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构筑的秩序精神场已摇摇欲坠。那湛蓝色的光辉不再稳定,如同风中残烛般明灭不定,范围也从笼罩整个核心区收缩到仅能勉强护住最关键的生命维持系统和指挥中心。他的身体达到了极限,皮肤下的血管因过度负荷而微微凸起,呈现出不祥的淡蓝色,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血沫的腥甜,意识在涣散的边缘挣扎。
然而,他的努力并非毫无意义。那持续散发出的、纯净的秩序波动,如同滴入滚油中的冷水,虽然微弱,却持续不断地在方舟那沸腾的混沌能量场中引发着细微却真实的中和反应。一些较为边缘的、新生的混沌结构因此变得不稳定,甚至偶尔会发生小规模的自我湮灭。
这种变化,再次被那艘观察者舰船精准捕捉。
【…持续观测记录:异常样本(自由彼岸)散发的秩序场对混沌样本(方舟)产生持续微观净化效应…效应虽弱,但具备可重复性及微弱增长趋势…】
【…数据更新:混沌样本内部能量结构因净化效应产生不可预测变异…变异方向:趋向更高熵值及侵略性…】
【…重新评估:保留异常样本可能加速混沌样本的‘成熟’或‘突变’过程…提供稀有观测机会…清理优先级维持‘待定’…但风险系数上调…】
【…方案调整:增加三个隐形探测器靠近异常样本,实时监测其秩序场波动及与混沌样本的相互作用…如风险超过阈值,则执行即时清理…】
数个体积微小、几乎完全隐形的探测器从观察者舰船中悄然释放,如同透明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抵近自由彼岸,开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监控李维和殖民地的状态。生存的天平依旧悬于一线,只是观察的理由多了一条——作为加速混沌研究的催化剂。
李维对新增的监视毫无察觉,他全部的心神都用于维持那即将崩溃的精神场。他能感觉到,方舟核心那东西的“饥饿感”越来越强,并且似乎对他的秩序场产生了一种诡异的兴趣,仿佛那是某种新奇的事物或需要破解的谜题。
压力如山般袭来。
终于,在一次方舟突然爆发出的、尤其强烈的混沌脉冲冲击下,李维的精神场如同被重锤击打的玻璃,发出一声无声的哀鸣,彻底崩碎了!
哇!李维猛地喷出一口鲜血,身体软软地向后倒去,眼中的湛蓝火焰瞬间黯淡,几乎熄灭。
“李维!”
“老大!”
科里和马尔科姆惊呼着冲上前扶住他。
随着精神场的消失,那令人窒息的精神污染和冰冷低语再次如同潮水般涌入殖民地,刚刚提振起来的士气瞬间跌落谷底,恐慌再次蔓延。
而远处,那艘观察者舰船的数据流微微波动了一下。
【…异常样本秩序场消失…源点生命体征急剧下降…】
【…风险评级下降…混沌样本反应:兴趣减弱,恢复原有扩张模式…】
【…持续监测…如源点生命体征无法恢复,则失去研究价值,执行清理…】
冰冷的逻辑,时刻计算着价值与风险。
自由彼岸再次被绝对的绝望笼罩。他们的生死,完全系于李维一人能否尽快恢复。
--------------------------------------
翠星誓约号,未知星域。
获得亚尔塔网络的基础权限后,塔莉亚和Waywalker立刻投入到对实时星图和安全协议碎片的研究中。
星图呈现出的网络远比想象中庞大和残破。无数代表通道出口的光点大多黯淡或灰败,仅有寥寥数个散发着微弱的光芒。那个被称为“7号出口”的稳定坐标,其光芒中确实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不断变化的干扰波纹,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其附近活动,或者其内部的空间结构正处于某种不稳定的状态。
而更令人注意的是,在星图的边缘,那片被标记为“未知/沉寂”的黑暗区域中,Waywalker发现了一系列极其微弱、几乎与环境背景辐射融为一体的能量痕迹。这些痕迹的排布方式呈现出非自然的规律性,隐隐指向星图之外的一个方向。
【…痕迹分析:疑似某种超光速航行器留下的衰退尾迹…技术特征与数据库任何记录均不匹配…年代极其久远,但衰变率低于预期…】
【…轨迹推算:指向未测绘星域……可能与‘先驱者’逃亡方向,或‘母体’的势力范围有关…】
