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清穿26-《综影视子鱼的快穿之旅》

  难道,只因为太子妃她们是女子,就不让她们管理一些事情?

  他们自己忙不过来,就只能看着问题摆在眼前不处理?

  想要稳住打下来的地盘,就不能不去解决那些问题。

  所以,之后都不等太子强硬下达旨意,他们自己就先默许了,甚至还推动了女子的权利上移。

  等太子的江山打完回来,后方也稳固的一批。

  现在的太子,已经不只是大清的太子爷。

  而是……大夏国的国主。

  新打下来的江山,胤礽给起了一个新的国名:大夏。

  夏,隶属华夏。

  他的根源,一直是炎黄子孙。

  即便,他们已经远在海外。

  可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常年的战争,已经让大夏的国土面积越来越广阔。

  等胤礽和胤褆班师回朝,他们的鬓角也染上了寒霜。

  出征时,他们还是意气风发的男子。

  待归来,已经是器宇轩昂的男人。

  当时跟着两位皇子一同离开的人,毕竟是少数。

  在大夏建立之后,还是吸收了不少土着。

  好在,教化得当。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化,那些土着也都可以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话交流。

  也因为多民族融合的缘故,胤礽并没有让所有人都以大清的发型为主。

  甚至,为了打仗方便,胤礽在吃了几次辫子被敌人撕扯的教训后,他还是带头下令,让所有男子剪发。

  短发,更加利于战场发挥。

  大概是出去见过更多的世界,让胤礽的思想也不会那么固化下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想法,在胤礽接触的东西越多后,也越发明白孝之一道,不在于行,而在于心。

  可能,在跟着太子离开时,那些追随者就已经是心存叛逆的。

  之后胤礽让做什么,也不见有人反对。

  他的政策,一向施行的很迅速。

  而从月亮头发型改变为短发后,子鱼看到自己阿玛续发的样子,可比之前顺眼多了。

  甚至,为了打理头发,还搞出了个理发匠人,让他专注给这些男人们剪好看的发型。

  子鱼在跟着阿玛离开大清后,身上受到的束缚也越来越少。

  尤其是她现在作为孩子们中的老大,在与太子家的龙凤胎熟悉了之后,更有长姐的风范。

  好吧,主要是这些小孩子比较粘人。

  大人不带他们玩,他们就找同龄的人一起玩。

  而子鱼作为大姐姐,自然是他们最想一起玩的人。

  对于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们,子鱼还能说什么?

  他们的爹娘都忙的很,顾及不到他们,就只能让手下人看顾着他们的安危。

  子鱼虽然心智成熟些,可也不想一直带小孩啊!

