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清穿34-《综影视子鱼的快穿之旅》

  小的时候,胤礽忙碌,没有时间去教导几个孩子学业。

  等他不怎么忙了,就发现因为小鱼儿的好奇和插手,让几个孩子的教育被分化和调整。

  请了不同的老师,来教导他们各方面的知识。

  起初,胤礽也有过反对,觉得应该延用他自幼的启蒙。

  可在跟着孩子们学了一段时间后,胤礽不得不认可,因人而教的理念,确实比自己皇阿玛那一百二十遍大法的抄写、背诵有用的多。

  之后,大夏国在建立了学堂后,也将皇子们的教学经验延用下去。

  教育不同,思维理念不同,就使得几个孩子虽然对自己这位皇玛法亲近,却也不会熟络起来。

  他们将这位大清帝王当长辈供着,却并不会与对方交心。

  不然的话,在来大清这么多日,怎么也不见有人嘴漏说出关于子鱼的一星半点的事?

  不过,长辈的事,他们也无从置喙。

  在好不容易盼来了阿玛之后,他们一听可以回去,立马拉着人就走。

  至于这里的东西,他们并不在意。

  在踏出紫禁城的牢笼后,胤礽带着孩子们与福晋汇合。

  之后的几日,两家人在京城到处闲逛和亲人告别。

  等使臣得到了大清的文牒后,胤礽便下令即刻回程。

  他们的船只,一直停靠在码头。

  想走,并不难。

  只是,这日在与众位皇子们聚会时,被问起最多的,还是关于海外的事。

  在得知了大夏国国主就是已经消失多年的太子胤礽后,所有皇子的内心都是震惊的。

  他们有设想过关于胤礽消失后的种种可能,可唯独没有想过,他会成为一国之主。

  可事实明摆着,就算他们想不认都不行。

  他们在震惊中,惊疑。

  有想过,关于胤礽突然回大清的动机。

  其中,最有可能的……还是皇位的归属问题。

  毕竟,在之前,胤礽就是大清太子,板上钉钉的未来帝王。

  在他与皇阿玛之间的关系没有僵化之前,胤礽想继续自己的太子之路,也并不是不可能。

  更何况,他如今还是大夏国的国主。

  有这样的国家作为支撑,就算是皇阿玛,也会同意胤礽的想法。

  到时候,将两个国家合二为一,那大清的版图只会更大!

  只要是有远志的帝王,都会期望在自己当皇帝的时候,有巨大的功绩可以载入史册。

  即便,胤礽没有那样的想法,可他的孩子也可以成为皇位继承人之一。

  毕竟有嫡孙的身份在那,又有胤礽这个阿玛助力,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也因为这样的考虑,即便知道胤礽的那些孩子都被带入了紫禁城,也没人私下动手,搞小动作。

  情况未明之前,不管是想在康熙面前表现,还是不想与大夏国拉扯仇恨值。

  总之,在胤礽回归大清后,这后宫的阴私和算计,就不曾出现过。

  可众人等了这么久,都不见康熙有所表示。

  甚至,就连胤礽,也都没有摆自己太子爷的架子。

  见了众位兄弟,也都是以兄长的姿态示人。

  难道……胤礽对皇位真的无意?

  这个想法,在得知了胤礽和胤褆要启程回大夏国时,又坚定了几分。

  这不,在接到了胤礽的邀请,说是在临行前与兄弟们再聚一次。

  远在西洋之外的大夏国,距离大清很是遥远。

  若不是有心,怕是他们此生都不会再见彼此。

  不管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总之,康熙的儿子们都来了。

  其中,也有在上书房读书的皇子,和才会走路的小人。

  看着这些年纪幼小的孩子,之前梦到过大清历史的皇子们,脸上的笑意淡了淡。

  别的不说,就看皇阿玛这些年依旧有子嗣出生,就可以看的出他老人家的身体有多好!