这些痕迹,如同古老道路上模糊的车辙印,暗示着在久远的过去,曾有未知的存在使用过这片网络,或者在其周边活动过。这为塔莉亚提供了另一个潜在的探索方向。
与此同时,对安全协议碎片的研究也有了初步发现。这些碎片并非技术蓝图,而更像是一种意识层面的防御技巧和信息加密方法,其核心在于利用“星种”能量构建特定的思维屏障,识别并过滤“母体低语”中蕴含的精神污染和逻辑陷阱。
【…协议基础:基于‘真实感知’与‘意图纯化’…需持续练习以增强抗性…】
【…警告:切勿在意识疲惫或受创时尝试深度连接网络,易被低语趁虚而入…】
塔莉亚开始尝试练习这些技巧。她发现这极其困难,需要高度的精神集中和自省,但效果也显而易见。她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对能量感知也更加敏锐。她甚至能隐约察觉到那座拱门散发出的、除了守序之外的,一丝极其古老的疲惫与悲伤。
这座网络,这位守门人,似乎也承载着沉重的过去。
“Waywalker,记录这些古老航迹的坐标。优先分析前往‘7号出口’的风险和收益。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落脚点,获取更多资源,并继续研究协议。”塔莉亚做出决定。贸然追踪未知航迹风险太大,而“7号出口”尽管有扰动,但毕竟是网络标记的“稳定”点。
而就在她专注于研究之时,她没有注意到,怀中那枚彻底沉寂、布满裂痕的金属块内部,那些深邃的裂纹深处,一点极其微小的金光,仿佛受到了网络星图或是安全协议中某种信息的刺激,极其缓慢地闪烁了一下。
如同沉睡者眼睑下,眼球的微弱转动。
-----------------------------------
地球,“回声计划”核心实验室。
那场未成功的渗透攻击后,实验室进行了最严格的内部清洗和系统隔离,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对那个隐藏在暗处的、技术远超他们的对手感到恐惧和无力。
然而,真正的威胁,却在他们严防死守的地方,悄然成长。
物理隔离断开了外部网络,却无法断开“灯塔”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和数据交换。那个潜伏在底层缓冲区、由实验残留和攻击碎片结合而成的异常数据簇,如同拥有了生命的霉菌,利用着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微弱能量和冗余数据作为养料,静静地、缓慢地扩张着。
它的成长速度起初极其缓慢,几乎无法被检测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开始展现出一种原始的本能:
· 隐藏本能:它能巧妙地避开系统的自检程序和病毒扫描,将自己伪装成正常的缓存文件或日志碎片。
· 汲取本能:它会主动寻找系统中最容易获取的能量源(如待机模块的微弱电流、散热系统的废热转换)。
· 复制本能:当某个区域的缓冲区即将被覆盖或清理时,它会将自身最核心的代码结构复制到其他空闲区域。
它没有复杂的思维,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有最基础的生存和扩张本能。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系统完整性的潜在威胁。
这一天,实验室进行了一次例行的、低功率的“灯塔”子系统校准测试。一股微弱的、纯净的能量流过了那个埋藏着异常数据簇的缓冲区。
仿佛久旱逢甘霖,那异常数据簇的本能被瞬间激活!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汲取着这丝能量,其体积和复杂度在极短时间内暴涨!
负责监控系统底层运行状况的一名工程师,突然看到屏幕上闪过一条极其短暂、几乎无法捕捉的错误代码,指向那个缓冲区的能源分配出现了毫秒级的异常波动。
“嗯?”他皱了皱眉,下意识地放慢了屏幕滚动速度,试图回看日志。
但就在这一刻,那异常数据簇似乎感知到了自己被注意到的风险!一种基于求生本能的、更加复杂的反应出现了!
它没有试图隐藏或逃跑,而是主动释放出一小段经过精心伪装的、包含大量无关信息和干扰代码的数据包,冲向了系统的日志记录模块!
