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迪奥戈·康:大航海时代的“非洲打卡狂魔”-《记忆的声音》

  一、航海界的“到此一游”鼻祖:从探索使命到“打卡艺术”

  在15世纪那个充满未知与冒险气息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航海家迪奥戈·康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闪耀着别样荒诞的光芒。

  1482年,他怀揣着国王若昂二世的密令,踏上了探索非洲西海岸的征程。

  这本应是一场严肃而伟大的地理大发现之旅,然而迪奥戈·康却凭借其独特的行事风格,将其变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非洲海岸巡礼行为艺术”。

  迪奥戈·康每发现一处新的地方,就如同现代游客到了热门景点一般,迫不及待地要留下自己的“印记”。

  他命人在当地竖起一块块石碑,石碑上精心雕刻着葡萄牙国徽、国王的尊姓大名以及自己的名字。

  这些石碑就像是他给非洲海岸贴上的一张张“到此一游”的标签,宣告着葡萄牙人的“到访”。

  想象一下,在那片广袤而神秘的非洲西海岸,突然出现这些刻着陌生符号和名字的石碑,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神秘信号,诉说着迪奥戈·康的奇特“打卡”之旅。

  而在刚果河口,迪奥戈·康的“打卡”行为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立完碑后,他突发奇想,决定给当地酋长送上一份伴手礼——一个葡萄牙银盘。

  在他看来,这或许是一份彰显葡萄牙文明与财富的珍贵礼物。

  然而,对于当地酋长来说,这个银盘却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铁疙瘩”。

  酋长拿着银盘,满脸疑惑地问身边的人:“这铁疙瘩能盛木薯糊吗?”

  在他们的传统认知里,实用才是衡量物品价值的首要标准,这个既不能盛放食物,又不能作为工具的银盘,实在是没有太大的用处。

  于是,酋长顺手把这个银盘挂在了树上,没想到这一挂,竟意外地解锁了非洲首个“葡萄牙风情艺术装置”。

  这个银盘在树上随风摇曳,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为了迪奥戈·康这段荒诞航行的一个有趣注脚。

  二、奴隶贸易的“带货鼻祖”:黑暗包裹与荒诞“文化交流”

  迪奥戈·康回国时所带的“非洲特产”,堪称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包裹之一。

  1482年,他首次返航时,竟然运回了一批黑人奴隶。

  这一行为,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正式开创了欧洲黑奴贸易的“开箱测评”时代。

  当这些黑人奴隶被带到里斯本时,引起了贵族们的极大轰动。

  他们围在这些奴隶身边,像观赏珍稀动物一样,惊叹于这些奴隶强壮的体魄和独特的肤色。

  有人甚至调侃道:“这比撒哈拉骆驼还能负重!”

  在贵族们的眼中,这些奴隶似乎只是具有劳动价值的“工具”,而完全忽略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

  葡萄牙王室看到奴隶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后,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非洲土特产专营公司”,将奴隶贸易正式纳入国家经济体系。

  这一举措,使得奴隶贸易从个人行为上升为国家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非洲人民的苦难。

  更荒诞的是,1483年迪奥戈·康进行二次航行时,居然把上次带回的奴隶又原封不动地捎回了非洲。

  他美其名曰这是“文化交流使者”,然而实际上,这不过是他为自己的荒诞行为找的一个可笑借口。

  这些奴隶刚在葡萄牙学会了几句简单的葡语,就被无情地扔回了部落。

  回到部落后,他们成了非洲最早的“双语人才”,整天在村口用葡语数数。

  这让部落里的巫师们感到十分困惑和惊恐,他们以为这些奴隶中了邪,纷纷施展各种巫术试图驱散“邪灵”。

  这段荒诞的“文化交流”,不仅没有带来真正的文化融合,反而给非洲部落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三、刚果王的“塑料兄弟情”:圣经的“防潮层”与“封建迷信小剧场”

  迪奥戈·康在与刚果王的交往中,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国际交友”闹剧。

  他深知宗教在当时欧洲的强大影响力,于是想当然地认为,将圣经送给刚果王,就能赢得刚果王的信任和友谊。

  当他把圣经郑重地递给刚果王努库时,还不忘吹嘘道:“这是欧洲最强魔法书!”

  在他的想象中,刚果王一定会被这本神秘的“魔法书”所震撼,对葡萄牙文化顶礼膜拜。

  然而,刚果王并没有被他的话所迷惑。

  他让祭司连夜研读这本圣经,希望能从中找到治理国家的智慧和求雨的咒语。

  可是,祭司们翻遍了整本圣经,也没有发现任何关于求雨的记载。

  刚果王感到十分失望和愤怒,他觉得迪奥戈·康欺骗了他,于是气得把圣经垫在了宝座下当防潮层。

  这一举动,无疑是对迪奥戈·康所代表的葡萄牙宗教文化的一种无声嘲讽。

  1491年,葡萄牙传教士团来访刚果。

  刚果王指着宝座下已经被压得有些变形的圣经,质问传教士:“说好的呼风唤雨呢?”

