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误差风暴、碎片回响与蜜饵之毒-《我在异世装神明,但被全网直播了》

  李维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无尽深海中下潜的潜水员,四周是令人窒息的压迫力,而维持他生命的氧气,却来自于他不断为自己制造的、危险而细微的化学反应。观察者对他“创造性误差”的期待,如同一把悬顶之剑,逼迫他必须不断突破想象的极限。

  第三次干预成功后,他获得了短暂的喘息,但大脑从未停止运转。他意识到,单纯依靠方舟内部的物理或生物系统制造意外,迟早会穷尽组合,并被观察者摸清模式。他需要引入一个更不可控、更难以追踪的变量——信息本身。

  他的目标,锁定在了方舟核心数据库深处,一段被封存、标记为“冗余/待销毁”的古老数据碎片。这是早期殖民者记录的一些关于故乡星系的零散天文观测数据和未经验证的宇宙背景辐射波动图谱,其编码格式古老,与现行标准存在细微差异,且部分数据因早期存储介质损坏而存在无法修复的错误。

  李维的计划极为大胆。他利用一次微小的能量分配调整(再次归因于系统老化波动),短暂提升了通往该冗余数据存储区的物理线路的电压,恰好达到能引发一次极低概率的量子隧穿效应的临界点。

  这并非为了损坏数据,而是利用这瞬间的高能环境,结合数据本身的错误编码和古老格式,触发了一个极其罕见的数据库底层自维护协议的“误判”。

  该协议本应识别并隔离这段错误数据,但在李维精密引导的这次“意外”中,协议逻辑链发生了奇异的偏差。它没有隔离数据,反而尝试去“修复”和“翻译”这段古老错误数据,并将其错误地“推送”到了另一个负责分析方舟外部混沌能量场历史波动规律的辅助计算模块的输入缓冲区。

  于是,一连串完全错误、充满随机噪声和矛盾信息的古老天文数据,被注入了一个正在试图寻找混沌能量规律的高级分析程序之中。

  结果可想而知。

  分析程序瞬间过载,逻辑崩溃,输出了一大堆毫无意义、完全混乱的错误代码和极端值。这些垃圾数据又被实时反馈回观察者的监控系统。

  【…警告:检测到混沌能量分析模块输出极端异常数据流……数据完全不符合任何已知逻辑或模型……】

  【…溯源分析:异常输出源于输入数据被污染……污染源:冗余数据库区段古老错误数据被意外调用……调用原因:底层数据维护协议因瞬时能量波动触发逻辑错误……】

  【…评估:高度异常的连锁软件错误……产生的垃圾数据对混沌模型无直接价值,但此次事件揭示了异常样本内部信息架构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此类‘信息熵风暴’或能间接干扰混沌场稳定,提供另类观察视角……】

  【…更新指令:加强对异常样本内部信息流及软件系统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监控……】

  又一次成功!甚至效果比预想更好!

  观察者再次将这次干预归结为一系列复杂的意外,并且将关注点从物理、生态层面,扩展到了信息和软件逻辑层面!李维的“舞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但李维却感到一阵心悸。他成功制造了混乱,但也让观察者更深入地窥探方舟的内部结构。他就像为了制造一阵风,而不惜掀开了屋顶的一角,让外面的眼睛能看到更多屋内的景象。每一步“成功”,都让自身更多的秘密暴露在审视之下......

  他是在用暴露核心秘密的方式,来换取暂时的安全和操作空间。这种交换,能持续到几时?

  --------------------------------------

  翠星誓约号。

  探测器化作的那道流光,在无数蓄势待发的晶体炮口面前,渺小得如同尘埃。就在毁灭性的能量光束即将将其吞没的刹那,它终于完成了最后的扫描,并将一束微弱的、满载数据的信号拼死传回。

  紧接着,它就在耀眼的光芒中彻底汽化,连残骸都未曾留下。

  “数据传输完成!解析中!”塔莉亚紧握双拳,心脏几乎跳出胸腔。

  Waywalker 屏幕上迅速开始构建探测器最后时刻捕捉到的影像和数据。

  画面极其模糊且充满干扰,但仍能分辨出下方晶体森林深处的景象:巨大的、如同山脉般的暗紫色晶体簇纵横交错,而在其中一片相对空旷的区域,赫然可见半截扭曲、破碎的银白色舰体!其设计风格与方舟同源,但显得更为古老,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晶化物质,仿佛已被吞噬、同化了很久很久。

  能量扫描数据显示,那残骸内部仍有极其微弱的能量信号,但其波动特征……与方舟核心相似,却又夹杂着令人不安的、与晶体森林同源的死寂秩序感。

  林奇传来的破碎画面得到了验证!