  所以,在一次陪玩中,她吐槽自己这小保姆的身份。

  心里还在念着,要是有个幼儿园就好了。

  这样,就可以直接将还不能上学的小屁孩们都给塞进去待着。

  那会儿正好胤褆也在,在听到大闺女的心声后,再看看缠着她玩闹的二宝和太子家的两个孩子。

  想了想,觉得这个幼儿园是个不错的地方。

  当即就去找太子处理此事。

  他们的孩子是不多,但也可以先将这幼儿园给开办起来。

  到时候孩子们多了,都可以给送进去。

  跟着胤褆他们一起来的人,也是有拖家带口的。

  那些孩子们,也是大夏国未来的助力。

  开蒙之事,不能不重视。

  然后,在胤礽的高效处理之下,大夏的第一所幼儿园成立。

  年纪不大的子鱼,也被送了进去。

  不过她到底是比弟弟妹妹们大一些,没过多久,就顺利从幼儿园毕业,去上小学。

  国外也有不少学校,胤礽他们自然会进行考量和学习。

  这不,就直接将学校的框架给定了下来。

  成为小学生的子鱼,求学之路很是漫长。

  不过相较于胤褆他们的上学时间和一百二十遍大法的学习方式,子鱼还是学的很轻松的。

  胤礽他们在外征战,福晋们留守建国。

  至于孩子们,在被保护在安全区,一边学习,一边更好的适应现在的国度。

  时间一晃,就等回了大夏国的君主胤礽。

  不过,他也是个劳碌命。

  这才回国几日,就计划着回大清探亲。

  对于胤礽和胤褆来说,大清已经算是他们的老家。

  探亲二字,说出时多少有些无奈。

  至少对于此事的胤礽和胤褆来说,是没有想到的。

  可离家十多年,他们也很是想念留在京中的人和事。

  尤其是那位……

  想想,当年他们两人离开时,并没有辞行。

  此次回去,心里也有彷徨。

  就怕他们的老父亲,还未原谅他们的不告而别。

  可是,终究要回去面对这一切的。

  所以,在打定主意后,胤礽便开始筹划回大清的时间和人。

  时间好定,随时可以出发。

  就是这随行人员,还有待商榷。

  按胤礽的说法,他们此去大清,说不准会耗费一年的时间。

  可大夏才稳定多久?

  若是监国的人都没有,这里还不乱套了?

  可让胤褆留下监国,他宁愿出去打仗。

  至于大福晋,她的能力倒是不错。

  可既然胤褆都不想留下,她又怎么会同意留在大夏?

  至于胤礽,他自然是一定要回大清的。

  自此,就只有太子妃可以留下监国。

  毕竟,她现在身为大夏的国母,监国名正言顺。

  更何况,此前就一直由她与大福晋两人处理朝事,并未出国什么岔子。

  可就跟胤礽想回大清的想法一样,太子妃也想念自己的家人。

  她当初离开时,可是抱着最坏的打算。

  在知道太子的想法后,她没有跟母族联系,毅然决然离开。

  也不知道,在他们离开后,皇阿玛会不会迁怒自己的母族?

  已经是国母的太子妃,对于权利什么的,并不会放不下手。

  现在有机会回大清,她自然也是想回去见见自己的家人。

  见太子妃也是如此想,胤礽也不会劝说对方留下监国。

  如此,两对夫妻都想回大清,这大夏的监国就只能让第二代接手处理。

  结果,还不等众人说什么,就听胤礽说道:“此次回去,必然是要带朕的嫡子嫡女的。”

