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的招揽计划-《重生隋太子从绝境逆袭成大隋武帝》

  我心里想着这些,耳边传来父皇的声音,“勇儿,今日就先到这里吧,朕改日再和你聊。”

  我看着神色有些劳累的父皇,恭敬回道:“是,父皇。”

  回去的路上,我不断回想着杨坚说的那些话。

  帝王之术,果然深奥无比。

  隋朝作为一个历史上短暂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

  而我作为一个穿越者,如果不像杨广那样“作死”的话,隋朝应该可以延续多久呢?

  开皇年九月三日,隋文帝下旨,封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命其当月启程前往江都,不得延误。

  同时下旨,令太子监国,高颎升任尚书令,总览全局。

  历朝历代的帝王到了晚年,都要为储君铺路。

  如今朝堂内,关陇贵族集团势力庞大,必须要挑个人出来,和他们打擂台。

  高颎出身于渤海高氏,是山东士族的代表人物,和关陇贵族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

  他在朝堂二十年,政治智慧和手腕颇高,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之前,他也一直是支持我的,所以把他安在尚书令位置上,未来可以给我保驾护航。

  父皇真是贴心呐!!

  当然,有些糊涂蛋皇帝除外,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宣读旨意过后,我大为欣喜!

  太好了!我的太子之位终于稳了!

  我稍稍松口气,“杨广这厮,终于要滚蛋了!这厮在大兴一天,我就要时刻防备着他搞事情。”

  接下来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我必须迅速组建起自己的班底。

  不管哪个朝代,要想成就大事,离不开各式各样的人才!

  之前列的几个人都是我精挑细选必须拿下的人物。

  他们有的在朝中,有的则在地方,现在就可以开始,一个一个接触纳入麾下了。

  想到这里,心中不由得兴奋起来。

  什么?你说这些人不愿意来怎么办?

  除非他跑到番邦四夷去躲起来,本太子看中的人,绑也给他绑到大兴来!

  杨广则大惊失色,他跑到独孤皇后处不停地哭诉,嘴上说着不忍离开母亲,想在母后膝下尽孝,其实是想拖延时间赖着不走。

  但独孤皇后此次没有按照往常性子那般心软,也没去父皇那里为杨广说话,“既然是你父皇的旨意,你还是准备一下,去江都吧!”

  杨广听后,大受打击,他知道如今不同往日,因为他干出的事儿,所以母后不再庇护和宠爱他。

  不过,这也怪不得别人,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

  以往疼爱他的母后,如今也不再宠爱他,这也使得他日日在府里借酒消愁。

  秋高气爽的大兴城外,我身着蟒袍,面带微笑地说道:“广弟,一路好走!本宫就不多送你了!”

  杨广面容显得有些憔悴,神情冷漠施礼回道:“多谢太子殿下相送!”

  心灰意冷的杨广,于九月底,离开大兴前往江都赴任。

  我站在城门口,望着杨广的车驾渐行渐远,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太子殿下,起风了,当心身子。”

  身后传来提醒声,我转头望去,侍卫首领李靖躬身行礼道。

  “无妨,回宫吧!”我微微一笑,转身回宫。

  随着杨广离京,我这心里也算是踏实了。

  【叮!系统发布任务,将魏征、袁天罡、李渊、长孙晟、史万岁、房玄龄、秦琼其中至少四人纳入麾下】

  【任务奖励:红薯、马铃薯、玉米种子100斤,其中任选一种】

  好久没听到系统有动静了,差点都要忘记了。

  这个奖励可谓是非常丰厚了!

  要是没记错的话,这三种高产粮食作物是在明朝时期才传入华夏的。

  现在系统直接白给,简直太给力了!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呐!杨广离开权力中心,暂时失去了争夺太子之位的可能;系统给出这些高产粮食作物种子,种植推广之后,能够提供大量的粮食,有了粮食就有了人口。

  可以预见的是不出二十年,我大隋人口将迎来井喷式的大发展。

  我想到这些,不由得兴奋地挥了下拳头。

  正好顺便打开了面板,查看一下当前情况。

  【宿主当前身份:隋朝太子杨勇】

  【当前处境:较为安全】

  【当前属下(重要):韩擒虎,右武卫大将军,忠诚值90;贺若弼,右武侯大将军,忠诚值89;李靖,鹰扬郎将,忠诚值93】

  目前这几人,除了李靖能文能武外,都偏向于武将。

  所以扩充势力,招揽人才,特别是文臣,成为当务之急。

  ……

  我刚刚回到东宫,一名内侍快步走来,恭敬行礼道:“太子殿下,陛下宣您觐见。”

  我微微点头,抬步向皇宫走去。

  御书房内。

  “儿臣参见父皇。”我行礼道。

  “勇儿,你来了,坐吧。”父皇指着一旁的座位,轻声说道。

  我依言坐下,看着父皇,等待他开口。

  “勇儿,如今广儿已离京,你监国一事,朕也就放心,不过有些事,朕还是要提醒你。”父皇看着我,神色凝重地说道。

  我神色一凛,端正了下坐姿。

  “如今你监理朝政,关陇贵族必然会有所动作,你要小心应对。”父皇叮嘱道。

  我心中一暖,恭敬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父皇微微点头,继续道:“我与高颎虽然政见不同,但二十几年相处下来,他一直恪守尽职。朕知道他是个能臣,你要好好用他,遇到问题可以多问问他的意见。不过,他和朕一样,也老啦,呵呵。”

  “父皇政治春秋鼎盛,必定长命百岁!”我恭敬回道。

  父皇笑了笑,满意地点点头,道:“好了,你退下吧。”

  “儿臣告退。”我行礼后,转身离去。

  回到东宫,我坐在书房中,仔细想了想父皇说的话,似乎有些明白了父皇的意思。

  高熲虽是能臣,但年事已高,迟早要告老还乡。

  他致仕了之后,谁又来接任呢?

  所以说还是要尽快培养和招揽自己的属下,这样才能掌控整个朝堂局势。

  今日天色已晚,那么明日就先从唐国公李渊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