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募民垦荒-《天灾逃荒:我过之处,寸草不生》

  不过就算条件再严苛,看过告示后,杜若还是找了个僻静的角落把农具和种子拿了出来。

  接着老老实实的带着明珠去排队了。

  她不是没考虑过躲进山林里去,娘俩打猎种田,自给自足。

  但是,也就是想想罢了。

  不说这时候东北的气候寒冷,躲在山里有失温冻死的风险,哪怕她有足够的保暖物资,也扛不了一辈子。

  就说这时候山里的野生动物多,也不安全啊!

  如果说前面两项只要做好足够的准备,还是能扛过去的话。

  那朝廷大规模的开垦山林呢,她们又能够躲到哪里去呢?

  她总不能带着孩子东躲西藏一辈子。

  中原腹地的土地基本都被酸雨污染了,如今就只剩下最北边的一点土地,还有东北的大片土地。

  那些幸存者能去哪里?

  肯定是往东北来啊!

  往后的土地只会越分越少,能够分到土地的条件越来越严苛。

  毕竟力气根本不值钱,而土地却如此稀少。

  他们算是第一批逃荒者,可能已经是占便宜了。

  杜若必须要挣下一块土地来,以后娘俩才有安身立命的本钱。

  而且她估摸着,天下很快就又要起纷争了。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为了争夺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

  当脚下的土地不足以养活那么多的人口,不管是为了掠夺资源,还是为了转移矛盾,都会对外战争。

  而且战争也是消灭人口,最简便快捷,且师出有名的方式。

  毕竟到了这个时候,再不进行对外战争,自己的将士们就该先哗变了。

  新帝刚登基,还是在灾年里登基,政权并不稳固。

  早在之前,帝国的势力就隐隐分为了几个大阵营。

  如今中原的土地全部变成废土,已经不适宜生存了,他们是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皇帝把东北给独占了的。

  相信过不了多久,天下纷争就会再起。

  那时候大家的日子只会更艰难,她必须要做一些准备。

  而且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排队的人不少,官吏盘问得也比较仔细,所以速度并不快。

  娘俩从中午开始排队,一直到日落西山,才到她们。

  “名字?”

  门口的小吏漫不经心的问道,盘问了一整天,他们都累了。

  “民妇叫杜若,这是我唯一的女儿杜明珠,这是我们娘俩的户籍,麻烦官爷看看!”

  杜若说着,把手里的户籍递了上去。

  一同递上去的,还有一小块碎银子。

  见到户籍上的银子,那小吏的面色顿时缓和了许多。

  “先等着!”

  那小吏说完,便认真的开始打量户籍上的信息。

  “女户啊!就你们娘俩是吧?”

  “是的,官爷!”

  “你能开荒不?准备领多少荒地啊?”

  “回官爷,民妇的力气比一般男人都大呢,开荒不成问题!”

  “民妇想领一百亩的荒地!”

  “一百亩?你一个人能开垦出来吗?”

  “你可要想清楚了,开荒是有时间限制的,若是在规定的时间里没垦出来,耽误了农时,可是要把土地收回去的。”

  那小吏提醒道。

  “能的,若是不能按时开垦出来,农妇甘愿接受处罚!”

  杜若斩钉截铁的说。

  若不是朝廷限制每个人最多只能领一百亩荒地,她还能领更多呢。

  毕竟开荒后的土地三七分,这一百亩地开出来,她只能分到三十亩地。

  三十亩地听着很多,可是她还需要建房子、圈养家畜,算下来真的不多。

  空间里的粮食虽然多,但又不是无穷无尽的,自然要不断的补充。

  肉类也是如此,她准备多养些猪、牛和鸡鸭,做成熟食放在空间里。

  哪怕不需要逃荒了,她也不想每天做饭了。

  空间里随吃随取,简直比外卖还方便,她已经习惯了。

  当然,朝廷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防止豪门大户占去太多的土地嘛。

  毕竟豪门大户养着众多的长工和下人,这些人是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的,更别说财产自由了。

  毕竟命都捏在人家手里,你又有个什么自由呢?

  若是不幸遇到苛刻的主子,就连往日里的赏赐,说抄查了,便也抄查了。

  你不过是保管了一段时间而已,没有任何权益可言。

  因为在法律上来说,这些人不算是完整的人,自然是不能自己领地开荒的。

  若是不对面积做出限制,那些豪门能把土地全领走了,再让家里的下人给他们开荒。

  如此一来,这些流民又该如何安顿呢?

  若是大量的人都活不下去了,皇帝的政权还能稳固吗?

  从这一方面来说,那些为奴为婢的,确实还比不上流民。

  “你...知晓开荒的艰难不?不用再考虑一下?别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在银子的份上,那小吏忍不住再次提醒了一声。

  若是其他人,他是再不会多嘴的。

  “无需考虑了,麻烦官爷了!”

  “就是不知晓哪块土地要好一些,民妇还想建房子,想找个有水源,又不对着风口的地方......”

  杜若说着,又塞了一块银子进小吏的手里。

  “这......”

  那小吏犹豫了下,还是道:

  “在咱们侯城,最宜居的莫过于辉山那一带了。”

  “你别看那边靠北,比这边要冷一些,但是背靠大山,山上有不少山泉和溪流,常年不缺水的。

  山林里的野物也多,就算缺粮了,总是想法子能活下去的。

  若是有啥事,还能直接躲进山里去。”

  说到这里,那小吏意有所指的看了杜若一眼。

  她瞬间明白了,这些人也看得清楚着呢。

  想来不久便会有战争,皇帝能不能守得住东北还是个问题呢。

  见杜若明白了,他才又道:

  “且离浑河不远,便是想要出海打鱼,那也是极为方便。”

  杜若思索了一下辉山的位置,权衡利弊后,马上同意了。

  如今对东北的开发还是太少,他们又是第一批流民,自然是紧着靠近燕京的地方开荒。

  杜若估摸着,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应该就是后世的沈阳附近。

  至于更冷、更北边的地方,对其的开发就更少了。

  想来若是后面涌入更多的流民,就得去更北边的地方开荒了,那里更远、更冷。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更靠近燕京的地方,自然是怕皇帝守不住山海关这个天险,她连逃跑的时间都没有。

  “那便选辉山那一带吧!”

