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和叶修担任代理团长期间所推行的信息作战中心终于正式落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忙碌,繁忙的技术工作终于画上了句号。
叶修也因此得以将作战中心的相关事宜交接给赵参谋长,从而正式开始履行团长一职的行政管理职责。
在此之前,由于作战中心的任务,整个团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各项指令几乎都是以军事命令的形式下达,虽然在任务期间这种方式无可厚非,但长期如此,战士们的神经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显然不利于团队的长期发展。
如今,各个连队已经逐渐恢复到正常的作训模式,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而对于叶修来说,作为一名团长,除了具备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外,行政管理同样是其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一个优秀的军事主官不仅要能够在战场上带领部队取得胜利,还要善于在日常管理中凝聚团队力量。
只有通过高效的行政管理,才能将整个团队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这样的团队在战时才能够发挥出更强大的战斗力,取得更为辉煌的战绩。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702团的训练场上,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和装甲步兵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
叶修站在团部大楼的窗前,手里拿着一份刚刚整理完毕的《702团建制及装备统计表》,眉头微微皱起。
- 第1装甲营(96式坦克×24辆,信息化改装率100%)
- 第2装甲营(99式坦克×12辆,试验型火控系统)
- 第3装甲步兵营(86A步战车×18辆,数字化单兵系统)
- 第4机械化步兵营(猛士突击车×24辆,车载数据链终端)
- 陆航侦察大队(直-11W×6架,武直-10试验型×2架)
- 无人侦察与电子对抗连(ASN-206无人机×4架,电子战干扰车×3辆)
叶修的手指在纸面上轻轻敲击,目光停留在"99式坦克试验型"这一行上。
这些装备的列装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
"团长,高参谋长到了。"作训参谋在门口报告。
高飞大步走进办公室,手里还拿着一份训练日志。肩上的两杠三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老叶,你看看这个。"高飞把日志摊开在桌上,指着其中一页,"昨天装甲1营和陆航大队的协同训练,96式坦克的火控系统在强电磁干扰下,仍然能稳定接收直升机传回的侦察数据。"
叶修点点头,目光扫过日志上的数据记录:"这说明我们的数据链抗干扰能力已经达标了。"
"不止。"高飞咧嘴一笑,"2营那几辆99式更夸张,它们甚至能直接调用南斗卫星的实时坐标修正射击诸元。"
叶修沉默片刻,突然问道:"老高,你还记得咱们刚接手702团的时候,全团有几辆59D?"
高飞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怎么不记得?全团48辆59D,火控系统还是老式光学测距,打移动靶全靠车长经验!"
两人相视一笑,但笑容中却带着一丝感慨。短短两年时间,702团已经从一支传统的装甲部队,蜕变成了全军信息化建设的标杆。
叶修决定亲自下连队看看。
1. 装甲1营——96式坦克连
训练场上,1营的96式坦克正进行机动射击演练。
车长王磊中尉的坦克炮塔缓缓转动,火控系统自动锁定2000米外的移动靶标。
"报告团长!"王磊从舱盖里探出头,"新升级的'猎-2'火控系统比之前稳定多了,昨天我们还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打出了95%的命中率!"
叶修走近坦克,伸手摸了摸炮塔侧面的数据链天线:"这套系统能和直升机实时共享目标数据?"
"何止直升机!"王磊兴奋地跳下车,指着炮长席的显示屏,"南斗卫星、无人机、甚至步兵班的单兵终端,只要在战场网络里,我们都能收到实时情报!"
机库里,两架涂着数码迷彩的武直-10正进行最后的调试。
叶修走近其中一架,机身侧面喷涂着"试验-07"的编号,机腹下挂载的新型反坦克导弹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团长!"陆航大队长李锐快步走来,"这架武直-10昨天刚完成首次实弹测试,激光制导导弹的命中率100%!"
叶修点点头:"和地面部队的协同呢?"
"没问题!"李锐指向机舱内的战术屏幕,"我们现在可以直接在座舱里看到坦克部队标注的目标,甚至能调用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画面。"
电子对抗车内,几名技术军官正盯着频谱分析仪。
连长赵志刚少校见叶修进来,立刻报告:"团长,我们上周模拟了强电磁干扰环境,成功用跳频技术维持了指挥链路畅通。"
叶修看向屏幕,上面显示着复杂的信号波形:"这套系统能压制敌方通信吗?"
