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珍宝古物出,隐公第十年-《左传游记》

  古老文物,既是特定时期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与见证,又能激发人们对历史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而在发现并仔细斟酌、鉴别的过程,又无疑是实现了与特定的历史、与时代进行沟通的最佳方式。

  毕竟,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至于反思当时事件的功过得失,并且将其引申至当下对一系列特定事件的思考,抒发相对应的情感时。

  借古讽今、古今交融、观往知来,甚至是更多的情感与交流的思考体验,并且由此获得对一系列事件经验的启发与启迪,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观感与知识理论,并触类旁通的影响到其他一系列相关领域。

  这一系列操作,便在当时人们有意无意的思索与鉴别中,油然而生了。

  所以说,不光光是专注于研究历史,发掘文物的考古工作者。

  只要是拥有敏锐的感触与认知,并且能够对历史有正确的感悟与思考。

  我想…无论是杰出的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其他领域的工作者,都是有机会可以成为与古老历史与文物深入沟通的“灵魂连接者”的。

  早在唐代甚至是更早的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研究秦朝历史,并且引申出自己独特的观感感受了。

  原先涉足这一领域更多的可能是专注于历史之类的特定的官职人员。

  但是到了后来,随着阶级领域的扩大.受教育范围的推广、知识与阅历的增长,一些具有“先知先觉”的文人墨客。其实就早已经通过发掘和分析前代历史的古老文物,从而实现了与古老文物、乃至是历史的交流与沟通了。

  就比如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诗人杜牧;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以及“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刘禹锡,甚至是其他诸多的诗人学者。

  他们都在通过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实现了对特定历史事件与古老文物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诞生了自己的独特观感。

  王嘉,作为一个考古学研究与工作者,虽说在工作的时候他严谨认真。

  但在私下里,他也会和普通人一样。对特定历史事件与古老文物的精神内涵与故事进行一系列的思考,进而抒发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自打他通过梦境与潜意识的方式,来到他的老师左丘明左大师所在的春秋与战国时期的世界后。

  除了平日里整理书籍、手写笔录、做好笔记以及与老师和师哥师姐的答疑解惑与相互交流的过程外。

  每日,他还会特别留心与留意周遭环境的小细节,以此来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认知与知识。

  这不…今天,就在他起床更衣、吃罢早饭,准备前往书库与藏书坊与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继续进行相应书籍的整理工作之时。

  在半路上,突然…他发现先前在那院中菜地旁的一处杂草丛生的小角落中,隐约隐藏着什么。

  “咦?”

  “那里…除了杂草丛生、长满各种各样的野草外,难道还藏有什么东西吗?”

  “看样子…像是一件祭祀所用的玉琮玉器?”

  “不行,我得去好好看一看。”

  于是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嘉便前去先前长满野草的小角落中,继续了他在那一时代文物的考古发掘之旅。

  “呃…”

  “看样子,好像是前朝的一种祭祀的礼器?”

  “现在…还是耐下性子,把剩余的部分也挖掘出来吧。”

  就在王嘉忙碌的时候,这左丘明的夫人,也顺势从他的面前走过。

  当看见王嘉在忙碌的时候,她便好奇的问。

  “王嘉小兄弟,你现在不应该是前往书库,与你的那几位师哥师姐整理书籍并且进行相应的交流吗?”

  “怎么你现在却在那杂草丛生的角落里,难道是有什么事情吗?”

  见她如此问来,王嘉也只好尴尬一笑,随后便详细地解释起来。

  “哦?!是阿姨您来了啊…”

  “没事没事的,我只是在这里发现了先前遗落下的物品,准备寻找回来。”

  “用不了多久,马上,我就要前往书库整理书籍,并与我的那几位师哥师姐交流。”

  之后,当看见师弟王嘉有所迟到时,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此刻便疑惑的朝他问道。

  “咦?”