  “行,那我给你写上,辉山一百亩。”

  谢过门口的小吏,杜若顺利进入主城以后,没有过多停留,而是直奔辉山一带去了。

  虽说都是一个地方的,但是辉山一带离主城区已经很远了。

  娘俩下午开始出发,倒腾着两条腿,一直到亥时初才到辉山。

  不得已,杜若又从空间里把火把拿了出来。

  一直到靠近登记的地方,才把火把熄灭了。

  相较于白天,夜晚的温度又降低了许多,杜若又从空间里把娘俩的破袄子拿出来披上了。

  倒不是她喜欢穿破袄子,而是财不露白,娘俩如今的身份和境况,不适宜穿得太好。

  ......

  “王哥,你说这大晚上的,又没有人来,干嘛让咱们一直守着啊!”

  “就是,困都困死了,守个毛球!”

  “这些老爷们自个睡得香甜,说不定还有女人陪着,却让咱们在这寒风里守着,真不是个东西!”

  “这么冷的天,他们也不怕咱冻死了。”

  “咋?你是他儿子不成?他还怕咱们冻死了?”

  “你!你怎么说话呢,李二我告诉你,我......”

  “行了行了!别吵吵了,有人过来了!”

  远远的看着,好像有人往这边走来,那个叫王哥的中年男人打断了两个手下的话。

  “哎哟!好像还真是,这下好了,总算没白守着,话说最近这些人都是流民居多,榨不出什么油水来!”

  李二嘴里叼着一根枯草,漫不经心的说。

  “李二,慎言!”

  见他这口无遮拦的样子,王盐忍不住头疼。

  他们这些值班的人被分为三组,每组五个人,三班倒。

  他王盐是第三组的组长,今晚正好轮到他们组守夜。

  “本来就是嘛,本就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大伙谁不收好处啊!有什么不能说的。”

  李二撇了撇嘴,明显有些不服气。

  他自认为五个人之中,他的力气是最大的,也是最聪明、最有本事的。

  结果上面却让王盐这个老好人来当组长,这让他怎么服气。

  “李二,这是上面的安排,你若是不服气,便自己去找知事大人辨个明白!”

  见他一直这样,王盐也恼了。

  他知晓自己没什么本事,上面让他来当这个组长也是看重了他的性格。

  正因如此,他从来不摆什么组长的架子,什么事情都是好声好气的商量。

  没想到李二这个刺头永远要跟他作对。

  就在两人争执间,杜若母女二人也慢慢靠近了登记处。

  杜若循着亮光找过来,才发现几个官兵正在凉亭里围着火堆烤火呢。

  凉亭的四周用树枝围着,如同木栅栏一般,不过比一般的木木栅栏高多了。

  虽然树枝之间的缝隙很多,但是有火堆在,看着也不算太冷。

  “几位官爷,敢问这里是辉山的登记处吗?”

  杜若打量了凉亭一眼,好声好气的询问。

  “这里便是辉山的登记处,你是来开荒的流民?”

  见眼前的妇人只带着一个孩子,王盐有些不确定的问。

  一个妇人,还带着一个半大的孩子,也能逃荒到这里来?

  “民妇确是来开荒的流民,这点钱给几位官爷买酒吃!”

  杜若说着,递了一小块碎银子过去。

  东北自然资源丰富,又没有经历灾害,如今人口也少,并不缺那一口吃的。

  所以杜若干脆的递了银子,而不是葛根。

  见杜若如此上道,几人的脸上都缓和了许多。

  他们守了大半夜,除了上头的命令,也是指望着能赚点外快呢。

  “咳咳!条子呢?拿来看看!”

  王盐利索的接过银子,咳了几声问道。

  如今的垦荒流程是,在城门口拿到盖着印章的条子,上面写明垦荒的大概方位,还有亩数。

  但具体开哪块地,还是需要登记处这边界定,然后带着去测量的。

  至于为什么不能在一处办完?

  若是在一处就办完了,后面的人吃什么,油水从哪里来?

  “一......一百亩?”

  看着条子上的数目,王盐惊呆了。

  “是的,民妇领了一百亩的荒地。”

  杜若老神在在的说,仿佛是在说一亩而不是一百亩。

  “那...那行吧!天亮了便带你去测量土地。”

  看着杜若并不结实的身板,王盐心情有些复杂。

  不过条子上的亩数他们是没有权力更改的,只能决定这一百亩的具体位置,所以王盐也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多说无益!

  只见王盐又在条子上盖了一个红色的章子,就把条子还给杜若了。

  并且叮嘱她明天一早就拿着条子来这里找人,会有人带着她去测量荒地的。

  杜若再三谢过,便带着明珠走了。

  “王哥,你说这娘们能把这百亩地开出来吗?”

  见娘俩走远了,旁边的徐瓦忍不住道。

  “管它呢,咱们只管测量,其他事也不干咱们的事啊!”

  王盐无所谓的说,他向来都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其余的一概不管。

  “那可是一百亩地,一个壮年男人都不一定能开出来呢,就凭她?”

  只见李二双手抱臂,在一旁阴阳怪气道。

  不过王盐并没有没有理会他,只挥了挥手道:

  “行了!这钱先记着,明儿多攒一些,咱们再分了。”

  说完,几人又进凉亭里烤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