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浮盈如梦幻泡影,唯有信念是磐石-《我是怎么在牛市亏的血本无归的》

  “青石光科”的股价,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牛市的草原上纵情驰骋。

  从我买入的15.2元,它一路高歌猛进,突破了20元,冲上了30元,然后,在一次回调之后,又义无反顾地站上了40元的关口。

  我的账户资金,已经从最初的一万四千块,膨胀到了将近四万块。

  三个月,近两倍的收益。

  这笔钱,已经足够我偿还张凯的钱,并且还有盈余。如果加上我“ST重工”那三十五万被套的资金,我现在,距离回本已经遥遥在望。

  然而,我并没有一丝一兴奋,或者说,那种兴奋感被我强行压制住了。

  我每天,依旧保持着平静。

  我不再去证券大厅了。那个地方,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会吸走你的理智,放大你的情绪。我选择在家里的阳台上,或者图书馆的角落里,远远地关注着我的“青石光科”。

  我依旧保持着我的阅读习惯。我发现,读的越多,我就越能理解苏晚晴所说的“道”。

  我读到凯恩斯对“动物精神”的描述,理解了市场狂热背后,那些非理性的情绪和集体幻觉。

  我读到费雪的《普通股不普通利润》,理解了“买入伟大企业,然后遗忘它们”的简单真理。

  我读到《股票大作手操盘术》,看到了利弗莫尔在成功之后,一次次因为无法克服人性弱点而重蹈覆辙的悲剧。

  这些书,就像一把把刻刀,在我心中不断地雕琢,让我对“道”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我渐渐明白,我之所以能持有“青石光科”到现在,并不是因为我比别人聪明,也不是因为我有什么内幕消息。我只是比他们多了一点点耐心,多了一点点对“道”的理解。

  我的“道”,就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对公司价值的信念。

  只要这个“道”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就不会被股价短期的波动所迷惑。

  但这种坚定,并不意味着我没有任何挣扎。

  我的手机,几乎每天都会响。

  张凯的电话,从最初的“催卖”,变成了“建议加仓”。

  “浩然!听我的!青石光科肯定还要涨!这波牛市起码要上到七八千点!你把剩下的十万块也投进去!我们一起发财!”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亢奋,仿佛他已经看到了自己开着豪车,抱着美女的场景。

  我耐心地跟他解释:“凯子,我的系统里,没有这种操作。我的资金,都是有严格规划的。”

  他听不进去。他已经完全被市场的狂热情绪给裹挟了。我仿佛看到了当初那个在“华夏智造”上加杠杆的我。

  我爸妈的电话,从最初的“担心”,变成了“分享喜悦”。

  “儿子啊,今天电视上又报道青石光科了!说咱们青石市出了个高科技企业,把国外同行都给比下去了!你当初买这股票,真是太有眼光了!”我妈在电话里声音都带着颤抖,“那,是不是可以卖一点出来,给你买套婚房?”

  我知道,他们是真心为我高兴,也真的想让我落袋为安。

  他们朴素的观念里,钱只有拿在手里,才算真的钱。浮盈,在他们看来,就像梦幻泡影,随时可能消失。

  这种“关心”,反而是对我最大的考验。

  因为我最亲近的人,都在用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动摇我的信念。

  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我不能告诉他们苏信的往事,不能告诉他们我那三十五万被套的“ST重工”。我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种压力。

  我给苏晚晴发了一条微信:“家人让我卖出,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们。”

  她回了一句:“你不需要说服他们。你只需要说服你自己。”

  苏晚晴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心中的迷雾。

  是啊,我为什么要说服他们?我的交易,是我自己的选择,也是我为自己负责的方式。我不能把我的“道”,强加在他们身上。

  我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坚持我的“道”。

  这之后的日子,我不再接张凯的电话。我只是每隔几天,给他发一条短信,报个平安。

  面对父母,我依旧笑着点头,说“我知道了,我会看着办的。”

  但我内心深处,那块对“青石光科”的信念磐石,却越来越坚固。

  我开始尝试着,将苏晚晴所说的“道”,融入到我的“术”中。

  我不再仅仅关注公司的财报和K线图。

  我会去追踪行业的新闻,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甚至会去关注公司管理层的动态。

  我会尝试着给“青石光科”进行估值,计算它在未来几年可能达到的市值。

  当股价从40元回调到35元,大盘也随之调整时,散户大厅里又是一片鸡飞狗跳。各种“利空消息”甚嚣尘上,有人说高管减持了,有人说技术被赶超了。

  如果是在以前,我一定会恐慌万分,然后选择割肉离场。

  但现在,我只是默默地打开了“青石光科”的官网,查看了最新的公告。

  我发现,公司不仅没有高管减持,反而发布了一份亮眼的季报,业绩超预期。同时,他们还在积极布局AI光学领域,与国内几家顶尖的科研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

  所有市场上的“利空”,都只是噪音。我的“道”,告诉我,公司的基本面,依旧在高速发展,它的价值,并没有因为短期的回调而改变。

  于是,我做出一个令我自己都惊讶的决定。

  我给张凯发了一条微信:“我准备赎回了。”

  张凯激动得立刻给我打来了电话:“浩然!你终于想通了!准备把光科卖了吗?!赶紧的!我听说要回调了!”

  “不,我没卖。”我平静地说,“我准备把钱全部投入到‘青石光科’里。”

  电话那头,张凯愣住了。

  “你……你疯了?!”他震惊地喊道。

  “没有。我比任何时候都清醒。”我坚定地说,“我用三个月的时间,确定了我的‘道’。它告诉我,现在的‘青石光科’,依旧被严重低估。我只是把本该属于我的钱,重新拿回来,投入到我认为最值得信任的企业里。”

  放下电话,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

  我没有急于操作。我依旧耐心地等待着。

  一周后,大盘企稳,伴随着一波“科技股牛市”的号角吹响, “青石光科”再一次,势如破竹地向上突破。

  当我看到股价再次回到40元,然后毫不费力地站上50元,我果断地拿回了张凯那十一万块钱,加上我之前的一万多盈利,我将十二万五千元,全部砸进了“青石光科”。

  我的账户,总资金从之前的四万,瞬间飙升到了十六万五千元!

  我的持仓成本,因为这次加仓,也相应地提高了一些。

  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我在自己的“馒头咸菜系统”中,严格规定了仓位管理。但这并不是对纪律的破坏,而是对“道”的坚守。

  因为我知道,这并不是在赌博,而是一次重仓出击。

  我将所有的信念,都押注在了我对“道”的理解上。

  我相信,我所看清的趋势,以及我所选择的公司,将在未来的牛市中,给我带来,远超预期的丰厚回报。

  我站在风暴的中心,不再摇摆。因为我心里,有了一张属于我自己的地图,一张指引我穿越牛熊的“道”图。我知道,前方,等待我的,不再是无尽的黑暗。而是一片,我即将亲手开垦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