  有个长寿的帝王,对于那些想要夺嫡的皇子来说,本身就是一大阻力。

  现在,他们夺嫡的心思也淡了些。

  反倒是对于海外的事更加感兴趣。

  要是可以,他们也想出去打拼一个属于自己的江山。

  大小无所谓,就想满足一下自己的野心。

  对于这些问题,胤礽简单的回复了一下。

  倒是胤褆,对于弟弟们的想法很是赞同。

  甚至,还说了一些自己这些年参加的战事和各种经历,给大家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

  等聚会结束,所发生的一切,早有人汇报给康熙知晓。

  胤礽也没想瞒着,今日来的人众多,心思自然也不会少。

  所以,他干脆任由消息传递出去。

  相比胤礽他们的闲适,康熙这几日睡的越来越晚。

  直到那日,在胤礽他们启程时,康熙看着自己的儿子,最终没说什么。

  只是以两国友好建交的理由,派了一队战舰护送大夏国人回国,顺便,进行交流。

  这个交流,也有查验一番大夏国的真实情况。

  在通信如此不发达的时代,康熙不能只听胤礽他们一片之词。

  当然,康熙也有意让人去调查西方各国的实力。

  百年时间,大清就被如此侵略,不得不让康熙警惕现在的西方各国。

  对此,胤礽并没有反对。

  就算是康熙不行动,他在回到大清后,也要着手准备。

  即便有了大夏国,胤礽的根依旧在大清。

  对于大清未来的危机,他不会在那梦境出现后什么都不作为。

  此次访问大清,也让大夏国在大清人心中留下了印记。

  在走时,不少京城百姓都知道了如今的大夏国国主就是昔日的太子胤礽。

  他们也在好奇,这位大清的储君,大夏国的国主是何等风姿?

  对于有能力的人,忌惮什么的,虽然有,却会更加佩服对方。

  被夹到欢送时,胤礽的表情很平和。

  他想记下来,这些对于他来说,很少见的一幕。

  在之前,这些仪式,更多的是对皇阿玛展示的。

  而现在,他也有幸,可以被百姓相送。

  骑马开道的胤褆,看着这一幕,也没什么感受。

  此次回大清,他该见的人也见了,该办的事也办了。

  离开大清对于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是的,即便不想,可胤褆还是去延禧宫见了惠妃。

  对于自己的母妃,胤褆也不知该怎么面对她?

  或许,她对自己也是有慈爱之心的。

  可在权势地位争夺上,爱子之心就显得空泛了些。

  重回大清后,胤褆还是请旨意,带着妻儿去见了额娘。

  毕竟,他的孩子,除了小鱼儿,额娘谁也没见过。

  即便二宝也是在大清出生的,可在孩子出生后,就一直住在阿哥府。

  之后更是直接离开了大清,不曾被皇阿玛和额娘召见过。

  其他的几个孩子,甚至是额娘一直期盼的嫡子,也是在大夏国出生的。

  胤褆也不知道,有生之年,他还会不会再回大清。

  可趁着这次,他便想着带几个孩子去见见额娘。

  顺便……想问问她有没有想法……跟着他一起去大夏国居住?

  紫禁城对于惠妃来说,是个牢笼。

  可大夏国对于女性更加宽容,只要额娘想,她可以自由出入大夏国的土地。

  甚至,还可以带着人去周边国家游玩。

  见过外面的世界后,胤褆也想给自己额娘一个机会。

  或许,等出去见过了外面的世界,额娘不会再将自己困守在这小小的紫禁城里。

  看着胤褆回来,惠妃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尤其是在看到自己的嫡孙后,她更是高兴的拉着那孩子的手温声询问过往。

  至于几个孙女,就不在惠妃的眼中。

  即便少了一个孩子,惠妃也不会过问。

  胤褆看着这一幕,眼中的温情也淡了几分。

  看来,额娘并没有变。

  几个孩子没有皇阿玛的允许,自然不能在宫里留宿。

  在离开前,胤褆有提出,请旨接惠妃出宫去大夏国奉养。

  可惜,这话才说出口,就被惠妃给严辞拒绝了。

  甚至,还想让胤褆留下来,以他这些年的打仗经验,直接进入军队,就可为康熙分忧解难。

  爵位什么的,自然不会少。

  对此,胤褆自然是拒绝了。

  他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不少,早已过了打仗的瘾。

  在大夏国,他与胤礽可以说是地位比邻的。

  可在大清,他这个光头阿哥,即便去了军队,也不会成为将军。

  对大清没了牵挂的胤褆,自然会想回大夏国自在度日。

  又怎么会同意留下来?