"不仅能压制,还能反向渗透!"赵志刚调出一段数据记录,"我们试验过侵入蓝军的模拟指挥网,篡改了他们的火力呼叫指令。"
叶修眉头一挑:"这技术要是成熟了,未来战场的信息权就彻底在我们手里了。"
回到团部,叶修翻开人员名册,眉头再次皱起。
- **军官**:148人(含技术军官32人)
- **士官**:420人(含专业技术士官180人)
- **士兵**:860人
"老高,咱们团的编制已经超出一个标准装甲团的30%了。"叶修沉声道。
高飞叹了口气:"是啊,光是陆航大队和电子对抗连,就多了两百多号人。更别提那些试验装备的维护人员。"
叶修合上名册,目光凝重:"装备先进是好事,但编制膨胀太快,后勤、训练、管理都会出问题。"
高飞点点头:"尤其是那几辆99式试验车,光是备件就得单独申请,维修还得等厂家的工程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忙碌,繁忙的技术工作终于画上了句号。
叶修也因此得以将作战中心的相关事宜交接给赵参谋长,从而正式开始履行团长一职的行政管理职责。
在此之前,由于作战中心的任务,整个团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各项指令几乎都是以军事命令的形式下达,虽然在任务期间这种方式无可厚非,但长期如此,战士们的神经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显然不利于团队的长期发展。
如今,各个连队已经逐渐恢复到正常的作训模式,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而对于叶修来说,作为一名团长,除了具备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外,行政管理同样是其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一个优秀的军事主官不仅要能够在战场上带领部队取得胜利,还要善于在日常管理中凝聚团队力量。
只有通过高效的行政管理,才能将整个团队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这样的团队在战时才能够发挥出更强大的战斗力,取得更为辉煌的战绩。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702团的训练场上,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和装甲步兵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
叶修站在团部大楼的窗前,手里拿着一份刚刚整理完毕的《702团建制及装备统计表》,眉头微微皱起。
- 第1装甲营(96式坦克×24辆,信息化改装率100%)
- 第2装甲营(99式坦克×12辆,试验型火控系统)
- 第3装甲步兵营(86A步战车×18辆,数字化单兵系统)
- 第4机械化步兵营(猛士突击车×24辆,车载数据链终端)
- 陆航侦察大队(直-11W×6架,武直-10试验型×2架)
- 无人侦察与电子对抗连(ASN-206无人机×4架,电子战干扰车×3辆)
叶修的手指在纸面上轻轻敲击,目光停留在"99式坦克试验型"这一行上。
这些装备的列装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预期。
"团长,高参谋长到了。"作训参谋在门口报告。
高飞大步走进办公室,手里还拿着一份训练日志。肩上的两杠三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老叶,你看看这个。"高飞把日志摊开在桌上,指着其中一页,"昨天装甲1营和陆航大队的协同训练,96式坦克的火控系统在强电磁干扰下,仍然能稳定接收直升机传回的侦察数据。"
叶修点点头,目光扫过日志上的数据记录:"这说明我们的数据链抗干扰能力已经达标了。"
"不止。"高飞咧嘴一笑,"2营那几辆99式更夸张,它们甚至能直接调用南斗卫星的实时坐标修正射击诸元。"
叶修沉默片刻,突然问道:"老高,你还记得咱们刚接手702团的时候,全团有几辆59D?"
高飞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怎么不记得?全团48辆59D,火控系统还是老式光学测距,打移动靶全靠车长经验!"
两人相视一笑,但笑容中却带着一丝感慨。短短两年时间,702团已经从一支传统的装甲部队,蜕变成了全军信息化建设的标杆。
叶修决定亲自下连队看看。
1. 装甲1营——96式坦克连
训练场上,1营的96式坦克正进行机动射击演练。
车长王磊中尉的坦克炮塔缓缓转动,火控系统自动锁定2000米外的移动靶标。
"报告团长!"王磊从舱盖里探出头,"新升级的'猎-2'火控系统比之前稳定多了,昨天我们还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打出了95%的命中率!"
叶修走近坦克,伸手摸了摸炮塔侧面的数据链天线:"这套系统能和直升机实时共享目标数据?"
"何止直升机!"王磊兴奋地跳下车,指着炮长席的显示屏,"南斗卫星、无人机、甚至步兵班的单兵终端,只要在战场网络里,我们都能收到实时情报!"
机库里,两架涂着数码迷彩的武直-10正进行最后的调试。
叶修走近其中一架,机身侧面喷涂着"试验-07"的编号,机腹下挂载的新型反坦克导弹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团长!"陆航大队长李锐快步走来,"这架武直-10昨天刚完成首次实弹测试,激光制导导弹的命中率100%!"
叶修点点头:"和地面部队的协同呢?"
"没问题!"李锐指向机舱内的战术屏幕,"我们现在可以直接在座舱里看到坦克部队标注的目标,甚至能调用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画面。"
电子对抗车内,几名技术军官正盯着频谱分析仪。
连长赵志刚少校见叶修进来,立刻报告:"团长,我们上周模拟了强电磁干扰环境,成功用跳频技术维持了指挥链路畅通。"
叶修看向屏幕,上面显示着复杂的信号波形:"这套系统能压制敌方通信吗?"
"不仅能压制,还能反向渗透!"赵志刚调出一段数据记录,"我们试验过侵入蓝军的模拟指挥网,篡改了他们的火力呼叫指令。"
叶修眉头一挑:"这技术要是成熟了,未来战场的信息权就彻底在我们手里了。"
回到团部,叶修翻开人员名册,眉头再次皱起。
- **军官**:148人(含技术军官32人)
- **士官**:420人(含专业技术士官180人)
- **士兵**:860人
"老高,咱们团的编制已经超出一个标准装甲团的30%了。"叶修沉声道。
高飞叹了口气:"是啊,光是陆航大队和电子对抗连,就多了两百多号人。更别提那些试验装备的维护人员。"
叶修合上名册,目光凝重:"装备先进是好事,但编制膨胀太快,后勤、训练、管理都会出问题。"
高飞点点头:"尤其是那几辆99式试验车,光是备件就得单独申请,维修还得等厂家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