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国临时行宫的偏厅里,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几上,映得几碟菜肴愈发实在。刘进坐在主位,左手边是秦良玉,右手边是张宁与庞秋霞,三人面前的案几上摆着十道菜,五荤五素,另有两份热汤,虽比不得长安宫中丰盛,却也算得上丰盛。
“尝尝这道炙豚,”刘进用竹箸夹起一块烤得焦黄的猪肉,笑着对秦良玉道,“军中厨子的手艺虽比不得御厨,却多了几分烟火气,吃着实在。”
秦良玉抿嘴一笑,夹起一块尝了尝,点头道:“确实不错,外焦里嫩,比家中做的多了些香料味。”
案上的荤菜皆是三国时期常见的吃食:除了炙豚,还有炖羊肉、酱鸡、腊鱼、煮牛肉,皆是大块肉菜,透着豪爽;素菜则是菘菜(白菜)、藿菜(豆叶)、蘘荷(一种姜科植物)、菰菜(茭白)、韭菜,清爽解腻;汤品是羊肉羹与菰菜汤,热气腾腾,正好暖身。
张宁给刘进盛了一碗羊肉羹,轻声道:“陛下,军中粮草虽足,却也不必每日都这般丰盛,能省些便省些。”
刘进接过汤碗,笑道:“你呀,就是心细。不过将士们征战辛苦,总得让他们吃好些,朕这个当皇帝的,岂能独享?你看外面。”
三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向窗外,只见院中的石桌旁,典韦、典满父子正与武松、鲁智深、石秀围坐在一起,面前摆着与厅内一模一样的饭菜,五人吃得正香。典韦捧着一大块烤豚,吃得满嘴流油;鲁智深左手抓着半只酱鸡,右手端着酒碗,呼噜噜喝着酒;武松则慢条斯理地切着牛肉,每一口都嚼得极香;典满与石秀边吃边聊,时不时大笑几声,气氛热闹得很。
“刚来时,俺们兄弟仨见典将军父子吃得与陛下一般,还吓了一跳呢。”鲁智深嗓门大,话声透过窗纸传进来,带着几分憨直,“俺在家乡的时候听说,当官的吃饭都背着人,哪有陛下这般,跟咱们护兵吃一样的饭?”
武松也接口道:“俺在家乡的时候,财主家的狗都比长工吃得好。陛下待我等如兄弟,这份恩义,俺武松粉身碎骨也得报答!”
石秀虽没说话,却用力点了点头,将一块牛肉塞进嘴里——他出身底层,最懂这份平等的珍贵。
厅内的刘进听得发笑,对三人道:“他们都是护朕周全的猛将,出生入死,吃些好的算什么?君臣之间,若连顿饭都分三六九等,那才叫生分。”
秦良玉眼中闪过赞许:“陛下体恤下属,难怪将士们都愿为陛下效死。”
众人正说着,苏显儿悄然走了进来,将郭子仪的军报交给了刘进。
刘进看了让苏显儿坐下一起吃,然后边吃边看了一下军报。嗯,对于郭子仪,刘进很满意!
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待撤下碗筷,刘进刚漱了口,便对亲卫道:“去请房玄龄、杜如晦、戏志才、郭嘉四位先生来议事。”
不多时,四位谋士便来到偏厅,对着刘进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诸位先生免礼,赐座。”刘进抬手示意,张宁与庞秋霞连忙上前,给四人斟上热茶。四人赶紧客气的接下!
房玄龄刚坐下,便开门见山:“陛下召我等前来,想必是有要事商议?”
刘进点头,正欲开口,却见肖清芳快步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军报,神色凝重:“陛下,兖州秦琼将军送来急报!”
刘进接过军报,展开一看,眉头渐渐拧紧。房玄龄四人见状,也凑了过来,只见军报上写着:袁绍、曹操联军四十万,分五路猛攻兖州已有数月,近日更是加紧了攻势。秦琼麾下的八万兵马分兵据守,虽连挫敌军攻势,却因兵力悬殊,各关隘皆压力巨大,恳请陛下速发援兵。
“袁绍这是想趁火打劫!”戏志才冷哼一声,“见我军主力胶着于徐州,便想夺我兖州,断我军后路!”
郭嘉摇着折扇,分析道:“袁绍与曹操本就貌合神离,此番联手,必是各怀心思。袁绍想借曹操之力夺取兖州,曹操则想趁机扩大地盘。他们急着动手,无非是怕我军平定徐州后,转头北伐,故而想先下手为强。”
房玄龄沉吟道:“兖州乃中原要地,绝不能失。只是我军此刻兵力分散:李靖围下邳,郭子仪定淮南,陛下身边仅有一万御林军,可调之兵实在不多。”
刘进看向杜如晦:“克明有何良策?”