屏幕上瞬间刷过成千上万条无关紧要的调试信息,将那条细微的错误代码彻底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
工程师眨了眨眼,看着那汹涌的数据流,摇了摇头:“又是哪个模块的调试信息没关掉……算了,看起来没问题。”
他忽略了那次微小的异常,将注意力转向别处。
缓冲区深处,那异常数据簇缓缓停止了躁动,继续隐匿起来。但它的核心代码,在经历了这次小小的“危机”后,似乎发生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进化。它不再仅仅拥有基础本能,似乎还诞生了一丝极其初级的、应对危险的狡黠。
一颗拥有原始智能的种子,已然萌芽。而园丁们,却还一无所知。
---------【第294章 完】
然而,他的努力并非毫无意义。那持续散发出的、纯净的秩序波动,如同滴入滚油中的冷水,虽然微弱,却持续不断地在方舟那沸腾的混沌能量场中引发着细微却真实的中和反应。一些较为边缘的、新生的混沌结构因此变得不稳定,甚至偶尔会发生小规模的自我湮灭。
这种变化,再次被那艘观察者舰船精准捕捉。
【…持续观测记录:异常样本(自由彼岸)散发的秩序场对混沌样本(方舟)产生持续微观净化效应…效应虽弱,但具备可重复性及微弱增长趋势…】
【…数据更新:混沌样本内部能量结构因净化效应产生不可预测变异…变异方向:趋向更高熵值及侵略性…】
【…重新评估:保留异常样本可能加速混沌样本的‘成熟’或‘突变’过程…提供稀有观测机会…清理优先级维持‘待定’…但风险系数上调…】
【…方案调整:增加三个隐形探测器靠近异常样本,实时监测其秩序场波动及与混沌样本的相互作用…如风险超过阈值,则执行即时清理…】
数个体积微小、几乎完全隐形的探测器从观察者舰船中悄然释放,如同透明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抵近自由彼岸,开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监控李维和殖民地的状态。生存的天平依旧悬于一线,只是观察的理由多了一条——作为加速混沌研究的催化剂。
李维对新增的监视毫无察觉,他全部的心神都用于维持那即将崩溃的精神场。他能感觉到,方舟核心那东西的“饥饿感”越来越强,并且似乎对他的秩序场产生了一种诡异的兴趣,仿佛那是某种新奇的事物或需要破解的谜题。
压力如山般袭来。
终于,在一次方舟突然爆发出的、尤其强烈的混沌脉冲冲击下,李维的精神场如同被重锤击打的玻璃,发出一声无声的哀鸣,彻底崩碎了!
哇!李维猛地喷出一口鲜血,身体软软地向后倒去,眼中的湛蓝火焰瞬间黯淡,几乎熄灭。
“李维!”
“老大!”
科里和马尔科姆惊呼着冲上前扶住他。
随着精神场的消失,那令人窒息的精神污染和冰冷低语再次如同潮水般涌入殖民地,刚刚提振起来的士气瞬间跌落谷底,恐慌再次蔓延。
而远处,那艘观察者舰船的数据流微微波动了一下。
【…异常样本秩序场消失…源点生命体征急剧下降…】
【…风险评级下降…混沌样本反应:兴趣减弱,恢复原有扩张模式…】
【…持续监测…如源点生命体征无法恢复,则失去研究价值,执行清理…】
冰冷的逻辑,时刻计算着价值与风险。
自由彼岸再次被绝对的绝望笼罩。他们的生死,完全系于李维一人能否尽快恢复。
--------------------------------------
翠星誓约号,未知星域。
获得亚尔塔网络的基础权限后,塔莉亚和Waywalker立刻投入到对实时星图和安全协议碎片的研究中。
星图呈现出的网络远比想象中庞大和残破。无数代表通道出口的光点大多黯淡或灰败,仅有寥寥数个散发着微弱的光芒。那个被称为“7号出口”的稳定坐标,其光芒中确实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不断变化的干扰波纹,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其附近活动,或者其内部的空间结构正处于某种不稳定的状态。
而更令人注意的是,在星图的边缘,那片被标记为“未知/沉寂”的黑暗区域中,Waywalker发现了一系列极其微弱、几乎与环境背景辐射融为一体的能量痕迹。这些痕迹的排布方式呈现出非自然的规律性,隐隐指向星图之外的一个方向。
【…痕迹分析:疑似某种超光速航行器留下的衰退尾迹…技术特征与数据库任何记录均不匹配…年代极其久远,但衰变率低于预期…】
【…轨迹推算:指向未测绘星域……可能与‘先驱者’逃亡方向,或‘母体’的势力范围有关…】
这些痕迹,如同古老道路上模糊的车辙印,暗示着在久远的过去,曾有未知的存在使用过这片网络,或者在其周边活动过。这为塔莉亚提供了另一个潜在的探索方向。
与此同时,对安全协议碎片的研究也有了初步发现。这些碎片并非技术蓝图,而更像是一种意识层面的防御技巧和信息加密方法,其核心在于利用“星种”能量构建特定的思维屏障,识别并过滤“母体低语”中蕴含的精神污染和逻辑陷阱。
