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7日 702团作战指挥中心
电子沙盘的蓝光映在叶修脸上,投射出变幻的光影。
他的手指如同轻盈的舞者,在沙盘上方的地点上优雅地划过,最终停留在代表敌方防空阵地的红色光点上。
“把南斗侦察卫星的轨道参数叠加上去。”叶修的声音平静而果断,仿佛这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命令。
他身旁的技术参谋迅速行动起来,手指如飞般在键盘上敲击,屏幕上的数据不断滚动,然后,一条淡绿色的卫星轨迹线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突然横贯在电子地图上方。
就在这时,正在专注记录会议纪要的俞青姝不经意间抬起了头。
她的目光恰好落在那条淡绿色的轨迹线上,手中的钢笔尖也在“联合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的标题上微微一顿,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墨点。
这是她第三次看到叶修调用军用卫星数据。
团党委会的争论声从隔壁传来。
叶修推开窗,盛夏的热风裹挟着装甲车柴油味扑面而来。
"建这个指挥中心要拆掉半个汽车连车库!"高副团长拍着桌上的预算表,茶杯里的水溅到99式坦克的模型上,"就为了摆几台进口电脑?"
叶修从作训服口袋掏出个黑色模块,"啪"地按在沙盘边缘。
投影仪立刻投射出青龙山演习的复盘画面:蓝军武装直升机群正沿着山谷超低空突袭,而代表红军防空部队的光标却停滞在山脊另一侧。
"上个月我们输在这里。"叶修点击暂停,画面定格在红军指挥所被"摧毁"的瞬间,"因为地面雷达看不到山背后的敌情。"
他突然拔出模块插入战术平板。屏幕立刻分割成四个画面:
南斗J-2卫星云图、高空侦察影像、电子侦察机频谱分析、以及——
"这是......"俞青姝凑近屏幕。
"总参二部刚解密的KH-12卫星照片。"叶修放大某处山谷,分辨率竟能看清模拟帐篷固定钉,"但照片传到我们手上已经过了6小时。"
窗外突然传来引擎轰鸣。两架直-11W掠过树梢,机腹下挂着圆柱形吊舱——
那是俞青姝团队刚调试好的合成孔径雷达。
深夜的机库里,叶修蹲在编号718的直-11W旁。
机械师正拆解雷达吊舱,露出里面巴掌大的信号处理器——国产"龙芯-1"的军规版,散热片上还刻着国防科大的徽标。
"团长,这玩意真能穿透电离层?"作训参谋摸着处理器上密密麻麻的针脚。
叶修还没回答,背后突然传来王庆瑞的声音:"当年我们在朝鲜,靠的是这个。"
老副师长手里拿着个锈迹斑斑的炮队镜,镜筒上刻着"1951.马良山"的字样。
他把古董放在雷达旁边,金属碰撞声清脆悦耳:"现在你们玩的是这个。"又拍了下战术平板。
"报告!"通信兵冲进来,"南斗军侦二号试验星刚刚过顶,总参批准了我们10分钟的使用窗口!"
指挥中心瞬间忙碌起来。叶修戴上耳机,听见太空部门某研究所的工程师在频道里倒计时:"......3、2、1,信号握手成功!"
