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清穿16-《综影视子鱼的快穿之旅》

  得到的结果,比胤褆给的更加全面。

  可也因为如此,才让胤礽知晓这包衣世家的危害性。

  当下,也顾不得胤褆对他的嘲讽,直接进宫禀告康熙。

  而紫禁城的情况,只会比才建府几年的太子府和大阿哥要更加严重。

  在康熙让人秘密调查后,得知那些包衣世家不光贪污银子,他们还觊觎贡品。

  之前不少报损的贡品,都在包衣世家中找到。

  这下,康熙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调查,抄家、判刑、杀头、流放一条龙服务,直接消灭了大半的包衣世家。

  甚至,宫里那些出自包衣世家的宫妃们,也引来了康熙的忌惮。

  他甚至发现,不止是在他的宫中,就连各位王公大臣府中,也有包衣血脉的存在。

  长此以往,只怕大清江山都要易主。

  作为帝王,康熙是见不到这样的事情出现。

  当下,就将出自包衣宫妃的皇子皇女更改了玉蝶。

  还下了旨意,明确包衣女子不得为妃,不得有子嗣。

  现在有的子嗣,康熙也从心里划掉了他们的地位。

  也是发现的迟,若是早一些,他甚至都不会去宠幸那些包衣出身的女子。

  可为时已晚,康熙也只能尽力挽救。

  他这一代已经这样,可后代就不能继续下去。

  胤褆在嘲笑完胤礽后,便将注意力放在府中,去解决府中贪污的奴才。

  至于外界的动荡,他是一点都不关注。

  而康熙,也有意不让胤褆参与其中。

  所以,大阿哥府可以安然度过危机。

  现在听着胤礽为胤褆找补,康熙也是不置可否。

  他揭过此事,专注于玻璃一事。

  对于那些舶来品,康熙自己也是重视的很。

  只是,大清的生产确实落后国外。

  西洋的那些物件,稀奇不说,还有不少巧思。

  至少,是现在的大清所不能模仿的。

  可现在呢?

  看着桌上的那玻璃方子,写的那样明确,就是来个再平庸的人,也能够仿制出来成品。

  康熙点了点放在桌上的纸张,看向胤礽,问道:“此事,太子你有什么想法?”

  已经有了现成的方子,想要实施下去,也并不难。

  难的,是其中的调度问题。

  康熙的问的,便是太子对此事的规划。

  太子闻言,坦然看向自己皇阿玛,回道:“回禀皇阿玛,儿臣觉得,大哥此前说的也没错。我们大清虽然有不与民争利的规矩。

  可真没有沾染商道的官员,并不多。

  不如,朝廷借着这玻璃方子,就此开一个大清工厂。

  一来,可以将这玻璃方子掌握在自己手中,进行大规模建造。

  二来,所售卖出的玻璃,也可以入国库,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不时之需,就算是泛指了。

  已经接手了一部分权力的太子,自然知晓整个大清还是有太多的地方需要银两建造。

  除却日常的一些建筑维护,天灾人祸什么的,也得好好解决。

  他们皇家人,看着是风光的很。

  可处于这样的位置,不能不为天下而考虑。

  尤其是太子,自小被教导为君之道。

  他的眼见,只会更加长远一些。

  对于太子的说法,康熙自然是满意的。

  只是,他心中也有犹豫。

  “太子觉得……此事该让谁去办?”

  玻璃的价值,即便是帝王康熙自己,都会心动。

  以现在琉璃的价值来估量,只怕等着玻璃到时候制造出来,会引来轩然大波。

  随之而来的,便是巨额财富。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可当面对这比以往更加富有的机会,怕是再正直的人都无法抵抗。

  就以康熙自己的了解,他的这些朝臣们,怕是没有那样的定力。

  康熙在心里沉吟着,也想听听太子的想法。

  时常被老父亲拉着讨论朝堂大事的胤礽,早已习以为常。

  不过,今日的这事,太子也有些踌躇。

  他思量着,开口说道:“按理说,这既然是朝廷所开设的工厂,自然是应该由朝堂掌管。”

