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风暴来临-《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

  “你……你就带我来这种地方?”秦若菲终于忍不住,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那份难以置信的惊愕与一丝被冒犯的愠怒。

  “这种地方,怎么了?”我拿起桌上同样油腻的竹筷,在滚烫的开水里仔细烫洗,然后递给她,“这里的豆浆,是后院石磨现磨的,黄豆是王叔凌晨四点去码头挑的当季新豆。油条用的是本地菜籽油,每天换新,炸出来的金黄酥脆,不腻不油。”

  我顿了顿,直视她的眼睛,声音沉静而清晰:

  “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华尔街的阴谋,没有董事会的算计,没有继承权的厮杀。只有最朴素的买卖,最真实的汗水,和最踏实的——活着。”

  老王很快端上热气腾腾的早餐。粗瓷大碗里,乳白浓稠的豆浆上,撒着翠绿的葱花、紫褐的虾皮、金黄的油条碎,香气霸道地钻进鼻腔。我拿起勺子,吹了吹,喝了一大口。醇厚、温润、带着豆子的甘甜和微微的咸鲜,瞬间熨帖了胃袋。

  秦若菲盯着眼前这碗“粗鄙”的食物,眉头依旧紧锁,像在审视一件危险品。但或许是彻夜未眠的饥饿感终于压倒了矜持,或许是那温暖醇厚的香气带着某种魔力,悄然瓦解了她的防线。

  她犹豫着,极其缓慢地,拿起了勺子。

  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小口,送入口中。

  动作僵硬,带着赴死般的悲壮。

  然后——

  她的眼睛,极其细微地,亮了一下。

  那是一种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被纯粹滋味击中的本能反应。眉头,不自觉地,松开了些许。

  她没再说话,只是低下头,一口,一口,慢慢地喝着。肩膀那紧绷如弓弦的线条,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松弛下来。那层笼罩着她的、名为“秦氏继承人”的坚硬外壳,似乎被这碗滚烫的豆浆,悄然融化了一角。

  我看着她,嘴角勾起一抹极淡、却无比真实的微笑。

  第一步,成了。

  我将她从那个充满敌意与高压的风暴眼,暂时拖拽了出来。让她重新踩在坚实、温热、充满烟火气的大地上。让她记得,除了“继承人”,她首先是一个需要吃饭、会饿、能被一碗豆浆温暖的人。

  “你看,”等她喝完小半碗,我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王叔这店,开了二十多年,街坊邻居都认他。生意好不好?”

  秦若菲下意识扫了一眼店里——几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有穿着工装裤的工人,有提着菜篮的大妈,有背着书包的学生,人声嘈杂,碗筷叮当,充满了生机。

  “当然好。”她几乎是本能地回答,这是最基础的商业观察。

  “那你说,”我掰开一根金黄酥脆、热气腾腾的油条,蘸了蘸浓稠的豆浆,送进嘴里,满足地咀嚼着,“他靠什么把生意做这么好?靠装修?靠营销?靠资本?”

  秦若菲看着眼前这简陋到极致的环境,答案呼之欲出:“用料实在,味道好,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没错。”我点头,咽下口中的食物,话锋陡然一转,目光如炬,“那么——如果,就现在,斜对面的老李面馆,突然也支起摊子,卖起了豆浆油条。而且,他搞活动,买一送一,价格比老王还便宜一半。你说,会怎么样?”

  秦若菲猛地抬头,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她明白了,这绝不仅仅是在说早餐店。

  “老王的一部分客人,尤其是那些对价格敏感、或者刚搬来的新住户,会被吸引过去。”她语速加快,思维如齿轮般开始高速咬合,“他的客流量会下降,收入会减少,生存压力剧增。”

  “完全正确。”我咀嚼着油条,声音平静,“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老王,面对这个突然杀出来的、用低价搅局的‘侵略者’,你该怎么办?”

  我放下筷子,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紧紧锁住她:

  “是立刻跟进,也搞买一送一,打一场你死我活的价格战?”

  “还是……有别的、更聪明的办法?”

  秦若菲陷入了沉默。她那双曾运筹帷幄、指点百亿项目的商业大脑,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专注力,剖析着这个“微型战场”。

  几秒钟后,她抬起头,眼神已褪去迷茫,变得清晰而锐利:

  “价格战,是最愚蠢、最短视的选择。只会让双方都元气大伤,最终两败俱亡,甚至可能让第三方渔翁得利。”她语速沉稳,条理分明,“如果我是老王,我的第一步,不是进攻,而是防守——稳住我的‘基本盘’。”

  “那些吃了我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豆浆油条的老街坊、老主顾。他们信任我的手艺,熟悉我的味道,这份忠诚度,不是一点蝇头小利就能轻易撬动的。他们是我的根基,我的护城河。”

  “我会立刻推出‘老街坊专享’的储值优惠,或者积分换礼。我会记住张大爷不吃葱,李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