主屏幕突然亮起,显示的是从800公里高空俯瞰的战场全景。随着操作员键入指令,图像迅速放大到能辨认出单兵战壕的程度。
"把陆航侦察数据叠加上去。"叶修命令道。
当无人机拍摄的红外影像与卫星图重合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隐藏在树林里的蓝军自行高炮阵地,在热成像下暴露无遗。
次日的党委会上,反对声浪依然强烈。
直到叶修播放了一段加密录像:朱日和演习场,某摩步师指挥所被"斩首"后,残余部队在电子干扰下像无头苍蝇般溃散。
"这不是演习。"叶修敲击键盘,画面切换到真实战场——
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捕食者"无人机摧毁塞尔维亚军队车队的镜头,"是已经发生的战争。"
高副团长盯着屏幕上燃烧的T-55坦克,喉结滚动了一下。
"我们方案的核心是这个。"俞青姝突然起身,将三块芯片排放在桌面。
它们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分别标着"天基"、"空基"、"地基"。
"天基层调用南斗和遥感卫星,空基层整合有人/无人侦察平台,地基层融合各作战单元传感器。"
她的钢笔尖在三块芯片间画着连线,"而贯穿三层的神经网络——"
"是总装刚验收的'战神'指挥系统。"叶修接过话头,突然从公文包取出个银色箱子。
箱盖开启的瞬间,党委成员们不约而同前倾身体——
里面是台笔记本大小的设备,外壳上喷着"联合作战实验型-07"的黑色字样。
"昨天刚通过军委科技委认证。"叶修按下启动键,设备屏幕上显示出立体的战场态势图,不同军种的光标实时联动,"处理速度是现行系统的120倍。"
窗外的阳光突然被遮蔽。众人抬头,看见四架武直-10组成的编队正掠过营区上空,机群投下的阴影恰好笼罩了整个团部大楼。
施工队拆除汽车连库房时,叶修在废墟里捡到个生锈的坦克兵徽章。
王庆瑞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作训服上还带着直升机机舱的皮革味。
"1985年大裁军时,我把坦克埋在这里改成了车库。"老副师长用靴尖拨弄着水泥碎块,"现在你要在这里建通向太空的指挥所。"
叶修摩挲着徽章上的五角星。阳光穿透武直-10的旋翼,在地面投下转动的光斑,像某种来自未来的摩斯密码。
"报告!"通信参谋跑来敬礼,"南侦二号传回最新图像,蓝军在1324高地部署了电子战分队!"
叶修看向正在浇筑混凝土的工地。
三个月后,这里将矗立起全军首个团级"天-空-地"一体化指挥中心。而此刻,他耳边回响着俞青姝调试设备时哼唱的军歌——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电子沙盘的蓝光映在叶修脸上,投射出变幻的光影。
他的手指如同轻盈的舞者,在沙盘上方的地点上优雅地划过,最终停留在代表敌方防空阵地的红色光点上。
“把南斗侦察卫星的轨道参数叠加上去。”叶修的声音平静而果断,仿佛这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命令。
他身旁的技术参谋迅速行动起来,手指如飞般在键盘上敲击,屏幕上的数据不断滚动,然后,一条淡绿色的卫星轨迹线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突然横贯在电子地图上方。
就在这时,正在专注记录会议纪要的俞青姝不经意间抬起了头。
她的目光恰好落在那条淡绿色的轨迹线上,手中的钢笔尖也在“联合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的标题上微微一顿,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墨点。
这是她第三次看到叶修调用军用卫星数据。
团党委会的争论声从隔壁传来。
叶修推开窗,盛夏的热风裹挟着装甲车柴油味扑面而来。
"建这个指挥中心要拆掉半个汽车连车库!"高副团长拍着桌上的预算表,茶杯里的水溅到99式坦克的模型上,"就为了摆几台进口电脑?"
