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后续事宜-《影阁风云:寒刃破局》

  第二天一早,阿澈被冻醒了。云漠关的早上比营盘冷多了,他裹了裹棉衣坐起来,听见外面有动静,披了件外套出去看。

  王将军正带着人在城墙上修补箭孔,昨天的厮杀声好像还在耳边响。几个士兵搬着石头,把城墙缺口堵上,灰头土脸的,哈出的气都是白的。

  "醒了?"王将军回头看见他,"过来搭把手。"

  阿澈走过去,抱起块石头递上去。石头冻得冰凉,手一沾就发麻。"俘虏咋处理?"他问。

  "关着呢,三十多个人,挤在原来的柴房里。"王将军抹了把脸,"昨天审了几个,说是北边有个大部落,今年草场不好,才让他们来抢粮。"

  两人正说着,赵虎跑过来,手里攥着个东西:"官爷,你看这个。"是个牛角哨,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花纹。"从那络腮胡身上搜出来的,一吹能响老远。"

  他把哨子放嘴里,使劲一吹,尖锐的声音刺得人耳朵疼。城墙下的士兵都抬头看,李将军从营房里钻出来,皱着眉喊:"瞎吹啥!想把蛮族招来?"

  赵虎赶紧把哨子收起来,挠着头笑。阿澈接过哨子看了看,牛角挺硬,上面的花纹像是某种记号。"这说不定是他们部落的信物。"他揣进怀里,"留着有用。"

  早饭是糙米饭配咸菜,士兵们蹲在地上吃,没人说话。昨天打了胜仗,可大家脸上都没多少笑意。二柱子端着碗,眼睛盯着城墙外,像是在想啥。

  "想啥呢?"阿澈拍了拍他的后背。

  "我在想,那些俘虏会不会还有同伙。"二柱子咽了口饭,"万一再来呢?"

  "怕啥,来了再打。"赵虎把碗往地上一放,"昨天那峡谷多管用,再来一百个也能困住。"

  李将军听见了,放下碗说:"不能大意。蛮族部落多,说不定会联合起来。今天得派个人去北边探探,看看还有多少人。"

  "我去。"赵虎立刻站起来,"我跑得快,能躲着他们。"

  "我跟你去。"二柱子也跟着站起来,"多个人多个照应。"

  阿澈想了想:"我也去。三个人目标小,骑马去,天黑前回来。"

  李将军点头:"行,带两匹快马,别靠太近,看看他们的营地就行。"

  三人回屋备了些干粮和水,阿澈又带上那把弯刀,把牛角哨也揣好。刚要走,那个送棉衣的布庄老板从外面跑进来,喘着气喊:"官爷,不好了!"

  "咋了?"阿澈停下脚步。

  "我昨天回镇上,听说蛮族去了邻镇,把粮仓抢了!"老板拍着大腿,"好多人往这边逃呢,估计中午就能到。"

  李将军赶紧让人去城门那边等着,又对阿澈说:"探路的事先等等,先处理逃难的人。"

  果然,不到中午,城门外来了一群百姓,男女老少都有,背着包袱,牵着孩子,哭哭啼啼的。王将军让人打开城门,把他们领进关里,找了间空着的营房让他们歇脚。

  一个老汉拄着拐杖,走到李将军面前作揖:"大人,救救我们吧,蛮族杀了好多人,再不去管,他们该打到这儿来了。"

  李将军扶他起来:"您别急,我们会想办法。"他回头对张都尉说,"把剩下的干粮分点给他们,再烧点热水。"

  阿澈跟着忙活,给老人孩子递水。有个小姑娘冻得直哆嗦,他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给她披上。小姑娘怯生生地说:"谢谢叔叔。"

  忙到下午,逃难的人才安顿好。李将军让人去清点人数,一共四十二个人,大多是老弱妇孺。"得给他们找些活干,不然坐吃山空,粮食不够。"他跟王将军商量。

  "让男人去修补城墙,女人帮着缝补衣服,孩子......"王将军挠挠头,"孩子就让他们跟着伙房拾柴吧。"

  安排好这些,阿澈才和赵虎、二柱子牵了马,往北边去。出了关,风更大了,吹得人睁不开眼。三人低着头,顺着路边的脚印往前走。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赵虎勒住马:"前面有烟。"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远处的林子里飘着股黑烟,像是烧东西的味道。

  "下马,牵着走。"阿澈跳下来,把马拴在树上,"小心点,别出声。"

  三人猫着腰,往冒烟的地方摸。离得越近,越能听见说话声,像是有不少人。他们躲在一棵大树后面,探出头看。

  林子里有个临时营地,十几个蛮族围着篝火,正在烤东西吃,旁边堆着些抢来的包袱。远处还有几个帐篷,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

  "看起来人不多。"二柱子小声说,"要不要......"

