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远征服务中心-《大运送我重开军旅》

  特拉维斯空军基地 战术指挥中心

  跟随引导军官的脚步,代表团穿过数道需要刷卡和密码验证的防爆门,步入一个光线略显柔和但空间极其开阔的大厅。

  瞬间,一面巨大无比、由数十块显示屏无缝拼接而成的电子屏幕墙占据了所有人的视野,其规模和技术先进性远超普通会议室的标准。

  这面屏幕墙是整个空中机动司令部(AMC)全球运作体系的一个缩影,实时呈现着令人惊叹的数据流和动态信息:

  一张巨大的数字世界地图是背景,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不同颜色的光点和符号。

  绿色/蓝色符号,代表美军及其盟友的运输机、加油机,从本土的特拉维斯、多佛,到欧洲的拉姆施泰因。

  再到太平洋地区的嘉手纳、关岛,无数线条和光点在空中缓慢移动,形成一张覆盖全球的动态网络。

  每个光点旁都有小小的数据标签,显示机型、呼号、高度、速度、起降机场。

  黄色/橙色符号代表正在执行或计划中的任务航线,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空域(如天气恶劣区域、政治敏感区)。

  红色符号可能代表故障、延误或需要紧急应对的航班。

  屏幕两侧和下方不断滚动刷新着各种信息:

  全球正在执行的战略空运、空中加油任务编号、状态(计划中、登机中、起飞、途中、降落、完成)。

  各主要基地可用飞机数量(C-5, C-17, C-130, KC-10, 等)、正在维护的飞机数量、战备完好率。

  实时气象云图、台风路径、高空急流信息与航线叠加,辅助决策。

  重要物资的运输状态,从“人员”到“装备”再到“特殊货物”。

  大厅下方呈阶梯状分布着数十个指挥控制席位,每个席位都配备多台显示器。

  参谋人员头戴耳机,低声交流,熟练地操作着键盘和鼠标,处理着各自负责区域。

  (如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或特定功能(如空中加油协调、危机响应)的信息。整个大厅忙碌却有序,仿佛一个高效的“空中交通管制 ”中心。

  这种将全球战略投送力量以近乎实时、可视化的方式集中管控的能力,在2001年,对于绝大多数东大军人来说,是震撼性的。

  代表团中响起一阵极力压抑但仍可察觉的吸气声和细微的议论声。

  几位年纪稍长的军官,尤其是来自传统部队。

  习惯了在地图上用铅笔和尺子规划航线、通过电话和电报追踪部队动态的成员,脸上难以掩饰地流露出惊讶甚至是一丝茫然。

  这种指挥模式的代差,比看到B-52实体更加直观地冲击着他们的认知。

  这不再是简单的装备差距,而是整个军事体系、指挥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全面落差。

  “这是我们空中机动司令部的全球行动中心(Global Operations Center)的一个战区节点,”

  一位空军上校介绍道,语气中带着自豪。

  “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司令部在全球范围内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空中资产,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响应国家指挥当局的命令。”

  周团长面色沉稳,微微点头表示赞赏,但目光锐利地扫过屏幕上的每一个细节。

  他身边的几位高级军官也迅速从最初的惊讶中恢复,开始以专业的眼光审视这套系统的运作逻辑和显示的信息密度。

  然而,在队伍的中段,叶修的脸上却异常平静,甚至眼神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比较。

  眼前的场景确实宏大,体现了鹰酱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全球部署理念。但对他而言,这种“震撼”效果大打折扣。

  原因无他:702团的信息化指挥中心,得益于叶修超前的论文,近两年国内在特定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其硬件配置和软件界面,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眼前这个2001年的鹰酱中心更为先进和震撼。

  鹰酱系统显示的信息庞大,但界面更偏向传统军事符号和文本数据流。

  叶修主持开发的系统,则大量采用了数据融合、智能关联和更直观的多维可视化技术(如三维地形叠加、动态推演沙盘)。

  虽然底层数据量可能不如美军全球系统,但信息呈现的效率和指挥员的决策体验,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态势感知”而非简单的“信息堆砌”。

  鹰酱系统基于其成熟的全球军事网络(如SIPRNet),强大而稳定。

  702团的系统则探索了更激进的“蜂群”分布式架构和抗干扰数据链,理念上更侧重于韧性和生存能力。

  叶修在心中默默评估:

  “全球投送管理的规模和经验,我们差距巨大,这是几十年积累的优势。”

  “但单从指挥中心的‘颜值’和局部技术应用来看,我们并非只能仰望。关键是理念和体系……”

  他似乎透过这面闪耀的屏幕墙,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鹰酱这套系统背后是其全球霸权的军事体现,是经过无数次实战和日常运作磨砺出来的成熟体系。

  而702团的系统,则更像是一把精心打磨、针对特定战场环境的“尖刀”,追求的是在体系对抗下的关键节点破击能力。

  鹰酱军官似乎注意到了部分东大成员(包括叶修)的平静反应,这略微超出了他们的预期。那位上校补充道:

  “这套系统经过多次实战检验,特别是在‘沙漠风暴’和‘联盟力量’行动中,证明了其无可替代的价值。”

  “它不仅仅是显示信息,更是整合后勤、气象、情报、作战命令的核心。”

  周团长终于开口,语气平和却切中要害:

  “非常 iressive的系统。它清晰地展示了贵军全球到达、全球力量投送的能力基础。”

  “我想,高效的后勤和战略投送,是现代战争的真正胜负手之一。我们此行,正是要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他的话语既肯定了对方,又将话题引向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学习,巧妙地化解了刚才略显微妙的气氛。

  叶修知道,团长的话既是说给鹰酱听,也是说给所有代表团成员听:

  不要被表面的技术差距吓倒,更要看清其背后的运作体系和战略思维,这才是真正需要带回去的“真经”。

  而他对自家系统的信心,也变得更加具体——路要一步一步走,但方向已然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