  “师弟,你怎么今天来得如此之晚,都有些迟到了。”

  “平日里,姐姐我和你其他的几位师哥师姐,可是都有目共睹的看见你很早就会来到书库工作,每次几乎都是第一名。”

  “今日出现这种特殊情况,难不成…师弟你有什么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吗?”

  “对呀…”

  见他的师哥师姐如此问来,王嘉先是尴尬一笑,进行了相应的解释。

  之后,他便把他不久前挖掘出来的疑似玉琮礼器的物品,展示给了他们看。

  见到这玉琮,王嘉的师哥师姐,此刻便天马行空的思考起它的由来以及它的作用来。

  像那上古炎黄时期、夏朝、商朝甚至是西周,以及没过几年、就在最近的东周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时代猜测。

  以及对其是墓葬品、农业生产用具、甚至是祭祀时所用的礼器、辟邪镇宅之物等用途都有了各自的推测

  这些观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它们相互交织、天马行空,甚是奇怪。

  不得已,最后…在互相交流都没有得出一个较为统一的结论。

  于是乎…他们便决定去寻找学识渊博的老师左丘明进行答疑解惑。

  在这途中,他们互相交流,各种观点激烈碰撞。

  与此同时,他们还互相查阅了那个时期许多相关资料,进一步丰富了知识,以及认知与见解。

  就在这一系列活动不久后…

  王嘉,在重新返回到书库里进行相应的书籍整理工作时,却意外的发现了记载着鲁隐公第十年事件的竹简草稿。

  之后,凭借着他对白话文《左氏春秋》相关内容的记忆,通过使用头脑风暴情景在线法,尝试进入这鲁隐公第十年的世界。

  果不其然,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波动与位移,他很快便来到了这《左氏春秋》中记载着的鲁隐公第十年的世界。

  这一年。与先前的时间点一样,都曾经发生过比较多的事情。

  在这一年的春天,周历二月的时候,鲁隐公与齐僖公,还有郑庄公,他们三人在名为中丘这个地方相会了。

  夏天的时候,翚率领军队会合齐国人、郑国人,准备联合攻打宋国。

  六月壬戌的时候,鲁隐公在菅地击败了宋国的军队。

  周历辛未的时候,取得了郜地。

  周历辛巳的时候,取得了防地。

  秋天的时候,宋国人、卫国人攻入了郑国。

  宋国人、蔡国人、卫国人国家的军队攻打戴国。

  郑庄公攻下了戴国,取得了戴地。

  周历冬天十月壬午的时候,齐国人、郑国人攻入郕国。

  时间,来到了鲁隐公第十年的春天。

  周历正月的时候,鲁隐公与齐僖公、郑庄公在名为中丘的这么个地方相会了。

  只见这鲁隐公与齐僖公、郑庄公这三国国君在庭园中举杯共饮,还是十分开心着聊着近日的话题。

  “啊哈哈哈哈哈…”

  “寤生、禄甫卿,你们与寡人一同举杯共饮,如何?”

  “就当是为咱们三国国君日后的结盟开的第一个好彩头,也是赏给寡人一个面子了。”

  “哈哈哈哈,行…”

  “那好,咱们干杯,也倒是给你这么真诚请求的一个回应。”

  只听杯盏酒爵相互碰撞的声音传来…

  在饮罢美酒之后,只见他们互相聊着。

  “寡人觉得咱们三国应该早日结盟,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这些日子里,这宋国可是没安好心,对咱们三国更是怀恨在心,处处想要联合其他国家攻打咱们三国,威胁咱们三国。”

  “要是再这么任由下去,估计周天子的威信也会被再度扫地,天下又会激起新的风纷,动荡不安。”

  “二位,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呃…要孤说啊,孤觉得咱们三国不如早日商定好时间结盟,并且约定好日子出兵攻打这宋国,给这宋国点教训,好以绝后患。”

  “说的不错,二位哥哥们,其实寡人我也是这么想的。”

  “至于咱们结盟的地方,一定得要占据一定的军事优势,这样方才好嘛…”

  正当这三国国君互相饮酒交流之时…

  与此同时,王嘉,他也恰好出现在这里。

  之后,看着这三国的国军在相互饮酒交谈的场景时,他的心里不禁暗想道。

  “这三国国君在此一同饮酒交谈,不会又是为日后的什么事情做铺垫,还有什么大动作吧?”

