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究竟是怎样的心性?-《科举:读书发媳妇?我必六元及第》

  “哦?”秦望似乎觉得有些好笑,挑了挑眉尖,站起身来。

  踱步到顾铭面前,那双凤眼自上而下地打量着他,带着审视与一丝玩味。

  “你的意思是,若非早已学过,我便不如你?”

  “在下并无此意。”

  顾铭坦然迎着他的目光。

  “只是觉得,若是同读一篇未曾接触过的文章,在下未必会输。”

  “是吗?”

  秦望的嘴角勾起一抹讥诮的弧度。

  “有意思,那就比比看。”

  他目光一转,落在顾铭那小小的书箧上,里面露出一角书卷。

  顾铭心中微动,顺着其目光看去,伸手从书落中抽出本薄薄的册子。

  这是一本前身闲来无事在书铺淘来的游记,名为《南疆异物志》,记载的是些风土人情,奇闻异事。

  估计是婉晴担心自己学闷了,一并装在里面解乏的。

  此书并非科举范围,想来秦望就算读过也不会去硬记。

  “就以此书为题。”

  顾铭将书递了过去。

  “一炷香的时间,我等同阅一篇,而后背诵。玄晖兄,以为如何?”

  秦望接过那本有些陈旧的游记,随意翻了翻。

  “自取其辱。”

  他冷冷丢下四个字,却并未拒绝。

  秦望从他的桌案上取来一支香点燃。

  两人凑在烛光下,随意翻开一页作比。

  袅袅的青烟升起,舍内重归寂静。

  顾铭收敛心神,将全副精力投入到眼前的文字中。

  这游记文笔尚可,但内容驳杂,人名地名众多,想要在短时间内记住,难度极大。

  他竭尽全力,眼扫心记,不敢有丝毫分神。

  一炷香的时间,转瞬即逝。

  当最后一缕青烟散尽,秦望合上了书册,神情淡然,似乎只是看了一段无关紧要的闲文。

  他抬起下巴,示意顾铭。

  “你先来。”

  那语气,充满了绝对的自信。

  顾铭深吸一口气,开始背诵。

  “越三山,渡五泽,入南疆瘴疠之地。其民黑身裸足,以虫为食……有一巨木,名曰望天,其高不知几许,人攀之,三日方可至顶……”

  他背得磕磕绊绊,中间有几处遗忘,也有几处颠倒了顺序,但大致的内容,总算背出了七七八八。

  待他背完,已是额头见汗。

  顾铭看向秦望,心中尚存一丝侥幸。

  这般难度的文章,即便是甲班高才,恐怕也……

  然而,秦望只是轻哼一声,连眼睛都未曾眨一下,便开了口。

  “越三山,渡五泽,入南疆瘴疠之地。其民黑身裸足,以虫为食,好巫蛊之术。其中有一部落,名唤‘乌黎’,善养金蚕……”

  他的声音清冷而平稳,不疾不徐,吐字清晰。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与原文分毫不差。

  秦望甚至连那些生僻的地名、繁琐的祭祀礼节,都背得一字不落,仿佛那本书早已刻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胜负已分,高下立判。

  顾铭被他那过目不忘的本事,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已经不是勤奋能解释的了,这是天赋上的碾压。

  “哼。”

  秦望发出一声轻哼,带着胜利者的矜傲,转身走回自己的案几前,重新拾起棋子,仿佛刚才那场比试,不过是饭后一场无足轻重的消遣。

  顾铭站在原地,沉默了良久。

  片刻后,他脸上非但没有沮丧,反而露出一抹释然的苦笑。

  他朝着秦望那孤高的背影,郑重地拱了拱手。

  “玄晖兄天资过人,顾铭……受教了。”

  这一句,是发自肺腑。

  在这重文轻武,将读书一道发展到极致的世界里,天才如同过江之鲫,竞争的难度与强度,远不是前世高考可比。

  不过顾铭并未颓唐,也没有沮丧,那双黑白分明的眸子里,反而重新燃起了一股更为炽热的火焰。

  天赋不如人,又当如何?

  自己身负鸿蒙族谱。

  旁人或许生来便有过目不忘之能,但他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机缘,不断弥补短板,甚至超越。

  此世科举有大七门,小七门,包罗万象。

  记忆力超群,固然占尽优势,却也并非全部。

  前路,终究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

  想到此处,顾铭的心境反而彻底平复下来。

  他不再多想,默默回到自己的书桌前,将《南疆异物志》推到一旁。

  重新摆在面前的,依旧是那本《尚书》。

  先前的好胜心与浮躁,此刻已然沉淀。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专注。

  他不再小声诵读,而是拿起笔,一笔一划,将那晦涩的文字,工工整整地抄录在纸上。

  一遍,两遍,三遍……

  舍内重归寂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规律而执着。

  天赋不及,唯有勤学,方能补拙。

  秦望坐在自己的案几前,指间的黑子迟迟未能落下。

  棋盘上的厮杀,此刻显得无比枯燥。

  那沙沙写字声,像一只不知疲倦的春蚕,在静夜里啃食着桑叶,也啃食着他的心神。

  秦望的眼角余光,不受控制地瞟了过去。

  烛火下,那人的侧影被拉得很长,身影单薄,脊背却挺得笔直,如一杆不屈的青竹。

  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万物,只余下他与桌上的一纸一笔。

  仿佛刚才那场碾压式的失败,于他而言不过是清风过耳,未曾留下半点痕迹。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性?

  秦望不懂。

  在他看来,读书是信手拈来的事情,过目不忘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他无法理解这种用时间和汗水去硬磨的笨办法。

  可不知为何,那份源于天才的优越感,此刻竟悄然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连他自己都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蠢材。”

  他低声吐出两个字,像是在说服自己,可那双清冷的凤眸,却再也无法从那个身影上移开。

  时间流逝,烛泪堆积。

  秦望终于抵不住困意,带着满心烦乱睡去时,那沙沙声依旧。

  当他再次被晨光惊醒时,那声音早已停止。

  屏风之外,顾铭已经穿戴整齐,正将一本《尚书》放入书箧。

  察觉到他的动静,顾铭回过头,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便径直推门而出,身影消失在清晨的薄雾里。

  整个过程,两人没有一句交流。

  但那道无形的界线,似乎在昨夜的静默对峙中,悄然模糊了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