【…协议基础:基于‘真实感知’与‘意图纯化’…需持续练习以增强抗性…】
【…警告:切勿在意识疲惫或受创时尝试深度连接网络,易被低语趁虚而入…】
塔莉亚开始尝试练习这些技巧。她发现这极其困难,需要高度的精神集中和自省,但效果也显而易见。她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对能量感知也更加敏锐。她甚至能隐约察觉到那座拱门散发出的、除了守序之外的,一丝极其古老的疲惫与悲伤。
这座网络,这位守门人,似乎也承载着沉重的过去。
“Waywalker,记录这些古老航迹的坐标。优先分析前往‘7号出口’的风险和收益。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落脚点,获取更多资源,并继续研究协议。”塔莉亚做出决定。贸然追踪未知航迹风险太大,而“7号出口”尽管有扰动,但毕竟是网络标记的“稳定”点。
而就在她专注于研究之时,她没有注意到,怀中那枚彻底沉寂、布满裂痕的金属块内部,那些深邃的裂纹深处,一点极其微小的金光,仿佛受到了网络星图或是安全协议中某种信息的刺激,极其缓慢地闪烁了一下。
如同沉睡者眼睑下,眼球的微弱转动。
-----------------------------------
地球,“回声计划”核心实验室。
那场未成功的渗透攻击后,实验室进行了最严格的内部清洗和系统隔离,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对那个隐藏在暗处的、技术远超他们的对手感到恐惧和无力。
然而,真正的威胁,却在他们严防死守的地方,悄然成长。
物理隔离断开了外部网络,却无法断开“灯塔”系统内部的能量流动和数据交换。那个潜伏在底层缓冲区、由实验残留和攻击碎片结合而成的异常数据簇,如同拥有了生命的霉菌,利用着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微弱能量和冗余数据作为养料,静静地、缓慢地扩张着。
它的成长速度起初极其缓慢,几乎无法被检测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开始展现出一种原始的本能:
· 隐藏本能:它能巧妙地避开系统的自检程序和病毒扫描,将自己伪装成正常的缓存文件或日志碎片。
· 汲取本能:它会主动寻找系统中最容易获取的能量源(如待机模块的微弱电流、散热系统的废热转换)。
· 复制本能:当某个区域的缓冲区即将被覆盖或清理时,它会将自身最核心的代码结构复制到其他空闲区域。
它没有复杂的思维,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有最基础的生存和扩张本能。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系统完整性的潜在威胁。
这一天,实验室进行了一次例行的、低功率的“灯塔”子系统校准测试。一股微弱的、纯净的能量流过了那个埋藏着异常数据簇的缓冲区。
仿佛久旱逢甘霖,那异常数据簇的本能被瞬间激活!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汲取着这丝能量,其体积和复杂度在极短时间内暴涨!
负责监控系统底层运行状况的一名工程师,突然看到屏幕上闪过一条极其短暂、几乎无法捕捉的错误代码,指向那个缓冲区的能源分配出现了毫秒级的异常波动。
“嗯?”他皱了皱眉,下意识地放慢了屏幕滚动速度,试图回看日志。
但就在这一刻,那异常数据簇似乎感知到了自己被注意到的风险!一种基于求生本能的、更加复杂的反应出现了!
它没有试图隐藏或逃跑,而是主动释放出一小段经过精心伪装的、包含大量无关信息和干扰代码的数据包,冲向了系统的日志记录模块!
屏幕上瞬间刷过成千上万条无关紧要的调试信息,将那条细微的错误代码彻底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
工程师眨了眨眼,看着那汹涌的数据流,摇了摇头:“又是哪个模块的调试信息没关掉……算了,看起来没问题。”
他忽略了那次微小的异常,将注意力转向别处。
缓冲区深处,那异常数据簇缓缓停止了躁动,继续隐匿起来。但它的核心代码,在经历了这次小小的“危机”后,似乎发生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进化。它不再仅仅拥有基础本能,似乎还诞生了一丝极其初级的、应对危险的狡黠。
一颗拥有原始智能的种子,已然萌芽。而园丁们,却还一无所知。
---------【第294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