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救灾-《重生隋太子从绝境逆袭成大隋武帝》

  永乐宫中,正见皇后云韵跪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求祖宗保佑我山西的百姓能够安稳度过旱灾,保佑大隋兴盛,保佑陛下龙体康健……”

  云韵双手合十,虔诚至极。

  她身着素色长衫,长发挽起,一张秀美的脸庞上满是虔诚之色。

  杨勇进来,云韵并未察觉,依旧念念有词。

  杨勇轻手轻脚地走到云韵身旁,喊了一声:“皇后。”

  云韵一怔,转头看见是杨勇,连忙起身,“陛下,您来了。”

  杨勇微微点头,看着云韵那张美丽的脸庞,心中一阵感慨。

  “皇后,您受苦了。”杨勇轻声说道。

  云韵摇摇头,“陛下,这是臣妾该做的。只要您能安稳,臣妾就放心了。”

  杨勇看着云韵的眼睛,心中一阵感动。

  他轻轻拉起云韵的手,“走吧,我们回养心殿。”

  云韵点点头,起身跟杨勇离开了永乐宫。

  两人一路走着,云韵突然开口问道:“陛下,您今天朝会如何?”

  杨勇轻叹一声,眉头微微皱起,“情况不容乐观啊!”

  云韵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担忧,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陛下,不必太过忧虑,我大隋上下团结一心,定能度过难关。”

  杨勇看着云韵,从她的眼神中感受到了鼓励,心情好了不少。

  他微微点头,“有你在,朕很安心。”

  云韵微微一笑,两人继续向前走去。

  ……

  山西平阳郡的土地,已被烈日炙烤得如同龟裂的陶片。

  正午的日头悬在头顶,毒辣的光线刺得人睁不开眼,空气中弥漫着尘土与枯草混合的焦糊味。

  村口的老槐树下,十几个面黄肌瘦的村民围坐在干裂的土地上,眼神空洞地望着远处干涸的河床。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正用破布蘸着瓦罐里最后一点浑浊的泥水,试图喂给怀里嘴唇干裂的孩子,可孩子只是虚弱地张了张嘴,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爹,娃快不行了……”妇人的声音嘶哑,泪水早已流干,眼眶只剩下两个深深的黑窟窿。男人蹲在一旁,双手插进乱蓬蓬的头发里,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不远处,几个孩子趴在地上,有气无力地舔着地上的湿泥,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丝水分。

  “快看!是官差!”有人突然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微弱的希望。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正朝着村子赶来,为首的是一面“隋”字大旗。

  “是朝廷的队伍!”村长看到旗帜,激动得浑身发抖,“事朝廷派人来救咱们来了吗?”

  已经饿的没力气的村民们听到消息后,似乎有了一丝生气。

  一间草屋内,一个村妇对着躺在土炕上的男人说道:“当家的!朝廷来人发粮来了!咱们快去瞅瞅!晚了可能就没粮了!”

  “走!去瞅一眼!” 村民赵老四连忙起身,利索地从炕上爬起来,鞋都没穿,就这样赤着脚向村头跑去。

  队伍越来越近,为首的正是汉王杨谅。

  他身着轻便铠甲,脸上沾满了尘土,显然是一路奔波而来。

  杨谅带着队伍到了村头,看着眼前饿殍遍地的景象,眉头紧锁。

  旱灾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严重一些,村头空地上,村民们如同行尸走肉般站在那里,用一双双麻木绝望中又透露出一丝希冀的眼神看向他。

  这令他心中一阵刺痛。

  杨谅连忙翻身下马,高声下令:“快!把水和干粮先分给他们,另外,再支两口大锅,煮好了米汤,挨家挨户分发下去!快去!”

  “是!”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打开随身携带的水囊和粮袋,朝着村民走去。

  “大家不要急,排好队,人人都有份!”杨谅的声音温和却有力,“大家受苦了,陛下和朝廷得知消息后,立即派我来给大家送粮食和水,还会帮大家找水源,咱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当地的官员也扯着嗓子附和道:“是啊!这是咱们山西的汉王殿下,他来救咱们来啦!”

  村民们起初还有些犹豫,毕竟这些年官府的盘剥让他们心有余悸。

  但当第一个老人颤抖着接过水囊和粮食,喝到第一口清水,吃到第一口干粮时,他激动得老泪纵横,“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多谢汉王殿下!多谢陛下!陛下圣明啊!”

  有了第一个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上前,有序地领取水和粮食。

  一时间,感谢声、哭泣声交织在一起,在干涸的村庄里回荡。

  杨谅走到那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面前,亲自将一块干粮递到她手中,又让士兵取来干净的水。

  “快给孩子喝点水,吃点东西。”他轻声说道。

  妇人接过东西,泣不成声:“多谢官爷,多谢官爷……”她连忙将干粮掰碎,泡在水里,一点点喂给孩子。

  孩子起初还没反应,过了一会儿,终于慢慢张开嘴,吞咽起来。

  妇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汉王殿下,前面几个村子的情况也差不多,粮食和水都快分发完了。”一个随从上前禀报。

  杨谅点头:“继续往前走,不能落下一个村子。另外,派人去通知各郡县官员,让他们全力配合赈灾,若有克扣粮草、贪赃枉法、逼迫百姓的官吏及人员,本王必将严惩不贷!”

  “是!”

  杨勇担心有地主、富商甚至官员趁此机会以恶劣手段逼迫百姓,卖儿卖女,贱卖田地等情况发生,临行前,特地给了杨谅一道旨意,若遇到此类事件发生,一旦核实,可先斩后奏。

  因此早在来山西的路上,杨谅已经安排专办此事的官员,带兵前往山西各县各村查探有无此类情况。

  各路官员下去之后,发现的确有不少地方出现这种情况。

  官吏们查明真相后,立即法办了欺压百姓的地主恶霸、贪官污吏。

  将他们绳之以法,一网打尽,将非法所得归还百姓们。

  各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