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汉军反攻-《辅佐汉室,重振三国》

  魄渠,并没有跟着他哥哥一起南下。

  他知道,一切都完了。回去,只是死路一条。

  他收拢了身边仅剩的千余名亲信,选择了另一条路——向东逃窜。他想逃进东边茫茫的大山里,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然而,当他带着残兵败将,逃至一处名为“蛇盘谷”的隘口时,前方的道路,却被一支突然出现的军队,给堵死了。

  那支军队,人数并不多,大约两三千人。他们的旗帜,魄渠从未见过,是一个图腾般的“蜻蛉”图案。

  为首的大将,身材高大,面容冷峻,手持一柄开山大斧,正是蜻蛉部落的首领,鄂焕。

  “鄂焕!”魄渠看清来人,又惊又怒,“你……你竟敢背叛我们!投靠汉人!”

  鄂焕看着眼前这个丧家之犬般的男人,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魄渠,良禽择木而栖。你与你那愚蠢的兄长,妄图挑战大汉天威,本就是自寻死路。我鄂焕,可不想给你们陪葬。”

  “你……”魄渠气得浑身发抖。

  “陆丞相有令。”鄂焕缓缓举起了手中的大斧,指向魄渠,“降者,不杀。反抗者,就地格杀!”

  “跟我谈条件?你也配!”魄渠被彻底激怒了,他拔出弯刀,嘶吼道,“勇士们,跟他们拼了!杀出一条血路!”

  残存的叛军,发起了最后的困兽之斗。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士气正盛,以逸待劳的蜻蛉部落。

  更何况,在他们的身后,大地,开始剧烈地颤抖。

  “轰隆隆——”

  那是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的声音!

  魄渠绝望地回过头。

  只见隘口的另一端,一面斗大的“姜”字帅旗,正迎风招展,如同从天而降的死神。

  黑色的铁甲洪流,已经堵死了他们所有的退路。

  前有饿狼,后有猛虎。

  魄渠惨笑一声,扔掉了手中的弯刀。

  他知道,他连做个亡命徒的资格,都没有了。

  当姜维押着魄渠,张嶷带着残部,与鄂焕的军队,在巂州城外,正式会师的时候。

  这场南中之乱,实际上,已经宣告结束。

  他们清点着战场,收拢着俘虏,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如梦似幻的不真实感。

  太快了。

  一切发生得太快了。

  前几天,他们还被十万大军围困,濒临绝境。

  转眼间,樯橹灰飞飞烟灭。

  而创造这一切奇迹的人,却始终没有出现。

  直到三天后。

  一支军队,从西边的哑巴林里,缓缓地走了出来。

  当姜维和张嶷,看到这支军队时,他们都愣住了。

  那简直,不能称之为军队。

  五千人,回来的,不足四千。

  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形同野人,身上混合着泥土、血污和草木的汁液。每个人的脸上,都刻满了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疲惫与沧桑。他们的眼神,空洞而麻木,仿佛刚刚从地狱的尽头,跋涉归来。

  但这支军队,却又散发着一股令人心悸的,铁血煞气。

  那是在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亲手缔造了一场毁灭之后,才能拥有的,独属于百战精兵的,骄傲与冷酷。

  而走在这支军队最前方的,正是他们的统帅。

  右丞相,陆瑁。

  他也同样狼狈,身上的袍服早已被荆棘划得破破烂烂,脸上也带着几道血痕。但他的腰杆,却挺得笔直,他的步伐,依旧沉稳。

  他一步一步,走到了众人的面前。

  “丞相!”

  姜维、张嶷,以及所有汉军将领,不约而同地,单膝跪地!

  这一次,他们的跪拜,没有任何的勉强,没有任何的客套。

  而是发自内心的,最纯粹的,敬畏!

  他们看着眼前的陆瑁,仿佛在看一尊行走在人间的神魔。

  “都起来吧。”

  陆瑁的声音,沙哑得厉害,但依旧平静。

  他扶起了离他最近的张嶷,看着他手臂上的伤,和那张苍老了十岁的脸,轻轻地叹了口气。

  “伯岐,辛苦你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张嶷这个流血不流泪的铁汉,瞬间红了眼眶。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陆瑁又看向姜维,赞许地点了点头:“伯约,你做的很好。诱敌之策,你执行得天衣无缝。”

  姜维的脸上,露出一丝愧色:“丞相谬赞。维,只是按计行事。若无丞相这神来一笔,维,怕是早已成了孤军。”

  陆瑁笑了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了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的魄渠,以及他那死不瞑目的兄长,冬逢的尸体上。

  冬逢没能逃回家。他在半路上,便被另一支赶来“勤王”的部落,给截杀了。墙倒众人推,世态炎凉,莫过于此。

  陆瑁缓缓走到魄渠面前,蹲下身,与他对视。

  魄渠看着这张年轻得过分的脸,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他终于见到了这个,只用了一道狼烟,就葬送了他一切的男人。

  “你……你究竟……是人是鬼?”他颤声问道。

  “我是来跟你们,算账的人。”陆瑁的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一件家常。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所有的汉军将领,以及那些被召集而来的,归顺部落的首领,包括鄂焕。

  “传我将令!”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临时搭建起来的帅台。

  “其一!叛首冬逢、魄渠,兄弟二人,罪大恶极,枭首示众!传首南中各部,以儆效尤!”

  “其二!苏祁部落,助纣为虐,死不悔改,理当灭族!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大汉亦非嗜杀之邦。凡苏祁部落之男丁,年十五以上者,尽数贬为官奴,送往汉中,修筑城防,以赎其罪!其女眷、幼童,分赏给此战有功的各部落!”