  “难不成…又要结盟?”

  “不行,我得去看看。”

  于是乎,他便鬼鬼祟祟、偷偷摸摸、蹑手蹑脚想要贴近三国国君所在的庭院亭子中,好打探更多的消息。

  但是,还没等他多移动几步,他的行踪便被周围守护着的披甲士兵给发现了。

  (警觉的)“什么人?!”

  “快,抓住他!”

  就这样,在糊里糊涂中,王嘉当场便被俘获了,成为了俘虏。

  正当他要被送往御史大夫处,准备以间谍的身份判处罪刑时。

  眼尖的鲁隐公,一眼便认出了他。

  随后,便邀请他一同就坐。

  “且慢!”

  “寡人依稀记得与这位小友相识,还不赶快为他松绑!”

  “是!”

  “再去配一个凳子来!”

  “遵命,君上!”

  之后,王嘉便顺利的与这三国国君就坐了。

  一开始他还感到十分的震惊与尴尬…

  但是到了后来,他们便谈笑风生,相互交流对近日事件的意见了。

  后来,在癸丑的时候,这三国国君便在名为邓地的地方结盟了,并商量着出兵的日期。

  “今日寡人与两位哥哥们相结盟,自知心里踏实了不少。”

  “但是…寡人又在想,何不早日出兵攻打宋国?”

  “一方面,寡人觉得能够提前窃取相应的情报,从而取得主动权。”

  “另一方面,也能给这宋国人来个‘出其不意’,好能迅速获得胜利。”

  “寡人不知,二位哥哥们,你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

  “呃…此话有理,此话有理呀。”

  “我觉得两位说的都不错,或许可以早日出兵,即使不是真的去攻打,也可以排出一小队人马探查一下情报,这也是合理的。”

  就在这三国国君相互交流的时候,在一旁的王嘉,也是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供他们参考。

  于是乎,在这之后,他们便各自约定派遣使者进行会合。

  到了夏天五月的时候,大臣羽父,先期会合齐僖公、郑庄公去攻打宋国。

  六月戊申的时候,鲁隐公在老桃这个地方与齐僖公、郑庄公会合。

  壬戌的时候,鲁隐公在菅地打败了宋国的军队。

  庚午的时候,郑国的军队攻入了郜地,插上旗帜,宣告成功。

  辛未的时候,又通过商议,把这郜地划分到了鲁国的归属下。

  庚辰的时候,郑国的军队攻入了防地。

  辛巳的时候,把名为防地的地方,归属到了鲁国。

  这下子,鲁隐公可开心的不得了。

  他甚至举办了一场宴会,盛情邀请这鲁国的大臣们。

  在宴会上,他还激动的说道。

  “哈哈哈哈哈…”

  “如此局势大好,寡人甚是欣慰啊!”

  “几日之间,我祖国竟然能得到这么多土地,真的是上天赐予的恩惠啊!”

  “寡人希望众爱卿们能够珍视这份成功,与寡人一同继续努力、勤于民政、适时祭祀,与寡人再创更大辉煌!”

  “众爱卿们,请与寡人一同举杯共饮吧!”

  “遵命,君上!”

  “唯愿我路过盛世千秋万代!”

  就在这鲁隐公把话说完之际,他便与众大臣一同举杯共饮。

  当然,先前与他相识的王嘉,也在其中,共同庆祝这一喜庆的时刻。

  看着他们相互配合十分默契的样子,王嘉不禁感慨掌握兵法之术以及合理的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的重要性。

  君子对这件事情颇有言论,他说。

  “郑庄公在这件事上可称得上合乎正道了…”

  “用天子的命令讨伐对周朝不恭敬的国家,自己不贪求土地而用以犒劳爵位高于自己的国家。”

  “这是得到治理政务的本体了。”

  而王嘉呢,也是有着自己的感受。

  “郑庄公作的这件事情可真是有利于千秋大业,一举多得的好事啊!”

