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阿芸欲献,有才垂怜-《长安日记》

  明月高悬,古寺内灯火未熄,将夜色的沉静隔绝在禅院之外。

  孙有才和衣躺在榻上,盯着梁木间的暗影,眉头微锁。

  “咚咚咚。”

  敲门声突兀地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谁?”孙有才瞬间翻身坐起,动作快得带起一阵风,霰弹枪已赫然在握。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心神稍定。

  门外传来轻柔的回应:“是我。”是阿芸的声音,“郎君可要洗漱安歇了?”

  紧绷的肩线松了下来,他将霰弹枪收进鸣器:“阿芸?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去睡?”

  “妾身打了热水来,想伺候郎君盥洗。”

  孙有才拉开房门。月光如水,洒在院中那瘦小的身影上。

  她身上那件宽大的僧袍空荡荡的,更显得身形单薄。十三岁的年纪,又长期吃不饱,端着那盆盛满水的木盆,连站姿都有些摇晃。

  “进来吧。”他伸手想去接那沉甸甸的木盆,“正好我也有东西要给你,本来想着明天找你。”

  阿芸却微微侧身,避开了他的手:“让阿芸自己来就好。”

  她端着盆,脚步略显蹒跚地走进屋内,将水盆轻轻放在榻前,然后默默地跪坐在一旁,抬头望向孙有才。

  孙有才没有回到床上,而是在桌边的木椅坐下。他从怀里取出一个用粗布仔细包裹的物件,放在油灯旁。

  \"洗漱的事我自己来。\"他声音有些低沉,\"你先过来看看这个。\"

  阿芸顺从地起身,走到桌边。油灯的光晕在她青涩的脸上跳动。

  孙有才慢慢解开布包,露出里面三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手镯。镯子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你妹妹的事……\"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面的木纹,\"是我太冲动了……对不起。\"

  他将手镯往阿芸的方向推了推:\"这三个镯子,你拿去换些银钱。这几日就去学个手艺,带着你妹妹在县城安个家。\"

  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镯子上,不敢抬头:\"选在县城,是因为你们姑娘家在那里更安全些……比村里好。\"

  \"不过要记住,\"他补充道,\"这些镯子要尽快出手。它们不是越存越值钱的物件,再过几十年,说不定还不如十几个包子值钱。\"

  他沉默片刻,又低声嘱咐:\"将来……怕是还要打仗。县城也不安全。你得找几个可靠的人,在附近山上挖几个窑洞,存些耐放的粮食。\"

  阿芸静静地听着,目光却被那三个晶莹的镯子牢牢吸引。在这个时代,这样纯净的玻璃,确实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要珍贵。

  孙有才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屋内只剩下灯花偶尔爆开的细微声响。良久,他才又吐出三个字:

  \"对不起。\"

  阿芸说不恨孙有才,那是假的。

  她八岁被卖上山,因相貌平平,只能在外院学着伺候人,干尽粗活。九岁那年,她第一次接客,往后的记忆便混沌不清。她曾以为自己的归宿,不过是后山乱葬岗的一卷草席。

  转机发生在三年前,妹妹也被送上了山。那年头连年大旱,家里实在活不下去了。

  妹妹刚七岁,比她当年进山的时候还小一岁,却因骨架匀称、模样清秀,被选进了红袖院。妹妹常偷偷藏些饴糖塞给她,她也把攒下的赏银全换成花布,熬夜为妹妹缝制新衣,自己终年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僧袍。

  她此生唯一的念想,便是盼着妹妹将来能嫁入大户人家,顺带将她救出这里。她不怕死,只怕死在这座山上。

  然而昨天上午,一个莽撞的挑夫碾碎了她全部的希望。而今天,她更是亲眼看见那些平日高不可攀的贵人,竟对着这挑夫的朋友跪地求饶。那一刻,她熟知的世界已然崩塌。

  此刻,听着孙有才满怀愧疚却闪烁其词的安排,一个念头在她心中疯狂滋长:这不是施舍,而是她唯一能抓住的、改变命运的契机。

  她没有去碰那价值连城的玻璃镯子,而是后退一步,径直跪了下去,额头深深抵在冰凉的地面上。

  “你这是做什么?”孙有才一惊,伸手欲扶。

  “郎君,”阿芸的声音因紧张而颤抖,却异常清晰,“求您带我们走吧……我能洗衣做饭,什么粗活都能干,您给我口饭吃就行。我妹妹虽然十岁,会识文断字,也会算账……我们什么都愿意做,求您别丢下我们……”

  孙有才伸出的手僵在半空。

  “我……带不了任何人离开这儿。”他偏过头,避开那双灼人的眼睛,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你们的好日子,要靠你们自己去争。”

  “郎君,我们……”

  “别再说了。”孙有才抬手,果断地截住了她的话头,“拿着镯子,走吧。这才是最实在的路。”

  短暂的寂静中,只剩下灯花噼啪作响。忽然,身后传来衣料窸窣滑落的细微声响。

  孙有才下意识回头,瞳孔骤然一缩——僧袍已滑落在地,阿芸单薄的身躯在昏黄灯光下微微颤抖,那件洗旧的肚兜裹着尚未发育完全的身体,是一种近乎残忍的、不合时宜的呈现。

  “郎君……莫嫌妾身脏。”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带着孤注一掷的绝望,“望郎君怜惜。”

  孙有才猛地背过身去,动作快得带起一阵风,胸口因怒气与酸楚而起伏。“把衣服穿上!”他的声音严厉起来,“我和那些人不一样!”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

  他明白,这并非不知羞耻,而是她所能想到的、换取庇护的唯一“本钱”。在这吃人的地方,贞洁与尊严,从来都是最廉价的东西。

  沉默片刻,他的语气缓和下来,带着深深的疲惫:“罢了。你既然来了,今晚就睡在这里。”

  他走到门边,推开房门,夜风涌入,吹散了屋内令人窒息的氛围。他没有再看她,只是望着院中清冷的月色,说道:“让你身边的人知道你在我房里过夜,他们就不敢轻易打那三个镯子的主意了。这,或许是我眼下唯一能给你的庇护。”

  说完,他反手带上门,倚着廊下的柱子缓缓坐下。

  月光如水,却洗不尽心头的沉重。他抬头望着那轮明月,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在这个时代,给予希望有时比给予绝望更显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