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4章 这把剑,你拿好-《断绝关系?我转身科举成状元!》

  苏云回到首辅府,天色已经大亮。

  徐耀祖一夜没睡,眼下全是青影,看到苏云回来,立刻迎了上去。

  “先生,都办妥了。”他递上一份名单,“按照沈主事的供述,连夜抓了十七个。都是各部司里不起眼的小吏,还有宫里的几个小太监。”

  苏云接过名单,扫了一眼,随手递给旁边的李沐雪。

  “你此去北境,路上不会太平。把这些人,交给天策府的暗桩,让他们沿途‘清扫’一下。”

  李沐雪接过名单,点了点头,一个字都没多问。

  “先生,林家那边,也通过天策府递话了。”徐耀祖压低了声音,“他们说,愿意为陛下效力,恳请先生救宸妃娘娘出来,为林家洗刷冤屈。”

  苏云走到书案前,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几个字,吹干墨迹。

  “告诉他们,可以。”他将纸条递给徐耀祖,“但我要林家这些年,与‘观星者’来往的所有信件、据点、人名。少一个,宸妃娘娘就在大理寺多待一天。”

  徐耀祖接过纸条,看着上面“人、钱、船,我全都要”七个字,手抖了一下,赶紧揣进怀里跑了出去。

  书房里只剩下苏云和李沐雪。

  苏云从怀里拿出那块合二为一的天凤令牌,递过去。

  “这个,你拿着。”

  李沐雪没有接。

  “这是陛下给你的。”

  “你此去北境,是以镇国公主,皇太女的身份去的。没有这个,镇不住那些骄兵悍将。”苏云把令牌塞进她手里。

  他的手指触碰到她的手背,凉。

  “到了北境,万事小心。‘唯剑’心法,不仅能练剑,也能让你感知危险,尤其是对‘观星者’那些藏在暗处的人。”

  “我省得。”李沐雪握紧令牌,转身就走,干脆利落。

  她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没有回头。

  “京城,你也小心。”

  说完,那道黑色的身影,便消失在了晨光里。

  苏云站在原地,看着门口的方向,站了很久。

  李沐雪走后第三天,册封皇太女的圣旨昭告天下,朝野震动。

  苏云没理会外面的风风雨雨,一头扎进了翰林院的藏书阁。

  他凭借首辅和太子太傅的身份,进入了寻常学士根本没资格踏足的第七层秘阁。

  这里的卷宗,都用特制的楠木盒装着,记录着大周开国以来最核心的秘闻。

  他在一排排书架间穿行,最终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个刻着“北伐录”的木盒。

  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卷用兽皮制成的地图,和几册泛黄的秘史。

  苏云展开那份秘史,上面记载的,是大周太祖皇帝当年平定北境的战事。

  与官方史书不同,这份秘史的记录,更加血腥和真实。

  苏云的目光,在兽皮卷的末尾,被一行用朱砂批注的小字吸引了。

  “……帝星晦暗,龙脉将移。臣以观星之术,为陛下卜天下,定北疆。此役之后,臣当归隐,为天下,守此正统……”

  落款,没有名字。

  只有一个小小的,用朱砂画的星图标记。

  观星者。

  原来,从大周建国之初,他们就存在了。

  太祖皇帝的谋士。

  苏云的手指,轻轻拂过那行朱砂小字。

  他忽然明白,“观星者”想要的“换天”,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

  他们自认为是“历史正统”的守护者,当他们认为皇权偏离了他们所谓的“正统”时,他们就要出手,拨乱反正。

  女帝,皇太女,在他们眼中,就是最大的“非正统”。

  苏云合上秘史,将一切原样放回。

  他刚走出藏书阁,徐耀祖就一脸焦急地等在外面。

  “先生!北境八百里加急!”

  徐耀祖的声音都在发颤。

  “镇国公主……不,皇太女殿下,在北境……遇到麻烦了!”

  首辅府,书房。

  北境的军报,摊在桌上。

  李沐雪抵达平凉城后,召集北境诸将,宣读圣旨。

  赵信手下几名副将,以“自古未有女子为帅”为由,当众顶撞,拒绝交出兵权。

  其中一个叫周通的副将,更是仗着自己是赵信的姻亲,言语极为不敬。

  李沐雪当场拔剑,一剑斩了周通的帅案一角,镇住了场面。

  但那几名副将,只是表面臣服,私下里串联,阳奉阴违,整个北境大军,如今形同一盘散沙。

  徐耀祖气得脸都红了。

  “这群丘八!真是反了天了!殿下就该一剑把他们全砍了!”

  苏云看着军报,神色平静。

  “砍了他们,北境三十万大军,立刻哗变。到时候,不等草原的部落打过来,自己就先乱了。”

  “那……那怎么办?”

  苏云没有回答,只是盯着墙上那副巨大的北境舆图。

  就在这时,宫里的小太监来了。

  “首辅大人,陛下宣您入宫。”

  御书房。

  女帝也在看同样的军报。

  她的脸上,没有任何怒意,反而很平静。

  “这道坎,是她必须要过的。”女帝放下军报,看向苏云,“朕把她放在那个位置上,就是要让她去面对这些。朕想看看,朕的刀,和朕的盾,加在一起,能不能给朕一个惊喜。”

  女帝的目光,带着一种考验。

  “苏云,若是你,你当如何?”

  苏云躬身。

  “陛下,北境之患,不在将,在兵。兵之患,不在战,在食。”

  他走到那副北境舆图前,手指点在平凉城。

  “北境苦寒,土地贫瘠。将士们当兵,不过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养家糊口。那些骄兵悍将之所以能拥兵自重,无非是抓住了将士们的粮袋子。”

  女帝点了点头。

  “你想说什么?”

  “臣在京城推行‘以工代赈’,让流民有饭吃,有活干,京城便安稳了。此法,或可用于北境。”

  苏云的声音,清晰而有力。

  “北境不安,根源在于边境的那些草原部族,时常南下劫掠。朝廷的兵马,只能被动防守,疲于奔命。钱粮耗费无数,却收效甚微。”

  他看向女帝,一字一句。

  “堵,是堵不住的。”

  女帝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你想,疏?”

  苏.云的手指,从平凉城,划向了西边那片广袤的草原。

  “北境那盘棋,要下,就得连着草原上的部落、山里的豪强,一起下。”

  他拿起朱笔,在舆图上,平凉城的西边,那片广袤的、被标注为“蛮荒”的草原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臣,请旨,开北境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