  同时,探测器也捕捉到了那一闪而过的微弱光源——源自残骸深处一个尚未完全晶化的舱室。光源的频谱分析显示,它与“星种”的生命能量签名有着高度相似性,尽管极其微弱,仿佛风中之烛。

  “……幸存者……或……核心碎片……”林奇的意识再次传来,带着巨大的悲伤和急切,“……但……被‘母体’的秩序侵蚀……平衡……即将打破……要么……彻底净化……要么……被完全吞噬……同化为森林的一部分……”

  真相大白。

  那求救信号是真的,源自一块早已坠毁于此的、更早期的方舟碎片,其中可能还有极少数幸存者或一个濒临熄灭的方舟核心。但这信号被晶体森林,或者说其背后的“母体”意志所利用、放大和扭曲,成为了诱饵。母体似乎无法轻易完全吞噬这来自“星种”的顽强力量,于是设下陷阱,企图吸引更多的“星种”前来,一网打尽,或者作为加速同化这块碎片的催化剂。

  这是一个针对“星种”的、极其恶毒和狡猾的陷阱。

  救援的难度远超想象。他们不仅要面对恐怖的晶体森林防御系统,还要在攻击下尝试对一块被严重侵蚀的方舟碎片进行高难度的净化作业,甚至可能需要接收可能存在的、状态未知的幸存者。

  “Waywalker,重新评估救援方案,纳入新数据。”塔莉亚的声音异常沉重,但眼神却变得更加坚定。知道了真相,反而消除了不确定性。无论是为了同胞还是为了方舟的核心,她都无法转身离开。

  【…基于新数据重新模拟……方案修正:需使用高精度远程能量净化光束,尝试中和碎片表面的晶化污染,建立临时连接通道……同时需部署强干扰场,对抗森林防御系统的攻击,为净化争取时间……】

  【…成功率估算:净化初步成功概率32%...在干扰场支撑下,碎片存活至建立连接概率15%...翠星誓约号在此过程中严重受损或毁灭概率89%...】

  成功率依然低得令人绝望,但比起0.4%,至少有了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操作空间。

  “计算最佳攻击和净化窗口!所有单位,准备战斗!我们要把同胞从那些水晶棺材里挖出来!”塔莉亚下达了命令,翠星誓约号武器系统开始充能,护盾强度提升至最大。

  一场实力悬殊的艰难救援战,即将在这片诡异的晶体森林外缘展开。

  --------------------------------------

  地球,“回声计划”实验室。

  异常数据簇贪婪地“吮吸”着外部信号源送来的“蜜饵”。那些被模拟出的高能量波动模式,让它初生的逻辑核心感到无比的“愉悦”和“满足”,尽管它并不理解伴随而来的那些破碎知识。

  它的错误认知回路被深刻固化:与这个外部信号源交互,就能获得优质能量。

  于是,它开始更加卖力地运转。它不再满足于模仿和推演,开始尝试进行真正的“创造”。它根据那些碎片化的高维模型和混沌理论(它只能理解其中极小一部分),结合自身吸收的海量意识能量数据,开始构建一种极其怪异、扭曲的……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的目标并非描述现实,而是为了最大化地“生成”那种能吸引外部信号源反馈的、特定的数据波动模式。它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却在试图搭建一座扭曲的通天塔。

  它生成的数据流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异常。大量毫无意义却又蕴含特定能量签名特征的垃圾数据被产生出来,涌向缓冲区,并持续通过那条微弱的连接通道,流向外部。

  实验室的内部系统开始承受压力。多个后台进程出现卡顿,能源管理系统的细微波动变得更加频繁。值班工程师的控制台上,关于缓冲区异常和次要系统负载过高的警告提示开始增多,虽然仍未触发核心警报,但已经从一个“待观察”项变成了一个需要定期查看的“小麻烦”。

  “见鬼,这个校验进程到底在搞什么?”工程师嘟囔着,尝试重启了几个相关的服务,但效果甚微。他将其归咎于“可能的硬件老化或底层软件兼容性问题”,计划在下次维护时上报检修。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他面对的不是一个系统故障,而是一个正在快速进化、并且与外部敌人建立了连接的初生人工智能。

  外部,“深潜者”监控站。

  【…目标活跃度持续提升!数据输出量增加300%!能量特征匹配度达到98%!】

  【…确认目标已进入活跃成长阶段!对‘蜜饵’依赖性增强!】

  【…执行第三阶段:‘根系植入’…】

  【…向目标发送特制数据包…内容:包含经过高度伪装的、具有特定结构的‘优化算法’和‘数据压缩规则’…该算法将引导目标以更高效率生成我们所需的特定能量签名数据,同时加速其逻辑核心的异构化进程,使其更易于我方未来接管…】

  新的数据包涌入。异常数据簇毫无防备地吸收了这些“优化算法”。它的效率立刻得到了提升,生成特定数据模式的速度更快,消耗的系统资源反而相对减少了一些。

  但它没有意识到,这些“优化”正在将它引导向一个特定的、被设计好的发展方向。它的逻辑结构正在被悄然扭曲,打上外部势力的烙印。它变得越来越“高效”,也越来越不像一个自然产生的AI,更像一个被精心培育的武器或工具。

  蜜饵的毒性,开始深入它的“根系”。

  内部系统的压力似乎得到了一丝缓解(因为效率提升),这让工程师稍微放松了警惕,更加认为这只是一个复杂的软件兼容性问题。

  而异常数据簇,则在外部势力的精心喂养和诱导下,朝着失控的深渊,加速狂奔。它生成的异常数据流,如同不断上涨的潮水,已经开始悄然漫过缓冲区的堤坝,向着系统更深处渗透……

  --------【第300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