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朝堂局势-《辅佐汉室,重振三国》

  右丞相府,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

  陆瑁脱下了朝服,换上了一身寻常的布衣,坐在那间熟悉的书房里,亲手烹着一壶茶。

  茶香,袅袅升起,驱散了书房里,最后一丝从南中带回来的,血腥气。

  他的对面,坐着的,是他的妻子,关凤。

  关凤看着丈夫那明显消瘦了的脸庞,眼中满是心疼。她为陆瑁斟上一杯热茶,轻声说道:“夫君,你这又是何苦。明明是泼天的功劳,却要自己揽下这所有的骂名。”

  陆瑁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凤儿,你不懂。”

  “有时候,骂名,比美名,更有用。”

  “美名,会让人敬你,爱你。但骂名,会让人,怕你。”

  “对于一个想要掌控全局的执棋人来说,‘怕’,远比‘爱’,更可靠。”

  关凤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她虽然不懂这些朝堂上的权谋,但她知道,她的丈夫,正在做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大事。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疲惫的时候,为他沏一壶热茶。

  “只是……”关凤的脸上,露出一丝担忧,“你将政务都交给了费祎和董允,就不怕,他们趁机……”

  “无妨。”陆瑁摆了摆手,脸上带着一丝莫测的笑意,“这盘棋,我刚刚落下最关键的一子。现在,需要时间,让棋盘上的各方,都消化一下,适应一下新的局势。”

  “我这三个月,名为思过,实为静观其变。”

  “我要看一看,我不在的时候,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谁会跳出来,谁又会选择沉默。”

  “而且……”陆瑁的目光,投向了书房的门口,“我也需要一点时间,来陪一陪,一个很重要的人。”

  关凤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只见书房的门口,一个瘦弱的少年,正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儒衫,怀中,抱着一卷书。他的眼神,清亮而执着,就那么静静地,看着陆瑁。

  正是,诸葛瞻。

  他不知道在那里站了多久。

  “思远,进来吧。”陆瑁微笑着,向他招了招手。

  诸葛瞻这才迈步,走进书房。他先是对着关凤,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见过,师母。”

  然后,他走到陆瑁的面前,将怀中的书卷,放在了桌案上。

  那不是书,而是一副地图。

  一副,被他用朱笔,重新描绘过的,南中地图。

  地图上,姜维的阳谋,向宠的离间,以及陆瑁那条千里奔袭的血色路线,被清清楚楚地,标注了出来。

  陆瑁看着这幅地图,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看懂了?”

  “看懂了一些。”诸葛瞻点了点头,他的声音,比一个月前,沉稳了许多,“陆伯伯,你赢了。赢得,很漂亮。”

  “但是……”少年的眼中,露出一丝困惑,“孩儿不明白。你明明可以有更温和的,像我父亲那样的方式。为什么,要选择最残酷的这一种?”

  这个问题,很尖锐。

  关凤的脸色,微微一变。

  陆瑁却笑了。他示意诸葛瞻,坐到自己的身边。

  “思远,我问你,当年我七擒孟获,用了多久?”

  诸葛瞻想了想,答道:“历时半年有余。”

  “那我这次,用了多久?”

  “……不足一月。”

  “那当年我班师之后,南中真正安稳了吗?”陆瑁继续问道。

  诸葛瞻沉默了。

  “我明白了。”诸葛瞻低声说道,“陆伯伯用的是王道,以德服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但,耗时日久,且根基不稳,易反复。”

  “而下载乃,用的是霸道,以力压人,如雷霆风暴,摧枯拉朽。虽手段酷烈,但,去根彻底,可保长久。”

  “说得好。”陆瑁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摸了摸诸葛瞻的头,“思远,你记住。王道,与霸道,本身,并无高下之分。它们都只是,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而已。”

  “一个好的医者,不仅要会用温补的药,也要敢下虎狼之剂。”

  “当年我的使命,是延续大汉的国祚,稳固益州的根基。所以,我需要用王道,来凝聚人心。”

  “而现在的我……”陆瑁的眼中,闪过一丝锋锐的光芒,“我是大汉的‘开拓之刃’。我的使命,不是守成,是进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整合所有力量,去完成已故先帝、我岳父、张三叔、子龙和你父亲,未竟的事业!”

  “所以,我没有时间,去慢慢地‘春风化雨’。”

  “我需要,也只能,选择霸道。”

  这番话,彻底颠覆了诸葛瞻过去十几年,从他父亲那里,学来的一切。

  他看着眼前的陆瑁,这个被世人称为“魔鬼”的男人,心中,却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崇拜。

  他终于明白,陆伯伯,不是在否定他的父亲。

  而是在用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方式,来继承,他父亲的遗志。

  “伯伯,我……我想学。”诸葛瞻抬起头,眼神灼灼地看着陆瑁。

  “你想学什么?”

  “我想学,如何,当一个‘医者’。”少年一字一顿地说道,“一个,既会用温补之药,也敢下虎狼之剂的,真正的医者。”

  陆瑁看着少年那张,与故友如此相像,却又多了几分坚毅与锐气的脸,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一颗未来的种子,已经在他的手中,生根发芽。

  “好。”

  “从明天起,这三个月,你就留在这里。”

  “我教你,读史,观势、兵法,以及……”

  “武艺。”

  先丞相诸葛亮的离去,在蜀汉的朝堂之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即便有陆瑁的强势崛起和天子刘禅的日渐成熟,这片真空也必然会催生出新的格局。

  如今的朝堂,随着各方势力的重新洗牌,已悄然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其一,是以大司马蒋琬、尚书令费祎、御史大夫董允为首的“丞相派”。他们是诸葛亮最正统的继承人,是国家行政体系的基石。他们遵循着先丞相的遗志,主张休养生息,稳固内政,对于统一天下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其二,是以大将军姜维为首的“武将派”。这是朝堂之上最锐利的声音。姜维在中央,遥领雍凉;武关,有孤傲的猛虎魏延;雍凉有庞德与马超之弟马岱。

  其三,便是以光禄大夫谯周为首的“益州派”。他们代表着益州本土士族的利益,历经了刘焉、刘璋、刘备三个时代。他们对连年的战争感到厌倦,更担心外来荆州集团的势力会无限膨胀,损害本土的利益。

  而陆瑁,则是一个超然于三派之外的,独特存在。

  东三郡的张苞与荆州的关兴,这两位手握重兵的新生代将领,却毫无疑问地,属于他们的“姐夫”陆瑁。先辈的桃园之义,延续到了第二代。因陆瑁娶了关羽之女,加之关平阵亡,使得无论是关家还是张家,都对陆瑁这位“姐夫”敬重有加,视其为家族的半个主心骨。这份情谊,超越了单纯的政治派系。

  因此,陆瑁就像一颗定海神针,游离于三派之间,却又对三派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他唯一且绝对效忠的对象,只有龙椅上的天子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