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那滩烂泥放进嘴里,那种绵软粘腻,毫无纤维感的口感,让他一阵反胃。
这已经不是罐头了,这是垃圾!
他无法想象,那些满怀期待,花钱买了“诚安达”罐头的北方消费者,在吃到这种东西时,会是何等的失望和愤怒!
若不及时解决,公司将面临灭顶之灾!
“必须解决!立刻!马上!”
陈诚的眼中,燃起了一股执拗的火焰。
接下来的几天,他把自己完全关在了工厂里,夜以继日地研究解决方案。
添加剂的方案,第一时间就被他否决了。那是饮鸩止渴。
问题的根源,在于运输!
只要能保证罐头在运输途中,不被冷冻,问题就迎刃而解!
他把目光,投向了厂里那几台负责长途运输的解放牌大卡车。
这个年代,根本没有恒温货车。
那就自己造!
他找来了厂里最好的几个钳工、电工,一头扎进了车间。
他在车厢的内壁,加装了厚厚的保温棉。为了让车厢内的温度均匀,他甚至异想天开,设计了一套简易的循环风道系统。用一个小功率的风扇,将车厢后部的空气,抽到前面,再通过管道,送到后面。
他亲自动手,画图纸,切割铁皮,钻孔,布线……
几天下来,他的手上,被工具磨出了好几个亮晶晶的水泡,钻心的疼。
郭晓莹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和那双缠着纱布的手,心疼得不行。
“你别这么拼了,身体要紧。”她端来一杯热水道。
“没事,快弄好了。”陈诚头也不抬,继续拧着一颗螺丝。
终于,第一台经过简易改装的“保温车”,完成了。
但效果如何,只有试过才知道。
陈诚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反对的决定。
“我得亲自跟车,跑一趟北方。”
“不行!这太危险了!”郭晓莹第一个反对,“现在外面天寒地冻的,你还要待在那个铁皮车厢里,会冻坏的!”
“是啊厂长,我们去就行了!”刘大壮也急了。
“你们不懂。”陈诚摇了摇头,“我必须亲身感受车厢里每一个角落的温度变化,记录下最真实的数据,才能知道我们的改装,到底有没有用,问题出在哪里。”
他的态度,不容置疑。
郭晓莹拗不过他,只能含着泪,给他准备了最厚的军大衣,灌满了热水的暖水瓶。
就这样,陈诚带着两个司机,押着一车罐头,顶着刺骨的寒风,踏上了北上的漫漫长路。
一趟,两趟,三趟……
他像一个苦行僧,把自己裹在军大衣里,蜷缩在冰冷颠簸的车厢角落。手里拿着一个温度计,每隔半个小时,就记录一次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
简陋的循环风道,效果并不理想。车厢前后的温差,依然巨大。
他一次又一次地修改风道的设计,却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三趟从沈阳回来的时候,车刚开进厂区,陈诚就再也支撑不住了。
他推开车门的瞬间,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整个人便直挺挺地,朝着冰冷的地面倒了下去。
“陈诚!”
“厂长!”
郭晓莹和刘大壮撕心裂肺的喊声,响彻了整个诚安实业的上空。
陈诚倒下的那一刻,郭晓莹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她疯了一样地冲过去,抱住他滚烫的身体,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
“快!送医院!快!”她用尽全身力气,对着周围吓傻了的工人们嘶吼着。
众人七手八脚地将陈诚抬回家里,厂里的医生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诊断结果,是急性肺炎,加上过度劳累,引发的高烧昏迷。
烧得滚烫的陈诚,躺在床上,眉头紧锁,嘴里还在含糊不清地念叨着“温度”、“风道”之类的胡话。
郭晓莹守在床边,握着他缠着纱布的手,心如刀绞。
这个男人,总是这样。把所有的重担,都一个人扛在肩上。为了这个厂,为了这个家,他简直是在用命去拼。
她一边流着泪,一边用温热的毛巾,一遍又一遍地,为他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夜深了。
整个四合院,都陷入了沉寂。
郭晓莹看着床上丈夫那张因为发烧而异常潮红的脸,眼神里除了担忧和爱意,渐渐地,还多了一丝旁人看不懂的坚决。
她知道,她不能再让他这样下去了。
她站起身,走进了书房。
那里,堆着如山一般高的,从北方经销商那里汇总过来的退货单、损失报告,以及工厂为了这次危机,紧急投入的各项费用的单据。
她没有哭,也没有抱怨。
她打开了那台陈诚送给她的卡西欧计算器,点亮了那盏熟悉的台灯。
然后,她坐下来,开始一张一张地,整理那些冰冷的数字。
运输成本、改装费用、封存损失、预期利润亏损……
她的手指,在计算器的按键上,飞快地跳动着。那“滴滴答答”的清脆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心疼丈夫的小女人。
在这一刻,她是诚安实业的“大掌柜”。
她要用最理性的方式,为丈夫,也为这个企业,找到一条最优的,也是最可行的出路。
不知道过了多久,窗外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郭晓莹终于停下了手中的笔。
她的面前,摊着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的报表。
而在报表的最后,是一个被她用红笔,重重圈起来的数字。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她的脸上,虽然写满了疲惫,但目光,却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
她端着一碗刚刚熬好的,热气腾腾的姜汤,回到了卧室。
陈诚已经醒了,正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别动!”郭晓-莹连忙上前,扶住他,把枕头垫在他的身后。
“我……我睡了多久?”陈诚的声音,沙哑得厉害。
“一天一夜。”郭晓莹将姜汤递到他嘴边,“快喝了,暖暖身子。”
陈诚没有拒绝,一口气将那碗辛辣滚烫的姜汤喝了下去,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精神也好了许多。
“厂里怎么样了?北方那边……”他急切地问道。
这已经不是罐头了,这是垃圾!