  说着这话,胤礽还在观察着自己亲爹的反应。

  结果,康熙这位帝王的面部管理还挺好。

  即便是听到太子说起这些,他也没有给出反应。

  就那么静静的看着太子,等着他的后续。

  太子对于随时考教自己的亲爹没招,只得继续说道:“可百姓也有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官官相护。

  即便皇阿玛与我在这里权衡再多,在时间和金钱的冲击下,再怎么坚守的人也会缺失本心。”

  不说现在,就是在大清入关之前,各级官员之间的关系都是依靠利益维护的。

  胤礽并不觉得,在大清入关多年后,那些既得利益者会就此放过这样好的机会。

  甚至,只要他们现在所谈论的消息流传出去,只会让更多的人拼上一把,将管理玻璃厂的差事拿到手。

  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足以让人疯狂。

  一切的道德和法律,都已经无法约束对方。

  胤礽不想赌一个可能,也不会去设想一个人性本善的大道至和的理念。

  “所以……此时不能让朝堂的官员接手处理。”

  对于胤礽的这番话,康熙没有给出自己的点评。

  他淡淡的看了一眼太子,说道:“继续!”

  这声音一出,太子就知道自己还得跟自己亲爹继续掰扯。

  行吧,现在亲爹最大,他就得听。

  “至于内务府,虽然他们与皇家关系密切。

  可儿臣还是觉得,在出过之前的事后,皇阿玛不该让内务府多番插手大清要事。”

  原本,这内务府就是为了皇家而成立的。

  结果,这些奴才,竟然胆大包天的很。

  直接成了硕鼠,挖自家主子的宝库。

  即便此前才杀了一批犯罪的奴才,可胤礽并不觉得,现在留下的那些奴才就是好的。

  即便,他们此时还未犯过什么错。

  可人心,最不值得考验。

  一旦得到的利益极大,即便是会有最坏的结果,也会有人甘愿冒险。

  胤礽的初衷,是想为大清办实事。

  所以,他一开始就不打算让内务府的人牵扯进去。

  直接从根源上斩断可能性,才会断了某些人的念想。

  不过,若是还有人不死心,胤礽也不介意让他们体验一下生不如死的滋味。

  胤礽的话,也提醒了康熙。

  即便,现在康熙对于内务府的把控比之前更要严格。

  可他自己也清楚,有些阴沟里的老鼠,确实是没有灭绝。

  他即便是帝王,也不能自负的说自己这紫禁城就没有一点漏洞。

  内务府虽然作为皇家的奴才,可确实如胤礽所说,不能让他们太多的参与大清的事务中去。

  看来,日后要好好规划一下关于内务府的工作。

  康熙这么想着,却也没有说出来。

  他看向胤礽,等着他的后续。

  胤礽以排除法的原则,已经排除了两个可能。

  那么,他会不会说出第三个,也是最终答案?

  胤礽自己,也确实在想。

  其实,对于胤礽来说,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奴才,不管身份地位如何,他都会用。

  可是,只要涉及大清,就让胤礽不得不多想。

  此前,在皇阿玛问话之前,胤礽也有想过,此事该由谁去处理?

  按理说,他作为太子,该将那些好差事留给身边人。

  就比如,他的叔公,索额图。

  可是,他在长大后,也察觉出,索额图对于他的那些支持和关爱,都是基于他是皇太子的身份上。

  若他是普通皇子,索额图怕是都不会多看他一眼。

  也因为有索额图在自己身边伺候,让之前还算满意的皇阿玛,渐渐对他有了些不喜。

  这其中的不喜,胤礽不想去细想。

  可他知道,自己与外亲走的太近,会让皇阿玛多想。

  甚至,还会引发一些误会。

  尤其是在他搬出宫住的时候,索额图多次上门拜访,想来皇阿玛也是知情的。

  皇阿玛现在不表明自己的不喜,或许有自己的原因。

  不过,更多的,还是对于朝堂的把控。

  太子有时候也在想,自己这太子,会走到哪一步?

  他心中,不是没有设想过自己最终的局面如何!

