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咬文嚼字,非大丈夫-《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听到长孙无忌这绵里藏针的话,

  就算是西域使臣们此时也算是有些明白了。

  看来,

  这大唐朝廷内部,也是明争暗斗的厉害啊。

  大唐的宰相,居然与皇子杠了起来。。

  刚才那一句话,就是诚心让这汉王李恪下不来台啊。

  就是不知道,这个大唐的汉王殿下会怎应对呢?

  而在一旁的吐蕃看到这一幕后,

  也是不屑的笑着道:“这个名叫长孙无忌的大唐的宰相,可真是既迂腐又愚蠢啊。”

  “说他迂腐是因为就算是文章作的好又如何?”

  “他们这些唐人,平日里就喜欢研究些咬文嚼字的东西。”

  “还美名其曰,风流文雅。”

  “实际上只是故弄玄虚、粉饰太平的花架子罢了。”

  “既强不了兵,也富不了民。”

  “除了自欺欺人外,没有一点实用价值。”

  “而这个大唐丞相居然还生出一副盛气凌人、十分得意的样子?”

  “这种?小孩子的玩意,赢了输了的难道是什么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吗?”

  “真不知道他有什么好得意的。”

  “真的是可笑又可悲啊。。”

  “要说他愚蠢。”

  “是因为他身为大唐宰相,不将心思用在富国强民上,反而对这种阴谋心机颇有研究。”

  “呵呵……”

  “他们这些唐人就是这样的。”

  “总也改不了喜欢内斗的毛病。”

  “对外忧内患置之不理,挖空心思拼了命的内斗。”

  “就算是国家破灭就在眼前,那也得先内斗。”

  “就算敌人已经夺取了他们的半壁江山,还是得斗下去。”

  “非得斗出个你死我活才肯罢休。”

  “然后回头一看,剩下的半壁江山也早已经在内耗之中不复存在了。”

  “只剩下一声声后悔的扼腕叹息。”

  “真是蠢到家了。。”

  “斗吧斗吧。”

  “你们就慢慢斗吧。”

  “斗得越狠越好,最好内耗得两败俱伤。”

  “这样我吐蕃就能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拿下大唐的土地了。”

  再说另一边,

  当所有人都在为汉王李恪捏了一把汗的时候。

  在场众人唯独却有一人,始终对李恪有着绝对的信心。

  此人正是武威郡王,郭昕。。

  因为他曾亲眼见识过李恪一口气作下了以春夏秋冬四首以花为题的花诗。

  那真可谓是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郭昕在心中暗暗笑道:“笑吧笑吧,你们就笑吧。”

  “趁着现在还有机会,你们再多笑一会。”

  “因为过不了多久,你们可就都笑不出来了。”

  “我可是曾亲眼见识过汉王殿下那惊为天人的文采!”

  “汉王殿下随便作的一首诗,都要比你们这些人好上一万倍。”

  “你们这帮人现在跳的是挺欢,但愿待会你们这些人别哭的太难看就行。”

  而李恪这边,

  面对着长孙无忌的捧杀,

  李恪的内心毫无波澜。

  只是淡淡道:“诸位见笑了,我李恪乃是天生的叛逆。”

  “对这些咬文嚼字的事情,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

  “在我看来,那只不过是迂腐书呆子们才干的事情。”

  “与兴邦立业毫无干系。”

  “何必将大好的时光,白白的浪费在这上面呢?”

  “所以在我看来今日这写作台,不上也罢。”

  李恪此言一出,瞬间惊呆了众人。

  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

  李恪会玩故作谦虚的那一套,谁知道却是不按照套路出牌直接开怼了。

  李恪这出乎意料的回答,

  让在场的所有人全都眼前一亮。

  柳妙茵兴奋道:“耶!姐夫他说的太棒了。”

  “就得狠狠的怼这些人。”

  “这些挖苦姐夫的坏人又怎么能理解姐夫的志向呢。”

  “姐夫他追求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

  “这种穷酸书生们的事情,姐夫他压根就瞧不上!”

  “姐夫他怼得真是太解气了!”

  房玄龄与杜如晦则又是相互又对视了一眼,

  方玄龄与杜如晦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两人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全是对李恪刚才那番话的惊叹。

  李恪的声音犹在两人的耳边:“大丈夫处世,应该胸怀大志。”

  “怎能拘泥于这些咬文嚼字的事情上!”

  “汉王殿下这话说的真是摄人心魄,直击灵魂啊!”

  很显然,

  李恪的话对房玄龄杜如晦两个人的冲击感溢于言表。

  他们两人全都被李恪的话语所折服了。

  再说西域使者们这边,

  当西域的使团们听到李恪这耳目一新的话后,

  也纷纷在内心惊讶道:“这还真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啊。”

  “历史上这些中原王朝的皇子们,就没有一个不注重自己端庄形象的。”

  “这个名叫李恪的皇子的个性,居然还能如此的放荡不羁。”

  “在这最注重繁文缛节的中原朝廷,居然出了个如此叛逆的皇子?”

  “这还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啊。”

  “不过……”

  “该说不说,”

  “这大唐的汉王殿下,个性如此豪迈潇洒,倒的确是一条汉子。”

  “总之是比那些只知道墨守成规的迂腐皇子们强多了。”

  与此同时,

  吐蕃的使者赞悉若也在内心惊讶道:“看来这大唐的气数还未尽啊!”

  “没想到皇室之中居然还有如此一位真知卓着的皇子。”

  “这个大唐的汉王殿下,倒还真是有些不同凡响!”

  “这真是他李唐皇室的幸事啊。”

  “可惜啊……”

  “可惜此子不是我吐蕃人士,不能为我吐蕃效力。”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那么此子必然是我吐蕃崛起之路上的心腹大患。。”

  “我吐蕃要想能顺利顶替大唐的霸主地位。”

  “还得想办法尽快将此子斩除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