,会议室里再次响起一片惊叹声。

  叶修将激光笔转向侧墙。投影幕布上炸开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雷达系统重复研究】

  - 项目1:舰载相控阵雷达(701所)

  经费:1.2亿

  突破:T/R组件功率密度达8W/c

  - 项目2:机载火控雷达(607所)

  经费:9000万

  突破:T/R组件功率密度7.5W/c

  _技术重合度:天线架构92% 信号处理85%_

  【导弹制导重复研究】

  -项目A:反舰导弹末端制导(航天三院)

  经费:8000万

  专利:红外/雷达双模识别算法

  项目B:防空导弹抗干扰导引头(航天二院)

  经费:1.1亿

  专利:雷达/红外复合抗欺骗技术

  技术重合度:目标识别库76% 抗干扰逻辑89%_

  【装甲防护重复研究】

  | 装甲兵研究院 | 复合装甲 | 6000万 | 陶瓷/钢夹层结构 | 缓冲层配方专利重合 |

  | 兵器工业集团 | 反应装甲 | 5500万 | 爆炸反应单元 | 引爆传感器专利相同 |

  | 北方工业公司 | 主动防护系统 | 1.3亿 | 毫米波探测拦截 | 探测算法高度雷同 |

  "就像这道宫保鸡丁。"叶修突然敲了敲午餐饭盒,"三个食堂师傅各自研究菜谱——"

  他扒开米饭露出底下的花生米,"结果都用同一种方法炒糊了花生。"

  墙幕投影切换成某个大型空地的图片。某研究所的露天试验场上,两架外形相似的无人机静静并列。

  "更荒唐的是这个。"保密局代表调出文件,"航天十一院和兵器工业集团各自研制长航时无人机,连气动布局都撞车!"激光笔的红点划过参数表,"十一院用重油发动机续航32小时,兵工集团用航空煤油发动机续航35小时——但双方不知道对方存在!"

  叶修忽然举手:"这两个项目...是不是都用过绵阳风洞?"

  满座皆静。负责档案调阅的中校猛地站起:"你怎么知道?"

  因为国内的大型气动布局基本都在绵阳风洞实验,我查过实验记录,有两个不同时间的同构型飞行器吹过。

  我当时还以为是实验记录登记纰漏呢,原来这是两个李逵啊……

  满座哄笑中,保密局的年轻干事突然举手:"可这些技术都有军事价值啊?"

  "没错!"叶修调出新画面——鹰酱"爱国者"导弹系统解剖图,"但人家把雷达技术转民用,催生了民用通信;"画面切换至GPS芯片生产线,"把军码定位开放民用,造就了千亿级市场!"

  "特殊年代下马的项目。"老人指尖发颤,"去年某院申请2亿经费攻关同类技术——他们不知道二十三年前我们就取得过突破!"

  他抓起激光笔砸向电子沙盘。红点炸开的涟漪中,无数光点开始重新组合排列:

  "我们要做的是——"

  1. 建立国防专利共享平台(涉密网络物理隔离)

  2. 设立"民参军"快速认证通道

  3. 推行技术解密分级制度

  4. 创建军民两用技术孵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