  “他的这一举动既维护了周朝固有的地位,又巩固了盟国的关系,使之更加密切。”

  “想必,今后就算有困难,只要不是出现什么严重的信任危机,想必郑国人也能独善其身,永蒙恩惠。”

  “也难怪,这郑国人如此信赖郑庄公,和他出众的能力是脱不开干系的。”

  蔡国人、卫国人、郕国人,这三个国家的国人,没听从天子命令讨伐宋国。

  对于这件事情,王嘉这是批评他们不识大事,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难怪会迫于被动。

  在后来,伴随着空间与时间的变化与转换。

  秋天七月庚寅的时候,郑国的军队回来了,进入了郊外。

  郑国的军队还在郊外时,宋国人、卫国人,便趁此机会偷偷攻入了郑国,给郑国打了个措手不及。

  “据可靠情报信息,这郑庄公带领着大批郑国的军队,前往了郊外,此时正值城内力量最薄弱的时候。”

  “我们两个国家若是能够联合起来,偷偷偷袭,采用兵法攻破这郑国的城门,岂不是对我们之后的作战有利?”

  “说的对,咱们这就行动!”

  眼见他们如此下三滥的阴险手段,王嘉铁定是表示十分谴责的。

  与此同时,蔡国人也跟在了他们后面,相继进攻了戴国。

  这戴国本是小国,根本没有力量应对这宋国、蔡国、卫国三个国家的军队。

  很快,这戴国的军队,便拜倒在这三个国家的联军中。

  但是,事情是会有突然转变的。

  就在这国君的国君本以为国家要灭亡的时候…

  突然,只见在八月壬戌的时候,郑庄公率领军队包围了戴地。

  紧接着,在癸亥的时候,郑庄公的军队攻下了戴国。

  并且,他还率领军队,以一己之力,俘获了这宋国、蔡国、卫国这三个国家的联军。

  宋国与卫国的军队已经攻入了郑国了…

  但是,他们也只给这蔡国人分配了他们国家很少的兵力,然后便要求这蔡国人攻打下戴国。

  如此不负责任的举动,是谁都会生气的。

  王嘉,他也是这么想的。

  介于这件事情,蔡国人发怒了。

  “什么嘛!”

  “说好的‘三国同盟’,要形成统一战线,一同攻打郑国。”

  “这可倒好,半路上,直接把我蔡国人给扔到了戴国那里,让我们蔡国人去攻打戴国。”

  “这难道不是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我们蔡国人给支开了?”

  “此背信弃义的行为,真的是很难不能让人不生气!”

  “我看着宋国与卫国,一开始就瞧不上我们蔡国人。”

  “哼,我们蔡国人不干了!”

  正因为这三个国家内部不和,策略出现了失误,所以才导致了失败。

  而王嘉,对此也深有感触。

  后来,在九月戊寅的时候,郑庄公攻入了宋国。

  冬天的时候,齐国人、郑国人率军攻入了郕国。

  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就是在于,这郕国不修礼法,忤逆违抗了周天子的命令。

  所以出兵攻打,也是合乎情理而不出乎意料的事情。

  王嘉呢,在此之中,还与不同的人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有了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正当他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之中,紧接着加紧整理完他所负责那片区域的书籍与竹简后。

  他带着他新产生的一系列疑问,便去请教他的老师左丘明了。

  随后,便进入了师生问答环节,

  而左丘明大师呢,也是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为他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解答。

  在此之余,王嘉与他的老师左丘明,还进行了涉及众多领域的交流,并收获了不少的知识。

  至于那鲁隐公十一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