  龙凤胎不必说,他们的出生在大清已经传为佳话。

  若是不带龙凤胎回去,想来皇阿玛那关就过不了。

  再说,太子的其他孩子,自然也得带回去给康熙看看。

  看看,他的嫡子,由胤礽教养的很好。

  至少,有大夏未来的储君的资格。

  看看,他其他孩子也不错。

  在决定带着妻儿离开大清时,太子还是有别的女人的。

  只是孩子只有太子妃所出,所以就只带了太子妃和两个孩子离开大清。

  等离开后,一心想着给自己打拼出一个江山的太子,心思也不在女人身上。

  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也只有太子妃一个女人。

  孩子,自然也都是太子妃所生。

  这么多年过去,太子的孩子已经有了好几个。

  虽然没有皇阿玛的孩子多,可对于太子来说,已经足够。

  而且,嫡子也不少,不怕他的江山后继无人。

  太子这话,就是想要带着自己所有孩子回大清见见自己的皇阿玛。

  可他的孩子们都离开大夏,那能够监国的,就只有胤褆的孩子。

  毕竟,这大夏的皇室,就只有胤褆和胤礽。

  现在胤礽直接将人选排除了大半,剩下的人就只能从胤褆孩子里选择。

  说起来,胤褆在阿哥所时,就以婉蓉为重。

  等搬到阿哥府里时,就只有婉蓉一个妻子。

  这么多年,他身边不曾有过第二个女人,孩子自然也都是婉蓉所出。

  不过比起太子的嫡子众多,胤褆就只有一个嫡子。

  这还是在生了四个女儿之后,才得来的一个男孩。

  好在,胤褆一早就知道他会有这几个孩子,所以也没有让婉蓉在短时间内持续生育。

  既然命定的孩子始终会出生,那就好好对待。

  这不,即便有了几个闺女,也不见胤褆有过什么重男轻女的想法。

  等嫡子出生后,胤褆就松了一口气。

  终于生完了。

  其实,在有了几个孩子之后,胤褆想过不让婉蓉怀孕。

  可惜,不管他怎么做措施,孩子终究会到来。

  好在,这一次,婉蓉没有受到生命危险。

  按理说,太子的孩子都得回大清,那就让胤褆的嫡子监国就好。

  可也说了,大清重嫡子。

  胤礽都带着自己的嫡子回大清了,胤褆也不能不带。

  何况,他还就这么一个嫡子。

  要是不带回去给皇阿玛看看,还真怕对方以为他这么多年没有个嫡子继承家业,会做出什么事来。

  为了避免一系列的麻烦,胤褆的嫡子也得跟着他们一起回大清。

  那么,剩下的人选就只能从胤褆的几个女儿里选。

  可几个孩子,除了大闺女和二宝是在大清出生,另外两个孩子都是在大夏出生的。

  对于大清,她们也是向往的很。

  这会儿听到二伯说可以回大清,她们一早就在期待了。

  至于二宝,她虽然是在大清出生的,可那时候年纪还小,对于大清的印象也没什么了。

  自然对于回大清很是期待。

  这么一来,就只有大闺女小鱼儿了。

  这个孩子在大清生活了几年,还有一些大清的记忆。

  而且,她还是这些孩子里年纪最大,也最是沉稳的一个。

  让她留下来监国,再好不过。

  而这一结果,其实在一开始就被胤礽和胤褆给定了下来。

  他们虽然想好了让子鱼监国,可也还是展开了一次选择。

  可这本所有人一致同意的选择,直接让子鱼闭嘴。

  虽然,子鱼更想做的,是在周边国家游玩。

  就是回大清也好啊!

  不想做事的子鱼,就这么被赶鸭子上架成为了监国的那个。

  看着家人们兴高采烈的整理自己要带回大清的物件,子鱼看着,有些无奈。

  行吧,这次就她监国。

  等这些人回来,她可要出去浪了。

  在子鱼处理大夏朝政的时候,大夏的国主带着队伍,乘船离开,前往大清。

  而大清那边,也接收到了大夏国的拜帖。

  因为是国王直接拜访,让不明所以的康熙看了这拜帖都有些懵。

  不是,什么时候有了个叫大夏国的国度?

  为什么他从未听说过?

  看那拜帖上的字迹,还是汉字,就更让康熙疑惑了。

  满朝文武,都在为这不知名的大夏国的到访准备着。

  大清,还是之前的那个大清。

  可是,看着比之前更加繁荣了。

  当船只靠近大清港口时,那里已经有不少官员等在那里。

  而胤礽和胤褆,看着大清的建筑,有些感慨。

  当年走的义无反顾,甚至抛去了皇子的一切。

  可现在呢?

  荣归故土,让他们在身份立场转变的同时,也在庆幸着。

  见证过战争的残酷和政权的诱惑,回想起当初,胤褆和胤礽不得不在心底承认,他们当年的那一步,没走错。

  若是依旧留在紫禁城,依旧是大清的皇子。

  他们的一切都要围绕着那把椅子而转。

  眼见如此,生死似乎也早已定下。

  好在,他们的生命有了转变。

  在这一刻,胤褆和胤礽都想感谢当初促成自己离开大清的人。

  其中最重要的导火索,便是他们的孩子。

  因为靠考虑孩子们的处境,让他们不得不将眼光放远一些。

  可看看现在个个成才的孩子,胤礽觉得他们当年的决定没错。

  当一身气势的胤礽出现在人前时,让前来迎接的大清官员都有些意外。

  本以为,这海外来的大夏国国主会是西洋人的容貌。

  可现在看着,怎么更像他们东方人?

  要不是这发型和衣服看着别扭的很,他们还真以为这是大清人假扮的呢。

  十几年的时间,早已更换了不少朝臣。

  再说,胤礽当年走的时候,人还年轻的很。

  现在人到中年,又经历了那么多事,容貌自然会有些改变。

  即便是熟人看了,也得好好辨认。

  更别说,此行的官员中,没什么人见过之前的太子。

  自然,也只是心里疑惑,却不曾问出来。

  迎接的事,自然有使官处理。

  胤礽他们,就直接跟着迎接队伍去了就近的驿站休息。

  等休息好了,这才启程前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