杜如晦放下茶盏,眼中闪过一丝锐光:“陛下,兵不在多,在精。袁绍联军虽众,却多是乌合之众。我军若能添一支奇兵,助秦琼稳住防线,待徐州战事结束,再挥师北上,定能击溃联军。”
“哦?奇兵?”刘进来了兴趣,“克明指的是?”
“泰山臧霸!”杜如晦道,“泰山一带盘踞着以臧霸为首的数万兵马,皆是百战余生的精锐,熟悉山地作战。此伙人本是山匪,后占山为王,对世家向来敌视。袁绍曾派人招降,被臧霸严词拒绝,可见其不愿依附袁绍。陛下若能招降他,让其袭扰袁绍联军的粮道,或者协助秦琼守城,必能缓解兖州压力。”
刘进抚掌道:“好主意!臧霸骁勇,朕早有耳闻!其部善战,若能为我所用,实乃大功一件。只是派谁去招降合适?”
“臣愿往!”杜如晦起身请命,“臧霸虽是草莽,却重信义,臣愿携陛下诏书前往泰山,晓以利害,定能说动他归降。”
刘进点头:“克明有胆有识,此事交你最合适。只是泰山路途艰险,臧霸亦非善类,朕派鲁智深、武松与你同行,在派卢俊义领兵一千,护你周全,也让他们助你壮壮声势。”
鲁智深与武松正在院外,听闻召唤进来,得知要随杜如晦去招降臧霸,顿时精神一振。鲁智深抱拳道:“陛下放心,有洒家与武二哥在,定保杜先生平安!那臧霸若识相便罢,若不识相,洒家一禅杖掀了他的山寨!”
武松也沉声道:“俺会护着杜先生,绝不让宵小作祟。”
杜如晦笑道:“有二位将军同行,臣便更有底气了。”
处理完泰山之事,郭嘉又上前道:“陛下,卫鼎军十三太保已肃清豫州世家,如今徐州战事以围困为主,暂时用不上这般精锐。不如调他们前往兖州,归入秦琼麾下——十三太保皆是万人敌,有他们相助,秦琼定能守住兖州。”
刘进想了想,觉得有理:“奉孝所言极是。十三太保刚经大战,锐气正盛,正好让他们去兖州挫挫袁绍的锐气。来人,拟诏:命赵云、李存孝等十三太保,即刻率领卫鼎军精锐一万三千人,驰援兖州,听候秦琼调遣,务必守住各关隘,不得有误!”
“是!”亲卫领命而去。
房玄龄补充道:“陛下,除了援兵,还需给秦琼送去粮草军械!长安方向的运输也不可马虎!万不能被袁绍,曹操等人钻了空子!”
“准。”刘进点头,“让王猛安排妥当,莫要出了差错。”
四位谋士又商议了些细节,见诸事安排妥当,便起身告退。偏厅内只剩下刘进与张宁、庞秋霞三人。
张宁忽然开口:“陛下,臣妾有一事启奏。”
“哦?你说。”刘进看向她。
张宁道:“早年黄巾起义失败后,豫州有些残部一直盘踞,袁术占据豫州后,他们逃往淮南,在刘辟、龚都率领下占山扎寨,如今已有数万人马。这二人虽是草莽,却颇有义气,当年我也曾见过他们。如今淮南已定,臣妾愿前往招降,让他们为陛下效力。”
庞秋霞也道:“陛下,臣妾愿随姐姐同去。多个人,也多个照应。”
刘进沉吟片刻,觉得此事可行。刘辟、龚都的黄巾残部熟悉淮南地形,若能招降,既可充实兵力,又能稳定淮南局势。他点头道:“好。只是你们二人毕竟是女子,前往招降恐有危险。朕派高顺率他的陷阵营同去,护你们周全。陷阵营精锐善战,也能让刘辟、龚都见识我军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
“谢陛下。”张宁与庞秋霞躬身行礼。
刘进又道:“你们带五百凤卫营女兵同去,也方便照应!记住,若他们愿降,便善待之;若不愿降,也不必强求,莫要折损了人手。”
“臣妾明白。”张宁与庞秋霞齐声应道。
安排完这一切,刘进走到窗前,望着院外操练的士兵,眼中闪过一丝坚毅。兖州告急,徐州未平,淮南初定,处处都需费心,但他知道,只要调度得当,众将用命,这些困难终会被克服。
阳光正好,照在他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光。偏厅外,鲁智深与武松正跟着杜如晦整装待发,高顺也在点齐陷阵营,准备随张宁、庞秋霞前往淮南。
