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技术奇点与朝堂暗流-《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

  定鼎十九年的深秋,靖朝的变革之风,吹拂着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从喧嚣的船厂到肃穆的朝堂,无人能置身事外。

  福州船厂,匠作监格物院分部。

  巨大的工棚内,一台体积远超“麒麟壹型”的蒸汽机原型机正在紧张地组装。与最初型号相比,它的气缸更粗,连杆结构更为精巧,锅炉采用了新的水管设计,压力更高。主导此项目的格物院博士,一位年仅三十出头、却已头发花白的奇才,正对着图纸向匆匆赶来的王徵和吴昶解释:

  “王公,吴大人,此乃‘龙吟贰型’实验机。若成,其出力预计是‘麒麟壹型’的三倍有余!足以推动更大、更快的舰船,甚至……甚至可以尝试用于陆上车马牵引!”

  王徵抚摸着冰冷的铁制气缸,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忧虑交织的光芒。“三倍出力……好!然其锅炉压力如此之高,安全阀、密封皆是难题。一旦失控,便是粉身碎骨之祸。”

  “下官明白,已命人用精钢加厚关键部位,并设计了双联安全阀门。”博士恭敬回答,但眼神中的狂热并未减退,“风险固然有,然此乃必经之路!陛下曾言,‘可控之力,方为神力’。”

  吴昶站在一旁,沉默不语。他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这“神力”背后可能引发的滔天巨浪。更强的动力意味着更庞大的战舰,更远的航程,更强大的生产力,也意味着对现有社会秩序更猛烈的冲击。他仿佛已经听到,这台尚未完工的“龙吟贰型”正在低沉地咆哮,呼唤着一个全新的、未知的时代。

  京城,海事总局衙署。

  总办程青与皇次子楚琙正在听取一位来自泉州、有着多年南洋贸易经验的纲首,海商首领的禀报。

  “殿下,程大人,如今我靖朝海商船队日益庞大,往来贸易额动辄以百万银元计。然海上风险难测,资金周转亦是大问题。民间钱庄票号,规模小,信誉良莠不齐,难堪大用。小人斗胆建言,可否由朝廷出面,或特许民间富商联合,设立一‘海贸银行’?”

  程青目光一凝:“仔细说来。”

  “此银行可吸纳海商乃至民间存款,发行可在各主要商埠(如广州、福州、旧港、满剌加、巴士拉)通兑的银票,亦可为海商提供低息贷款,用于造船、购货。若船队遇险,还可依约赔付部分损失,降低行商风险。如此,则资金流转更速,商贸规模可再上层楼!”

  楚琙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击节赞叹:“妙!此议大善!此乃活络海贸之血脉!程总办,此事当尽快研议,拟出章程。若能成,我靖朝海商将如虎添翼,远非西夷散商可比!”

  程青亦是点头,这已超出了单纯的管理范畴,涉及金融与信用体系的重构,其影响将深远至内陆。他看了一眼兴致勃勃的皇次子,心中明了,这又是“革新派”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必将引来守旧势力的诘难。

  镇北城。

  与沙俄的谈判陷入了僵局,如同贝加尔湖畔逐渐封冻的土地。沙俄使团在北海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甚至开始胡搅蛮缠,翻出一些语焉不详的中亚传说,试图证明北海自古以来便是“罗斯土地的一部分”。

  麴智盛早已失去耐心,但依旧保持着表面的礼节。他下令加强边境巡逻,尤其是北海周边的猎场和渔场,凡遇俄人越界狩猎或试图建立据点,一律驱逐,若遇抵抗,格杀勿论。同时,他采纳了随行文书的建议,组织人手编纂《北海志》,详细考证、记录北海(贝加尔湖)地区的历史沿革、风土物产、部族归属,从文献上夯实靖朝的主权依据。

  另一方面,他对归附的布里亚特、达斡尔等部族加大了怀柔力度。开放部分边境互市,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他们的毛皮、牲畜,赏赐茶叶、布匹、铁器,并允许其子弟进入镇北城设立的蒙学就读。冰冷的对峙之下,一股旨在争取民心的暖流,在北部边疆悄然流淌。

  紫禁城,乾清宫暖阁。

  一场小范围的御前会议正在进行,议题本是关于明年漕粮转运的优化方案。皇长子楚琰引经据典,阐述了漕运对于“稳定京畿,体恤民力”的重要性,提出应维持现有漕运规模,并适当提高运丁待遇,其言论沉稳,深合儒家仁政之道。

  然而,皇次子楚琙却突然发言,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方向:“父皇,漕运固重,然海运之利亦不可废。如今水师强大,海船日坚,何不逐步增加漕粮海运比例?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节省下来的漕运开支,可用于疏浚内河,或补贴海事。此乃一举多得。”

  楚琰微微蹙眉:“二弟此言差矣。海运风险难测,风波叵测,岂能将国之命脉尽付于汪洋?且漕运关联沿河百万民生,骤然削减,恐生民变。为政当以稳为重,岂能一味逐利?”

  楚琙反驳:“大哥,西夷已凭海船纵横四海,据地万里。我朝若固步自封,只知守成,他日必落后于人。风险固然有,然我靖朝水师难道还护不住几条粮船?至于沿河民生,亦可引导转向工商,岂能因噎废食?”

  兄弟二人,一个持重守成,一个锐意进取,观点针锋相对。龙椅上的楚骁,只是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敲御案,未置一词。他乐见儿子们展现才能,但也清晰地看到,这已不仅仅是策略之争,更是关乎帝国未来道路的意识形态之争。

  夜色深沉,楚骁独自站在巨大的寰宇图前。图上,靖朝的疆域被清晰地标注出来,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散布在海洋之上的据点连线,以及代表沙俄、奥斯曼、葡萄牙、荷兰的色块。

  技术爆炸的萌芽,海外开拓的野心,金融创新的提议,北疆的僵持,以及继承人之间日益明朗的路线分歧……所有这些,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盘复杂无比的棋局。

  “蒸汽之力,可推动巨舰,亦可撕裂旧制。”

  “海贸之利,可充盈国库,亦可颠覆农本。”

  “皇子之争,可砥砺英才,亦可动摇国本。”

  楚骁低声自语。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每一个决策,都至关重要。是时候,给这奔腾向前的时代洪流,稍稍设定一些航向了。他回到书案前,提起朱笔,在一份关于在格物院下设“皇家技术档案馆”并严格管理技术图纸流出的奏章上,缓缓批下了一个“可”字。

  同时,他心中已有了决断,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两位皇子,也给这满朝文武,一个明确的信号。帝国这艘混合了风帆与蒸汽的巨舰,在他的驾驭下,将继续向着深蓝,亦向着未知,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