  传教士们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陛下坐在这本圣书上,自然能保国泰民安!”

  这个牵强的解释,竟然成功地化解了危机,还将宗教传播玩成了一场“封建迷信小剧场”。

  刚果王虽然对传教士的话半信半疑,但出于对未知力量的敬畏,还是选择相信了他们。

  从此,葡萄牙的宗教在刚果有了一席之地,但这段荒诞的传播过程,也成为了历史的一个笑谈。

  四、导航界的“人工智障”:迷路、醉驾与“美人鱼”幻灭

  迪奥戈·康在航海导航方面的表现,堪称古代版的“人工智障”。

  他的方向感极差,常常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导航决策,给航海带来了诸多麻烦和危险。

  有一次,他把鲸湾误认为是印度洋的入口,兴奋地指挥船队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如果按照他的指引,葡萄牙海军恐怕要集体冲进沙漠,上演一场史无前例的“沙漠航海”闹剧。

  好在船员们及时发现了他的错误,才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在安哥拉海岸,迪奥戈·康又迷路了。

  为了找到正确的航线,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用葡萄酒灌醉当地的土着,让他们充当向导。

  他以为土着喝醉后会乖乖地按照他的要求带路,然而事情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那个被灌醉的土着向导,醉醺醺地驾驶着独木舟,在海上横冲直撞,最后不幸撞上了暗礁。

  船上的船员们吓得惊慌失措,纷纷跳海逃生,这场由迪奥戈·康自导自演的“醉驾导航”闹剧,以船毁人亡的惨剧告终。

  迪奥戈·康在绘制海图时,也犯下了许多低级错误。

  他把海牛标注为“美人鱼”,这一错误的标注,让后世的水手们充满了期待。

  当他们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海牛时,心中的“美人鱼”幻想瞬间破灭。

  这些水手们原本以为会看到美丽动人的水中仙子,没想到却只看到了体型庞大、外貌丑陋的海牛,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们感到十分失望和沮丧。

  迪奥戈·康的这些导航失误,不仅给航海带来了诸多困难,也为大航海时代增添了许多荒诞的色彩。

  五、历史留下的魔性彩蛋:石碑诅咒、美食冤案与影视魔改

  迪奥戈·康的故事并没有随着他的航行结束而消失,反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个魔性的彩蛋,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2015年,考古队在纳米比亚发现了迪奥戈·康当年竖立的石碑。

  经过岁月的洗礼,石碑上的刻字已经被海鸟粪便覆盖得模糊不清。

  网友们看到这张照片后,纷纷调侃道:“这是大自然给的差评。”

  这块曾经象征着葡萄牙人“到此一游”的石碑,如今却成了历史的笑柄,仿佛是大自然对迪奥戈·康荒诞行为的无声批判。

  迪奥戈·康献给刚果王的腌鳕鱼,也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美食冤案”。

  刚果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食物,他们看到腌鳕鱼散发着奇怪的气味,颜色也不太正常,误以为这是葡萄牙人送来的毒药。

  为了不惹恼葡萄牙人,他们只好把腌鳕鱼倒进了河里。

  没想到,这些腌鳕鱼竟然意外地养活了整片流域的鳄鱼。

  从此,这片河流成了鳄鱼的乐园,而迪奥戈·康的腌鳕鱼也成为了这段历史中的一个有趣插曲。

  在影视创作领域,迪奥戈·康的故事也成为了魔改的对象。

  安哥拉的学生在拍摄历史剧时,为了让剧情更加吸引人,竟然让演员穿着宇航服演迪奥戈·康。

  他们的理由是“古代外星人理论更带感”。

  这种荒诞的改编虽然与历史事实相差甚远,但却反映了年轻人对历史故事的独特理解和创意表达。

  迪奥戈·康的故事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后人用各种方式去解读和演绎,不断为这段历史增添新的魔幻色彩。

  迪奥戈·康这位把殖民侵略玩成荒诞喜剧的航海家,用他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操作,为大航海时代添上了一抹独特的魔幻色彩。

  从石碑涂鸦到醉驾导航,从圣经防潮垫到海牛美人鱼,他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大航海时代的历史天空中。

  虽然他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殖民侵略的黑暗本质,但这些荒诞的情节却让我们在回顾历史时,不禁为人类的愚蠢和无知而哑然失笑。

  迪奥戈·康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荒诞,也提醒着我们要以更加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历史,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