“尝尝这道炙豚,”刘进用竹箸夹起一块烤得焦黄的猪肉,笑着对秦良玉道,“军中厨子的手艺虽比不得御厨,却多了几分烟火气,吃着实在。”
秦良玉抿嘴一笑,夹起一块尝了尝,点头道:“确实不错,外焦里嫩,比家中做的多了些香料味。”
案上的荤菜皆是三国时期常见的吃食:除了炙豚,还有炖羊肉、酱鸡、腊鱼、煮牛肉,皆是大块肉菜,透着豪爽;素菜则是菘菜(白菜)、藿菜(豆叶)、蘘荷(一种姜科植物)、菰菜(茭白)、韭菜,清爽解腻;汤品是羊肉羹与菰菜汤,热气腾腾,正好暖身。
张宁给刘进盛了一碗羊肉羹,轻声道:“陛下,军中粮草虽足,却也不必每日都这般丰盛,能省些便省些。”
刘进接过汤碗,笑道:“你呀,就是心细。不过将士们征战辛苦,总得让他们吃好些,朕这个当皇帝的,岂能独享?你看外面。”
三人顺着他的目光望向窗外,只见院中的石桌旁,典韦、典满父子正与武松、鲁智深、石秀围坐在一起,面前摆着与厅内一模一样的饭菜,五人吃得正香。典韦捧着一大块烤豚,吃得满嘴流油;鲁智深左手抓着半只酱鸡,右手端着酒碗,呼噜噜喝着酒;武松则慢条斯理地切着牛肉,每一口都嚼得极香;典满与石秀边吃边聊,时不时大笑几声,气氛热闹得很。
“刚来时,俺们兄弟仨见典将军父子吃得与陛下一般,还吓了一跳呢。”鲁智深嗓门大,话声透过窗纸传进来,带着几分憨直,“俺在家乡的时候听说,当官的吃饭都背着人,哪有陛下这般,跟咱们护兵吃一样的饭?”
武松也接口道:“俺在家乡的时候,财主家的狗都比长工吃得好。陛下待我等如兄弟,这份恩义,俺武松粉身碎骨也得报答!”
石秀虽没说话,却用力点了点头,将一块牛肉塞进嘴里——他出身底层,最懂这份平等的珍贵。
厅内的刘进听得发笑,对三人道:“他们都是护朕周全的猛将,出生入死,吃些好的算什么?君臣之间,若连顿饭都分三六九等,那才叫生分。”
秦良玉眼中闪过赞许:“陛下体恤下属,难怪将士们都愿为陛下效死。”
众人正说着,苏显儿悄然走了进来,将郭子仪的军报交给了刘进。
刘进看了让苏显儿坐下一起吃,然后边吃边看了一下军报。嗯,对于郭子仪,刘进很满意!
一顿饭吃得热热闹闹,待撤下碗筷,刘进刚漱了口,便对亲卫道:“去请房玄龄、杜如晦、戏志才、郭嘉四位先生来议事。”
不多时,四位谋士便来到偏厅,对着刘进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诸位先生免礼,赐座。”刘进抬手示意,张宁与庞秋霞连忙上前,给四人斟上热茶。四人赶紧客气的接下!
房玄龄刚坐下,便开门见山:“陛下召我等前来,想必是有要事商议?”
刘进点头,正欲开口,却见肖清芳快步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军报,神色凝重:“陛下,兖州秦琼将军送来急报!”
刘进接过军报,展开一看,眉头渐渐拧紧。房玄龄四人见状,也凑了过来,只见军报上写着:袁绍、曹操联军四十万,分五路猛攻兖州已有数月,近日更是加紧了攻势。秦琼麾下的八万兵马分兵据守,虽连挫敌军攻势,却因兵力悬殊,各关隘皆压力巨大,恳请陛下速发援兵。
“袁绍这是想趁火打劫!”戏志才冷哼一声,“见我军主力胶着于徐州,便想夺我兖州,断我军后路!”
郭嘉摇着折扇,分析道:“袁绍与曹操本就貌合神离,此番联手,必是各怀心思。袁绍想借曹操之力夺取兖州,曹操则想趁机扩大地盘。他们急着动手,无非是怕我军平定徐州后,转头北伐,故而想先下手为强。”
房玄龄沉吟道:“兖州乃中原要地,绝不能失。只是我军此刻兵力分散:李靖围下邳,郭子仪定淮南,陛下身边仅有一万御林军,可调之兵实在不多。”
刘进看向杜如晦:“克明有何良策?”
