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小人小人你别狂-《大奸臣当道》

  步兵毫无准备之下在骑兵面前只有被屠杀的份,更不要说,手无寸铁的平民。

  自看到骑兵出现的那一刻,到最后一个骑兵收刀回还,不过半日功夫,宛平城东门外,除了几个吓哭的孩童,再也找不到一个活人。

  轰隆隆一阵木轴转动声,今早封闭的城门,重新开启,一支满身血气蒸腾的骑兵大军,明晃晃开进县城内。

  整座宛平城,好似被人掐住脖子的鸡,鸡犬无声,安静的只听得见哒哒的马蹄声,在长街上回荡。

  县衙内,被唐辰整的欲仙欲死的一众官吏,瑟瑟发抖,心里那点怨愤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只求唐驸马看在他们听话的份上,不会借这帮煞星的刀砍了他们。

  “停!下马。”

  伴随着洪亮的号令声,在县衙上空震荡。

  一名志得意满,眼神充满挑衅的方脸校尉,大步跨入大堂中。

  他对两边战战兢兢的一众县衙官吏连看都不看,只是抱拳对着端坐在公案后的唐辰,拱手道:

  “末将田尔耕,见过唐驸马,幸不辱命,城外妖人惑乱一举荡平。”

  他的说话声音很大,似乎只有十分大声说话,才能显得他与众不同。

  跟在他身后的赵起元进门之后,却是推金山,倒玉柱对着唐辰行大礼参拜。

  “卑职赵起元见过统领,卑职向统领请罪。”

  如此突兀的一句话,引得县衙众官吏目露惊异,不明白一个刚刚立下大功的人,为何要请罪?

  难道说外面那些百姓中没有妖人,全是百姓,这帮杀胚在杀良冒功?

  可看另外那个领兵的站的笔直,即使对唐驸马行礼,都只是微微拱手而已,不像是明目张胆杀良冒功之辈。

  不过老于世故的他们,知道这样的场合最好扮作木雕,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里再有疑问,最好还是站着看戏就成。

  分站在唐辰左右的顾凯和李荣,则是一个皱眉,一个抿嘴。

  不过也只有这两个动作,便没有后续。

  他们俩是知道内情的,但两人都不想参与进去。

  事情太大,他俩的胳膊太细,兜不住。

  望着堂下一站一跪的两人,唐辰自动忽略了那个站着的人,语带讥讽地说道:

  “赵总旗刚刚立下平乱大功,一举荡平白莲妖人蓄谋已久的暴乱,回京复命后,定会因功升任千户,何罪之有?”

  听到这话的赵起元,脸皮不自觉抖了一下,倒头便拜:

  “卑职擅自行事,致使大人陷入天大麻烦,罪该万死。”

  唐辰像突然变笨似的,傻愣愣地问道:

  “我不明白,赵总旗是违抗了皇命,还是祸乱了后宫,如何便要罪该万死?我好端端坐在这里,又有什么麻烦?”

  听到唐辰阴阳怪气的话,赵起元脸如苦瓜,知道这位小爷已经因他擅自和化名张虎的田尔耕,联手绞杀杨仲芳的事,记恨上了他。

  可恼的,当时他也不知怎么就鬼迷了心窍,听信了田尔耕的话,一心想着嫁祸白莲妖人,借机立个大功,完全没想因此会给唐辰带来什么样的大麻烦。

  直到今日点兵出城时,见到六科给事中加都察院御史,多达百十位有名有姓的朝廷命官,带着上百监生们围堵在宫门打着灵幡哭嚎,他才回过味来。

  他们俩的莽撞行事,引发了众怒。

  他有心想要告诉那些人,是白莲教的妖人弄死的杨仲芳。

  可那些人根本不听他们解释,更不信什么妖人作乱,武断地将杨仲芳的死,算在了唐大人的头上。

  观今日那围堵宫门架势,恐怕是要跟唐大人不死不休。

  赵起元慌了。

  作为东城所老人,宫门口群情汹汹的场面,让他想到了武宗时期,文官当堂殴死东城所统领的往事。

  他跟随唐辰一路走来,没少得唐统领照顾和点拨。

  唐辰虽然比他年龄小,可他打心眼里佩服唐辰,跟着他做事好处不少,责任反而最小。

  遇到这么一个有事自己扛,有好处大家分的领导不容易。

  他只想立个大功而已,完全没想过,可能会害死唐统领。

  面对唐辰的阴阳怪气,他有口难辩:

  “大人,卑职不敢。”

  等了半天,就听到这句话,唐辰险些被气笑。

  “呵,还有你赵总旗不敢干的事。”