  "别动手。"阿澈按住他,"咱们是来探路的,回去报信就行。"

  正说着,一个蛮族站起来,往他们这边走。三人赶紧缩回树后,屏住呼吸。那蛮族在树旁边撒了泡尿,又回去了。

  "吓死我了。"赵虎拍着胸口,后背都湿透了。

  阿澈看了看天色,太阳已经偏西:"走,该回去了。"

  三人原路返回,牵了马往回赶。快到关隘时,二柱子突然说:"不对啊,刚才那营地的脚印,不止十几个。"

  "啥意思?"赵虎问。

  "我刚才看地上的脚印,有大有小,最少也得三十多个人。"二柱子指着路边的蹄印,"你看这马蹄印,比咱们的马大,像是战马。"

  阿澈心里咯噔一下:"他们可能把人藏起来了,故意让咱们看个空营地。"

  三人快马加鞭,回到云漠关时,天已经擦黑了。阿澈把看到的情况跟李将军一说,李将军立刻召集人:"他们是想骗咱们放松警惕,说不定今晚就来偷袭。"

  "那咋办?"王将军急了,"咱们的人昨天伤了十几个,现在能打的就六十多个。"

  "把百姓里能拿动刀的都叫上,就算打不了仗,也能帮着搬石头。"李将军指着地图,"城门别关死,留条缝,他们要是进来,就把两边的火把点着,往死里打。"

  大家赶紧分头准备。赵虎带着人在城门后堆石头,二柱子去通知百姓,阿澈则去检查弓箭,把箭都摆在城墙边上,方便拿取。

  夜里,关隘里静悄悄的,连狗都不叫。士兵们分成两拨,一拨守在城墙上,一拨躲在城门后的暗处。百姓们也拿着砍刀斧头,缩在角落里,大气不敢出。

  阿澈站在城楼上,盯着远处的黑暗。风刮过城墙,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哭。他摸了摸怀里的牛角哨,突然想起那个蛮族怀里的木雕兔子,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等了快半夜,啥动静都没有。赵虎打了个哈欠:"是不是搞错了?他们没来啊。"

  "再等等。"阿澈往下看,城门缝里透着点光,那是故意留的,引诱蛮族进来。

  又过了一个时辰,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李将军在城楼下喊:"撤了吧,估计是不来了。"

  大家松了口气,瘫坐在地上。百姓们互相搀扶着,回营房去了。阿澈从城楼上下来,腿都麻了,一瘸一拐地往伙房走,想找点水喝。

  刚走到伙房门口,就听见里面有动静。他握紧刀,推开门。里面没人,只有灶台上的锅里冒着热气,不知道谁煮了锅粥。

  "是我。"一个老太太从后面走出来,手里拿着个碗,"看你们守了一夜,给你们煮点热粥。"是昨天那个送水的老太太。

  阿澈放下刀,心里暖烘烘的:"谢谢您。"

  "该谢你们才对。"老太太盛了碗粥递给她,"要不是你们,我们早就死在蛮族手里了。"

  阿澈喝着粥,热乎气从嗓子一直流到肚子里。他看着窗外,天慢慢亮了,城墙的影子拉得老长。他知道,这安稳日子,怕是过不了几天。

  吃完粥,他往营房走,碰见赵虎和二柱子,两人正蹲在地上擦刀。"官爷,今天还去探路不?"赵虎问。

  阿澈摇摇头:"不去了。今天把城墙补好,再练练兵。不管他们来不来,咱们都得准备着。"

  赵虎咧嘴笑了:"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二柱子也跟着点头,手里的布把刀擦得锃亮,在晨光里闪着光。远处,逃难的百姓已经开始干活了,男人抬着石头往城墙上送,女人坐在地上缝补衣服,孩子们在旁边拾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