杜如晦放下茶盏,眼中闪过一丝锐光:“陛下,兵不在多,在精。袁绍联军虽众,却多是乌合之众。我军若能添一支奇兵,助秦琼稳住防线,待徐州战事结束,再挥师北上,定能击溃联军。”
“哦?奇兵?”刘进来了兴趣,“克明指的是?”
“泰山臧霸!”杜如晦道,“泰山一带盘踞着以臧霸为首的数万兵马,皆是百战余生的精锐,熟悉山地作战。此伙人本是山匪,后占山为王,对世家向来敌视。袁绍曾派人招降,被臧霸严词拒绝,可见其不愿依附袁绍。陛下若能招降他,让其袭扰袁绍联军的粮道,或者协助秦琼守城,必能缓解兖州压力。”
刘进抚掌道:“好主意!臧霸骁勇,朕早有耳闻!其部善战,若能为我所用,实乃大功一件。只是派谁去招降合适?”
“臣愿往!”杜如晦起身请命,“臧霸虽是草莽,却重信义,臣愿携陛下诏书前往泰山,晓以利害,定能说动他归降。”
刘进点头:“克明有胆有识,此事交你最合适。只是泰山路途艰险,臧霸亦非善类,朕派鲁智深、武松与你同行,在派卢俊义领兵一千,护你周全,也让他们助你壮壮声势。”
鲁智深与武松正在院外,听闻召唤进来,得知要随杜如晦去招降臧霸,顿时精神一振。鲁智深抱拳道:“陛下放心,有洒家与武二哥在,定保杜先生平安!那臧霸若识相便罢,若不识相,洒家一禅杖掀了他的山寨!”
武松也沉声道:“俺会护着杜先生,绝不让宵小作祟。”
杜如晦笑道:“有二位将军同行,臣便更有底气了。”
处理完泰山之事,郭嘉又上前道:“陛下,卫鼎军十三太保已肃清豫州世家,如今徐州战事以围困为主,暂时用不上这般精锐。不如调他们前往兖州,归入秦琼麾下——十三太保皆是万人敌,有他们相助,秦琼定能守住兖州。”
刘进想了想,觉得有理:“奉孝所言极是。十三太保刚经大战,锐气正盛,正好让他们去兖州挫挫袁绍的锐气。来人,拟诏:命赵云、李存孝等十三太保,即刻率领卫鼎军精锐一万三千人,驰援兖州,听候秦琼调遣,务必守住各关隘,不得有误!”
“是!”亲卫领命而去。
房玄龄补充道:“陛下,除了援兵,还需给秦琼送去粮草军械!长安方向的运输也不可马虎!万不能被袁绍,曹操等人钻了空子!”
“准。”刘进点头,“让王猛安排妥当,莫要出了差错。”
四位谋士又商议了些细节,见诸事安排妥当,便起身告退。偏厅内只剩下刘进与张宁、庞秋霞三人。
张宁忽然开口:“陛下,臣妾有一事启奏。”
“哦?你说。”刘进看向她。
张宁道:“早年黄巾起义失败后,豫州有些残部一直盘踞,袁术占据豫州后,他们逃往淮南,在刘辟、龚都率领下占山扎寨,如今已有数万人马。这二人虽是草莽,却颇有义气,当年我也曾见过他们。如今淮南已定,臣妾愿前往招降,让他们为陛下效力。”
庞秋霞也道:“陛下,臣妾愿随姐姐同去。多个人,也多个照应。”
刘进沉吟片刻,觉得此事可行。刘辟、龚都的黄巾残部熟悉淮南地形,若能招降,既可充实兵力,又能稳定淮南局势。他点头道:“好。只是你们二人毕竟是女子,前往招降恐有危险。朕派高顺率他的陷阵营同去,护你们周全。陷阵营精锐善战,也能让刘辟、龚都见识我军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
“谢陛下。”张宁与庞秋霞躬身行礼。
刘进又道:“你们带五百凤卫营女兵同去,也方便照应!记住,若他们愿降,便善待之;若不愿降,也不必强求,莫要折损了人手。”
“臣妾明白。”张宁与庞秋霞齐声应道。
安排完这一切,刘进走到窗前,望着院外操练的士兵,眼中闪过一丝坚毅。兖州告急,徐州未平,淮南初定,处处都需费心,但他知道,只要调度得当,众将用命,这些困难终会被克服。
阳光正好,照在他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光。偏厅外,鲁智深与武松正跟着杜如晦整装待发,高顺也在点齐陷阵营,准备随张宁、庞秋霞前往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