  从三堂会审孙山那天开始,唐辰就知道明良帝没安好心,不仅给他安排了三个笨蛋当助手,还安插了内奸监视。

  原想着他们都是听命行事,只要钱财给的多没有买不到的忠心。

  事实证明,钱财确实买来了忠心。

  三人基本没妨碍过他的行动,甚至有时候有意帮他隐瞒。

  这让他难免心生恻隐,毕竟他不是草木,相处久了是人多少都会有点感情。

  至于笨的问题,考虑到三人一直供职在清白房中,缺少历练,多经点事,也就好了。

  可,唐辰万万没想到,人会笨到,闯下如此弥天大祸。

  当然此事不论是对于赵起元,还是李荣来说都是大功一件,唯独对他唐辰是致命错误。

  即便现在唐辰想和这个笨蛋撇清关系,朝野上下也没人信。

  朝野上下谁人不知赵钱李三人是他的人。

  他就是将这三个家伙,全他娘的推出去为杨仲芳死顶罪,朝臣们也不信此事不是他授意的。

  唐辰甚至都不用去京城亲眼看,这会儿满朝文武必然是一致对他喊打喊杀。

  众怒难犯啊!

  “玛德,老子是想弄死杨仲芳,顺势将他塑造成一面上了神坛的清流大旗。

  没事干了,就摇晃两下大旗,给那些自诩清流的玩意,招招魂,拿他们的脑袋磨磨刀。

  可他娘的老子再是笨蛋,也从未想过自己去背这口杀人的锅,焯。”

  唐辰心里狂骂。

  这和在江南杀那个李国舅全家的情况完全不同,那是事涉皇位之争,有着小胖皇帝的默许。

  小胖皇帝不好亲自出面,他来当刀,只有功没有过。

  虽然这帮人当年可能也是支持前太子的,可如今他们巧妙地将所有事,都伪装进了政见不同中。

  人家因政见不同弹劾你,你就要痛下杀手,那有一天皇上与你的政见不同了,是不是你要弑君啊?

  唐辰就是想,也不能明说啊。

  朝堂上的争端,怎么喊打喊杀互相扣帽子,如何恶整都没事,但在朝堂下为了朝堂的事,出手杀人,那就是破坏了官场规矩。

  对于破坏规矩的人,无论政见是不是一样,所有人都会一致将他赶尽杀绝,永绝后患。

  这是所有朝臣的默契,是连小胖皇帝至高无上的皇权,都无法左右的事。

  如今你破坏了规矩,别人同样会破坏规矩,以极端手段处置你。

  因为杨仲芳的死,唐辰接下来不仅要面对朝堂上的暗箭,还要面对朝堂下的明枪。

  他就是超人,也不可能时时防备着,总有疏忽的时候,到那时,即便,他没得罪过厨师,他依旧可能会因为吃个生鱼片,便一命呜呼。

  这,就是杨仲芳的死,给他带来的致命影响。

  锅很大,一口背不下。

  唐辰想哭:

  “难得穿越一回,不想搞什么王朝争霸,不想做什么为民请命的大事业。

  只想好好的富足的过完这一辈子,牛马半生,享受一下,怎么就这么难?

  陈家父子打我,虐我,我假死出府,还要把我弄回去羞辱我。

  明良帝利用我,用完后便像打发小狗一样,只给一块小骨头,便让我一边玩去,根本不管我的死活。

  太子那个白痴,不敢用我也就罢了,反而想杀了我。

  如今,朝臣恶我,胖皇帝嫌我,便是一个小小的总旗都敢在背后算计我。

  真当老子是泥捏的,你们想要圆就圆,想要扁就扁。”

  望着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跪在地上如同闷驴似的赵起元。

  唐辰心头无名火,噌的一下,窜到脑门,抄起公案上的惊堂木,朝着他就砸了过去。

  “你个王八蛋,怎么不去死。”

  越想越气的他,怒吼着抄起绣春刀,随着惊堂木扔出,跳上公案,朝着赵起元砍了过去。

  李荣和顾凯见到唐辰突然发怒,慌忙上前,搂腰的搂腰,夺刀的夺刀。

  “唐辰,别闹,冷静下来,事已经出了,你砍死他也没用啊。”

  “唐大人,不能再死人了,再死人,你就更解释不清了。”

  “你们两个起开,今儿个,老子要不砍死这个笨蛋,不姓唐。”

  唐辰是真怒了,当初被陈家父子羞辱鞭打时,都没生过这么大的气,那时候想着双方本来就不对付,互相弄死对方理所当然。

  可今日,他是被自己亲手教出来的人,在背后捅了一刀。

  后背还流着血呢,你要他冷静,他怎么冷静的了。

  “唐小三,你闹够了没有?”