  可是,现在还不是情况最糟糕的时候。

  而他与皇阿玛之间,也没有发生什么嫌隙。

  自搬宫出去住后,太子的心境,也在一变再变。

  可面对自己的皇父,太子依旧选择了信任。

  而在这份信任上,他也没有将自己曾经有过的念头说出来。

  索额图的势力,已经足够大。

  这玻璃厂在对方手中,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何况,皇阿玛还不一定会将此事交由索额图。

  胤礽深知,自己是大清储君。

  他的决定,要以大清为重。

  一开始,他就否定了朝堂官员插手玻璃厂,也就算是断了索额图对玻璃厂的心思。

  至于谁能够真正管理玻璃厂,也让胤礽再三思考着。

  就在太子思考时,一旁看着他的康熙,眼中有着欣慰。

  对于自己一手教育长大的太子,他自然是知道太子的秉性的。

  有时候,孩子走错了路没什么大不了。

  可要是一条道走到黑,就不是好事。

  何况,太子聪慧,或许是察觉出了什么,近几年的行事,比之前稳妥了不少。

  即便现在没有了胤褆与之争锋,太子这位储君,也慢慢收敛了锋芒,内敛厚重,已经有了大清储君的风貌。

  或许,现在让太子登基,也错不了。

  想想当年,他八岁登基。

  即便再怎么强装镇定,也是个孩子。

  他的帝王之路,可谓是披荆斩棘。

  这一路走过来,经历种种,都只能让现在的帝王长叹一声。

  可他的孩子,他的继任者,足够优秀。

  优秀的,让他这个帝王在欣慰之余,都有些忌惮。

  是的,康熙不能不否认,他的孩子,已经引发了他心里的不安。

  让曾经的他与现在的太子相比,有的时候,康熙都不觉得自己一定会做的比太子好。

  他的心,是复杂的。

  也是嫉妒的。

  别的不说,就太子现在圆满的人生,就足以让康熙羡慕。

  在夫妻关系上,他自己在民间有着克妻的留言。

  而胤礽呢?

  顺利大婚,与太子妃之间的关系也算和睦。

  在子嗣上,他现在看着皇子皇女众多,可没有一个有太子那对龙凤胎来的有寓意。

  皇家第一对龙凤胎,就算是在民间,也少的很。

  而这样好的寓意,也让太子的百姓中更加具有影响力。

  至于地位……

  若是不出意外,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

  康熙便是皇帝,也觉得,自己好像跟太子比起来,是有些不圆满的。

  可康熙的这样心态,也只留了一瞬。

  他想到,年少时的那些战绩。

  即便幼年登基,可其中所发生过的事,也不是胤礽能够做到的。

  这么多年来,他作为一代帝王,也有着自己的功勋和成就。

  起初他对太子的那些忌惮,在太子顺着胤褆的意思,一起搬出宫后,也渐渐淡化。

  时间和距离,真的会美化一切。

  之前太子居住在毓庆宫,至于康熙想,就可以抬脚去毓庆宫见自己儿子。

  可现在胤礽搬出宫住,康熙便是再想儿子,也只能等第二天太子回到紫禁城见他。

  太子府里,康熙安插的人手不少。

  甚至,他也知道太子肯定知道这些。

  可是,他们父子就这么默契的不提。

  太子府里的一切,依旧瞒不过康熙。

  索额图去太子那里几次,都说了什么,也都被一一记录在案。

  当玻璃方子出现,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太子也不曾为索额图或者是别的拥趸他的奴才开口,就足以让康熙高兴。

  别的不说,就这一点,康熙觉得自己这太子,在为人子和储君上,已经足矣。

  他确实是有些嫉妒自己的儿子,可他更为自己自豪。

  有这样的儿子,这样的继任者,足以表明他这个皇父做的好。

  至于别的,康熙也只能在心里思考。

  时间还长,他不急着下定决心。

  在康熙的期待中,胤礽也思考完。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说道:“皇阿玛,儿臣一直有个问题,想问问您!”

  康熙微微挑眉,笑着说道:“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