  见胤褆说不通,惠妃便又以孝道的名义,强留胤褆嫡子留下。

  对此,胤褆想都不用想的直接拒绝。

  孝道什么的,他自己就可以履行。

  只要惠妃愿意,他立马就去请旨接人回家养老。

  至于孩子,就算是胤褆拒绝不了,也有胤礽在。

  在来之前,胤礽就有说过,他们多少人去大清,就得多少人回来。

  少一个,大夏那边都可以直接威吓出兵。

  他们有那样的兵力,也有那样的底气。

  惠妃倒是对自己这个油盐不进的儿子给气到了,见胤褆说不通,就想去康熙那里使使劲。

  可惜,那会康熙正对胤礽的几个孩子上心呢,又怎么会在意胤褆的孩子。

  留不留在大清,对于康熙来说没什么要紧。

  他想留的,自然是胤礽的孩子。

  可惜,孩子们在宫里住了几日,也不见他们有想留下来的意愿。

  甚至,在他透露出想要让胤礽的女儿和亲的消息时,几个孩子与他就疏离起来。

  直至那日,被胤礽直接接走,也不见几个孩子来与他告别。

  显然,不管是胤礽他们还是孩子们,都对大清没什么留恋。

  胤褆这次走的时候,带上了福晋娘家的一些人。

  在大清,他们可能没什么发展。

  可在大夏国,他们的用处可不小。

  所以,一些对大夏国好奇的人,就在家族的同意下,拖家带口的跟着胤褆他们一起离开大清。

  当然,对大夏国好奇的何止胤褆带着的那些人。

  京城的达官显贵不少,壮志未酬的人也不少。

  在大清,他们的日子一眼望得到头。

  若不是大夏国的使团来访,他们也不知道,在海外还有这么一个国家。

  而且,这个国家的君主还是大清人。

  换言之,大夏国也是大清人的地盘。

  那么,去自己家的地盘又有什么好怕的?

  所以,在康熙和胤礽的默许之下,此次去往大夏国的船只就多了不少。

  离开京城后,一路坐车去往最近的港口。

  南下,去了江南地域。

  难得来一次,胤礽也想让几个孩子见识一下大清不同的风土人情。

  走走停停,一个月后,才正式返航。

  等回到大夏国,迎接他们的是国民的欢呼声。

  哦,也有子鱼的信。

  在胤礽他们的船只靠岸,子鱼那边已经拉着行李箱跑路了。

  看着大闺女留下的信件,胤褆也无奈了。

  能让过分宅的大闺女监国这么久,也是难为她了。

  不过,这臭丫头,跑路也太快了,也不知道等等自己阿玛。

  已经闲下来的胤褆,没仗打的他也不想沾染政务。

  眼看没了跟着大闺女一起跑的机会,就只能接了招待大清使团的伙计。

  反正这大夏国也是他亲手打下来的,对于大夏国的事,他自然也清楚的很。

  胤礽见此,倒是也没拦着。

  没人监国,他就只能亲力亲为。

  不过,看着已经长大的几个孩子,胤礽可不想跟自己皇阿玛一样,到死都紧紧抓住手里的权利不放。

  他在休整后,直接将政务划分为几个模块。

  让几个孩子接手一块,一是历练他们的能力,二是分化工作量,让他从繁重的政务中脱离出来。

  反正,这国家大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

  即便出了错,也可以迅速解决。

  大夏国的国事交接,就是这么顺利。

  甚至,胤礽还有心情去研究室看看那些科研进展。

  是的,就在胤礽送信回来后,小鱼儿就直接高薪聘请了周边国家的那些聪明人。

  只要对方有一面突出的能力,都会被小鱼儿拖家带口的挖走。

  这不,胤礽他们回来时,大夏国已经有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

  甚至,还有一些实验成果出现。

  源于梦境里惨状,胤礽对于这些科技发展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