他无法想象,那些满怀期待,花钱买了“诚安达”罐头的北方消费者,在吃到这种东西时,会是何等的失望和愤怒!
若不及时解决,公司将面临灭顶之灾!
“必须解决!立刻!马上!”
陈诚的眼中,燃起了一股执拗的火焰。
接下来的几天,他把自己完全关在了工厂里,夜以继日地研究解决方案。
添加剂的方案,第一时间就被他否决了。那是饮鸩止渴。
问题的根源,在于运输!
只要能保证罐头在运输途中,不被冷冻,问题就迎刃而解!
他把目光,投向了厂里那几台负责长途运输的解放牌大卡车。
这个年代,根本没有恒温货车。
那就自己造!
他找来了厂里最好的几个钳工、电工,一头扎进了车间。
他在车厢的内壁,加装了厚厚的保温棉。为了让车厢内的温度均匀,他甚至异想天开,设计了一套简易的循环风道系统。用一个小功率的风扇,将车厢后部的空气,抽到前面,再通过管道,送到后面。
他亲自动手,画图纸,切割铁皮,钻孔,布线……
几天下来,他的手上,被工具磨出了好几个亮晶晶的水泡,钻心的疼。
郭晓莹看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和那双缠着纱布的手,心疼得不行。
“你别这么拼了,身体要紧。”她端来一杯热水道。
“没事,快弄好了。”陈诚头也不抬,继续拧着一颗螺丝。
终于,第一台经过简易改装的“保温车”,完成了。
但效果如何,只有试过才知道。
陈诚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反对的决定。
“我得亲自跟车,跑一趟北方。”
“不行!这太危险了!”郭晓莹第一个反对,“现在外面天寒地冻的,你还要待在那个铁皮车厢里,会冻坏的!”
“是啊厂长,我们去就行了!”刘大壮也急了。
“你们不懂。”陈诚摇了摇头,“我必须亲身感受车厢里每一个角落的温度变化,记录下最真实的数据,才能知道我们的改装,到底有没有用,问题出在哪里。”
他的态度,不容置疑。
郭晓莹拗不过他,只能含着泪,给他准备了最厚的军大衣,灌满了热水的暖水瓶。
就这样,陈诚带着两个司机,押着一车罐头,顶着刺骨的寒风,踏上了北上的漫漫长路。
一趟,两趟,三趟……
他像一个苦行僧,把自己裹在军大衣里,蜷缩在冰冷颠簸的车厢角落。手里拿着一个温度计,每隔半个小时,就记录一次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
简陋的循环风道,效果并不理想。车厢前后的温差,依然巨大。
他一次又一次地修改风道的设计,却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三趟从沈阳回来的时候,车刚开进厂区,陈诚就再也支撑不住了。
他推开车门的瞬间,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整个人便直挺挺地,朝着冰冷的地面倒了下去。
“陈诚!”
“厂长!”
郭晓莹和刘大壮撕心裂肺的喊声,响彻了整个诚安实业的上空。
陈诚倒下的那一刻,郭晓莹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她疯了一样地冲过去,抱住他滚烫的身体,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
“快!送医院!快!”她用尽全身力气,对着周围吓傻了的工人们嘶吼着。
众人七手八脚地将陈诚抬回家里,厂里的医生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诊断结果,是急性肺炎,加上过度劳累,引发的高烧昏迷。
烧得滚烫的陈诚,躺在床上,眉头紧锁,嘴里还在含糊不清地念叨着“温度”、“风道”之类的胡话。
郭晓莹守在床边,握着他缠着纱布的手,心如刀绞。
这个男人,总是这样。把所有的重担,都一个人扛在肩上。为了这个厂,为了这个家,他简直是在用命去拼。
她一边流着泪,一边用温热的毛巾,一遍又一遍地,为他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夜深了。
整个四合院,都陷入了沉寂。
郭晓莹看着床上丈夫那张因为发烧而异常潮红的脸,眼神里除了担忧和爱意,渐渐地,还多了一丝旁人看不懂的坚决。
她知道,她不能再让他这样下去了。
她站起身,走进了书房。
那里,堆着如山一般高的,从北方经销商那里汇总过来的退货单、损失报告,以及工厂为了这次危机,紧急投入的各项费用的单据。
她没有哭,也没有抱怨。
她打开了那台陈诚送给她的卡西欧计算器,点亮了那盏熟悉的台灯。
然后,她坐下来,开始一张一张地,整理那些冰冷的数字。
运输成本、改装费用、封存损失、预期利润亏损……
她的手指,在计算器的按键上,飞快地跳动着。那“滴滴答答”的清脆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心疼丈夫的小女人。
在这一刻,她是诚安实业的“大掌柜”。
她要用最理性的方式,为丈夫,也为这个企业,找到一条最优的,也是最可行的出路。
不知道过了多久,窗外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郭晓莹终于停下了手中的笔。
她的面前,摊着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的报表。
而在报表的最后,是一个被她用红笔,重重圈起来的数字。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她的脸上,虽然写满了疲惫,但目光,却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
她端着一碗刚刚熬好的,热气腾腾的姜汤,回到了卧室。
陈诚已经醒了,正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别动!”郭晓-莹连忙上前,扶住他,把枕头垫在他的身后。
“我……我睡了多久?”陈诚的声音,沙哑得厉害。
“一天一夜。”郭晓莹将姜汤递到他嘴边,“快喝了,暖暖身子。”
陈诚没有拒绝,一口气将那碗辛辣滚烫的姜汤喝了下去,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精神也好了许多。
“厂里怎么样了?北方那边……”他急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