叶修从作训服口袋掏出个黑色模块,"啪"地按在沙盘边缘。
投影仪立刻投射出青龙山演习的复盘画面:蓝军武装直升机群正沿着山谷超低空突袭,而代表红军防空部队的光标却停滞在山脊另一侧。
"上个月我们输在这里。"叶修点击暂停,画面定格在红军指挥所被"摧毁"的瞬间,"因为地面雷达看不到山背后的敌情。"
他突然拔出模块插入战术平板。屏幕立刻分割成四个画面:
南斗J-2卫星云图、高空侦察影像、电子侦察机频谱分析、以及——
"这是......"俞青姝凑近屏幕。
"总参二部刚解密的KH-12卫星照片。"叶修放大某处山谷,分辨率竟能看清模拟帐篷固定钉,"但照片传到我们手上已经过了6小时。"
窗外突然传来引擎轰鸣。两架直-11W掠过树梢,机腹下挂着圆柱形吊舱——
那是俞青姝团队刚调试好的合成孔径雷达。
深夜的机库里,叶修蹲在编号718的直-11W旁。
机械师正拆解雷达吊舱,露出里面巴掌大的信号处理器——国产"龙芯-1"的军规版,散热片上还刻着国防科大的徽标。
"团长,这玩意真能穿透电离层?"作训参谋摸着处理器上密密麻麻的针脚。
叶修还没回答,背后突然传来王庆瑞的声音:"当年我们在朝鲜,靠的是这个。"
老副师长手里拿着个锈迹斑斑的炮队镜,镜筒上刻着"1951.马良山"的字样。
他把古董放在雷达旁边,金属碰撞声清脆悦耳:"现在你们玩的是这个。"又拍了下战术平板。
"报告!"通信兵冲进来,"南斗军侦二号试验星刚刚过顶,总参批准了我们10分钟的使用窗口!"
指挥中心瞬间忙碌起来。叶修戴上耳机,听见太空部门某研究所的工程师在频道里倒计时:"......3、2、1,信号握手成功!"
主屏幕突然亮起,显示的是从800公里高空俯瞰的战场全景。随着操作员键入指令,图像迅速放大到能辨认出单兵战壕的程度。
"把陆航侦察数据叠加上去。"叶修命令道。
当无人机拍摄的红外影像与卫星图重合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隐藏在树林里的蓝军自行高炮阵地,在热成像下暴露无遗。
次日的党委会上,反对声浪依然强烈。
直到叶修播放了一段加密录像:朱日和演习场,某摩步师指挥所被"斩首"后,残余部队在电子干扰下像无头苍蝇般溃散。
"这不是演习。"叶修敲击键盘,画面切换到真实战场——
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捕食者"无人机摧毁塞尔维亚军队车队的镜头,"是已经发生的战争。"
高副团长盯着屏幕上燃烧的T-55坦克,喉结滚动了一下。
"我们方案的核心是这个。"俞青姝突然起身,将三块芯片排放在桌面。
它们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分别标着"天基"、"空基"、"地基"。
"天基层调用南斗和遥感卫星,空基层整合有人/无人侦察平台,地基层融合各作战单元传感器。"
她的钢笔尖在三块芯片间画着连线,"而贯穿三层的神经网络——"
"是总装刚验收的'战神'指挥系统。"叶修接过话头,突然从公文包取出个银色箱子。
箱盖开启的瞬间,党委成员们不约而同前倾身体——
里面是台笔记本大小的设备,外壳上喷着"联合作战实验型-07"的黑色字样。
"昨天刚通过军委科技委认证。"叶修按下启动键,设备屏幕上显示出立体的战场态势图,不同军种的光标实时联动,"处理速度是现行系统的120倍。"
窗外的阳光突然被遮蔽。众人抬头,看见四架武直-10组成的编队正掠过营区上空,机群投下的阴影恰好笼罩了整个团部大楼。
施工队拆除汽车连库房时,叶修在废墟里捡到个生锈的坦克兵徽章。
王庆瑞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作训服上还带着直升机机舱的皮革味。
"1985年大裁军时,我把坦克埋在这里改成了车库。"老副师长用靴尖拨弄着水泥碎块,"现在你要在这里建通向太空的指挥所。"
叶修摩挲着徽章上的五角星。阳光穿透武直-10的旋翼,在地面投下转动的光斑,像某种来自未来的摩斯密码。
"报告!"通信参谋跑来敬礼,"南侦二号传回最新图像,蓝军在1324高地部署了电子战分队!"
叶修看向正在浇筑混凝土的工地。
三个月后,这里将矗立起全军首个团级"天-空-地"一体化指挥中心。而此刻,他耳边回响着俞青姝调试设备时哼唱的军歌——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