  猛地一把夺下绣春刀的顾凯,忽地变脸,倒转刀柄,以刀直指唐辰高声喝问。

  声嘶剧烈,怒气冲冲。

  此时,刀尖距离鼻尖仅有零点零一公分。

  在如此千钧一发时刻,唐辰决定战略性后撤,拉开与刀尖的距离。

  声明一下,这绝对不是怂了。

  就是看到刀尖距离他不甚英挺的大鼻子太近,考虑到他还没娶媳妇,这么近的距离下,容易破相。

  本来长得就不帅,再破相还怎么找媳妇。

  于是,他十分听话地坐回官帽椅中,就是他的两腿有点不听使唤地抖个不停。

  厚重的惊堂木砸在赵起元肩头,痛的他闷哼一声,声音发出了一半,生生憋住,他趴伏的姿势更低,对堂上的闹剧充耳不闻,更不敢抬头去看。

  瞧赵起元自进入大堂中来,见唐辰如小媳妇见了公婆的做派,田尔耕眼神不自觉阴郁起来。

  ……

  京西。

  一座没有匾额的寺庙中。

  青灯,古佛。

  莲座下,身着僧袍头戴尼帽的妇人,手持木棒敲击着面前的木鱼,嘴里念念有词,仔细听去,却不是常见的佛经,而是另一种咒语。

  “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得透;打你的小人手,打到你有眼都不识偷……”

  正当妇人打的起劲的时候,忽听的庙门外传来喧哗声。

  “有主持在吗?主持在不在?”

  那妇人听到声音,吓得慌忙将藏在木鱼中,写有八字的小人取出,藏在袖中。

  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整理了一下僧袍尼帽,确认自己此时看起来像个出家人,款移莲步,走出大殿,向庙门处走去。

  吱嘎一声,庙门开启,门外是两名家丁装扮的男子。

  两人见到是位女尼开门,急忙向后退了一步,双手合十,道:

  “阿弥陀佛,见过女师父。”

  那妇人慌忙双手合十还礼:

  “阿弥陀佛,两位施主有礼了,不知两位施主因何来此?”

  其中一名家丁忙道:

  “女师父容禀,我们是陈规先生派来请萧主母去江南的,敢问萧主母可在庙中?”

  妇人闻听此言,双眸瞬间大亮:

  “啊,我就是啊。陈规是我大儿子。是他让你们来的吗?不怎么没回老家?怎么去了江南?他是要找萧家本族人出面,来京城找那个小瘪三报仇的吗?”

  妇人连珠炮似的发问,将两名家丁问的张口结舌,一时不知该先回答那个。

  两名家丁互相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后,笑着对妇人道:

  “是,陈规先生让我们来的,他在江南办了一座书院,便没有随陈老爷回老家,这次让我们来,只是接您去江南静养,并没有交代其他。”

  妇人不疑有他,满面春色,不等两名家丁说完,尼帽一摘,僧袍一脱,迫不及待道:

  “走吧,我们现在就走吧。”

  只是她没注意的是,在她脱掉僧袍时,一张剪裁成小人模样的黄纸掉了出来,上面写着的八字赫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其中一名家丁俯身拾起,“这是……”

  妇人不等家丁发问,忙一把抢过去,眼神狠厉地道:

  “这是那个背祖辱主母的小瘪三的八字,我要每天打他七七四十九遍,打的他永不翻身。”

  两名家丁讪讪一笑,对妇人作了一个请的手势。

  “夫人,请上车,我们这就送您去江南。”

  妇人一点都没怀疑,手里攥着那张小人,兴高采烈地朝不远处的马车走去。

  跟在身后的两家丁,用极小的声音说道:

  “这是小师妹传讯过来,让我们找的人吗?我怎么感觉像个傻子?不会是找错了吧?”

  “地址没错,年龄看着也没错,模样跟描述上稍微差了点,但大致也没错,应该是哪位大人物的娘吧。”

  “可能是我想多了,这座庙以前是陈家的家庙,住在这里的不会是别人。”

  “行了,我们快走吧,要连夜将她送到石佛坛,交给师父去。”

  妇人坐进马车里,觉得一直攥着小人纸太过无聊,在马车缓缓启动起来后,将小人纸铺平在马车板上,脱下鞋子,对着小人的头又打了起来。

  “小人小人你别狂,我在此间把你伤; 打得你七窍流血不能言,打得你四肢无力难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