  这一条命令,让所有归顺的部落首领,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太狠了!

  这等于,是让苏祁这个部落,从南中的版图上,被彻底抹去!男丁被抽走,血脉被冲散,不出三代,世上再无苏祁人!

  相比之下,直接屠杀,反而显得“仁慈”了。

  所有首领,看着陆瑁的眼神,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而陆瑁,却仿佛没有看到他们的表情,继续宣布着他的第三条命令。

  “其三!”他的目光,落在了鄂焕等人的身上,“蜻蛉邑君鄂焕,及诸位首领,深明大义,阵前反正,功不可没!此战缴获之一切钱粮、牛羊,由尔等自行分之!另,我已上奏天子,正式册封诸位为大汉之将军、邑君!你们的土地、族人,将永远受到大汉的庇护!”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那声音,如同腊月的寒风。

  “但是,丑话说在前面。”

  “从今日起,南中,必须有一个新的规矩。”

  “所有部落,无论大小,其首领继承,必须得到长安的册封,方为有效!”

  “所有部落,每年,必须向朝廷,缴纳固定的赋税!”

  “所有部落之间,若有争端,不得私斗!必须上报郡守,由大汉的律法,来裁决!”

  “这,是我大汉的底线!”

  陆瑁的目光,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刮过每一个部落首领的脸。

  “谁,赞成?谁,反对?”

  偌大的帅台之下,鸦雀无声。

  赞成?这意味着,他们将彻底放弃自己的独立性,成为大汉真正意义上的,臣民。

  反对?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瞥向了那具还在流血的,冬逢的尸体。

  许久,鄂焕第一个,走上前来,单膝跪地。

  “我蜻蛉部落,愿永为大汉藩篱!谨遵,丞相号令!”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很快,所有的部落首领,都跪伏在了陆瑁的脚下。

  他们被陆瑁那“胡萝卜加大棒”的铁血手腕,彻底折服了。

  他们终于明白,眼前的这个男人,与当年的诸葛亮,是完全不同的。

  诸葛亮,是以德服人,他要的是你的心。

  而陆瑁,他根本不在乎你的心服不服。

  他要的,是你的命,在我的手里。

  你要么,跪着,当一条富贵的狗。

  要么,就站着,死。

  没有第三条路。

  南中平定的捷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了长安。

  当刘禅在太极殿上,念完那份由陆瑁亲笔书写,却由姜维润色的捷报时。

  满朝文武,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右丞相威武!”

  “大汉威武!”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看不懂这背后那环环相扣的毒计。他们只知道,丞相出征不到一月,便将一场看似糜烂的十万之乱,彻底平定!

  这是何等惊天动地的伟业!

  刘禅坐在龙椅之上,紧紧地握着那卷竹简,心中涌起的,却是比所有人都更加复杂的情绪。

  他看得懂。

  因为,陆瑁在捷报的最后,附上了一封只给他一人看的,密信。

  信中,陆瑁毫不避讳地,将自己如何行险,如何分化,如何用一场大火来动摇敌军军心,最后如何用雷霆手段来重塑南中秩序的过程,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

  信的最后,只有一句话。

  “臣,为陛下,扫清了南方的庭院。但庭院之内,沾染血污,非帝王之圣洁所能容。待臣归来,请降旨,申斥臣之暴行,以安天下,以收人心。所有罪责,由臣一人,担之。”

  刘禅看着那一行字,眼眶,再一次湿润了。

  他缓缓地站起身,对着南方,那个看不见的方向,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丞相……”

  右丞相府。

  诸葛瞻,正站在一副巨大的地图前。

  他每天都来,对着这幅地图,一看就是一整天。

  他用稚嫩的手指,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南中那片广袤的土地。

  当南中平定的消息传来时,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欢呼。

  他只是从信使的口中,打探到了,陆瑁那支奇兵,所走的,大致路线。

  然后,他踮起脚,拿起一支笔,颤颤巍巍地,在地图上,将那条穿越了“哑巴林”,直插苏祁祖地的,死亡行军路线,给画了出来。

  他画得很慢,很认真。

  画完之后,他退后几步,看着地图上,那三道代表着陆瑁完整计策的,朱红色的线条。

  一道,是姜维的阳谋。

  一道,是向宠的阴谋。

  而最后一道,是陆瑁亲手画下的,那条最不起眼,却又最致命的,血色直线。

  少年看着那条线,久久地,一言不发。

  他仿佛能看到,那片原始丛林中的瘴气与毒蛇。

  他仿佛能闻到,苏祁河谷那冲天火光中,烧焦的味道。

  他仿佛能听到,那些部落首领,跪在陆瑁脚下时,颤抖的声音。

  他的小脸,在烛火的映照下,显得有些苍白。那双酷似其父的清亮眼眸中,曾经的迷茫与悲伤,已经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他这个年纪,本不该有的……

  深沉与明悟。

  他终于明白了,陆瑁在出征前,对他说的那些话。

  “你要学的,不是如何活在你父亲的影子里,而是如何,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

  他的父亲,走的是一条“王道”之路。

  而他的陆伯伯,走的,是一条“霸道”之路。

  哪一条,才是对的?

  少年不知道。

  但他知道,这个世界,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要残酷,也要……精彩得多。

  他缓缓地,伸出自己的小手,在那张巨大的地图上,轻轻地,按了下去。

  仿佛,想要将这整个天下,都握在自己的掌中。

  一个属于诸葛武侯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而一个属于陆瑁,也或许,属于更多人的,崭新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